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宋·十字3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新宋·十字3读后感锦集

2020-10-09 16:45: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宋·十字3读后感锦集

  《新宋·十字3》是一本由阿越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页数:2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新宋·十字3》精选点评

  ●官商勾结 无往不利

  ●开始的一本略略拖沓。后面简直是酣畅淋漓

  ●真的好喜欢这本书呀!只恨没有早些到!

  ●人物脸谱化,没有继续读卷二的冲动

  ●转自阿越新浪博客:“我个永远对买不起书的学生理解同情态度——但无论如何,我希望我的读者能稍微有点智商,你要看盗版,你可以古狗或者百度网上到处都是,居然花钱去这么一个网站买盗版,哪怕是一块钱,我也会深以我有这样低智无能且缺少道德的读者为耻。一个人可以傻点,也可以干点不道德

  ●好吧,我也是这个系列的粉儿。

  ●这是我曾读过网络版,后买了实体书,在多看发布大结局后又买了一套多看网络正版的书。新宋前后读了3次,时间跨度很大,但仍觉得是不可多得好书。适合任何人群。我仍在慢慢读中。【多看】

  ●石越自此进入权利中心,开始一展抱负

  ●王安石暂时退出权力,第二部石越转入权臣模式

  ●居然说是托。。。但总不能说是未来回来的吧

  《新宋·十字3》读后感(一):好书与好朋友分享

  尽管阿越自己含糊其词,但是不能否认的,新宋的确是一部针砭时弊,甚至说是含沙射影的好小说

  从王安新政水潭学院,从石越到桑充国再到王安石,从白水潭的学生和老师到满朝文武

  对比今时今日,事事针针见血。

  难得一见的好小说,以一天一本的速度一睹为快

  《新宋·十字3》读后感(二):最好的网络穿越历史小说!

  个人以为这是读过的最好的一部网络穿越历史小说,厚重文风严谨考证丝丝入扣的历史事件开展,加上穿越这一让人怦然心动架构设置,读罢真让人感到一种酣畅淋漓快感

  作者现在还没写完,但这的确是值得收藏的一部经典之作。我现在每次翻看,都能读出新的味道

  推荐一下!

  《新宋·十字3》读后感(三):悔初,不把雕鞍锁

  21世纪的石越穿越到宋神宗熙宁二年,在相国寺结识了一群有志之士,与唐棣、桑允国甚为友好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精通历史的他开始思考如何生存。“也许我没有本事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扭转历史的转轮,没有本事凭一个人的力量去拯救这个世界、这个文明,但是既然我来了,我就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我的印记!” 石越有着21世纪的商业头脑博古通今历史学观,初进桑府就好似刘姥姥大观园般,只是少了索取,多了奉献初见唐甘南就提出改进纺织技术,为唐甘南的织布厂提高利润超前的经商意识使他在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里如鱼得水,之后在唐甘南的帮助下对造纸厂、印刷工厂进行流水线作业,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 石越将累积的各代名诗词歌赋在民间传唱,新修《论语正义》,后得到宋神宗的赏识,提纲朝政,参与王安石变法,辅佐赵顼成就千秋伟业。在开封府边界招贤纳士创办白水谭学院,作为第一人白水谭山长,广招天下书生,培养人才,创办《汴京新闻》,以公平公正广受好评。 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鼓励科学家们去发明创造,让科学家们的成绩可以变成效益,为新的发明储备基础知识与人才,看尽先进技术的石越不是作为一个布道者播撒福音,相反他选择了闭嘴,只提供匠人一些启蒙,鼓励他们自我创造,改造霹雳弹、钟表等。 官至翰林学士、皇上身边的红人、书生眼中山长的身份,使他备受世人尊敬,其婚姻大事也备受瞩目,婚姻不是政治筹码,与政治无关,石越断不会因为理想而背叛自己的爱情,于是他拒绝了清河郡主和王安石之女王昉,选择了迎娶桑梓儿,然而他和桑梓儿之间真的会有爱情这种东西吗?诚然是没有的,纵然桑梓儿对石越一往情深,石越只是把桑梓儿当做妹妹来看待,那种大哥哥保护小妹妹的怜爱,肯定是存在的,做一件让梓儿伤心的事情,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石越心里肯定会非常的抱憾。“让我好好照顾她一辈子,也很好。”石越当时心里的想法就是:“让我来守着她长大,迎娶桑梓儿只不过是众多选择制衡下的最优解,真正的爱情不是保护欲和怜悯心的布施,这种自带神圣光环的爱情只是一方的被动妥协。楚云儿对石越的感情远胜于桑梓儿,只是楚云儿的身份低微,不能给予石越光明的前途,她只是一个最佳听众,在石越怅惘失意时默默地陪伴他,为他抚琴,默念他的故事。还记得石越在仕途的门口踌躇不定时,本想来一首《离骚》,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悲壮慷慨的基调给自己壮壮行,然而楚云儿脸吓得煞白,觉得离骚太不吉利了,换了一曲柳三变的《定风波》,“……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楚云儿心事重重,甘为爱赴汤蹈火,却不曾真正懂得石越。石越自问道:“我能把雕鞍锁吗?我能把雕鞍锁吗?那长安道上,可再没有回头客……”一心想步入仕途锁雕鞍,楚云儿只不过是一个能陪石越喝酒的朋友。我连自己都不懂,而我却要求你懂我,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一些无礼,作怪的荷尔蒙让一切都变得理所应当。绝望的泪洒在断了的琴弦上,向老鸨赎身,碧月轩里再无楚云儿,一把瑶琴,一把琵琶,一座小庄园,便是余生。不曾有过锁雕鞍的机会,何谈悔当初?

  《新宋·十字3》读后感(四):如何讲究一点地改变世界

  我中学时很看不上市面上流行的那些稀里糊涂的穿越小说,自小是科幻迷的我总觉得身为作者若写穿越好歹也该研读一下弦论什么的;有朋友受不了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告诉我不要计较怎么穿,重点是,穿了之后做什么。

  我想了想说,反正我不要唱王菲那首明月几时有。

  但这位朋友有一点十分赞同我,表示她也十分看不惯拘在清宫里和四阿哥八阿哥纠缠不清的女主角,倘若她亲自出马,怎么着也得先劝服康熙拿下琉球尤其是钓鱼岛。

  我当即被她的情怀所打动,然而掂量了一下,当时没开始利用石油,也没有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说法,找什么理由来说服康熙啊?还不如趁着康熙好西学的时候努力一把定下坚决不能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才是长远之道。

  很久以后,我终于看到了一部符合我理想的穿越小说,文中的主人公穿越后踏踏实实干了很多正事儿,他考了科举写政论,建了书院教物理,办了报纸启民智,混了党争搞改革……一琢磨,居然是在请赛先生与德先生!这让我这个只构想过造望远镜和自行车的文科生深深意识到了自己当年的浅薄——光荣的文科生啊,不要为自己不懂火药配方而忧虑,咱有思想。

  这就是《新宋·十字》,新的宋朝,而据作者表示十字则有三层意思,一是在作者看来,故事发生的时代也就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时代是华夏文明走向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关口;二是作者和主角并不认为西方近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演化的必然道路,因此主角与他所引导的大宋,面临的也将是一个十字路口;三是宗教寓意,因为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基本上都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

  比起谈恋爱的和造火药打天下的,这部书真是靠谱得惊人——人物上从司马光到王安石、思想上从《君主论》到《社会契约论》、政策上从言论自由到军队现代化改革、经济上从金融体系到货币方案、此外还有推广群众体育运动、贸易外交和西南部开发……概括来讲,这是一个让一名具备现代基础科技知识和现代政治思想的青年人穿越到积弊重重的北宋着手参与改革的故事,林林总总,步履维艰。

  总之,如果读者啃不下吕思勉陈寅恪钱穆的历史著作,又在史实之外对史观尚且有些兴趣的话,倒也不妨换个脑洞大一点的虚构作品来品味一番。

  《新宋·十字》之后,作者继续了第二部《新宋·权柄》和第三部《新宋·燕云》,同样看书名就知道作者的野心了——仅仅让主角在宋代引领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当然不够看,把宋朝建设成英吉利或者美利坚,也并不是作者和主角的打算——作者想要探讨的,是历史的另一种走向,不同于现实里所能研究的历史的只是单一结果的历史,小说完全可以基于各种可能性尝试构建出一种不同于任何我们所见类型的先进文明模式。

  我不得不说,作者基本上没撑住自己的野心……毕竟构建文明类型这种事,小说可以做,但总的来说还是更合适交给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论文来做。何况,再怎么天马行空,宋朝还是不大可能实现共和的,能做到君主立宪就称得上跨时代特大进步了。

  但我依然非常喜欢它,要知道如今的我依然看不上绝大多数穿越小说,却终于可以心悦诚服地承认,穿越小说作者的确是没有必要懂弦论的……

  《新宋·十字3》读后感(五):读《新宋》

  读《新宋》

  与其说这篇文章是“读《新宋》”的产物,不如说是读“《新宋》后记”——因为在看完一整部《十字》之后,并没有想要写什么(有的只是想要赶快看下去的冲动),之所以会想要写点什么,完全是因为看了《十字》的后记。

  《新宋》到现在为止对我而言,也只是一部好看的小说而已,但是这短短的后记,让我想到和得到的更多。

  这部小说带给我很多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因为我因这部书,认识了某一个人。

  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一定是很重要的人。

  《新宋》不仅展现了一个新的宋代,也展现了一个丰富的作者,她的学识,阅历,思想方式,谈吐习惯,价值取向等等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那些文字不仅塑造了石越和王安石,也有一个阿越随着一页一页的描写逐渐丰满。看一本书就像是和作者交谈,由浅及深,渐成知交。总有一天会不满足隔着一本书,想要认识书后面的真实的她,把心里的赞美褒贬和“新宋”都说给她听。

  在真实的生活里,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真的很难,很繁琐,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想要了解一个人那么难,想要和一个人变成朋友那么难,想要听到别人的真话或者说出真话更难。

  可能只有我这个有社会性交流障碍的人这么觉得吧。

  可是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真切地没有偏差地了解我,我又怎么样去了解他说的话?讲话时声音的高低,微妙的表情,身体的姿态,当时的情绪,所处的环境,上下文的语境,彼此的关系。这么多条件,这么远的距离把我和你隔开,难道不比一本书厚?

  每个人行走人间,又都戴着一张面具。面具越薄,却越与皮肤亲近,越难分辨真伪有无。

  我羡慕她有一本书,可以让别人来读。

  我羡慕她可以,遇到一个人,读着她这本书。

  十一个月以前,我动笔写《新宋》的时候,我对宋史的了解,可以说非常的肤浅。到了现在,虽然不敢说有极深的了解,但是我想我已经站到了那个世界的门外。

  …

  到今天,虽然远远不能称为完美,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我是可以满意的。

  因为,我一直在进步。

  不知道她透过这扇门,看到怎样的风景如画。

  我都快忘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有多么的开心。即使有很多不喜欢的事要做,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要做;即使在累的瘫倒,恨不得栽到床上睡死过去;即使烦的全无头绪,压力大的想要甩手不干——或者其实本来是很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只是因为有这样一件事放在心里,想要去做,不得不把自己逼到绝境,只为了空出一点时间,可以在晚上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事。这件事好像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了,可以为它做出任何牺牲。

  在这样的绝境里,愈发觉得自己有多么喜欢这件事,这件事又是多么无与伦比的美好。所谓绝处逢生,其实都是自己逼得。不做这件事不就行了?

  我都快忘了忙碌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了,为作业和考试头疼的感觉,为工作和琐事烦闷的感觉,为人际关系和生计发愁的感觉,很久没有体会过了。我总是能让自己悠闲地,游刃有余地处理一切事情,论文总能按时交,考试也轻松就过了,还能玩一天游戏,或者喝一下午咖啡,发一会呆。别人有的时候会羡慕我的清闲,我会奇怪自己的清闲。直到四年后在这悠闲的间隙想起来,我有多久没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我有多久没有把自己逼到那样的绝境了?

  阿越一边上学一边写书一定更繁忙了,要多查很多资料,多看很多史书,设计这样那样的情节,推敲用词的准确。十一个月的迁徙,来到那个世界的门外,我想门上应该有一面镜子,她看到自己可能很狼狈,但是已经是一个更好的自己了。成长难道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令人开心的事?更何况是在自己喜欢的事上面。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活在日夜东流的逝川之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不断退步产生的自我厌恶的情绪几乎要把我淹没了,直到认识了Y君。

  才想起来,原来看书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

  也许我还没有那么差。

  即使再累再忙,再闲再懒,也要做喜欢的事,那样活着才有意义。

  虽然我也有一种冲动,想告诉别人,你们看到的都是错的,只有我看到的才是对的。但是理智告诉我,真相不止一个。

  看完少年派,Y君问我,你相信哪一个故事。我说,我愿意相信第一个。

  我记得我也问他了,可是我不记得他有回答。

  后来我又问了好几个人,大家都会很干脆地给我一个答案,或者告诉我他们相信哪一个。这斩钉截铁让我有点好奇,我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真的答案,我只能说,我愿意。

  可是他们给出的原因都让我很失望,无论是派亲口说的还是逻辑上的推理,都不能说服我。语言是最不可信的东西啊!在这个故事里那些逻辑似乎站不住脚吧?直到看到了草威的影评“万物之美铺天盖地地袭来,海水和长天融为一体,如潮的光芒荡涤着人的视界和心灵,这会让人在影院里不由自主地相信神”。(《你打开世界的方式》)

  也许是有神论和无神论决定了你的答案,也许是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了你的答案——其实,只是你打开世界的方式决定了答案而已。决定历史的其实是写史人的历史观,阿越的历史哲学让我信服,她说服我的方法让我觉得高明又巧妙——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在小说里创造历史的作者都想让读者相信他的世界,有的作者居然会把他的目的说出来,司马迁说的都是假的,我说的才是真的!这手段简单粗暴的让我佩服,不知道是无所畏还是无所知。抑或是无知者无畏吧。

  很遗憾没有听到Y君的答案。

  在写完上面的话之后,我回去头,又重新将第一卷读了一遍。

  看到这句话,不太忍心往下读。没错啊,有的语句不通顺,描写显示出语言的匮乏,大段的旁白等等等等。阿越自己看出来的问题,没看出来的问题,是很多没错,可是在看第一章的我心里默默挑刺的时候,现在在翻页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想要知道下一句话是什么。我现在还是会在心里想,这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有人天生会讲故事,阿越不是这样的人,可是不会怪她,或者有点庆幸——已经写得这么好了,如果再会编故事,天妒英才怎么办?心里会有这种可笑的想法。

  这其实是我身为小透明对大大爱的表现吧。

  情节点的设置,人物建置的方式,悬念的铺陈解决,各种各样的编剧理论和技巧都无所谓,这些都不完美也不重要。

  我喜欢的是你呈现历史的方式,你从这扇窗户带来的风景。

  被人说服和说服别人其实都是一件美好的事。听到别人自成体系的一切论调,被那些原因和理由说服,狼狈地输给他的观点,不会不甘心,也不会嫉妒或羡慕(这两个词其实是一样的吧),居然也会觉得开心,可是胜的又不是我。这也许是我人格中仅剩的百分之二十光明面的一点体现吧,难得。

  或者只是说明我是个M体质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