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与核心技术
冰糖葫芦与核心技术
冰糖葫芦,相传起源于隋朝年间,明清以来兴起,成为流行民间的传统小吃。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带着甜……”每每这样的歌声响起,我们就知道,卖糖葫芦的来了。冰糖葫芦,尤其是秋冬季节,老人和孩子都喜欢来一串。
儿子喜欢吃桔子糖葫芦,有个老大爷,每天下午,准时出现在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选得非常好,往北10米是一家国学幼儿园,往南40多米是一家幼儿园,孩子放学时,家长常常给孩子买一串糖葫芦。
冰糖葫芦又称为“万年牢”,小时有一篇文章是关于“冰糖葫芦制作的”,好像名字就叫“万年牢”。
我父亲是走街串巷卖糖葫芦的。他做的糖葫芦在天津非常有名。
父亲的糖葫芦做得好,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早晨起来,父亲去市上买来红果、海棠、山药、红小豆等,先把这些东西洗干净。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小时候,我给父亲当帮手,把炉火闷好,再把一块大理石板洗擦干净,擦上油备用。串糖葫芦的竹签,由我一根根削好、洗净、晾干,然后一捆捆放在父亲手边。父亲把糖煮开,等能拉出丝来,火候就算到家了。父亲把锅端下来,放在备好的架子上,我在一边往父亲手里递串好的葫芦,父亲接过来在糖锅里滚蘸,蘸好了一手递给我,一手接过我递过去的没蘸的。我的节奏掌握得正好,一点儿不耽误,父亲很高兴。
父亲教我在石板上甩出“糖风”来,那是在糖葫芦尖上薄薄的一片糖。过年的糖葫芦,要甩出长长的糖风。父亲甩的可漂亮了,好像聚宝盆上的光圈。父亲说:“我的糖葫芦糖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父亲的认真劲儿,在卖糖葫芦的人当中出了名,人称“小辫儿糖四”。因为清代父亲受过宫廷里做糖货的师傅传授,一直留着辫子提篮叫卖糖葫芦。后来天津南市旧日租界的一家大字号,托人邀请父亲去他们柜上做糖葫芦,每月有工钱,虽然不多,总比走街串巷强多了。
做大买卖的老板都有一套生意经,变着法儿多赚钱,父亲对老板定价太高心里不满意,对老板的行为也看不下去。他还像过去那样认真选料,一点儿不马虎。老板嫌他扔得太多,让他少扔点儿、掺点儿假,他不听。老板给他派的下手,他也不满意,嫌那个下手不熟练,动作太慢。他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仍然提篮叫卖。自己吃苦不怕,他说,凭着良心做买卖才是正路,不能做亏心买卖。“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本文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
今天带儿子去买糖葫芦,正好卖完了,老大爷在熬第二锅糖,我见糖已变成糖稀,并翻滚着,便说:“可以了吗,大爷,你看糖都化了。”“还早呢,得熬透了,不然糖沾牙,沾牙的糖葫芦不好吃啊!”他一边串山楂一边说。
又熬了好几分钟,他用竹签把糖稀挑起来看了看,又放下,再过两分钟,他又挑了挑,接着熬,三分钟后,他用竹签挑了点放凉后尝了尝。“可以了。”他说,只见他左手掂起锅,右手拿串好的山楂串在滚热的糖稀里一蘸,一卷,放在一旁的铁板上,右手又去拿另一串,锅下面的煤气灶还着着火,锅刚才热,离灶高了些,现在左手又往下放了些,让温度高些,以便使糖稀的温度恰好合适,这里便是技术了。
蘸了8、9串后,锅里的芝麻少了,温度也低了,大爷又把锅放在灶上,捧了一捧芝麻放在锅里,又用竹签子搅了搅。又继续原来的动作,蘸了一串又一串糖葫芦。什么事都需要核心技术和技巧,就比如糖葫芦熬糖稀就是技术,熬到什么程度,温度控制等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有一家日本企业,这小小的螺母却一直采用进口——来自日本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一家只有45名员工的小企业。
那现在有一个论调就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仿制成功,甚至拿出图纸都造不出。因为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满足它并不容易。世界上做螺丝螺母的企业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但是能生产这种永不松动的螺母的企业屈指可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企业能够仿制成功。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么?
“永不松动螺母”的产生
让我们从“永不松动螺母”这个名头的产生来开始看看吧,网上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Hard Lock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彥,当年在大阪举行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为了坚持自己能制造出“永不松动的螺母”的这种信念,1974年,若林又白手起家创立了第二家企业——哈德洛克(Hard Lock)工业株式会社。
若林从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榫头上得到灵感,发明了螺母中增加榫头的永不松动的螺母。但是等待他的竟然是和第一次创业时一样的漫长而痛苦的推广之路。由于这种Hard Lock螺母的结构比一般螺母复杂,成本也高,所以销售价格比普通的螺母要高30%左右。这成了这种螺母推广的最大障碍。经过好几年的优化和推广,于有一家铁路公司终于采用了若林的产品,证明了这种绝不松动螺母的实力。
铁路公司非常需要耐震防松的螺母,而日本铁路公司又非常多,这给若林的新公司带来了发展机会,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公司最终也采用了Hard Lock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
Hard Lock螺母的成功也会吸引很多的模仿者进行模仿。实际上Hard Lock螺母的原理结构都是比较简单。虽然模仿者很多,但成功者几乎没有,这就是技术的关键。虽然你知道这种加榫头的螺母的原理和结构,可是你就是生产不出绝不松动的螺母。这就是人家的拿手绝活。
这种企业发家故事似曾相识,一股浓浓的“寿司之神”的味道附和在“匠人精神”的大标签马上要朝着我们飞过来,我在这里得和大家掰扯掰扯,这种营销故事不要太多!中国的紧固件行业还是可以的,这几年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强。
咱没必要一遇到所谓的“外国神话”就觉得他乡月亮比较圆吧,完完全全可以挺起腰杆看事情的本质和真相。
所谓的“永不松动螺母”的原理
就是在螺母与螺丝之间揳入楔子以发挥防止松动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螺母加入楔子原理图
在一个螺丝钉上使用呈“凹”“凸”形状的两种螺母。下方呈凸状的螺母,在加工时中心稍许错动(偏心加工),起到楔子的作用。上方呈凹状的螺母,则不作偏离中心的加工(圆形加工),于是形成了锤子揳打楔子的功能。如图所示,这样的两个螺母合二为一,松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两个螺母合二为一
但是,你就是看懂了这种螺母的原理,也无法生产出来。因为实际的生产还需要特殊的经验,这就是技术,这就是诀窍(knowhow),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这种你怎样学也会不会的独一无二的技术。
虽然这款螺母在价格上比一般螺母高出4到5倍,然而一旦拧紧就无需维修,可以节省庞大的保养检修费用。迄今为止,“Hard Lock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台湾的新干线(台湾高铁)也保持了开业以来无人身事故的记录。
由此可见,核心技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