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火枪》观后感精选
《走火枪》是一部由李明明执导,刘冠麟 / 石羽嫣 / 张锦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火枪》精选点评:
●现在网大就这样,不是擦边球就是炒冷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发生的事件,杀手毒贩卧底街头混混无业游民轮番上场的误会犯罪。挺有意思的。
●黑幽系还是宁浩立的标杆在前,尽显努力,但最多也就这样了
●送货,泼妇,悍妇,儿子
●还是挺好笑的,值得一看,7到8分吧。
●结构有点意思 剧情基本完成 吕小品的达芬奇很出彩 洪爷也不错 2017 9 12
●反正看得很欢乐
●结尾的四人对骂 还有各种隐藏的小段子。值得一看
●好看
●“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确实是中国的特点hahaha
《走火枪》观后感(一):《擦个枪,走个火》
《擦个枪,走个火》
文/阿敏
偶然在爱奇艺看到了《走火枪》,这部名字就带着黑色幽默气质的电影,看完之后更是惊讶,没想到一部网大也可以如此风格化。擦枪走火,惊喜连连。
自宁浩之后,多线叙事的电影很多,但好的并不多,难免会流于形式。《走火枪》也是多线叙事,却没有被结构和形式局限,故事讲得十分完整,形式为内容服务。影片前面节奏稍显缓慢,人物众多,可能有些摸不清头脑,可是看到后面,便会渐入佳境。从镜头语言,演员调教和故事衔接等方面,都能看得出创作者的功底和用心。
影片从一个搞笑日本杀手大川山甲进入中国开始,引出各式各样的角色登场。群戏的电影并不少见,《走火枪》最难能可贵的,是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大人物小人物黑道白道胆小鬼聪明人傻瓜笨蛋……各式各样,不管戏多戏少,演员的演技恰到好处,哪怕只是客串打酱油,也都塑造得很有特点,共同构成了社会百态,芸芸众生相。不同于其他娱乐至上的影视作品,《走火枪》关注小人物,还巧妙运用日本人的视角,来批判和讽刺国人的恶习,发人深省。尤其是日本杀手签合同的喜剧梗,更是令人捧腹叫绝。
喜剧向来难做,不是难在台词,而是喜剧情境。《走火枪》并没有刻意追求台词和段子作为笑点,反倒充分利用戏剧巧合和尴尬处境,每一个角色都在很认真的做自己该干的事,因为误会、矛盾和错位,凑在一起,自然就会产生喜剧效果。诚如黄渤所说,他所理解的喜剧,就是一个人很认真的在干一件蠢事。
总之,《走火枪》绝对是如今粗制滥造的网大市场的良心之作,扎扎实实的创作,不玩噱头不走擦边球,内容至上。看得出创作者的野心很大,想要表达的很多,唯一遗憾的,这毕竟只是部网大,囿于成本和制作条件的限制,带着枷锁跳舞,已经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做到了最好。假如能有充足的创作资金,相信会是一匹大大的黑马!
《走火枪》观后感(二):走火的人生不需要想太多
《走火枪》的主角是一把枪,一把会走火的枪。而这把枪,带出了一系列人物,交织一个黑帮故事,讲述一个人生道理。这个道理就如张承所唱的主题曲中的一句歌词:走火的人生不需要想太多,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对错。
是的。无论是摆地摊的张一毛,亦或是从日本来的大穿山甲,甚至是暴虐的黑帮老大洪爷,在他们的人生轨迹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自于他们的本性。说对不对,说错没错。如果真要解释,可以拿《后会无期》中的台词概括: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当然了,这么说的前提是抛开犯罪的层面。
《走火枪》的众多人物角色,虽然放置于一个“贩毒黑帮”的架构之中,实则却是社会众生的折射。求生存,求情爱,求钱财,不管他们是被定义的好人或者坏人,都有善恶两面,最终善恶有报。诚如反派洪爷,他乃黑帮的老大,性格跋扈怪异,几乎算得上是癫狂。为吃一串烤肉,可叫人送来一整头猪。为打高尔夫,将人做肉靶。所谓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找个杀手杀人的大哥,还要与杀手签订合同,酬劳需分期付款。如此“万恶的甲方”,终要食苦果,不得善终。
又好比摆地摊的张一毛,这个被朋友张远和大咪当成儿子养的街头小痞子,称得上游手好闲,嘴贱不饶人,行事幼稚不靠谱,在传统定义中,这也算得上个“坏小子”。可张一毛浪荡归浪荡,可对朋友,对前女友却没的说,义字当头。当大咪被绑架,义无反顾前往营救,最后全身而退。不说所谓主角光环,假若张一毛没有存于心的善念,又岂会活到最后呢?
关于张一毛和大咪张远的关系,认真梳理,有些暧昧。张远和张一毛是发小,张一毛和大咪是“夫妻”。至于张一毛和大咪,就有些扯不清了。在张一毛眼中,大咪是嫂子。可在大咪眼中,张一毛不止男人的兄弟这么简单,从她对于张一毛的关心中似乎可以读出一些消息,大咪对张一毛是有情的。对于这一点,张远知道吗?答案是肯定的。可为何三人的关系依旧如此和谐?无非是三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就好比张一毛在电话对张远说的:我已经有一个悍妇了,为何还要娶一个泼妇?
《走火枪》是一部很风格化的电影,有着不少盖里奇的影子。人物众多,却个个出彩。无论语言与动作都自成一套,构建出一个活生生的社会底层剖面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与迷惑。可是就算擦枪走火了,又如何呢?摘掉面具,毕竟我们活着全靠自己。
《走火枪》观后感(三):枪走火,人走心
法国新浪潮代表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有句名言:“一个故事需要有开头,过程和结尾,但不一定要按照这个顺序。”随着电影的飞速发展,将这一信条付诸实践的导演层见叠出——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打破传统美学束缚、作品极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盖·里奇、好莱坞大热导演大卫·芬奇……多线叙事所呈现出的丰富的故事结构以及独特的视角切换,在出现之初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模仿者的出现,多线叙事电影开始呈现出鱼龙混杂的现象,尤其在国产片中,继《太阳照常升起》、《疯狂的石头》系列之后,几乎再没有能看完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影片了。
《走火枪》却给了我一针,血压直彪一百四。以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剧透,还没看电影的观众,只能建议大家一目十行了。
开篇黑白色调倾斜构图,接着看到傅老大的脸,我差点以为这是余小二的主观视角。不过傅老大一脸呆萌的问起手机密码之后,我就开始对这部电影的台词有所期待了。节奏紧张的配乐和设计感十足的演职员表揭开电影序幕,色调一转,人物出场,镶着大金牙的傅老大说起方言,身旁的日本大块头“大川山甲”的名字一出,一口水呛得我眼泪汪汪,低头看着我湿漉漉的键盘,我知道这电影,有戏!
首场戏出现的人物们开始分道扬镳各自行动,套路虽如此,可亮眼之处在于每组人物的镜头都有着不同的设计:张一毛与文哥的唇枪舌战片段,导演将二人的正反打转换成大特写来呈现,造成构图上的变形,伴着诙谐的台词影射,人物塑造这一大难题迎刃而解;张远、大咪与张一毛的关系在影片中是最无法说明的,所以三人带关系的镜头有很多;洪爷和大川山甲的对话则多用中景,造成距离感,反映人物心理;而一些次要人物之间,则用分屏剪辑、远景等方式带过,主次有别。
女主角可以说是电影中的另一惊喜之一了,身份捉摸不透不说,更不带女主光环,是个十分接地气的美貌“悍妇”。故事进入白热化,节奏加快,众角色会合,女主角肖云的神秘面纱也逐渐揭开。个人最喜欢的一组镜头是张远、张一毛得知大咪被抓分头去救的路上那组快速剪辑,色调灰青,有种摸不到未来的既视感,配着符合主角心境的音乐,一场“厮杀”即将开始。
看到这我看了眼进度条,毫无感觉时间已经进行了一小时有余,眼看进度条要进到情节点三的节点了,果然不负所望,“笨贼”设置果然起了作用,阴差阳错开始显现,各位主角打着嘴炮的同时,也许是编剧怕观众到关键时刻把人物关系理乱了,还机智的搬出了人物关系图,时间来到一分三十秒,枪走火,人走心,邪不压正,成功逃脱。夕阳下四人互怼,举着那把随时可能走火的枪,不知为何,看着有种黑色蒸汽朋克校园气息感。
不过细想想,槽点也不是没有,张远家里第一场戏阳台上架的灯都穿帮了,文哥小弟的东北方言听得我这个东北人很出戏,而且,日本北海道那场戏,开左舵车是什么鬼,怕观众不知道是随便找个郊外的居酒屋取的景吗?
这一针肾上腺素,打得我对国产电影又重燃了希望,观众买单,口碑长虹,这样走心的电影最好每年来上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