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子读后感1000字
《孽子》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0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乱世男妓。。
●人人都寻找施苦者,但是似乎并没有施苦者的存在。正如佛陀所言,苦源于我执…
●白先勇是站在他們中間講述他們的故事的,沒有苛責與道德評判,有的只是蒼茫的悲憫之情。而《荒人筆記》,朱天文只是利用那樣一個特殊的身份講述她個人的觀點。她始終站在之外。
●这一群血里面带着野性劲儿的青春鸟啊~是失去了草窝的青春鸟,只有拼命往前飞,最后飞到哪里 我们自己也不知道,白先勇写给在最深最深黑夜里,犹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的宝贵书籍
●总觉得龙子和阿凤的故事若是单独拿出来排成电影或许会比《春光乍泄》要震撼吧?
●中国社会父与子的关系,边缘少年,青春,七十年代的台湾。忘了那个书评人怎么说的,大概是这是一出把悲剧碾成金粉的歌剧。虽然作者留了个相对温暖的结局,但内心是挥之不去的沉重的悲哀。
《孽子》读后感(一):父亲都哪里去了
把阿青和龙子除夕夜新公园台阶上回忆阿凤的死看做对过去的接纳告别,新生活开启于对下一代青春鸟的庇翼,父亲线在为傅先生守灵下葬后就消失了。我总觉得这意味着忏悔和宽恕只能在“我们的王国”内部实现,而父亲们只能带着灰败的脸偻佝的背和永远的憾恨下葬。
《孽子》读后感(二):是孽子,还是有救的一族?
这是一部同性恋小说,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揭示和披露同性恋的隐蔽世界。他们是孽子,他们是妖魔,他们是渣滓,他们是不被社会认可的一族人,他们中也有一些人有着向好的一面,可是一旦社会拒绝他们,他们只有自暴自弃或以对抗和报复这个社会作为回答。因此,如何接纳并改造他们,这是摆上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好在社会在发展,欧美很多国家都允许同性婚姻了。以白先勇的特殊身份和个人经历写就的这部书,真实可信耐读。
《孽子》读后感(三):边缘的游走
如果想深入瞭解同性戀的內心世界,推薦白先勇先生《孽子》。
初識這本書,因了五月天的《擁抱》(聽了好久才知道這是一首寫給同志的歌……囧),才認識了這一群相識相知與蓮花池旁的少年。
他們狂妄無知,卻又深諳人情世故,也懂得在各路神仙面前如何小心翼翼的保護,特別是在與社會主流逆向而行的前提下。他們感情細膩,敏感卻又多變;可以被一絲溫暖感動,也可以對排山倒海的關懷無動於衷。
無希望的貧窮,無未來的愛情。低調又華麗的同志吟唱。
《孽子》读后感(四):悲悯
我终于注意到了白先勇作品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主题,那就是深藏在对那些流离失所、灵魂困乏的人的命运描刻之后的深切的悲悯。他用一贯的柔软但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隐藏在华灯褪去后的城市幽暗的花园中的一个“黑暗王国”。应当注意的是,白在小说里几乎没有离开那个团体去提到更广泛的更常见的“正常”的生活天地,甚至故事的自然背景,不是幽深的公园树丛,就是迷幻的地下酒吧,或者破败拥挤的妓女窝、贫民窑。然而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渲染生活环境的悲惨,更多的是将目光放在了他们关于父子、自我寻找和认同、情感的追寻和迷茫甚至情义上面,让读者随着阅读的深入,对他们——这些我们平时接触不到也讳莫如深的人,生出了无限的认同感和亲密感,甚至在看到这些“青春鸟”的生活的种种之后,忍不住想要拥抱哭泣的他们,也忍不住为他们在贫乏的生活中仍然能找到简单的自足快乐和真正的情谊而快乐和感动。白先勇将一众特别群体的情感上升到了全人类的通性上。
当然,与此同时,也不应该去忽略这背后的悲剧性,这些看似荒诞不经的经历,它的实质其实就是一场青春的反叛,而这些“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犹自彷徨在街头,无所皈依的孩子们”的最大的倚仗,也是自己的青春。在最后,青春之火已经渐渐熄灭的时候,这些叛逆的“孽子”也走上了各自的道路,更加平和、更加宽广,这其中有种物是人非、青春不再的沧桑,可是我们都相信,在经历了那些恍若隔世的、犹如夜鬼一般徘徊在废弃的荷花池旁的深夜的曾经之后,他们会找到一个方向,飞起来。(2016/3/23)
《孽子》读后感(五):孽子。
念叨着要看《孽子》很久了,我终于把它看完了。
我喜欢白先勇描写时用的字句,用个很俗套的词,就是“生动形象”。书中的字里行间中,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深意。一本《孽子》带我在台湾的新公园看了一出由“青春鸟”们演绎的悲欢局。
《孽子》开始的很直接,一张布告就交代了书中将要涉及的话题,但是它的内容写得又很隐晦。在《孽子》里,关于同性间的不是爱恋,而是情欲。这就是我从一开始就不明白的地方,李青为什么会做布告里的行为,情不自禁?自我解放?他明明想要考入军官学校,做个军人的。郭公公说,“青春鸟”们总有一天会乖乖的飞回到他们自己的老窝里来,所以李青没有接受严经理的建议,拥有一个“家”。但是,李青却因为小弟想要搬到严经理那里去。“青春鸟”们不愿意安定,在我看来,一是因为外面的世界没有自由和认同,二是因为他们还在寻找愿意停下来的理由。
新公园的莲花池畔是他们的王国,只有黑夜,没有白天。他们的世界里发生的很多故事,都是在新公园的莲花池畔上演的。最著名的就是“龙凤神话”,龙子跟阿凤之间的纠葛是那么的轰轰烈烈,他们之间的描写是全书唯一让我明确感受到作者是在写同志间的爱情的地方。“龙凤神话”应该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作者所要写得父与子之间矛盾是从这里延展开来的。父亲致死不愿意见他一面的王夔龙和因为不愿意见儿子傅卫而导致其自杀的傅老爷子正好是矛盾中子与父的的两面。王夔龙和傅卫都曾经让他们父亲那么的骄傲,但同时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使他们的父亲失望甚至感到欺辱。但是最终,矛盾中的父子关系的结局是什么?是王夔龙因为得不到父亲的原谅而痛苦,是傅老爷子因为没有见儿子而愧疚。我一直以为李青会去见他的父亲,但是直到小说结束,他都没有去见他的父亲。李青应该是不忍见到父亲那张悲痛得令人心折的面容,曾经他也是父亲的骄傲。在传统的父权至上的家庭关系中,父与子都是的痛苦的。我想到,白先勇曾说,他相信父亲是知道他的同性倾向的,但是没有和他真正和他谈过。
很多人将《孽子》认为是了解同性恋者的首选,但我觉得并不是。《孽子》有着台湾特有的文化,内容里有着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但是它对同性恋者的描写不着重在于是他们自身,而是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而我们对于同性恋者的好奇的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情况,比如成为同性恋的原因。比起怎么样我们更想知道的是为什么。这就是猎奇心理吧。
我就是抱着这种猥琐的心理看孽子的。╮(╯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