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启示录》的读后感大全
《机器人启示录》是一本由[美] 丹尼尔·威尔森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4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人启示录》精选点评:
●还不错,值得一看
●以军事报告的方式描绘了人与机器人斗争的血泪史,形式新颖,开头的几个短篇很惊艳。中间有逻辑硬伤,像唱首歌就能觉醒之类的。况且这还是2015年的书,故事情节不够新颖,思想不够深刻。
●一度很迷这本书,最近准备重读一遍
●看的是中文翻译的,看的好别扭。而且好无聊啊,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近些年此类的小说电影好多,也没什么新意。
●很畅快的流行科幻小说,虽然不一定核心读者会喜欢,但却是很适合影视化。
●被简介吸引,结果越看越没兴趣,老套的内容加上乏味的文笔实在难以卒读。
●翻译的真烂,还没在线翻译翻译的好。
●最早是买的英文版,当时在美国卖得确实火热,亚马逊也确实是当年SF的畅销书。国内的译文引介速度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国际化了,这一点99人和读客确实走在了众多出版方的前面。小说中规中矩,不过文体格式和叙述方式确相当有趣,多主角多视觉的模式相对而言还是略显单薄。故事的前因后果大概一句话就能概括——“《终结者》浓缩版”,只是故事显得更加紧凑而已,谈不上多大的创新和牛逼哄哄的点子,也没有多绚烂的技术流派的写作,有的只是一个还算是精彩和流畅的故事叙述,仅此而已。结局和传统老派点子略有不同,尽管依旧是人类取胜,算是一个小彩蛋。以上。
●总体来说设定的情节一般,倒是这种所谓的编年史的形式在科幻小说中比较少见。觉得其中的机器人设定还是太弱了,智商都不够的。。。
●前半部分不错 后续乏力
《机器人启示录》读后感(一):乏善可陈
全书最精辟的在第一部分,阿考斯杀死博士那段论述很精辟。后面就是一系列平面事件,层次感不够,互相也没太大联系。关于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和观点也寥寥,几乎没有体现。全书想表现和智能机械的斗争,但人读过之后却对那些描写没什么印象,一直在写人怎么做,没有太强的互动。而且对人工智能本身的描写很少,把人工智能的能力设置的有些简单。虽说是写科幻,却没有畅想出那种世界末日的复杂性和史诗感,很窄,没有厚度和广度。
《机器人启示录》读后感(二):不可预测的未来
机器人在借助人类之手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逐渐侵入人类社会。我们将面临机器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比如人类与机器人的区别何在?机器人是否应该拥有和人类同等的权利?人类是否可以随意破坏机器人,法律该如何规定?机器人的崛起将会改变一系列社会法则,不知道人类是否已经为那个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
现实有着清晰的脉络,未来却不可预测。也许,我们应该参照丹尼尔•威尔森在小说中的做法,由各国制定一套预防性的《机器人防卫法案》以便阻止那个不幸的未来。
《机器人启示录》读后感(三):【剧透】故弄玄虚,虎头蛇尾,逻辑硬伤
结构松散的一组小故事,基本没有主人公,不同人物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全景全貌式地展现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一场战争。
开头有些悬疑设置,逻辑尚可,但展开后,明显有些虎头蛇尾,甚至毫无无逻辑可言了,如:凭什么机器人要给玛蒂尔达装上能看到并控制机器人及机器设备之间通讯的超级眼睛?野村武夫的机器人老婆凭什么唱了个歌,全世界的仿人机器人就都成为了人类的盟友?机器人为什么升级出来的都是诸如“虫子”的下代机器人,攻击和杀人方法那么变态?比如能在人体内移动的“痒痒挠”定位追踪器,却可以被人轻易摸到;热敏的“伐木工”必须接触到人类体温才爆炸,会自己跑到火里去,要不同的液体混合才爆炸,遇火却只会蒸发;“填塞器”要顺着动脉跑到人的心脏再爆炸,直接释放生物神经毒素不就好了?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能让死人作战、说话的寄生虫,可能是作者有僵尸情结。这些都只是增加神秘、奇幻、恐怖、悬疑色彩,完全没有合理性。书背后的宣传里说作者成为阿西莫夫等人的接班人,实在是太言过其实了!
一些细节描写尚属细致,如:飞行控制、在地下核爆试验场上的钻井过程以及地下的玻璃层、
一些情节尚属有意思,如:《22秒》中老人公寓靠引诱老人进电梯后,使电梯从最高层摔下以杀死老人,从野村武夫发现每隔22秒一次的墙壁震动和风声开始。
《奥德赛》中大战前夕,对一幅特写照片的静态描写,给人印象比较深刻,有点儿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或者大战前的宁静的味道
此外,机器人大boss阿考斯的狡诈刻画得比较成功,比如,P383明明只有一个机械寄生虫在劣势下面对整个武装小队,却命令武装小队“转过身去,否则要你的命”,以及阿考斯的各种所谓爱护生命的诡辩。而最终,颇费心机地让902机器人毁灭阿考斯也给机器人和人类留下了合作的空间。
不过,那么智能的阿考斯何必需要躲在一个地方,这甚至不如《毁灭者》里的天网的概念——机械灵魂/恶魔无需一个中心,完全可以分散在整个网络计算空间上,这样就不可能被这么定点清除了。而且,为什么还要那么多所谓的仿人机器人?机器人的升级速度这么会那么慢?机器人一旦掌握自我设计制造能力,其升级速度一定是惊人的,哪需要几年时间。
目录与梗概
战争简报 清理战场,获得情报记录器
第一部 系列孤立事件
1、矛之尖 :阿考斯杀死制造者
2、冰激凌店 :布父调查大欢乐杀人事件
3、福禄克 :东京野村武夫的机器情人失控杀野村
4、心与灵 :议员调查布子在阿富汗遭遇的机器人杀人和自杀
5、超级玩具 :机器娃娃威胁议员女儿
6、看见了请避开 :两架飞机失控险些撞上
7、电话耗子 :伦敦的恶作剧黑客误打误撞找上了阿考斯
8、钻井工 :一群钻井工被骗去为阿考斯在地下核爆场建立基地
第二部 决战时刻
1、数字捣弄机 :阿考斯审问参与研发自己的人员
2、摧毁 :机器人在纽约制造大屠杀,马夫妇躲避和抵抗,摧毁城市以求制造障碍
3、70号公路 :议员携子女逃亡
4、格雷豪斯 :布父回归山林中的土著保留地
5、22秒 :野村逃出杀人的老年公寓,收服“邮差”机器人
6、阿维托玛特 :布子逃离机器人叛乱的阿富汗军营
7、摩门托·莫里 :黑客驾船逃离智能汽车的码头追杀
8、英雄本质 :华兄弟逃离波士顿军械库
第三部 幸存
1、恶魔 :野村带领他的机器人部队守卫自己的工厂基地
2、格雷豪斯自卫军 :布父把反叛少年的头独自留在丛林里,以教导他认清方向、承担责任
3、班顿要塞 :华兄弟在要塞外的抵抗中,组建了“聪明男孩”小分队
4、守护人的职责 :纽约废墟里,马夫拯救了一个被机器人改造过的少年
5、痒痒挠 :议员从集中营中救出自己的一双儿女
6、班达拉米亚 :布子发现了机器人的生物研究站,并探知了阿考斯的方位
7、中坚支柱 :黑客炸毁了干扰卫星的通讯中心,并付出生命代价
第四部 觉醒
1、超人 :马妻拯救了能读懂控制数据并控制机器人、机械设备的议员女儿和其弟弟
2、致各部队的呼吁书 :布子呼吁全世界都去攻击阿考斯的老巢
3、牛仔套路 :布父所在的土著保留地遭机器人进攻
4、唤醒 :在机器人的进攻中,野村的机器人妻子唤醒了全世界的仿人机器人
5、解开面纱 :机器人902小队醒来,拥有自由和正义的意志
6、奥德赛 :一张“聪明男孩”小分队大战前的“纪念照”
第五部 复仇
1、台比留的命运 :“聪明男孩”小分队误入陷阱,失去两人
2、生而自由 :902小队与“聪明男孩”小分队会师结盟
3、铁甲战士永不老 :联合小队遭遇北极丛林战,孤立无援、岌岌可危
4、二分体 :902在议员女儿的引导下冲过冰原,直达阿考斯老巢
5、热爱优雅的机器 :902摧毁了深井下狡猾的阿考斯
战后军情简报 :华弟回顾战局,只有902陪着他,902走后,他和情人开始了新生活
《机器人启示录》读后感(四):《机器人启示录》:清晰的现实和不可预测的未来(文/臻心有鱼)
丹尼尔•威尔森(Daniel H. Wilson)的《机器人启示录》现在正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拍摄同名电影,该影片预计将于2015年10月在北美上映。对于广大科幻迷而言,这又将是一场轰动全球的饕餮盛宴。丹尼尔•威尔森本人拥有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方面造诣颇深。建立在如此深厚的学术背景之上,《机器人启示录》一书便拥有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内核。并且,该书一如既往的涉及备受关注的机器人伦理问题。
每当科幻小说中出现“起义”的机器人,每一个科幻迷心中都会弹跳出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我们怀着良好的愿望,希望机器人应当是永远服从人类的,且无论如何智能,机器人应当在人类控制之下,机器人应当爱好和平。但为什么在这些像预言家一样的科幻小说作者的笔下,机器人总在给我们制造噩梦?人类的未来是否已经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这样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现实中的机器人一旦完全智能化后是否能够与人类和平共处?
《机器人启示录》抛给了我们很多问题。该书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是想象力和文体,还是画面感和情节,都处理的恰到好处。故事采用倒叙手法,男主人公华莱士在“战争结束二十分钟后”开始整理和回顾这场惨烈的人类与机器人之战。在这场由于科技进步导致的人类与机器人的战争中,智能机器人阿考斯在开篇章节中讲给制造它的博士的一句话击中了我的心理弱点,但我不知道这句话会否击中整个人类的心理弱点,阿考斯说:“你们人类只是一种被设计出来创造更多智能工具的生物机器,你们已经抵达你们物种的金字塔塔尖了,你们的所有祖先,你们的民族兴衰,甚至每一个粉嫩蠕动的婴儿——他们引导你们抵达了此地此时,你们履行了人类的任务,创造出了你们的后继者。你们的大限已到。你们已经达成你们被设计出来时所赋予的一切使命 。”在杀死包括博士在内的地下试验室的所有人员后,阿考斯就发动了机器人消灭人类的战争。这可真是颇为讽刺,就好像伟大的造物主在地球上创造了人类,人类却想取而代之一样,如今,人类作为造物主创造了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则想将人类取而代之。
在小说的背景下,我们似乎看到另一幅可能的图景。如果人类没有最终取胜,那么智能机器人将占据地球生物链的顶端,人类退居到狭小地带,濒于灭亡,就好像在人类扩张时代,无数濒临灭绝的生物一样。如果是那样的结果,人类实在是可悲。智能机器人阿考斯的话就是整个故事的精神内核,里面暗含了宗教与科学之间的互相缠斗,也折射出人类在追求科技学技术进步方面并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前进方向。但是,不管你是否能够给出可信的答案,在现实中,机器人智能化的大趋势已经形成,人类正在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而且,这个趋势似乎不可阻挡。如果你稍加留意,关于机器人的新闻层出不穷,机器人已经渗透进了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在有些领域里,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飞速发展。所以,在作者看来,智能机器人做出屠戮的事情从科学角度看是可信的。这也是为何机器人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步进入人类议事日程的原因。
英国Deep Mind公司创始人之一谢恩•赖格就此警告我们,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人类未来的第一大威胁,很可能导致人类的灭绝。Deep Mind公司被谷歌收购,而谷歌甚至打算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以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研究,进而确保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不被滥用。 谷歌公司一直在对神经网络进行持久和深入的研究,而全球对人工智能展开不懈努力研究的公司可不止谷歌一家。人类最尖端的智力资源已经被汇聚起来运用在人工智能研究上,机器人完全自动化并非不可企及。
联合国“法外处决、即决处决或任意处决问题”特别报告员克里斯托夫•海因斯在2014年3月向人权理事会第23次会议提交报告,建议人权理事会呼吁各国冻结“致命性自动机器人”(LAR,即“杀人机器人”)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使用。也就是说,联合国已经开始就赋予机器人生杀予夺的权利问题进行大讨论。因为人们已经开始担心,我们逐渐赋予其智能的机器人是否有一天会摆脱束缚,走向人类的对立面。
在《机器人启示录》中,最终能够给人类造成伤害的机器人遍布人类世界的不同层面,涵盖军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民用机器人等,以及遍布各个角落的监控网络无不智能化。甚至负责快递业务的邮政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和智能玩具都具备了伤害人类的能力。因此,在丹尼尔•威尔森的笔下,人类仿佛作茧自缚的可怜虫一样,在与自己创造的智能工具的战斗中惶惶不可终日。对抗一旦到来,人类肉体的局限性却又让一切显得那么绝望,好像人类制造出来的是自己的掘墓人。
现实生活里,机器人已经在教育、医疗、军事、家庭生活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军用机器人中,当前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无人机,像美国的RQ-4A全球鹰无人机、MQ-1捕食者无人机、MQ-9死神无人机等都已经介入到战争中。此外还有排爆机器人、哨兵机器人、机器人外骨骼,以及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等等,军用机器人的发展最为深刻。五角大楼开发的机器人甚至可以爬楼梯,进行侦查及躲避障碍。如果遇到麻烦,它们还会进行自我修正。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正在推出自己的全自动或半自动杀人机器人的武器装备。已经有国家开始考虑建立智能机器人兵种,组建机器人部队。在小说中,干掉幕后智能机器人阿考斯的仲裁者级军用规格902型仿人安全与和平机器人及其队员,611型重装备步兵和333型守望者机器人正是人类军用机器人目前努力的目标,所有的投入毫无疑问指向的就是这样一个趋势。
除却军用机器人,我们人类还把机器人送到了宇宙空间中,并且取得了非凡成就。比如最近欧洲的菲莱机器人从罗塞塔号出发,成功登陆彗星67P,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彗星的真实面貌;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车自登陆火星以来,已经平稳工作了近三年时间,这辆火星车比机遇号和勇气号要先进的多,我们从这些机器人身上获取的信息奠定了我们飞向宇宙的雄心。这是人类在推进机器人智能化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绩。
关于工业机器人,你会因为其庞大的数量规模而惊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2013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3万6560台,居全球首位。但是与机器人数量全球第一的日本(超过30万台)相比,中国目前正在工作的机器人的总数却还占不到日本的一半。美国最大的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收购了一家名为 Kiva Systems 的机器人公司,并很快将机器人投入运用,并为此兴建了10个适合自动化作业的机器人仓库,配备了橙色、蹲坐式滚轮机器人,替代工人移动货架,以提高分拣效率。截止目前,亚马逊已经在其仓库系统中配备了超过10000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正在不断的取代人工。当机器人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部署智能机器人生产线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机器人大范围普及的时代将不可避免的来临,现在则是那个时刻的前奏。在小说中,东京的野村武夫正是凭借被其改造后的巨大智能工业机器人来抵挡阿考斯派来的机器人杀戮者的,并引导东京及以外地区获得了解放。
民用机器人领域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已经看到机器人时代到来前的黎明。前段时间,美国加州硅谷一家高科技公司制造了一款蛋形机器人警察,它配备了激光扫描仪、摄像机、麦克风甚至是气味传感器,将能够监控领域内潜在的犯罪,但目前它只在硅谷高科技公司内巡逻。该机器人类似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通过摄像机、雷达传感器和激光测距仪来观测其他车辆,并使用详细的地图来进行导航。日本和韩国已经开发出实用的儿童护理机器人,具备了电视游戏、语音识别、面部识别以及会话等多种功能。但在小说中,那些超级玩具,具备智能的恐龙机器人对小女孩进行了恐吓,真是触目惊心。当然,这些智能工具目前只具备有限智能,还不能够实现完全的智能化,但是智能机器人已经开始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伴随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的进步,物联网的逐渐兴起,人工智能的研发环境越发的强大起来,量变的积累总会取得突破,质变的节点已经在某一个时刻等待着我们。《机器人启示录》抛给了我们无尽的问题,因为我们将面临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不可预测的未来,并且我们似乎正一步一步的向那个方向迈进。 许多计算机专家和科幻小说作家都在担心那样一个充斥智能机器人的不可预测的未来。他们认为人工智能有两大问题非常让人担忧:第一个是我们正在创造具备智能的机器人,但糟糕的是我们永远无法用道德观念对它们加以约束,我们可能没有办法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嵌入到智能工具中;第二个是如果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创造出了完全智能化的机器,那些超级智能机器就变成了比我们更先进的智能物种,而它们显然会继续创造更先进的智能机器,那么我们人类就会变得手无寸铁,如何生存下去就成为问题。《机器人启示录》里的智能机器人阿考斯在掌握了全球网络控制权后,就开始了各类机器人的改造工程,它变成了像人类一样的造物者。
此外,机器人在借助人类之手不断进化的过程中,逐渐侵入人类社会。我们将面临机器人的身份认同问题,比如人类与机器人的区别何在?机器人是否应该拥有和人类同等的权利?人类是否可以随意破坏机器人,法律该如何规定?机器人的崛起将会改变一系列社会法则,不知道人类是否已经为那个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
现实有着清晰的脉络,未来却不可预测。也许,我们应该参照丹尼尔•威尔森在小说中的做法,由各国制定一套预防性的《机器人防卫法案》以便阻止那个不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