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种爱》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四种爱》的读后感大全

2020-10-12 19: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种爱》的读后感大全

  《四种爱》是一本由C.S.路易斯著作,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元,页数:1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种爱》精选点评:

  ●把爱分析比较深刻,反复读才能领会。

  ●需要耐性。

  ●C.S.路易斯在《四种爱》一书中,指出古今之间的一个差异在于,古人看重友爱而贬低私情,而现代人则视爱情为宗教。甚至,今人对物和动物的爱,也比友爱的分量更重。在路易斯看来,友爱并非本能的自然延伸,但它以个体性为前提,是自由选择的结果,因此而值得为其辩护。没有友爱的社会,更利于独裁。

  ●有一点难懂啊。。。

  ●不要试图定义爱,但要知道哪些不是爱。

  ●最喜欢谈友爱的部分。

  ●好书,只是略有啰嗦……

  ●原来是写了五种爱~~~、、、

  ●分析的很透彻

  ●很多论述引起深思。lewis说的冷静,可是,生命里的各种纠结,叫人如何安然度过此生?主啊,只有在你怀中,我才得享安宁。

  《四种爱》读后感(一):路易斯的论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路易斯是我非常喜欢的作者,他的书的内容暂且不表,有很多的人啧啧称赞。对他论述一个问题的思路,逻辑和语言尤其称颂。有时感到他以理科生的风范在论述信仰的问题。对语言的定义尤为要求准确,很多时候能看到他详细的讨论一个词语,而分析了整个问题,读来还特别有趣。

  《四种爱》读后感(二):很喜欢

  先是听朋友介绍了C.S.Louis这个人。今天在书店看见他的这本书,看了一点,很喜欢。

  “爱”,是有很多种的。汉语的“爱”,可以指很多种情况下的爱。

  对于路易斯关于“需求之爱”的思考,我很能产生共鸣。我们对上帝的爱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需要他。就像我们在祷告里常常说的那样:“神啊,我需要你。”

  《四种爱》读后感(三):忽悠的新境界——《四种爱》

  《四种爱》是一本书,英国作家路易斯(C.S.Lewis)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的,咱这儿07年末翻译出版。在外地呆着难过,顺手买来看了。

  “忽悠”——通常就是用言词等手段把某事物往大处、高处说。就像人,双脚站在地上是不容易忽悠的。用根绳把他吊起来,轻轻一推,就“悠”起来了。

  路易斯没这样干。谈及友爱、情爱、这爱、那爱的,先客客气气地把历史和现实中的情形娓娓道来,述及到一些不同的想法、观念,人家从两头往中间说。貌似偏右的,他往左说;貌似偏下的,他往上说。自家的说法总归是不偏不远不左不右不中不西了,可又决计不说明“中间”在哪儿。假如你跟着他走,那就让你丫东迈一步西退一步左溜达一会儿右绕一转。脚虽没离开地,可转着圈走头会晕,身子就又开始“悠”了。

  在某件事上这么说不算新鲜,谁都有不着调的时候。可一本书从头到尾一直这么说就不容易了,尤其又是在说“爱”这个谁也说不清可以随便说的事儿。

  类似的大作家、大思想家、大演说家应该是不少的,只不过自己孤陋寡闻,才看见。总有很多人能从他们的言辞中受到“启发”,我也看了,就写篇“评”吧。

  《四种爱》读后感(四):探索爱的形式

  作者对四种爱做出了阐述,分别是情爱、爱情、友爱和仁爱。

  情爱,包括需求之爱和给予之爱,它是最本能的爱。情爱像是旧衣服,随意自在,无需设防。

  爱情,不光有需求和给予,它最奇妙的是将需求转换为了欣赏。有了爱情,性欲关系到爱的对象。在爱情中,性欲几乎变成了一种感知方式,完成成了一种表达方式。就像:爱情使男人真正想要的不是女人,而是一个具体的女人。爱者渴望的是爱的对象本身,而不是她能给予的快乐。

  友爱,基质是伙伴关系。拥有朋友的条件是,朋友之外,我们必须还有其他想要的东西。友爱必须要有具体的内容不可。恩人的角色几乎令人尴尬,因为友爱中更本不存在情爱中那种被人需要的承认。完美的友爱的标志不是危难时有朋友相助,而是这种帮助对友爱不会产生任何改变。我们没有责任成为任何人的朋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责任成为我的朋友。友爱能够赋予生命更多地价值,甚至在早期它不被纳入爱的行列,而被当做一种可贵的品质。

  仁爱,是一种大爱。认为自然之爱无法自足,它可能因为害怕伤害和不确定性,自我封闭;也有可能过度。因此需要修养和常识对此进行修正。那就是,通过爱上帝来发展给予之爱和需求之爱。毕竟,自然之爱,一旦把自己想成上帝,就会沦为魔鬼。

  给我启示深刻的是:

  光有爱是不够的,有内容才是前提,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

  《四种爱》读后感(五):爱与生活

  【关于翻译】

  开始读的另一个翻译版本的《四种爱》,实在是吃力。换成本书后,就像驶上新修的马路,第一次亲身体验到翻译的好差是如此决定性的因素。

  【关于这几种爱】

  欣赏之爱与需求之爱,是不同时间状态的爱,我们说刚才我好渴好想喝水啊,我们说现在的花好香真让人感到幸福啊。爱能与时态有如此清晰的关系,这算是我从未知道的事情。

  给予之爱,天然的缺陷是,我给你这种爱,我爱着你且让你离不开我的爱。母爱就非常落入这样的陷阱,这种捆绑的令人窒息的人,很难去批判它,但它绝不是最好的给予之爱,亦不是真正的给予之爱。

  友爱,因为不是必须的爱,才格外显现出它的超脱与灵性。

  慈爱,跨越年龄、种族、距离等一切的障碍,感人之处最为普遍。

  【关于理解】

  爱原本是模糊一团的存在,我们有时候难以辨识爱与其他情感,更别说是辨识其中的某种爱与某种爱之间的区别。

  所以作者定义出一种爱的名称,你是否认同这个名称,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我们能够从他的具体描述中,了解到这种爱的特征,如果我们有过实际体验,就会对应那种感受与那个名称。

  所以其中的仁爱,即所说的对上帝的爱,我是不能理解的。匆匆将最后的片段读完,不求甚解。

  有感受,才能理解,才能认同。

  最后,定义爱,是为了更好的爱,为了更好的生活。无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