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锦集

2022-05-19 02:05: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锦集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是一本由櫻庭一樹著作,麥田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24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精选点评:

  ●樱庭一树总是能让人感动!(有书评)

  ●给樱庭大妈跪了,不管读她的哪本书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被她那标准手势指着……感觉不能再爱了。能不能不要时不时就提起巨大乳房啊樱庭大妈啊怒怒怒……

  ●輕小說,少女風,幾個短篇構成一個系列,有寫得好的,總體略搞,巨乳明顯不是最大槽點。

  ●真是惊人,少女小说的浪漫,由法国传教士建立的日本女子学院里,作为异端人庇护所的读书俱乐部的百年史。封闭学院也受外界社会的影响而动荡,为了青年(而不仅仅是少女),感叹时代变迁之余依然珍惜着思考和行动。

  ●越来越感觉比起轻小说,樱庭一树更适合走纯文学的路子,阿姨对少女心的把握几乎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本的每一篇都透着对少女心思浓浓的嘲弄与怜惜。最喜欢的是最后一篇,孑孑独立的红花侠与垂垂老矣的妇人,那颗少女心和对阅读的热爱始终如一。

  ●跨越百年岁月洪流,少女们在他们的秘密花园,用他们自己的爱恨与别离折射出整个大时代的动荡与嬗变。樱庭一树不亏为日本的马尔克斯,轻小说界的诺贝尔得主,其对笔下少女们婉转悠扬的心思描摹炉火纯青,这是真正的文学少女心,无论此刻彼时,那用阅读对抗平庸,用灵性守卫期冀的勇气永远会令人激动地想要飙泪。

  ●非常喜欢第二章。

  ●诸君,保重!

  ●太精彩了!这才是文学少女的真骨顶!——剪影、纸偶、舞台剧,文字版少女革命,复古而又新潮、荒诞不经却无比真实,大师级别的文艺风范令人不禁想起全盛期的大川绯芭,风霜岁月凝练出的卓绝文思,果然是光彩熠熠的集大成之作!不过我一直很介意的是,樱庭一树早期也曾从事游戏脚本外传小说之类的底层文字工作,却能一路向上直至打入纯文学领域,其间到底是怎样的心路历程,老实说我很有兴趣,然而不论是她本人还是他的书迷都极少提及此事,啊啊,这简直要成为一份怨念了……

  ●把读书俱乐部脑补成推协!【哪里错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一):乙女心

  少女的残忍善变,遵循成人世界价值观之外的另一定理。

  在这里,让部分成年女性趋之若鹜的多金大叔不过是满面肥油散发异臭的怪物。让文艺女青年女中年们以身相许的伟大头脑内涵思想若没有忧郁俊秀的外表也不过是不入眼的悲惨宅。

  少女们的标准是只为自己造梦。索取一面适合造梦的镜子,把自己折磨得死去活来,哪怕没有半点生产价值,也沉迷得正大光明。

  所以说,一切内涵的少女和现实的少女都算不上真的好少女。

  哪怕你年复一年的把光阴和青春投掷在阅读艰深文学上,投掷在思索蚂蚁才去想的哲学上,哪怕你不屑不齿少女们的那点情调,宁愿去练空手道或者投资股票……

  别傻了,等你回过神,少女们早就远远的把你抛在后面。她们梦幻的变化远超过你读书翻页的速度。你还在纠结人生的意义或者制订创业的十年计划时,少女们早已经品尝了青春五颜六色的糖果——并且尝过之后随手就扔。

  诅咒也好理不尽也好,与其批判着逃避,倒不如早早放弃理论,彻底举手投降。

  哪怕为时短暂,在汝等美梦中,也请载我一程。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二):今年读到的最好的一本少女小说

  一直以来,我认为櫻庭的强项有两个:第一是魔幻甚至夸张地体现大时代特色,第二是笔下的百合。赤朽叶算是这两者结合的佼佼者,gosick到了收尾阶段,至少大时代特色一览无遗。小品比如《糖果子弹》专攻百合,也是佳作中的佳作。这本算是大时代和百合结合的小品文,轻松有趣,回味又很好。

  乍看故事大纲有点和《文学少女》撞梗,但一度读下来,樱庭的水准绝对比野村高了不知道多少。这本小说里登场的主人公都是有点怪怪的少女,有些是美少女有些则不是,但即使不是美少女也都是很可爱的。比起《文学少女》里为中二而中二的轻小说式写法,这本更像是古早少女漫画,甚至古早sister小说(详见川端康成)那样精致。

  说到名门女校,在作家笔下大抵分为两派。或者是桐野夏生和京极夏彦笔下的女人修罗场,或者是川端康成笔下的世外桃源。而这本算是比较现实又温馨的,女生们竭力创造出一个不受时代影响的仙境,但多少有点小心思小自私,各种风波过后却总是有较为温馨的结局。这点其实看看其他的樱庭作品也能了解,她基本写不出来坏人的。

  结局写得非常有味道。不管少女们之前曾经进行过如何震撼校园的行为,最后也就是大家一起进入社会结婚生子,变成老太太了再在咖啡厅聚首。虽然我觉得励志的那一段非常突兀,不要会更好啦。

  嗯总之评分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三):献给那些并不平庸却湮没无闻的人

  樱庭一树是一个喜欢谈论宏大问题的“小”作家。这是说,她的书总会指向某些深邃的东西,却看似只是讲了些许少女们的往事。在这本书的提示下,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许多并非平庸的人,最后终究湮没无闻了呢?

  随波逐流过完一生也是淹没,偏偏要溯洄而上的话,除了让自己疲惫不堪,甚至遭到他人的误解、背弃之外,就结果来看,究竟又有怎样的不同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必是聪明的人间早就已经逆料到了的,早在受挫之前,许多人就已经习得了这样的道理: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不甘平庸实则往往只是一时兴起的矫揉造作罢了。但是终究还是有人被排挤到了“平庸”之外,抑或是自己跳出了“平庸”,也因而失去并蒙受了什么。而个体的“不平庸”,最终成为了另一种传统——那是作为异端的暗流,但也是从未中断过的暗流。

  所谓的“读书俱乐部”就是如此。例如,最后一个故事里的少女,周围的人都明白,(就像奥斯汀某小说开头所言的那样)她本不该成为某个故事的主角,不该被人注视、围观。就连她自己也明白。所以她只是暗中行事,终将湮没。可是从初代读书俱乐部成员到她(这个硕果仅存的末代),甘于如此的人似乎也并不在少数。这便是一种传统的传承史。读书俱乐部毕竟不是执掌学园实权的学生会,也不是吸引全校学生眼球的演剧部,在学园的“正史”上,几乎不会记录读书俱乐部成员的事迹。说到底,空文不仅无益于后世,往往对当下也很难产生什么影响。纵然可以打动读者,使之变得不复“平庸”,却并不能给人带来权力、视线或声名。

  结果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许多并非平庸的人,最后终究湮没无闻了呢?

  其实,整本书的叙述本身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分为五篇,每篇都是由读书会成员记录在一个内部传阅的笔记本上面的。这些记录并不是“正史”,甚至也并非不会死灭的东西。其间一定存在着各种沉积和失散。但是至少下一届的成员会读到,再下一届的成员或许也会读到,这样便已经足够了。因为,通过记录和阅读,读书俱乐部已经建立起了“不平庸”的传统,并因而成为这所以傲慢、浮躁、无主见的学生为主体的学园中,让人觉得可贵的、不愿坐视它最终被消灭的某些东西。

  文艺的效用或许本就是这样的,可以让人跳出禁锢着自己的现实,思考、反省并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总之,将人变得不复平庸。而文艺与不平庸的传承本身,也就是在保存某些不被记录到人类历史之中的东西。假若没有这样的东西,人们在回想往昔的时候,恐怕只能看到大人物们的勾心斗角或是御用文人的趋声附和,也只会想到饥馑、灾厄和战争。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这已经是历史的真实了,已经足以供得他们欣赏、膜拜了。

  但我终究觉得不够。

  “正史”以外本应有许多美而日常的东西、美而平凡的东西。就像是花,因为每到季节仍会开,所以我们可以想见古人也欣赏过。抑或是山河日月。对于过去,这些东西的存在不需经过考证,即可以推想。其实文艺与不平庸的传承也是如此。只要如今还有人读着那些无用的书,还有人不愿像周围的人那样过完一辈子,历史就不会变成某种令人窒息的东西,尽管,它的确充斥着种种残酷。所谓的未来,其实也是如此,只要这些看似无意义的东西继续传承下去,只要尚有人退避到远离权力和视线的角落里读着什么,即使我们终将湮没无闻,我们的存在也会是有意义的——这会是这个过于暴虐的、有死者的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慰藉。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四):無題

  少女,是桜庭一樹另一個很重要的特色,桜庭一樹的作品裡清一色都是女性。但不管是哪個年齡層的女性在桜庭一樹的筆下都具有同樣的面貌;就是少女的模樣,或許每個女孩子的心裡都有一個代表自己青春的少女活著,而那不是年齡與歲月可以去改變的,只要遇到了對的時機,那少女的臉孔就會浮現出來。

  很會描寫心中少女的桜庭一樹,寫起真正的少女時代、全員女性的女子學園當然非常熱鬧。她極其細膩地描寫出那種沒有半個男性的女性世界中,對於男性醜惡荷爾蒙氣味的排擠、卻又嚮往王子的虛實環境。對於偽王子的需求其實正應驗了這種似是而非的價值觀;既討厭臭男生、又必須要有情感的寄託。

  「你才不奇怪,你是不平凡!

  少女啊 ( 以及諸青年 ),你們是否總覺得:這世界沒人懂我,自己就像是異端?

  若你始終找不到立足之地,找不到同伴,打開書,你會發現自己絕不孤獨!」

  這是這本書的書腰所寫的文字介紹,我一直沒有留意到這段文字,直到讀完以後才覺得形容的真是好極了。

  世上總有正常與不正常的二分法,所謂的正常是和大家一樣、所謂的不正常是和大家不一樣。沒有人喜歡被人形容為奇怪與不正常,所以都會默默地跟隨社會多數的正確法則行動。

  可是,我想人人心中都很希望自己能夠有些和別人不同的地方,那也就是像要擁有特別的、只自己獨有的味道。那是天生不變的小小叛逆、無法更改,是難免嚮往的瘋狂。

  當叛逆不再是小小的、當瘋狂已經不是難免可以形容,於是就不只是一點點的特別風格,而是與大家都不同的;奇怪。

  桜庭一樹在這個小小的校園劃分出所謂的正常標準;

  過著青春洋溢的學習生活,讓自己盡情揮灑汗水在運動社團、絞盡腦汁發揮文藝巧思的藝術社團,那樣的生活叫做正常。

  而捧著書本、不合群不參加活動,即使有同好但是依然以孤獨的個體讀著書本的人則在這個學園舞台被視為怪人與不正常。

  其實;「你才不奇怪,你是不平凡!」

  對於感到沒人懂的孤獨的人而言,這句話是最好的喝采了吧?

  少數絕不奇怪,只是沒人理解所以變得奇怪,事實上那奇怪是來自於非我族類的眼光,也許不被人重視的獨特,是你不平凡之處。

  而這本書的主題--讀書俱樂部裡的社員幾乎都是這樣的類型。

  很喜歡這種不被了解的邊緣類型,默默地作著自己且絕不妥協,靜靜地看著週遭的發展而插不上話,雖然孤獨寂寞可是寧願忍受這些,也要保有真實的自我。

  也許是孤芳自賞,或許一輩子都只能是孤芳自賞。但是那樣的驕傲雖然微小卻很美麗。

  每一篇讀書俱樂部裡的主角們都是堅持自己微小驕傲而美麗的人,儘管他們活得都很邊緣、雖然都被視為離經叛道,可是這種與世界格格不入的異端生活方式卻是屬於他們的美好燦爛。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

  為不被主流價值觀肯定的異端人設立的庇蔭所

  為在這個世界找不到立足之地的你我,集聚同伴的地方!

  這是封面上的另一段文字介紹。我突然有種感覺,也許那句「打開書,你會發現自己絕不孤獨」不完全是在說閱讀這本「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而指的是打開書本的閱讀行為,將可以使自己找到更寬廣的世界、發掘出更多自己未曾發現的心情。

  有書相伴、有自己的心情當作調味,孤獨也許便不是如此強烈了。

  很喜歡書中第二章提到的「哲學福音南瓜書」,我總覺得這本書是桜庭一樹杜撰出來的,因為裡面摘錄的文句頗有她的 Feel。

  「哲學福音南瓜書」是一本鼓吹無神論的書,裡面節錄出的文字其實非常有意思:

  「天主,並不存在。惡魔,亦不存在。諸君,世界如同南瓜,空空如也!」

  「將世界清空吧!如南瓜一般,如南瓜一般。南瓜!南瓜!諸君,世界必須一如南瓜。」

  裡頭不斷提到的南瓜南瓜,更加深了我對這本「哲學福音南瓜書」是桜庭一樹自己杜撰的相信。總覺得除了桜庭一樹本人,真的沒人寫得出這麼具有喜感又虛無的文句。

  蔑視世俗信仰、但是又渴求學問與知識。「哲學福音南瓜書」叛逆的無神論思想恰恰正說明了,讀書俱樂部從一開始創立以來就深具異端及邊緣的叛逆精神,百年以來,這股倔強的精神就這樣頑強地在聖瑪莉安娜學園傳承下來。

  故事尾聲部分時,聖瑪莉安娜學園讀書俱樂部的前社員們聚集在咖啡店「習性&實踐」聚會讀書的場景,想到她們就算畢業離開了學校、在社會上各自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卻仍然喜歡閱讀,直至垂垂老矣卻仍不改其志。

  我想在她們的心中一定還是具有那種不是奇怪而是不平凡的異端精神吧?雖然她們已不在讀書俱樂部裡,可是卻永遠守在閱讀的領域裡,隨時隨地都身在讀書俱樂部裡。

  不管最後聖瑪莉安娜學園和男校合併以後,是否還會有讀書俱樂部這個社團,那已經不重要了,讀書俱樂部一定不會消失,因為它不是透過實體的存在來驗證其存在的事實,而是以代代傳承的精神證實它確實真的存在。

  讀書俱樂部社團記事簿的最後有這麼一段我相當有感覺的文字:

  「是的,我們確實已經垂垂老矣,但明天還有別人的--也是你的--光明燦爛的未來。喔,難道這還不夠嗎?這不就代表我們曾經活過嗎?此刻已是黃昏,是喪失之前的片刻覺醒。或許我們不久便會消失,把未來託付給年輕人,化為塵土,隨風而逝,但這又有什麼好不滿的呢?」

  讀書俱樂部一直都在,不必特地去設立也一定存在。存在於喜歡閱讀、感覺沒人了解而孤獨的人的心中。

  我很希望自己也可以這樣像那群老人一樣;一直到那個年紀依然對書本孜孜不倦,讓孤獨與寂寞成為行事獨特的證明。

  也許在讀完這本「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以後,我也傳承了一點讀書俱樂部的精神了吧。

  《為青年設立的讀書俱樂部》读后感(五):关于樱庭的种种

  【說明】此篇在咱心目中介於3-4星之間,按照個人打分習慣,應該是不評星的。但因為各種原因,評論不得已必須打分,爲了說明個人并不是“推薦”本書的一派,所以就打3星了=-=~

  记得有友邻曾经感叹说,总有那么几个作者你也不是特别喜欢,但不知不觉就把TA的作品看得七七八八了。于我,樱庭阿姨大约就是这样的一位作者。

  于是,此篇纯唠嗑用意。

  从《糖果子弹》的真正初识,到被《赤朽叶家的传说》惊艳,再到对《我的男人》评价的左右为难,当然还有《Gosick》系列某一本没有留下特别印象的阅读经验,以及大失所望的《不适合少女的职业》。其实本以为自己大约不会再读樱庭阿姨的书了,没想到某日逛书店正巧见到这本《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隐约回忆起斜阳院姐姐的高评价,于是还是顺手买了下来。

  此书的阅读过程倒是颇有意思,不时蹦出零散的感受。读毕,查了一下年表,这本书果然写在《赤朽叶家的传说》同时期,并且是在其之后。

  于是,大概整理一下樱庭出过中文译本的书,时间顺序大致如此(资料来自wiki):

  2003-2011,《Gosick》系列(前九本是2003-2007年间集中完成的,最后四本——即蔷薇色人生+诸神黄昏+冬之Sacrifice是11年出版的。)

  2004-11,《糖果子弹》(单行2007出版。)

  2005-05,《荒野》第一篇(单行2008年出版。)

  2005-09,《不适合少女的职业》。

  2006-01,《荒野》第二篇(单行2008年出版。)

  2006-12,《赤朽叶家传说》。

  2007-06,《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

  2007-10,《我的男人》。

  姑且抛开《Gosick》这个时间跨度太大的系列不提。06年前的《糖果子弹》和《不适合少女的职业》几乎是同一题材同一个模子出来的东西,都是关于残缺的家庭和随之而来的少女的残酷青春。只是前者基本上还是一本标准的轻小说,而后者已然包装成了一本一般向的青春小说(虽然这包装难免生涩而刻意)。《荒野》未读不知,不过看简介和评论,似乎主题也比较相似。

  《赤朽叶家传说》和《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几乎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主题与之前大为不同,从沉迷于家庭青春和少女的小世界里出来,满满地透着要写“早期代表作”的野心。

  《我的男人》则开始有向所谓纯文学进军的苗头,而颁予它的直木奖也部分认可了这样的转向。

  不知之后的发展又是如何的。

  不得不说,樱庭阿姨真是位勤快、有追求且上进的作者。

  还是说回《为青年设立的读书俱乐部》。

  第一篇,王子恋爱事件。相比之后话题的波澜壮阔,此篇近乎于开场简介,交代学园这个虚拟空间的设定和势力关系,历史事件倒更像是捎带上的(可惜了,其实这个时代主题和这本书的路子很契合,挺有书写的空间,虽然我也理解阿姨扬长避短跳过这个时代的取巧)。不过此篇的对少女心的描写把握地实在令人赞叹,那对不良少年的幻象几乎可以烧穿纸被。而结局处少女向女人的转变俨然狠狠地捅了被唤起的熊熊少女心一刀,而在故事那边的樱庭阿姨,则露出了一个暧昧的微笑。

  第二篇,失踪事件。此篇才是此书主题所谓“核心”的定调,此篇一出,此书野心毕露,让读者惊觉原来这不是一本只是想描写青春少女的小说,而是有着更大的图景。但相比此篇拉入的宏大历史时代和试图引入的哲学、人生,甚至宗教信仰话题,樱庭阿姨本身的深度远未及此,反倒莫名地冒出了二次元出身的影子。人生的苦闷与追求、叛逆和奉献远比阿姨所写的沉重纠结许多,沉迷于找寻的青年之心若能如阿姨笔下如此单纯而易找到出口,虽会少很多学术界、艺术界的奇葩,倒也少了很多烦恼。不过此篇出现了阿姨笔下总是忍不住要出现的柔美地近乎于虚幻的男子,于是我对阿姨审美的喜好又一次得到了满足。

  第三篇,旅人事件。第二篇加上此篇,阿姨对读书俱乐部(以及间接地,对自身)的定位便很清晰了,所谓“独立知识分子”。这篇对政治光谱的阐述和社会缩影描绘倒是简单易懂,观点清晰,时代感也不错。不过不知是否出于阿姨自身偏保守的立场,对于掀起暴风的“下层”的描摹,虽然表达的立场倒并非简单的反对,但却透着一丝对近乎无知的轻浮之感。唯一被明确正面认可的是被知识分子群感化的“桃色扇子”。这其中透出的精英意识的骄傲感,让人玩味。

  第四篇,摇滚少女事件。首先,此篇虽说号称捏的是《红字》,但俨然其实主题跟红字没有半毛钱关系。红字本身风格走的是哥特路线(而非这个奇怪的乐团看起来想旋律金属之类的路线=-=~),而且其主题虽说是拷问人性的复杂,但事实上宗教性很强,绝不是这篇这种“人很复杂”的层面(《红字》是个人的大爱,强烈推荐原作)。其次,个人感觉,此篇的年代设置其实应该放在九十年代末而非2009年(想一下此书的成书时间,这很可能是以为内樱庭对于时代走向的误判)。以及,此篇的格局更2、3相比倒是小了许多,从某种意义而言,其实倒又回到了第一篇的那种教窄小的少女的范畴。

  第五篇,终章。虽然此篇放在了2020(个人怀疑那时还会这么love & peace么=-=~),其实设定放2009倒不为过,虽然全球没有如樱庭阿姨预计的那样明显变暖。。。作为压轴篇,樱庭阿姨又显现出了赤朽叶中暴露出来的无力用平淡的现实压住波澜壮阔的传说的问题,以及不是太成功地试图将话题上升到女性的处境和地位的尝试。不过这篇的少女心倒是还是成功地再次灼热起来了,以及作为情节层面的完结,还是很治愈温馨的。

  于是,总体而言,这片依旧延续了樱庭阿姨的长处,比如对少女心准备的把握,对少女微妙复杂的爱,对柔弱美男子的精准描绘,以及极度富有画面感的描述(其实这本还挺适合动画化的)。但相比赤朽叶,这本要大胆而坦诚地多,对自身立场观点的清晰表述,宛如正面进攻。相比之下,赤朽叶纯的旁观叙述写法是很讨巧的,只要历史资料和时代感大致无误即可,作者本身处在比较安全的地方,不太会被审查和质疑。

  但结果而言,这本也因此暴露出了樱庭阿姨深度上的缺陷。虽然文字和技巧层面已经是成熟的形态,但要说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哲学层面的话题,阿姨需要修炼的路还很长。我想这点樱庭自己也清楚,因此倒没有显出一副特别自信的面貌,而自甘停留在边缘读书人的谦卑姿态。

  也许,这也是之后的《我的男人》放弃了大开大合满有野心的路线,转而去进一步玩弄文字技巧以带来审美的满足和小情绪这些她所擅长的领域的原因也未可知。

  虽然个人认为这部书只是在故事层面有比较好的完成度,但若有缘遇见还是可以一看的。

  毕竟在这个可读性不错的轻松的皮下面,一来内涵不论表述的如何,起码是有追求,也许能引发思考的;二来为了解樱庭阿姨本身的思想提供了清晰的入口,这点对于阿姨的书迷来说想来颇有乐趣。

  单这点,此书还是胜过《文学少女》那个名著导读系列的。

  至于阿姨的书,虽然现在依旧觉得以后大约不会特意去看,不过某日若在书店碰巧遇见,说不定还是会不小心又顺手买了也未定。总体而言,虽然期待不如看完赤朽叶时那么高,个人对与不断努力寻找前进方向的樱庭阿姨还是赞赏的。

  搜了一下,咱对樱庭阿姨是有莫名的感情的,个人觉得比较有价值一说的书,都留下过一些字。

  于是,附加联动,欢迎阿姨爱好者们批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