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甲午战争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甲午战争读后感锦集

2020-09-23 19:0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甲午战争读后感锦集

  《甲午战争》是一本由陈舜臣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甲午战争》精选点评

  ●朝鲜的切入点/慨叹历史的无法重演,似乎就差那么一点,再坚持一下下,就会改变一般

  ●第一次历史小说感觉碎而无势,倒平生一股大江不流之悲。

  ●我曾以为李鸿章是个卖国贼,看后不禁重新审视历史。中国政治因素复杂腐败之深,换其人亦会如此,乃环境所迫。陈舜臣的这部小说极其客观深入中日朝三方描写,从丁汝昌和幕僚袁世凯在朝鲜平定“壬午之”始(同日本首次交手),期间贯穿朝鲜东学之乱、甲午战争、旅顺大屠杀等到签署马关条约止。 这部《甲午战争》日文原著名为《大江不流》,出自谭嗣同的五言律诗《夜泊》:“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描写垂老的晚清怎样被萌动的明治打败。以史为鉴

  ●甲午后,谭嗣同曾有一首五言律诗:“月晕山如睡,霜寒江不流。”陈舜臣先生的日文原名《大江不流》便是以此为名。考虑国人知识水平有限,中文名则为《甲午战争》。。。另外,我发现中国版写的是-作者: (日)陈舜臣 ,陈先生肯定很无语

  ●给你一个跟历史课本上不太一样的 甲午中日战争

  ●英雄懦夫都只是国运跌宕中的一粒埃尘。

  ●历史书上寥寥数行带过了甲午战争,殊不知这是多么耻辱惨烈的一件大事,从此台湾便流离在日本手上,从此激起了更多中国人的觉醒。陈舜臣把如此多的人物繁杂事端梳理得恰大好

  ●说是历史小说,其实两边都不是很沾边,倒像是简单的历史科普文章。近代朝鲜问题作为甲午的核心诱因之一,一直很少在国人教育中被提及,如今算是补上一课。政治历史与外交纠缠,由后世看,总不免多出许多“如果”“可能”甚至有时候让人感到荒诞。李中堂之政治困境如今也算是识得一二,如同恭亲王所想的,李要是再年轻十岁二十岁,李系幕僚不如乱云,未必不能震动清末波澜,但是历史还是终究没有如果。

  ●整理清楚了很多基本概念.其實清帝國若是開明一些,有一些近代化思想的話,鴉片戰爭、甲午戰爭最後都不會演變成最後的喪權辱國和割地賠款.我去台北故宮親眼看過全是恭親王的紫檀木家具的書房復原圖,以及各種奇珍異寶.深感清的奢華與腐朽.所以這也是歷史進程的必然趨勢.陳的文字客觀公允,讀之怡然.

  ●作为一本小说不太合格,描写过于平淡让人几次想弃书。但是甲午战争真的是个值得深入研究主题,以前对它的了解一直停留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个人,这本书让众多时的小人物都登上了舞台。青年的日本战胜了步入老年的大清国,割地赔款,可惜了宝岛台湾,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甲午战争》读后感(一):武力才是硬道理

  看了甲午战争,认识到军队的私有化是多么的可怕,军权的过于集中的灾难,军队只可以是国的机器,不受制于任何个人,也不可被任何人所左右,我也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西太后,让我感觉到中国当时如果是一明君掌权,中国会不会不被战争蹂躏,中国现在会不会处在另一个社会制度下,然而历史不可以重来,我们只有活在当下,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强

  《甲午战争》读后感(二):略淡

  纯粹作为小说来说,描写确实寡淡了些,不过毕竟陈先生风格如此。文风平实,似是娓娓道来,但笔端却把19末那段风起云涌的岁月叙述得绘声绘色。平淡中见波澜。尤其本书最后几章,描写到黄海海战大败,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再到年逾古稀的李鸿章亲赴马关签署丧权辱国之条约,悲矣!叹矣!

  不过本书也就是到了最后几张才真的让人兴致迭起,许是前头的铺垫过于冗长或是多余,毕竟小说可以在史实基础上加以丰富。

  《甲午战争》读后感(三):其实是青年和老年的竞争

  “甲午战争”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这令我联想到自己与年青同事的关系。作为一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老人,动辄“想当年”,吃老本、无法接受新知识,真正是前浪死在沙滩上。就象一个80岁的拳王,面对一个20岁的青年,其失败是毫无悬念的。只是死要面子,没有世界眼光,不晓得埋头苦干提高实力。

  回头望去,可以说日本并未赢。屡战屡胜却成了1945残败的前因;中国也并未输,屡败屡战成就了今日的崛起。最难能可贵的是中、日二国又在二十一世纪的竞技场上皆以强国的身份相遇。虽然各自都有各自的包袱,仍不失为世界历史的传奇。如果双方皆能不忘前事,学会反省,这一次的竞争也许能变成喜剧。

  《甲午战争》读后感(四):勿忘国耻

  这本书写的淡而无味,但是从这本书中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段历史。lsishuo对中国而言,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场战争很奇怪,用书中的一句话一句话来说,这场战争更像是李鸿章一个人和日本作战,陆军是他的淮军,海军是他的北洋水师。从书中来看,那时的清政府已经远远落后于别人了,情报工作,外交,战略战术毫无章法,这样的国家与军队,想要战胜几乎不可能。

  对朝鲜而言,这是亡国史,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但实际清政府基本不会干涉朝鲜的国政,然而日本不同,它基本就是要让朝鲜亡国灭种的,朝鲜夹在中国,日本,俄国之间,就像待宰的羔羊,看完这本书,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的朝鲜拼命要发展核武器了。

  对日本而言,这是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结果它胜利了,可以说,30多年后的抗日战争是这场战争的延续,经过甲午战争的胜利,它尝到甜头,变得更加疯狂。

  日本处积虑为了这场战争等了十年,这非常符合日本人的性格。作为邻国,还是要警醒呀!

  《甲午战争》读后感(五):不能遗忘的历史殇思

  本书是一本历史小说,作者是一位有中国血统的日本小说家,描写1882年至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的十余年间发生的事。虽然是小说,但很有读史书的感觉,喜欢看外国人写中国历史,从不同视角看历史感受更立体。

  朝鲜方面,为了摆脱清朝属国的地位争取国家独立,本来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可对弱小的国家来说何其艰难,借用了日本的力量,导致甲午战争的爆发。

  日本刚刚明治维新,一心想脱离亚洲成为列强,期待发动一场有借口的战争。

  清朝还在做梦,“还在以作诗录用文官,以射箭任用武官”,1888年成立北洋舰队,当时是亚洲最强的舰队,但直到战争爆发的七年里再没买过一艘军舰,原因都知道,修颐和园了。

  清朝的官员认为这是“李鸿章的战争”,民间认为是满族人和倭寇的战争,李鸿章认为得赶紧结束不能赔掉所有政治资本,这样一盘散沙面对青春萌动的日本如何能赢呢。

  小时候学历史,觉得李鸿章是大卖国贼,其实他何尝不是一个背锅侠呢。他所服务的政体已经腐朽到骨髓,后来回忆起孙文写的文章,“他所热爱的国家似乎不是这个清王朝,字里行间充满着不惜以改变政体来振兴国家的想法”,李鸿章肯定困惑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