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先生的读后感大全
《谋杀先生》是一本由(美) 迪恩·孔茨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68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谋杀先生》精选点评:
●科幻世界连载神马的。。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
●8岁读第一遍,重读评分与之无关。
●11-06-25,13-03-10
●其实是一个情节很简单的科幻故事,但是作者使用了非常巧妙的写法,先把果呈现出来,然后再带着读者一步一步去探究那个因,使得这个故事悬念迭起。主角是个作家,而且也是喜欢写犯罪小说的,不禁让人想到这就是作者他自己,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中间一大部分都跳过去了……也没什么影响
●好看
●06年高考前在科幻世界译文版读了前半部分,当时觉得十分精彩,以至于在大学时期一直在找寻他,然而终于买来一口气读完,已找不回当时那种酣畅的感觉,是我进化了还是书迅速退化了...终究不过是克隆人那点事
●虎头蛇尾
●算不上多科幻,倒是很像专门给好莱坞写的剧本。火爆,动作,悬疑。排成商业片倒还不错。
●我甚至为此写过交给老师的读后感……
《谋杀先生》读后感(一):曾经迷恋科幻的往事
曾经在网上搜索过好多次的谋杀先生,一直都没有任何消息,放弃了搜索好多年了,今天却又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它。可能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吧。
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买了很多年的科幻世界。谋杀先生是在多年前在科幻世界的看的连载。故事吸引人,情节至今记忆犹新。
听说李安正在筹备的新片故事框架和这个小说很像,不知道有没有关联。期待电影上映,让我去验证一下关联性,顺便回忆一下当年的故事。
《谋杀先生》读后感(二):快感,还是快感
线索就一条,没有支线,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但是就像是喜欢看枪战电影的影迷来说一样,虽然你知道结果是什么,甚至中间的桥段都能预料得到,但是枪战动作依然很卖座。有些东西叫作消遣。人有时间就是想找个快餐店大吃一顿垃圾食品一样,很有快感,很过瘾。当然,我并不是说《谋杀先生》就是垃圾食品,只是人们在某种时刻或者人群中的某些读者喜欢这样的直来直去,干脆过瘾。
这本小说最大的卖点就是阅读时的快感,就像是在看一部节奏紧张的电影一样。除了快感,还是快感!
《谋杀先生》读后感(三):桎梏
这本书第一次阅读是《科幻世界》中的连载,因为是连载,所以跨度周期比较长,最终也是只读了一部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找到这本书,直到很久以后,在网上找到并购买了本书,才终于完整的读完了整部作品。
有人说一本书,拿起来5分钟,你仍然没有走进书里。那么这本书很可能不适合你阅读。
显然,《Mr.Mouder》并非如此,它读起来一气呵成,有小说最原始的香味。又由于读这本书跨越我太长的周期,对于这本书的理解反而又有所不同。 书中主人翁,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的人,完美的家庭,热爱的工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故事的发展似乎是一正一反,另一个克隆人能力超越了科技预想的范畴,弄不清自己的诞生,也搞不清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他,成为了mr.mouder,疯狂的邹取。
其实故事到这里,mr.mouder用反面的例子已经揭示出了一些人性内在的东西,mr.mouder是克隆人,作为试验品出现,首当其冲的是迷茫,其次生恨,脱离约束后,去追寻内心,殊不知那也是克隆别人的内心。 一路谋杀、无所不用其极。 真正一本书都是扣人心弦的氛围。
承载着家庭主要安全责任的爸爸,一手家庭幸福、一手突来横祸
《谋杀先生》读后感(四):迪恩孔茨的大短板
迪恩孔茨应该是我高中时候非常喜爱的作家,虽然只看了他一本异度幻影,一本以月光的名义,前段时间买了他的守护神和谋杀先生,到手之后欣喜异常地看完了。
论写的好当然是写得好,孔茨同时跨域科幻(虽然我觉得美国队科幻的分类过于庞杂了,一本小说里哪怕用了没见过的枪都能算科幻OTL)与恐怖悬疑小说,营造悬念和紧张感相当拿手,故事流畅感也完全够格(不像某本装神弄鬼了四分之三最后结尾展开匆匆忙忙的时光闪电),而且“三观正直”——爱与勇气,自我的努力改变,人群天然地向往正义,邪恶终将被打倒,结局很少不如人意。
↑他是很轻车熟路的畅销书小说作家嘛。
这几个特征是非常容易激发对他的喜爱,可是同时,又相当限制他的思路。我想迪恩孔茨有很多很多很棒的点子都被他这样自我拘泥的消解掉了。
提几点:
1、 反派邪恶到不假思索
迪恩孔茨的反派基本模式化的让人吃惊,作品里往往要有一个杀手,往往这个杀手是反社会型人格;这个杀手通常要从杀戮这件事情本身获得巨大快感(这种快感可以取代性);这个杀手往往要非常离奇地厌恶女性,虽然并不反感与女人做爱但是对女性本身有一种异常的蔑视,并且往往会在犯罪过程中把一个或几个妓女或酒吧女招待凌虐致死;也许会有洁癖;谋杀手法非常专业;身体强健的不似人类。
这一类的反派要么是最终boss要么不是,但是总之,从第一次读到这个人物,读者就能清晰地知道这个人不可救药,不管是不是有悲惨的往事亦或者无法言说的隐情,对这个人的残忍偏执基本上没有谅解的可能,而且这种认知不是作者赋予的,而是读者显而易见会认同的。迪恩孔茨每一本都会存在这样一个人用来凸显正义的必然胜利,这个人一定会死,不管之前有多么强大多么不可战胜。
2、 对正义的追求毫无理由的坚持到底
在《以月光的名义里》——这本勉强可以算科幻,虽然更接近奇幻——他用纳米机器人改造了人体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超能力,同时提出一个很匪夷所思的逻辑就是,拥有超能力的人通常情况下是正义的,他们会对犯罪无法忍受,但是这样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幕后boss也有超能力却并不追求正义(不过因为是幕后boss所以符合的是第一条,这个boss邪恶到无可救药)。
在基本上每本书里,主角们即使被逼迫到绝境,也从未怀疑过正义终将践行,从未怀疑过自己的意义,从未思考过罪与正义的界限,但是总之!到最后他们都不会触犯过界。孔茨对正义之类的定义很微妙也很模糊,他似乎很苦手于描写邪恶与正义之间的界限,所以干脆利落地远离这种描写,把二者的隔阂建立的极高。谋杀先生似乎在尝试去感受反派的一些情绪,但是读后觉得,某些地方还是很失败。
3、 对科技从未报以恐惧
当然我不是说应该对科技报以恐惧,不过孔茨会对科技处以巨大热情的乐观也蛮让人吃惊的,他坚信科技的进步会带来爱与和平,有错的不是科技,而是试图控制它的背后权力。不过这一条也许不算太准。他也有经常在作品里探讨科学的发展到底是中性的还是别的什么,虽然无法准确总结。
4、 反派里会有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反水
这个嘛,很难讲到底算不算他惯用桥段啦但是连着两本都有反派毫无征兆地反水这真的好么!
之所以突然要提到这几条就是因为,谋杀先生给我的阅读体验是比较糟糕的,主角说服女儿和妻子的过程太轻易了,联想其他以克隆人为主题的小说或者电影,都很着力于二者如何抢夺身份和证实自己,而这里,因为邪恶和正义的天然壁垒,主角的亲人基本上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能分辨二者,对于这个主题来说,这种故事设置降低了难度,也降低了阅读快感。
而且标题很骗人啊!
我明明很喜欢他啊我觉得他比斯蒂芬金强啊但是这本我真的不喜欢啊我为什么特意要写一篇文来婊他啦他的书其实读起来很爽的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