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茫父故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茫父故里

2020-10-29 20:47:38 作者:讲不出再见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茫父故里

  按照惯例,又到毎周例行骑车的时间,今天爬茫父山。记得,第一次骑车从茫父坡上茫父山九龙亭还是在今年4月份,那时候该地区疫情刚刚结束。

  茫父山位于花溪区九安乡。据说,早些年久安乡出了个进士,有个叫姚华的读书人登了进士第。近年来,该乡乡政府为了打造旅游品牌,突然想起了他,便以极第进士之名,为拓展地区的知名度——打造“茫父故里”。

  茫父山山势不高,东南坡半山腰竖有一块大红色牌子,上书“茫父故里”几个大字,故此得名茫父坡。周遭建有数个同款亭子。亭子散落在杂草与坟地之间,在夏日炎炎烈日下,看上去显得皱巴巴的,一个个低垂着头。仿佛,像是为守墓人搭建的茅舍…。

  广告牌下,几根粗大的镀锌管在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光。这光,像幽灵之火在杂草丛生的荒野里一闪而过,让人心生不寒而栗。

  如今许多地方,为了发展地区经济,都在利用名人效应大肆兴建各种名目繁多的项目,如李端棻学校、张之洞公园等等。以此招引顾客、吸引游人,不可谓不良苦用心啊!

  很早以前,就听车友说过此坡,靠湖边有条山道径直走“茫父坡”可以上九龙亭。九龙亭是茫父山山脉的最高峰。去九龙亭的路有好几条,“茫父坡”是其中之一。这条山路,与其它道相比较而言,是最难走的一条,少有骑车人能一气呵成爬上此坡。

  今天,之所以上九龙亭选择走“茫父坡”:一是想,再次挑战一下自己;二是想,寻找当年茫父走出大山的感受。——感受他从贵州大山北漂至京城读书做官的励志故事。

  姚华(1876~1930),字重光,号茫父,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姚华是科举制度下最后一代文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甲辰科进士,任工部虞衡司主事。

  在这个连骑自行车都爬不去的,我估计就算是换成奥拓车也难爬上去的大山深处,能出这么一个进士,在古代应该也算是奇人奇事一桩!

  茫父诗,云:

  家在万山中,平地无三里;

  一作江湖游,出林便层水;

  早觉朝市闹,益知秋壑美;

  蓄意有时泄,野烟淡然起。

  我曾经造访过久安乡打通村,资料上说这里就是茫父的出生地,也就是,诗中所说的“万山中的家”。那天,正巧在村口的公路旁碰见一摘樱桃的妇人,我忙上前打听,“你知道一位叫茫父的人吗”?她先是惊讶地看着我,然后,说,“什么茫父?不清楚呢!”,然后纽过头把头伸进墙里,用肘扶着矮墙继续摘她的樱桃。过了一会儿她转过头来朝我笑了笑,将几粒樱桃塞进嘴里…。

  心想,这樱桃味道怎么样?我赶紧又补充了一句:“九龙亭茶园下面不是树得有牌,还立得有他的雕塑吗?”。仿佛,她始终就没听懂我在说什么。面无表情,无动于衷。继续仰头望着天空,去摘那几颗,借着枝头伸出院墙外稍稍更高更远的樱桃。她再也没理我。我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受伤,一种莫名的感觉,在脸上泛起辛辣的涟漪。

  该地,到底有多人了解这位曾经“名满京城的大师,——姚茫父”?带着疑惑我继续走进打通村。该村村子不大,也就十几户人家。一条小溪从村前淌过,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栽有梓木树;烟影在兰白色梓木花中的小山村,显得格外宁静而温馨。

  沿着村庄走了一圈,见到几位正在田边劳作的村民,便上前问好,顺便打听进士。我说,咋村有个叫姚华、茫父的名人,你知道他的故居纪念馆在什么地方吗?其中一位老人一脸茫然,不加思索,说:“不清楚”。那,“茫父山、九龙亭你知道吗?”老头听后,更多是一头雾水,自言自语:“茫父山?”,最后,老人实在没辙了,指着不远处,说:“山脚那堂,有几户姓姚的人家,你去那点问哈”…。

  据资料上说,“茫父山原名轿子山”。也许,如果当初我早知道,问他们轿子山…,估计他们一定会知道。但是,至于茫父,他到底是何许人也!我估计应该没几人会知晓。

  樱桃树枝从院内串出墙外,无论它,伸出墙头多远,树上的樱桃总是这户人家的。这里是它的出生地。“茫父故里”就好像青涩的,借着枝头伸出墙外的樱桃…。

  致此,久安“茫父故里”之行,总体感觉茫父故里与张之洞出生地“六洞桥”的故事差不多。——有名无实。想法是好的,但少了些甘滑甜润的味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茫父故里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