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精神》经典观后感集
《伟大的精神》是一部由Olivier Ayache-Vidal执导,德尼·波达利德斯 / Abdoulaye Diallo / Tabono Tandia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的精神》精选点评:
●有血有肉,笑中带泪,有人间烟火气,喜欢。
●J’ai enfin compris l’esprit des intellectuels gauchistes.
●这部电影生动的阐述了人是如何变得 “习得性无助” 进而造成自身的消极、不作为、最终人生难以实现梦想的典型电影。电影故事里,老师通过对学校顽皮学生的循循善诱,变化着方式成功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取得了突破性的、令同事们不敢置信的成绩奇迹。每个教育者是否也该反省下自己,为什么学生能成才?为什么感激你或抵触你? 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自己能做的多好,带动学生才能如同榜样般做到多好呀!加油。 [心] 师者,教育者,循循善诱培育者。人,本质动物本性,教化而生养善良天性。—— 行子禅
●可惜不能都听懂...
●平平淡淡,我看的版本居然是波兰语旁白……
●有点像放牛班的春天
●关于教育格差问题,同时也是关于电影主人公・一位教师在遇到一群活泼/调皮的学生之后的成长故事。日文题:12ヵ月の未来図;翻译:岩辺いずみ。ps.法语真好听呀,估计我得等退休之后才有时间学其他的语言了(希望不是这样。@岩波ホール
●新版放牛班的春天
●另一版的《放牛班的春天》?也确实是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情况。只能希望现实中多一点这样的良师。
●自拍那段逗死我了 我小时候班上春游也有一次意外 有人帽子掉湖里了 可是班上戏精好多消息透过人群传到老师这边来的时候就变成了“xxx掉水里啦” 老师急的差点就立刻跳下去救人 想说天下的老师都一样 班上几十个孩子就操几十份心 真的是辛苦
《伟大的精神》观后感(一):很法国的法国片
伟大的精神这部让我忽然好向往在法国读个高中,就想碰到这么一个热爱法国文学,读书抑扬顿挫的老师,带我去法国文学长河里游个来回。告诉我要读什么书,要玩什么文字游戏。我很喜欢这老师的各种弱点,很法国人:说起理论头头是道,轮到要自己去实践,第一时间想当缩头乌龟。碰到别人的女朋友,明知道对方只是跟自己玩玩,也要陷入情场走一遭。碰到刺头学生,各种摆架子各种上纲上线,但心底总是有最后一道柔软。
《伟大的精神》观后感(二):从教育窥法国对黑人的“希冀”和“自我感动”
片名是谷歌翻译出来的吧,令人头秃。
同一个题材,甚至同样的剧情线市面上有非常多类似的片子,以至于每一部剧情都猜的到。唯一的美感是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强加一个结果,点到为止。如果接着往下想去,Fracault走后,Seydou没有那么容易转性,希望的小火苗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被周围的环境所浇灭。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中忍受孤独,保持清醒、独立和不被同化,太难了。一个老师的一年,什么都改变不了。 即便是这样,我还是很喜欢结尾的对话: -Promittez bien travailler a l'année prochaine -c'est Henri IV" -comment je peux faire y aller -Beaucoup travaillé -Beacoup comment -Beaucoup beaucoup beaucoup -Ah oui comme même -Mais vous pouvez y arriver 不过,亦师亦友的关系和人物设定在本质上和《触不可及》(Intouchables)异曲同工。发现法国人总是很喜欢教育黑人,把街头磕药脏辫的黑人小混混重新拽回到“正路”上让他们很有成就感,仿佛是国家拯救了这群人。
《伟大的精神》观后感(三):翻轉教室(Les Grands esprits,2017)
1、這個電影的法文片名偉大的精神,與英文片名老師,充分表現了電影的重心:該片是對這時代老師的喝采與致謝,並且避開對以往教育體制的嚴肅、無情的批判態度。而翻轉教室(Les Grands esprits,2017)的譯名,則有混淆主體之嫌。 2、電影中一閃而過的句子「筆的顏色引起教育的革命」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在法國的教育部長是這樣說:Un système de bons points peut encourager l'élève qui a fait des progrès. Plutôt que de souligner uniquement en rouge les fautes présentes dans la copie, l'enseignant peut valoriser, à l'aide d'un stylo vert, les efforts fournis par l'élève.(意思是,教師不僅可以用紅筆批閱,還可以使用綠筆評點與鼓勵學生的努力。)對於老師教學與批改的筆色,充分顯示了教改的優缺兩面:一、細緻,你能想像連老師的筆用什麼顏色都是教學研究探索的一環嗎?二、盲目,連筆色都這麼在意,這難道不是形式主義、細支末節嗎?在這種紛亂與壓力的大環境背景之下,(不僅是肩負孩子成長的重責,)電影塑造了一個出色的好教師形象。 3、故事主角是優秀的孩子而成為優秀的教師,是傳統教育中的既得利益者,自然對於傳統教學不存疑,事實上,無論怎樣的教育方式都可以造就出卓越的菁英,甚至缺乏教育資源的環境也能成就出色的學者,試想:錢賓四先生自學而為大師。故事主角在巴黎最優秀的中學工作,直至因緣際會下鄉執教前,電影表現了都會菁英師生的一種面貌。這裡切莫批評,因為我們從稍後的劇情中,會發現,即便我們不認同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無法否認這名老師教學路上的熱心。 4、在鄉間執教挫折的高峰,集中表現在同意學生要求開期末同樂會的請求上,他應允了:這就意味他已全然放棄這群孩子。設若與之後的校外教學相較,後者還存有一顆教育的心,前者只是放任。在同樂會後,老師因為吃了摻混大麻的蛋糕而昏迷,有李白〈春日醉起言志〉的味道: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 5、電影的前段,孩子是夏蟲不可語冰;電影的後段,我們看到一名老師如何讓孩子體驗文化中最精粹的部分,向他們展示廣闊無邊的世界。故事終於走向高潮,另人憂心忡忡的孩子回來了,踏進教室的那一瞬間,老師百感交集。此刻,男主角Denis Podalydès的演技可以說內斂而爐火純青。 6、電影的尾聲處理得悠然巧妙:其一,孩子失戀了,老師沒有溝通,沒有長談,沒有開示,沒有安慰,他只是大笑;其二,孩子發覺老師向他告別,他問自己如何能考上巴黎最好的中學?沒有說出口的,是對這名啟蒙老師的敬重與感謝,以及對老師教學的反饋,因為學生終於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性。 7、國文老師用學生錯誤的文法來羞辱了學生,課堂中的這一幕有許多探討的方向,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孟子書中明言:「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論語陽貨篇也記載了孔子羞辱對方的教學方式。重點不在羞辱,或可以說事無關乎術,以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一個充滿打罵的家庭,藤條中傳達出愛的訊息,也勝過一個從不責怪孩子卻漠視他的家庭。因此,電影中這一幕,我看到更多的是教師在教學上窮盡渾身解數的努力。 8、附註: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一書中提到,電影觀眾對於類型十分精通,他們走向戲院的時候向劇作家提出一個致命的挑戰——劇作家不僅必須滿足觀眾的預期(,不然的話,就會有令觀眾迷惑與失望的危險),還必須將觀眾的預期引到新鮮而出人意料的時刻(,不然的話,便會有令觀眾倦怠的危險)。在電影的類型中,教育情節是電影類型的其中一門:本類型的弧光閃爍於主人公的人生觀、他人觀或自我看法的深刻變化中,從負面(天真、不信任、宿命論、自暴自棄)到正面(明智、信任、樂觀、沉著)。至於該片在眾多教育情節的電影中,仍拍出新意,專注在一名勤奮的教書匠,如何褪變為一名啟發人智的生命汪洋中的領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