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植物笔记》读后感锦集
《极端植物笔记》是一本由蒋蓝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端植物笔记》精选点评:
●不是我喜欢的风格。
●怪怪的。。明明内容不少,却给人一种堆砌感。看的太累了。
●有几篇显然是逢迎软广文。芒果一篇最有趣,杜鹃一篇最美。算不得什么极端吧,倒是文字时常过分“诗意”,堆砌不自然。
●1.难以忍受这种文风。他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很厉害或者看上去很努力操碎了心。2.作者身为诗人,对其他诗人例如邓恩的诗歌,不能正确理解。3.没有传达多少有趣或读者未知的植物知识。
●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
●看着前三章,觉得不妙,有点zuo,而且水分很充足。。
●有收获。
●向日葵和芒果很有意思
●很好,散文的另一种可能性。领教
●更喜欢<动物>本
《极端植物笔记》读后感(一):越轨的植物,颇有趣味。
旁征博引了许多有趣的文学知识,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文学音乐修养。从植物的象征意义剖析到植物的本质——此刻的、唯一的、外在的、感官的、实用的,进而延伸到对“我”的和对人的哲学层次。
然而很多内容跳跃过大,出现结论而省去推理过程,让人莫名其妙。一开始感觉内容繁杂不知删繁就简,文风清高不知平易近人,文无中心,东拼西凑。后来想到笔记二字,把它当成散文来读就太傻了。
没有读完,作为没有厚实的文化底蕴的读者来说,读多了有些了无趣味。
《极端植物笔记》读后感(二):我钟爱于植物的情感
读这本书是因为喜欢这个书名。一直对于植物都有莫名的喜爱,也喜欢作者赋予植物的感情色彩。怎么概括这本书呢,时而言情,时而科普,时而有些传奇色彩,时而有点革命性的感觉。反正,无论你的哪一种读者,都会找到一篇你都喜欢的植物。个人很喜欢向日葵那篇,无味,朴实,不张扬。每天执着于太阳的方向,但是成熟以后却不在跟随太阳。也许很多时候对于感情也是这样的。不成熟的感情往往会跟随另一半而转动。但是成熟的感情两个人都会有彼此的生活,不在为一些小事而动荡不安。但是彼此知道它一直都在。我想每个人都要经历过这种情感才会知道什么是婚姻和生活。因为有些感情不像玫瑰那样的热烈,但是在阳光的普照下,一直很明朗……
《极端植物笔记》读后感(三):大气如蒋蓝,博洽如蒋蓝
曾邀请蒋蓝老师参与“立大”,给我们做了场非常精彩的演讲。
在影响力中国网上读了许多篇他的文章,才知道他的知识面竟然如此之博洽。
目测这本书里面就有我已读过的不少章节。
谨在此力荐之。
《极端植物笔记》读后感(四):苇草
我在夜里躺着不眠。脑袋里乱七八糟地闪过好些念头。
关于生生死死啊,梦想与现实啊,过去和未来啊,空间和时间什么的。
我把这称作黑夜里的心神震荡,灵魂深处的自我剖析,生命个体与神明的对话,祈求洞悉生存与毁灭的最终秘密。
而我爸简单粗暴地总结一句,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壹
小时候总觉得自己不是一般人。
十一岁的时候盼着收到一封信,之后拖着行李就到了霍格沃茨,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小女巫。
然而一直等到了十二岁,进了离家不远的普通初中,才遗憾地承认自己并不是女巫的事实。想一想,毕竟我身上也没体现出什么魔法的本领啊。头发不会减掉了仍然疯长,跳皮筋摔得四仰八叉的时候也没有一阵风把我托起来稳稳落地。
于是我又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当个大明星,会唱歌会演戏,走到哪儿都尖叫声不断的那种。我在镜子前边比划来比划去,身上披着我妈的丝巾,头上插着路边买的塑料簪子,甩起来哗啦哗啦响,得意的很。
我妈看了我一眼,不置可否地说,丝巾还我,上班得带呢。
后来我戴了牙齿矫正的小钢牙套,在夏天里晒得黝黑黝黑。有一天咧了嘴照镜子,哎呦我去。当即我就想,明星我不当了,换别人当吧。
没准儿我可以干点儿别的。比如当个科学家什么的呢。
后来我想明白了很多问题。
比如我就是一不能再普通的小孩儿,搁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种。比如这世界上原本就没有女巫。比如明星也不是好当的,娱乐圈吸毒嫖娼乱的很呢。比如人不可能永远都有这样美好而固执的幻想,很多时候还不等你昂着头撞了南墙,就猛然发现自己傻的可以,于是刹住脚拍拍南墙说句,嗨老伙计,然后灰头土脸地走开。
比起做大事儿,人更得先学着做个普通人。
学着接受花开花落生老病死,学着适应失败与分离,学着在相信世界的同时站远一些,在适当的时候冷眼旁观。
贰
急诊科是个让人胃里一紧的地方。
病床横七竖八地斜在路上,底下的轮子滚来滚去,点滴瓶挂在空中滴答滴答。人们焦灼地奔走在各个窗口,拿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单据。空气中弥漫着药水和灰尘的味道。
病痛让人呻吟着。
人们的身体坏了,送来修。修得好,就拿回去再用上十年八年,修不好,就只好找个地方丢掉。
许多人的生命开始和结束在这个地方。伴随着秉住呼吸的笑声和哭声。一个人的到来带来了多大的希望,在他离去时就得用多大的绝望去还。
冰冷可怖。
可是造物者说,一碗水得端平不是。
生命简单的很,无非是吃喝拉撒睡,睡饱或是睡不饱地醒来。高兴了笑笑,不高兴了喝两杯。沮丧了倒头睡觉,一觉醒来又是好汉一条。觉得愤懑不平了指着天骂句你他妈是不是瞎,过两天气儿顺过来哼着小曲唱着老天真是待我不薄。
生命又复杂的很,光是吃饱喝足不够,还要出人头地,光是事业有成不够,还要举案齐眉,光是家庭幸福不成,还要有点心灵追求。人们贪婪地蹦跶,开心了也不笑,悲伤了也不哭。给自己的脑袋上套上大大的面具,走来走去,呲牙咧嘴。
生命是毕达哥拉斯也解不开的迷题。
叁
有个诗人写了一本关于植物的书。有很多植物天生开挂,酷炫的很。
比如玫瑰,是童贞之花又是情欲之花,保守秘密又蕴含智慧,承载了穆罕默德升天之际的汗珠,也负担着诸神身边恶魔登天的脚步。
比如曼陀罗,能治病,也能做毒,能迷情,也能催子,带着邪魅的危险气息,却又是达到盛极的宗教幻象,被当做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
比如菩提树,庇佑着爱情,指引着智思,又挥洒着慈悲,至仁,至善,至美,伫立在那里,散发圣洁的光芒。
相比起来,苇草要落寞朴素的多。它能被人提及,几乎全凭一句话。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当苇草被长久地与思想扯上关系,这株其貌不扬的水生植物,就因此有了沉默的灵性。人们把生命的脆弱不堪安放在苇草杆儿里,紧接着在它毛茸茸的穗子里嵌入足以抗拒宇宙力量的伟大思想。于是这思想超越了时间和肉体,在千万的洪流里不死不灭。
我常常想,肉体覆灭之后,思想荡来荡去可怜的很。于是趁着它还新鲜,让它扎根在文字里,或许能长久地保存水分和养分。
没准儿我能因此成为个作家或者思想家呢。
小说家格特鲁德•斯坦写了句有名的诗——
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是一朵玫瑰。
我想紧接着她胡诌两句——
一株苇草是一株苇草是一株苇草,
我就是我就是我就是我。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