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怎样理解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怎样理解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2020-11-13 13:31:14 作者:真如妙心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怎样理解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怎样理解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众生为何生死轮回?《楞严经》说得明白:“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轮回不休),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如来。”(那么。如何转物?如何出轮回?)“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为什么?)胜净明心,本(来)周(遍)法界,不从(他)人(获)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佛性本具不需修,累劫习气必须除,矿石中本来有黄金,但必须熔炼方得真金!这就叫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汝但不随分别:你不须用旁的方法,你只要不随这个妄想分别就可以了。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你不生分别,就没有世间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三种的相续因缘都没有了。这一些世间、众生、业果,都是由你的妄识、分别心而有的。所以你若不生分别心,这三缘就断了。你这种缘断了,所以这种的因也不会生出来的,也不会有的了。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现在就是你心里头这个演若达多,这个“演若达多”是谁呢?你这个狂心。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你这种迷心自己若休息了,你明白了,歇即菩提。这并不是说是你歇了,然后又生出个菩提来;就是你歇了,就是菩提!迷去了,就是真!也并不是说“去了迷,才是真”。就是在这个迷的时候,你一明白了就是真,并没有两个的。那么你明白就是真,你不明白就是迷,所以这个迷性本来没有根的,你若把这个迷性停止了,歇即菩提,就是这个觉性。

  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胜”,是殊胜的;“净”,是清净的;“明”,是光明的。这个妙明真心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它是周遍法界的,不是从某一个人那儿得来的,就是说不是从外得来的,而是你每一个人自己本具的。所以这个“胜净明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不是向人家借来的,也不是在什么地方得来的。

  何藉劬劳:“劬劳”,就是辛勤保养的意思。什么叫“劬劳”呢?譬如父母生小孩子,又给他奶吃,又给他换屎尿,又给他做种种的工作;父母对这个小孩子,这就叫有劬劳之恩。“何藉劬劳”——你的佛性不像养小孩子那样,要慢慢辛劳地来培养他;自性是本具的。

  肯綮修证:“肯”,就是肉和骨头的夹缝处;“綮”,就是在筋和肉夹缝的地方。庄子《南华经》上的庖丁解牛,就有“肯綮”这两个字。言其庖丁杀惯了牛,他这一刀,就正砍到牛的骨缝里头,也不用什么大的力量,这么一砍,就砍开了。意思是不须要“肯綮修证”,也不须要怎么样子计算,怎么样去修,怎么去证。这个法,无修无证的,“修即无修,证亦无证”。这是无功用道,这种妙处是最圆融无碍的。所以阿难说“不历僧只获法身”,不须要三大阿僧只劫,就得到法身了。这种《楞严经》的妙法,也就在这个地方,不须要肯綮修证的功夫。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在你心里这个演若达多——这种狂性若是休息了,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妄想、执迷不悟的性没有了,那么菩提也就显现了。可是菩提显现,并不是从外边得来的,也不须要怎么样来栽培它,是我们自己就有的。

  再给你说一个比喻!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有这么一个人,他在自己的衣服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这如意珠,它是遂心如意的,你想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在“四十二手眼”,第一个“如意珠手”,就是能遂心如意——所求如意,所愿随心,你想什么,就得什么!你要什么有什么,你要金子就有金子,你要银子就有银子,什么东西都可以在这如意珠里头现出来。所以你有了如意珠,那就是世界上一个最有钱的人,为什么?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金银财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啊,在衣里边系上一粒如意珠,可是不自觉知:虽然是自己系的,大约因为时间久的关系,也就忘了。这个人大约也有善忘的毛病,他什么事情都

  会忘的。你看,这么一粒如意珠,他藏到衣服里边也忘了!

  穷露他方:“穷”,就是没有钱了。“露”,就是甚至于赤身裸体了,没有衣服穿;或者没有房子住,睡在外边,这叫露宿。露营,一般的人集合到一起,故意在外边睡,那是他们欢喜的。而他则因为穷,没有房子住,只可以在外边睡街边、睡马路,这就叫“穷露他方”。他乞食驰走:做一个要饭的人。虽实贫穷,珠不曾失:虽然他真真实实的是贫穷了,可是他这个如意珠并没有失掉。

  这就表示什么呢?表示我们虽然在迷昧之中,我们的自性并没有丢。虽然是迷,不明白、不修佛法,贪图世间富贵荣华,可是世间的富贵,并不是真正的富贵。所以什么叫“穷”呢?你不明理,就是最穷了!不明佛法,这是最穷了!你没有得到你自性的功德法财,你不知道你自性就好像如意宝珠似的,所以这就是个最穷的人。你没有佛法、不明白佛法,那是一个真正的穷人!虽然你不明白佛法,可是你那个自性(佛性、如来藏性、胜净明心),并没有失掉!所以珠不曾失,你那个珠(那个自性)没有丢了,还是在你自己那儿。所以我们修行信佛的人,明白这个自性的如意珠,在这里发掘你本有的这一些个财宝,那就是真正的富贵!

  忽有智者:忽然间,遇着一个智者。这个智者,就比方是佛,有智慧的人。指示其珠:告诉他衣里头这粒珠,就指示他本有的佛性。所愿从心:因为他得到如意珠——这无价的宝珠了,所以所愿从心,他想什么,就有什么,遂心满愿。致大饶富:所以就发了财,做了一个大富长者了。“饶富”,就是钱多得数不过来。怎么叫“致大饶富”呢?你明白本有的自性,你证到菩提的觉果,这是最大的一种饶富。

  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时候才明白这颗神珠,不是从外边得来的。神珠,也就是如意珠,因为它遂心如意,非常神妙的,有一种神妙不可测,所以又叫“神珠”。就是说我们本有的佛性,不是从外边得来的,是我们本来就具足的。你等成佛的时候,自己知道,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也叫“开悟”。你开悟的时候,就知道:“我本来就有佛性!我早知道佛性这样好,就不须要费这么多精神在外边去要饭啰!不须要去穷露了!”可是没有有智慧的人指示你,你自己已经忘了!

  所以现在我们听《楞严经》、讲《楞严经》,就是要发掘我们每一个人衣里头的如意珠。你若把这如意珠得了,就成了世界上最富贵的人。什么叫最富贵的人呢?“心止念绝真富贵”,你妄想心停止了,这种狂念也没有了,这是真正大富贵。所以现在我们这粒如意珠得了,就不会再有贪心了,因为你已经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是你的了,所以不必有贪心了!这是真正的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你没有欲念,没有一种自私的心,那是真正有福的人。真福田,就是最有福报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