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
人在自由状时,并不太清晰自由的边界,常由于心窄,眼界狭隘,见识所限,自寻烦恼,大把的时间浪费了也不心疼;一旦不自由,又嘟嘟囔囔的抱怨个没完没了,时刻盼望能自由。“幸福地度日,”,就被生生挤掉了。
五十知天命,一切妥当的时候,该轻松度日了,稍有点不顺,负面情绪依然上涨,自身若没有能力处理黑暗,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处理黑暗,可能是一种超越性的能力,若不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进行思维模式的突破,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只能在自设的黑暗世界里挣扎,“合理地做人”谈何容易,别人能为你做什么呢?
年近九十的北大哲学教授汤一介先生说,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对儒家经典的整理工作可谓第一人,有事可做,即使重病在身依然充满活力,(央视六月份录的视频今晚播放);相比而言,多数人因缺乏长期、短期的生存目标,浑浑噩噩一辈子,甚觉无味。有事可做,反而能赢取生命的自在和自由。太过闲的人,更容易落入消极态中。
不知自己年老样子是怎样的,渴望过独立、自由的晚年生活。喜欢有边界的与人相处方式。或喜或忧,真实的体验己身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尊严和美丽。“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鲁迅的话犹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