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
那是1926年的早春,当时一定会很冷吧!
以前,我不了解左联作家柔石,更没有读过他的小说《二月》。但我看了电影《早春二月》,追寻镜头的叙说走进了二月江南,走进了春风料峭的江南小镇――芙蓉镇。
《二月》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江南小镇,一所小学校,来了一个大学生。如同一颗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池塘!人们的猜疑、嫉妒、和对旧规则的坚持,一件小事也会激起万仗波涛,虽然,那是在人们的心里。
他,一个彷徨、对革命前景矛盾困惑的青年,来到了同学的家。同学已经在战争中死去,留下了可怜的妻子――寡妇文嫂。他充满了同情与爱怜,她真的不容易,辛苦拉扯着两个孩子,不幸接踵而来,孩子又离开了她。青年尽力帮助了她,尽管是很微小的力量,也让她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甚至他愿意舍去爱情,和她结婚。但流言蜚语夹杂着异样的眼神,压的文嫂透不过气来。终于,使她最终走上了绝路。青年听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心是沉痛矛盾的。他不明白自己是帮了她,还是害了他呢!
经历了这次打击,他病了,病的那样重。躺在床上时,芙蓉来看他了。芙蓉的善良,体贴温暖了他的心。她是校长的妹妹。她爱着青年,少女的心和时刻牵挂着他。
文嫂去了,青年痛苦之余,终于看清了!是封建的传统势力杀死了她。自己要走出去,寻找另一种生活。
青年匆匆而去,少女知道后,她的心几乎碎了。虽然前方会充满艰险磨难,但少女义无返顾的追寻着青年而去。急促凌乱的脚步,两边的篱笆象征着封建的牢笼。她能找到自己的爱人,能逃出去吗?电影没有告诉我们,当少女跑到了桥的尽头时,好象没有了路,只有云天相交处苍运的天空!
青年的扮演着是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林,他扮演的青年萧涧秋,沉稳儒雅中隐含着激情,爱憎分明中透着人性。而少女芙蓉的表演者――谢芳老师的表演更是清新可人,把少女的爱情和人性的善良表现的淋漓尽致。文嫂是由上官云珠饰演的。她现实中的命运和文嫂一样不幸,很早就离开了我们。
“她感觉戏里情绪很准确,有些镜头不用正面,只用一个背影就能把人物的心里表现出来”著名导演谢铁骊谈到她是说。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虽然早春二月经历了很多的坎坷,1963年拍摄完后,被当作了文革时期的“大毒草”批判。但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金!即使我们现在看这不片子,既然为他写实的手法,精致的表演所深深吸引。
我们不会忘记!那1926年的早春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