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摘抄

2020-09-25 16: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摘抄

  《1948:天地玄黄》是一本由钱理群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1948:天地玄黄》精选点评

  ●大凡易代之际 知识分子灵史就是可供研究的一个大节点 例如明末清初 清末民初 再如1948的天地玄黄 那么 文革终结的小解冻 五十年代的小百花 后1989就是下一个待破土的值得关注小节

  ●非常一般

  ●单摘取一年,时代大景里的暗线涌动。

  ●这书已经绝版了,没有买到,甚为遗憾。只是在图书馆翻阅过,钱理群作为王瑶先生得意弟子,真是突破了对知识分子的以往观察,而将这个群体置入大历史背景沧桑感之下,天地玄黄,人间转换,知识分子的心态也在政权易手中作出种种艰难的抉择,每个人都在突破自我,寻找契合点。找到的人,自愿解脱,找不到的,就在新社会下充满了悲情压抑感。

  ●虽是二十年前的旧作,今日读来唯有长叹。

  ●“现在的环境实在幽默了,以前是懂幽默的人才会幽默,现在不论什么人都幽默得很。”——《论语

  ●虽然整个百年文学大系还没有读完,但大概我已经可以断言钱理群先生这本书是同系列质量最高的一本了。严格说来,这本书的文学背景已经不是主要的话题了,钱先生自己也说过,他非常想做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这本书到最后,梁实秋孩子哭喊着和父亲告别的场景,马上让我联想到了钱理群先生自己的遭遇——果不其然后记里他真的谈到了这种骨肉分离永隔两岸的痛。此书的问题可能在于叶圣陶日记全书整体叙述中显得有些脱节,被强行和其他文人故事联系在一起而缺少内在关联。但这种问题并不能抹煞钱先生的写作意义,这仍然是一本能引起今天中国读书人深思的好书

  ●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读到最后一章那个1948年终文化界人士剪辑般的进行时勾连时,感觉人生重量家国忧患曾经的希望无奈热血悲怆,和那片被红布遮蔽的未来天空,轰得一下涌上来,堵住了胸口

  ●一个时间轴点的切口剖析了那个时代的选择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一):漫漫寒夜

  看完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一本知识分子的思想记录。1948年面对毫无悬念的政权交替结局,每个人都在做交锋,和环境也和自己。沈从文茫然、胡风的牢骚丁玲意气风发..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新政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宣告了他们的提前死亡,他们偶然咳嗽两声,但仍是孤寂地贫寒冬夜挣扎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二):天地玄黄未定,知识分子命已定。

  当局对知识分子的评价为对其个人的政治评断而非文艺评论时,知识分子被要求接受高层的“领导”时,被要求选边站时,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导时,政治的、文艺的自由主义就无法生存了,知识分子就失去其“自由职业者”的身份,成为国的雇工,知识分子这类人也就“死”了,不过有的是知道结局自己提前“死”的,更多的是温水煮青蛙,慢慢被煮死的。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三):摘抄

  目录

  面对转折

  南方大出击

  校园风暴

  诗人的分化

  批判萧军

  朱自清逝世前后

  胡风的回答

  “新的小说的诞生”

  战地歌声

  北方教授的抉择

  南下与北上

  不算尾声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四):当时代的浪潮袭来,文人难以独善其身。

  元宵节夜,读完钱理群的《1948:天地玄黄》,掩卷长叹。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前夜,普罗大众无非随波逐流,任时代浪潮吞吐。可对于有思想、有文化、有追求的一代文人,何去何从的抉择尤为艰难和苦痛。叶圣陶、萧军、朱自清、胡风、沈从文、丁玲……无不在1948年或用作品、或用行动选择自己的未来之路,可未来之路是否就是当年的理想之路就难以述说了。作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的第一部,道不尽”天地玄黄“,读之更觉凄凄惨惨戚戚。不知日后是否有学者能写一本《2018:宇宙洪荒》以和之。

  《1948:天地玄黄》读后感(五):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转变

  90后的孩子已经无法对1948年的事件产生共鸣,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时代话语的转变在悄然中发生,而钱老这本书以个人日记为引子,以“一年写一个时代”,用两种叙述方式的切换将读者带入1948年的文学历史之中。

  尽管写作者试图保持历史还原时自己的冷静客观,但是仍旧可以被读者读到情绪的波澜,这是在所难免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情绪的存在,历史人物变的鲜活,当时生存环境之下的血肉之躯所产生的感情,让我们理解人物时多了一份融入。

  当下的知识分子,写作者等等,成为如今的模样都不是一瞬即成的。1948至2018,70年时间,又有过多少转变。

  文学专业的孩子看这本书大概就是在原有知识上增加细节信息,更深入把握,对于主流话语的转变与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受到批评、为什么会有冲突能更加了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