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が彼を殺した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私が彼を殺した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1-28 03:22: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が彼を殺した经典读后感有感

  《私が彼を殺した》是一本由東野 圭吾著作,講談社出版的文庫图书,本书定价:JPY 730,页数:4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が彼を殺した》精选点评:

  ●一条故事线,三个视角,十二粒药丸,这是一部结构很不错的推理小说,而推理部分也正统而严谨,看得出早期东野的本格功力。只是这部小说所谓的开放式结局的部分并不像雪山飞狐而更像那个三根羽毛的故事,使人如鲠在喉乃至会不厚道地揣测东野是不是自己也推不下来只能以烂尾告终了。

  ●因为不知道凶手是谁,所以推荐。 乱七八糟的感情纠葛,倒是十足日式的小说风范。

  ●我恨这个结局,不带这么耍人的啊东野桑!

  ●风格和《谁杀了她》有点像,本格推理,最后并未直接揭示凶手是谁,而留给读者思考。不同的是,在叙事方面,不是从侦探的角度而是从三个嫌疑人的视角来展现事情的发展;在解谜方面,不断推出证据,找出怀疑对象,然后加以否定,如此往复。最后的《解谜篇》完全就是个标题党,看似梳理全书脉络,抽丝剥茧拆解谜团。当读者感觉一步步离真相越来越近时,突然发现之前的关注点完全不对,更重要的线索和细节就没留意到,所以还得重头再走一遍流程。而故事的最后,前妻的指纹让人疑惑,这个从未谋面的角色在叙述之外做了什么?而剩下的两颗有毒药丸也不知所踪,可能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吧。

  ●加贺大妈一出现,就意味着各种人情冷暖。死有余辜的主人公令我想起东方快车谋杀案。东野大叔竟然用开放结局挑战推理小说的读者们…

  ●到底谁是凶手呢?

  ●居然是开放式的结尾。。

  ●好坑爹的开放式结局啊。。。

  ●所以到底是谁杀的。。。

  ●中文版

  《私が彼を殺した》读后感(一):真正的凶手

  真正的凶手是神林贵弘,根据他们每个人的描述,药罐应有除神林贵弘外每个人的指纹,加贺的意思是说现在药罐上有神林贵弘的指纹,说明神林贵弘在撒谎,神林贵弘是凶手,我认为结局很明显,为什么没人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呢?

  《私が彼を殺した》读后感(二):你。。。猜到了吗?

  是我杀了他也是一本比较旧的作品,大概是在1997年左右。

  这本书最特别的地方的就是作者设计了一个谜题,但是又不告诉读者答案,

  要让读者自己来猜。所以我看的时候非常仔细,但是就是没有自己猜出来。

  所以看了别人的答案,觉得原来如此。

  首先来说说故事,故事由三个人的观点描述,故事的描述是轮流的,所以三个人都是主角。

  他们都以自己的观点把把发生的事情说出来,

  第一个是神林貴弘,他跟妹妹乱伦,爱上了妹妹,但是妹妹却要嫁给穂高了。

  第二个是駿河,駿河是穂高助手,平常受到穂高的尖酸刻薄,冷嘲热讽,他恨死了他。

  最后是雪笹,雪笹是穂高的地下情女友,穂高让他流产不知,还劈腿。

  每个人对穂高都有杀人的动机,每个人对穂高的恨意都不是一般,最后穂高在婚礼的当中死了,是谁杀了他?

  加賀警官出马的时候又到了。加賀警官不弃不舍的追究真相,最后终于解明了所有疑点,真相大白。

  最后一页,加賀警官说,犯人就是你!!却没有告诉读者是谁。

  你。。。猜到了吗?

  《私が彼を殺した》读后感(三):排列组合杀人事件(误)

  ↓读的时候想了整个晚上什么也没想出来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写给自己看的。

  ——对于根本没有“底”的本书来说泄底不泄底的说法根本没意义吧——

  由于个人偏见,人物的主观叙述无论是否是对话我都保持一定怀疑,可以红字保证的也许只有加贺本人的发言。

  先前准子自杀用的药瓶里的胶囊数目12-2-1-1-1=7,离最后的(5+1)=6还差一个,在谁那里?减去的部分中,被加贺指出被哥哥用在猫身上的也没明说是一颗两颗——不妨认为只用了一颗反正他到最后也没交出另外一个来。那么婚礼当天新药瓶在兄妹咖啡店对话妹妹去洗手间的时候开封过了还剩10颗,哥哥的确可以换。但我说认真的,那样的话虽然穗高10天内迟早必死但这么妹控的哥哥真下毒难道不是一定要确保在结婚仪式完成前一击必杀情敌否则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吗!!

  再说药罐,开篇不久第一次提到药罐的时候的确有句骏河说的“他前妻给他买的。”但准子和穗高只是前任“同居”并没有结婚不然准子就不会闹自杀了,因此那个前妻另有其人←指纹应该是她的。下文在婚礼之前穗高和骏河见面的时候也提到了穗高前妻的东西为了避嫌现在都堆到骏河家了。所以新娘手上那个只不过是形状相似的另一个,换罐子的人是中途把罐子有一瞬间放进口袋的骏河!!?

  …………坑爹呢,我宁愿相信另一种更神经的说法比如三个人中大于等于两个排列组合都下了毒(其中必有骏河)换了之后只是从一颗毒药变成了另一颗毒药不同的只是过程相同的必然是穗高的BE而已……

  《私が彼を殺した》读后感(四):小说的死结

  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篇小说的话,会发现它的死结。东野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因为他没法解释这个死结。

  第1人称轮换的写法,让读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事实(不同于东野的其它小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心理描写中第1人称“我”已经承认的那部分就是事实。

  那么,神林哥承认拿到那两颗胶囊(由准子藏在人渣城客厅的药瓶中,最后美和子说可能过期,被城扔进垃圾袋),并把其中1颗喂了猫试毒。这是事实。

  我们再看下准子做的12颗毒胶囊分别去了哪里?

  最后警方收走的:瓶里5颗(D1、D2、D3、D4、D5)和坏损1颗(D6),准子吃了1颗(D7),共7颗。有5颗流出,其中:

  1. 神林哥【入】拿了准子2颗(D8、D9),收到骏河1颗(设为D10),【出】猫吃1颗(D8),交出1颗(D10),未知出向1颗(D9);

  2. 骏河【入】偷了1颗(D10),【出】寄给神林哥1颗(D10);平了!

  3. 雪世【入】偷了1颗(D11),【出】交出1颗(D11);平了!

  4. 但骏河和雪世其中1人可能还偷了1颗(D12),且未知出向。

  从这张资产负债表看出,有D9(神林哥)和D12(骏河 或 雪世)未知去向。

  也就是说,D9或D12中的1颗毒死了诚,另1颗不知去向。

  我的问题是:如果是其中的1颗毒死了城,那另1颗所有者就是清白的,为什么他/她不交出来呢?!交出来就没嫌疑了呀!

  如果是D9(神林哥)毒死了城,那么D12(骏河 或 雪世)就没用上,交出来就能证明骏河 或 雪世清白,神林是凶手。

  如果是D12(骏河 或 雪世)毒死了城,那么D9(神林哥)就没用上,交出来就证明神林清白,骏河 或 雪世是凶手。

  但是另一颗没用上的毒胶囊并没有交出来,换句话说,谁最后手里都没有毒胶囊了(或者 自认为没有,请注意这其中的区别)。他们不可能扔了它,因为谁都知道它是保证自己清白的证据(就像雪世和神林哥都保留着1颗毒胶囊并交出来)。

  这也许是东野写不下去的原因吧。

  唯一的解释是,这两颗毒胶囊都被用上了。这种可能是否存在呢?这种情况,以后有空再写吧~

  《私が彼を殺した》读后感(五):“我”是谁?

  《我杀了他》和《谁杀了他》正好相对,开放式的结局并没有直言“我”到底是谁,而嫌疑人有三个:神林贵弘、骏河直之、雪笹香织。根据分析骏河直之的嫌疑最大。

  首先看动机。

  神林贵弘是因为妹妹被抢,骏河直之是因为所爱之人被抢,而雪笹香织是因为被遗弃。这三者以骏河直之的动机最强烈。

  神林贵弘虽然也是所爱之人被抢,但毕竟他俩是不伦之恋,他自己心理也明白,从他自己的行为和与妹妹的互动中可以看出他还是有是非还是在克制自己的。

  骏河直之就不一样了,不但是先认识了浪冈准子,而且也没禁断之故,更重要的是穗高诚还始乱终弃,他面对浪冈准子时的流泪和感情之强烈非其他两人可比。

  至于雪笹香织,虽然也是始乱终弃,虽然有浪冈准子在眼前,但她要动手何必等到现在。

  其次看想法。

  第四章末,神林贵弘对妹妹做了“最后的吻别”,如果他有心杀人,没必要做这一出,这意味着他告别过去,对妹妹的祝福了。

  第十一章末,雪笹香织为了让神林美和子离开她哥哥而赞成了神林美和子和穗高诚的婚姻,显然她不可能想让他死。

  而对于骏河直之,第十二章第一部分,他先是决意要走,“完全不会对这艘将要沉没的船有所留恋”,而后又在“葬礼的路上”就问了几个作家要不要“代理人”,由此可见他急于从中脱身,明面上是公司要倒闭,但这个事件并不是紧急的充分条件,所以很可能是他想早日远离案件。

  再次看心理。

  在别人面前说我没有下手,我没有杀人都是不可信服的。然而在第七章末,骏河直之的内心独白“准子,我帮你报仇了!我替你把穗高诚杀了”,而且他这段独白是在刑警调查确认离开后作出的,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最后看证据。

  《解谜篇》说是解谜,其实挖了个更大的坑,尤其最后教授提到“留在药罐上那些身份不明的指纹是属于穗高前妻的”。且不细究加贺是怎么根据之前的对话破解指纹之谜的,不明真相的群众初看这话肯定一头雾水,这关前妻什么事啊?哪里有两个药罐啊?

  一个知乎回答解决了这个问题:

  日文原版:前妻とペアで購入したものであるという。

  日文翻译:他曾与前妻买了一对。

  结合《解谜篇》的最后可知是通过两个药罐对调来犯案的,而留下前妻指纹的药罐是前妻之物,前妻之物在第七章中明确说明——都堆在骏河直之的家里呢。另外两个人可能都不知道有一模一样的药罐,也可能不知道骏河直之的家在哪,更不可能知道穗高诚的前妻之物会堆在骏河直之家里,估计这事只有穗高诚和骏河直之两人知晓。

  行文至此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他是在什么时候对调的呢?

  :这个翻译太坑了,欠缺关键环节信息,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的删减版《放学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