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2020-10-02 20:2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锦集

  《英国个人主义起源》是一本由[英]艾伦·麦克法兰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16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2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精选点评

  ●英格兰最迟在13世纪就具有了成熟的个人绝对财产权繁荣的雇佣劳力市场土地交易市场及高度社会流动性等等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才有的特性,迥异于从渤海到英吉利海峡之间的广袤地区。这是对两个马克思以来的历史进步主义的挑战,历史的进程很有可能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所谓螺旋式上升的,而是活塞式上下浮动的。

  ●这本书是对传统史学范式的一次巨大挑战。这本书成为较早,应该是麦克法兰教授人类学调研之中对一些问题的集中解决。麦克法兰作为一名文化人类学家,却毕生探索现代世界起源的秘密。我想这本书就是他的一个角度或者说一个答案,西欧奇迹不过是英格兰奇迹,工业革命是英格兰的工业革命。而这一切都源自中世纪以来英格兰独一无二宪政制度中个人产权的明确保护然他在这本书中对法律探讨的还是比较少,这本书是最好能结合迈尔克·曼的《权力与起源》来看。

  ●个人主义的历史价值

  ●读起来不是很通畅 但是这就是一种研究思路方法自己理理逻辑是非有价值的 个人主义是生产要素价值最大化的必要选项 但是发展充分需要时间

  ●一般读者知道结论就够了

  ●这是在看逻辑思维时候作者推荐的一本关于现代社会起源的书,对于现代社会史的理解很有帮助

  ●非常细致用功的著作。方法上很有示范的可能。虽然称不上绝对经典,但值得一读。另外,中国类似状况可以依靠文本考究推到更早以前么?然后后来又如何了呢?宋代的情况是一个很可考究的范围,但是,然后呢?

  ●书中描述的东欧农民社会的表征乡土中国中的叙述非常相似,很让人吃惊。另外,本书也通过庭产权和私人产权的对比,让人对私有产权有了更深的理解。作者把话讲得很清楚翻译也很好。

  ●个人主义!?

  ●史料使用方式我颇不习惯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一):2020#阅读记#《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 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

  

这本书没有最后的结论,最后是一个开放结局,希望致力于此方向研究的有识之士继续将他的提出来的问题补充充分。 最后,商务印书馆给这本书写了厚厚的后记,写得真好,摘录如下共赏之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二):贴几段业界评论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是一部非常值得称道的著作,是一项令人瞩目智力成就。它以不大的篇幅,给一个恢宏主题带来了极大变化

  ——英国《听众》杂志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始终贯穿着究诘的精神,它不仅试图确立某些新的理论基础,实际上还试图清楚史学领域最近几十年树立的某些伪上层建筑。在作者成长为一个极其活跃、极富自我批判精神的当代历史学家的过程中,从多方面看,这本书无疑代表作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文笔犀利而明晰,可读性很强。

  ——英国《新政治家》周刊

  这是一部将会引起讨论的重要著作。······作者以宏大的气魄和鲜活的笔触,将他那抽丝剥茧般的叙述注入读者的田。假如他果真赢得了本书似乎呼之欲出的一场论战,我们对社会史的整体看法,尤其是对英国社会史的看法,就不得不彻底改观。

  ——英国《新社会》杂志

  本书将激发人们的研究与思考,而不是强加给人们一种新的正统观念。大胆的破旧与审慎的质疑相结合,使本书读来新颖而有趣,这是其他近期英国史学著作无法比拟的。它犹如一阵令人神清气爽的清新之风。

  ——英国《历史》杂志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三):感觉过誉了

  五月份就买了,最近才读完。实话说阅读体验不佳,总感觉有点过誉了。本书基于一些档案的案例分析,首先,案例分析本身就是个案式的。同时,简单把个体的趋利性等同于高度理性,是相当轻率的。作者用某个教区档案说明个体的农民是趋利的,然后简单就把这个等同于理性,这跟作者要批判的,把集体行为等同于非理性,用的论证方法是一样的。更为重要的是,实际上作者就是这么简单操作的,把传统经典作家,也是他要反对的东西简单归结为农民不具备自利性,这等于是在说某种制度下的农民是稻草人。这无疑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总感觉作者是先虚构了某种批判对象再去论证和批判。另外,用的论据也没有说服力,农民为自身谋利不代表他们就是高度理性的;同样,某种商品或要素市场交易频繁也不能说明产权就是归属个人的。 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第160页说档案资料不可信,原因是某些土地是归属集体的但作者认为它们实际上归属个人。由于没有看到档案原文我不敢肯定,但令我吃惊的是一般而言,对档案的分析是不会下这样结论的,因为同样,我们可以质疑,看起来归属个人的是不是其实也是归属于集体的呢?由此,我认为作者利用档案的态度是轻率不负责任的。得到的结论,可能也要打点折扣了。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四):无题

  麦克法兰在研究都铎和斯图亚特时代英格兰巫术时,意外发现英格兰与欧洲大陆有很大差异,深入研究后他得出结论,13世纪甚至更早,英格兰已经存在个人主义了。

  早期英格兰社会很有意思,孩子14岁左右就被送出去自谋生路,30岁大概能盘下自己的农场,再去找老婆成家(结婚都很晚的),一结婚妻子便能分走他三分之一地产作为“寡妇产”,他的财产可以在死后由长嗣继承,也有权利自由让渡给别人让子女什么也得不到。这种强调私有财产权的个人主义传统,体现了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精神。

  作者力证英格兰不具有经典农民社会的(土地家庭所有,世代相传,家庭主义等)特征,不是一个农民社会,从而否定了马克思和韦伯提出的“从农民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威理论。因此,1978年此书出版后遭到一片质疑。

  译者后记中说,习惯选择经典,回避未定之论,仿佛是我们的先天。人文学科(liberal arts)是一门艺术,研究者所做的是逻辑自洽,给人以启发(inspiration),并不是为了说服读者相信他把握了真理。麦克法兰这本书并没有告诉我们英国的个人主义起源于何时,但他告诉我们它不起源于何时。

  社会剧烈转型的中国,个人主义已经进入我们的话题,奉行家庭制度和集体主义的语境下,如何讨论它似乎十分困难。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读后感(五):个人主义与现代社会

  《英国个人主义的起源》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因为它挑战了当时学界对于社会发展的认知,而恰恰其中用到的数据与逻辑论证又是很准确的,所以引发争议之后的岁月里,慢慢的很多人接受了它。

  其实这本书更准确一点的翻译似乎应该是个人主义的英国起源,没错,麦克法兰把我们带回到13-16世纪的英格兰,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当时人们生活的画卷,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告诉我们原来早在13世纪,快乐的英格兰人就已经生活在一个个人主义的世界中了。那是早在大明王朝朱皇帝的统治年代之下,虽然对于我们天朝的子民来说,个人主义至今还算得上是新鲜事物。而且更令人唏嘘的是,从那时乃至更早到现在,英格兰的档案记录就一直非常完善的保存着,包括出生、婚姻、死亡,以及法律诉讼的文件;而我们甚至不能知道距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时代的很多个人信息。所以我们当然不能知道个人主义是否有一个中国起源。

  不过据我推测这种个人主义的中式起源是不可能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家庭。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重视家庭或是家族的文明,这种所有人口,财富集中于家族整体的生活方式显然不会鼓励个人主义的产生,权责不明是一点,还有就是这种集体的生活方式更依赖于礼法而非契约,当自身权责不明而又没有建立对契约的足够尊重的时候,个人主义无从谈起,更遑论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现代文明。

  比较一下,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在13世纪的一份法律文件中,关于父母的财产以及子女在获得财产时对父母的赡养都明明白白的写在了一份契约文件上。而显然类似的文件在当今中国的家庭中还是凤毛麟角的。每每新闻中总是会有关于两代人之间的撕逼,如果当初以契约的形势规定好彼此的权利与义务,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奇葩新闻。当然,即时如此,鉴于我们并没有很好的一个对于法律的尊重,恐怕事情也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西方的传统中,法律最早是上帝与人所立的契约,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后来英格兰引以为傲的习惯法更是基督教传统与撒克逊体系综合的产物,传统的力量更是值得尊重的。而我们的先民就以诉讼为耻,而我们多年所受的教育告诉我们法律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言下之意法律是可以随时随意更改与违背的,因为它仅仅是工具,还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既不神圣,又非不可侵犯。除却对于法律的态度,上述的两代人撕逼更重要的在于对于家庭的态度上,长期以来的权责不分使得我们更倾向于养儿防老和拼爹坑爷,所以婆媳关系永远会是蹩脚编剧的救场良方,而在英剧美剧中,这并不是一个梗。

  读完这本书之后,在看现在关于现代化的一些争论,会有更明确的观点。以独立的自由的个体为基础的财富追逐与对于法律、契约的尊重所形成的秩序合力促成了社会财富的积累并发展出席卷世界的资本主义。当最远离英格兰的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时,时间已经到了19世纪,而此时的中国依然还是一个农业社会,贫穷、积弱。而后来一系列的社会运动使得农业社会逐渐解体,然而作为后发国家,在拥抱现代化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走个人主义这一条路,而是走向了另一套极权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之初,中国10亿人口中依然有8亿农民,个人主义在中国依然相当陌生。这样一来我们对于自由的理解就落后了一个层次,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又何必去谈什么民主。如果说当我们真正可以成为自由民,那么现代化才是真正意义上在这片土地实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