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蓝花》是一本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213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翻译的是个鬼啊。
●看不下去
●怎么说呢,看的时候因为节奏是在过于缓慢 没什么兴致 但是奇异的是读完之后 回味却还是有的 并不如一般的书 这大概就是作家的功底吧
●读不下去啊。
●被人名弄得晕头转向……译文质量也一般。不过佩内洛普的独特文风,舒缓熨帖,如同老酒,往往一番平凡的对话,就能营造出悠长况味,是一本需要慢读的书。
●我在09年的最后一天的这个下午看完了这本书。一个写出文字的人最幸运的是找到他自己的风格。风格是一张独特、无法模仿的脸。它把文字在脑袋里翻腾的熔岩倾泻而出,在纸上进行它自由得达到放肆的展现,一个一个的文字凝结起来,一个词一个词的靠拢,一句话一句话的排列,一章一章的延伸,于是一个两个三个....无数的人被创造。言语发音,灵魂附体,感情产生,世界诞生。Fitzgerald是这种幸运的人。这是一本传记,关于一个29岁就死掉的德国蓝花诗人的故事。他爱上了一位在初次见面20分钟后就决定娶她的13岁女孩。故事是如此Fitzgerald式的平淡。读完之后如果初次接触Fitzgerald的读者会困惑这样的故事是否过于平淡,但其实它的妙处就在于那种风格。一泉静静流逝的水,生命是一颗卵石,相遇分离,但会在记忆里获得永久的陪伴。
●看不下去了,来看豆瓣书评才证实是翻译的问题,我看的是鲁刚译版,唉,还是努力学英语看原著吧
蓝花的爱包含着这位老奶奶多少心意,多少泪水。那份爱,永远飘荡在每一个人的心田。每个人都会离去,一生当中都会碰到过种种困难。可是秋秋却用自己的那份爱和那束蓝花,表示对银娇奶奶的尊敬,希望她能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幸福快乐。
《蓝花》读后感(二):评 曹文轩的《蓝花》
我读完《蓝花》这本书,发现里面充满了怜悯,飘散着悲哀的气息,凉丝丝的。故事中的银娇奶奶,好可怜。她穷,只能靠自己为别人帮哭,干这些晦气的事情。她可怜的女儿小巧,在很小的时候跌入池塘,永远的睡着了。最后银娇奶奶走了,还带着那朵帮哭时带着的小蓝花。我想:“银娇奶奶也许是想带着曾经所有的怨恨,无声无息地走了。可是,把她当成奶奶的小秋永远忘记不了她那张熟悉的脸庞。
《蓝花》读后感(三):是作者变了还是译者变了还是我变了?
上火车前特意选了这本书,《书店》给我的印象实在美好,所以,很自然地,我以为这本书一定能会带给我一个美丽的旅程。
可是,可是,为什么我看不懂呢?
一遍一遍反复读着里面的词句,好像,单独的句子我能明白什么意思,可是凑在一起就……完全不知所云。
我很困惑,是作者变了吗?改走晦涩的路子了?要么是译者的误导?把我绕进了陷阱中?抑或,是我变了?
最后,我终于翻完了,然后,我决定诚实地面对自己,
这本书,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蓝花》读后感(四):曹文轩 蓝花 的读后评论
这些爱,都散发着淡淡的蓝花香。我不知道每一个人是否真心爱过一个人,献出自己最崇高的爱。人有不同,爱有深浅。有一些只是在某种利益上对这个人好;有一些却是用心交流,相互传递爱。不用说,人人都想要第二种爱。可是,到最后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本性,选择了第一种。只有最纯洁的爱,才能感动人心。如果假惺惺的,也只是图有虚表罢了。每个内心深处都有美好的东西,能够把握好爱。好比是一朵纯洁的小蓝花,它也同样在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爱。我们也应该,用心去感受。
只有纯洁的爱才能永驻人间。
《蓝花》读后感(五):苏菲是我的哲学
这是我看的penelope的第三部书,看之前曾把英文本借来看了下,可是看了十章之后发现对英文实在是有点不适应。一开始里面的人名就把我弄得晕头转向,然后开始的情节也是有点云里雾里。虽然觉得还是比较适应这种平淡的叙事风格的,但是还是感到有点受不了。迫不得已,只好找来中文本慢慢来。可是发现中文本前十章给人的感觉和英文本也是差不多的,并且中文本中的地名和人名比英文更考验人的辨别力。但是中文毕竟还是母语,也慢慢习惯看下去
开始还以为penelope是在向纳博科夫和诺瓦利斯致敬,因为看过书店的人都不会陌生《洛丽塔》,里面“每一部书都是大师的精血”更是让人记忆深刻。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这和《洛丽塔》其实没有太大的联系。准确地说对于这部书的主题我并没有怎么看懂,而译者很明显对于书的主题也是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才会在译后记中含糊其辞。其实我觉得看penelope的书本身就不应该向传统的小说一样过多的拘泥于它的主题。不论是像《书店》《天使之门》,都没有说要向我们讲述一个很宏大的故事,她更像一个很亲切的老奶奶,运用她舒缓的语调,结合完美的故事叙述方式给我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蓝花》中,我们看到里面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甚至可以就用一句话讲完,但是她却从不同方面让我们了解历史上一个充满神秘、激情的爱情故事。但和《天使之门》一样我仍然不认为《蓝花》是一个爱情故事。我更欣赏的是其叙事的无比从容和优雅,描写的细腻自如。就如止庵先生所说的我们应该去慢慢体味她的小说。如果各位是喜欢那种非常连贯紧凑、高潮迭起的小说,很明显是不会喜欢penelope的风格。她的小说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好茶,慢慢品味其中的韵味。事实上,她是第一个让我觉得小说也可以写得比清水还要淡。我国古代的诗歌意蕴中有清淡隽永的说法,而她的小说无疑是配得上这种评价的。
说了这些,其实都是在胡扯,我也实在不能说出其中独特的韵味,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慢慢地细细品味她的小说。这之中的感觉真的让我感觉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