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1-21 00:08: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是一本由卢菁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07-1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精选点评:

  ●货币金融学的张圣平提到过?

  ●了解美联储的绝对经典之作

  ●年轻金融人的坐标

  ●This is awesome!! Learn by doing

  ●因为不是金融专业的,毕竟觉得是乏味点了...

  ●作者的职业生涯并不复杂,每个阶段都是稳中求进。

  ●实在是对书里描写的东西不太熟悉,最感兴趣的就是最后一章关于职业生涯的感想了。

  ●还是挺好的一本书,可惜最近才读到,否则可能对我的职业方向有些改变。过去很抵触监管机构,觉得监管机构的人就是闲的,经作者的描述,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读的网上的选录,只有前三章。

  ●悲哀: 1.这年头开始流行经济学家和金融家写自传出畅销书了,太多人都梦想着像他们一样一夜暴富...其实都是忽悠出来的。 2,干销售干多了,夸夸其谈是职业病,金融业的华人当然都是做销售的 3,啰嗦,文笔很一般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读后感(一):信用衍生产品

  ”想不到,我这个会议记录,成为纽约联储在处理信用衍生产品方面的经典,让很多人对BISTRO模型茅塞顿开。“

  虽然作者行文还算谦虚谨慎,但她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偏爱仍然多有流露,甚至颇有自豪之意:我,一个小兵,帮助推动纽约联储批准了摩根的这一新发明,为这一历史进程添过砖,加过瓦。不知道如果此书完出半年,作者看到信用衍生产品将次贷危机放大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会不会有把书稿收回重新修改之心?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读后感(二):西方国家金融圈摸爬滚打的奋斗成长史--《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本书可看作是作者在西方国家金融圈摸爬滚打的奋斗成长史,一个读书读到顶的学院派进入了商界,面临着保守作风和冲撞作风的抵触和磨合,承受着思想的辛苦转变,当然也有外国朋友对其适当的帮助。在华尔街——世界最顶尖的金融圈子里,每天都演绎着悲欢离合,成败转瞬间,作者凭借着坚实的学识基础在这里打拼出了一片自己的天空,值得我们学习和体味。一本相当不错的书,现在我们不用再多讲读书到底有没有用,尤其在价值观爆炸性颠覆的当代中国,但是作者以其切实的个人经历为我们作了最好的阐释。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读后感(三):正确的时间遇见正确的书

  这本书总的感觉还不错,可能是在正确的时间遇见了正确的书吧。作为和作者同一个领域的小屌丝,看见一下小众领域的各种术语,多少有一些共鸣。作者语言内容的较为平实,但通过叙事的方法带着我们逛了一圈华尔街,使得原来那些雾里看花的事情较为清晰一些了。摩根花旗的来历,巴塞尔协议的原由,VAR的诞生、美联储的内部结构流程等等都有所提及。唯一觉得遗憾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封面设计以及本书的名字,实在对不起书的内容,本来还有不少价值可言的内容,在如此封面和书名的打扮下,一下就“畅销”了起来,屌丝了起来。还来一句,当美联储发话时,整个世界都在倾听。。。。冷。。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读后感(四):我向往成为的人——本书作者卢箐

  几年之前,一不小心踏入了金融业的门槛。经过几年并无实效的求学之后,莽莽撞撞的走进了某银行的大门。在银行的工作,不是只窥一角就是容易被繁复的流程和机械的操作搞得晕头转向。对银行整体的认识和最核心的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的缺少系统性的了解。螺丝钉的感觉一再浮现在自己的心里。

  看了这本《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觉得作者的那种高屋建瓴的工作经历和清晰流畅的叙事方法是这本书在理论功底扎实的同时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是所有银行业者都可以从中学习一二的好作品。

  前一段时间去德国学习,德国的银行同业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银行风险管理的最高层机构是什么?大家众口一词的回答“我们银行的风险监管委员会”。结果,德国那个老师一脸疑惑的说出了答案:“巴塞尔协议”。他大概觉得中国银行人员的监管理念还不清晰,说白了,就是还没有专业性的底子。

  这本书,可以说在这一方面是一个扫盲教育,对于现代银行的经营理念基础“巴塞尔协议”的最生动的诠释,对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最好的说明。很值得一读的书!

  《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读后感(五):看书是一种逻辑

  在看完翟山鹰的视频以后我开始对金融和证券感起兴趣来,在网上购买起一大堆书籍没想到这本确的的确确不是将股市操盘的,美联储监管银行这个命题让我感起兴趣来。

  跳开整个华尔街不管是股票还是金融衍生品,从大致框架上给我们展示来了作为一个类似于中央银行的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证券机构,虽然那些世界很有名的大银行我没有真正的接触够,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会和国内的大商业银行进行对比,从中间去寻找我能够找到的痕迹。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又看了哈佛商学院必看的20部电影,结合以巴林银行倒闭为背景的《魔鬼操作员》,迈克尔。道格拉斯的《华尔街》,我把重点放在理解华尔街基本金融知识上,同时以这本书为背景来更多的解读,当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再看《魔鬼交易员》,我的重点就放在为什么巴林银行让这样的问题发生,而不是仅仅觉得尼克.李森的问题。

  看完这本书后,我正在读的是《华尔街操盘手日记》,越觉得读书不在是仅仅读书的内容,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逻辑,或者在我不熟悉的领域,我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声音。

  回到书本身,我很欣赏作者卢菁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在美的生活状态,虽然我没有那样的经历但总觉得那是个镀金的日子。

  虽然我没有看懂这本书,但是里面一些思路,逻辑,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去领会。这样的书,一般都是要读3遍,毕竟这个年龄是吸收知识和积累的过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