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的读后感大全

2020-11-05 00:05: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的读后感大全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是一本由Amanda Ripley著作,Simon & Schuster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8.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精选点评:

  ●作者写作功底了得,分析视角十分丰富。正如书中所说,美国内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越来越陷入徒劳无功的困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后门溜出来清清脑子,看看别国教育的真实情景如何,也是有益的,是成此书。

  ●If you want to help your kids to learn, or speed up their learning, read to them six days a week. Talk to them about their school, your work, news, what happened around the world. Kids' brain are sponge, they will soak up everything they can.

  ●题目误导性太强 扣一颗星 书是好书一本 呵呵联想到我们最近的学区会议 美国的教育堪忧不是一两年的事情

  ●原以为是一本教育百科,谁知道是一本比较絮叨的调查报告,不过对教育孩子的大方向上还是有一点启发性的

  ●first it presents PISA, then describe different students and educ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Korea, US, Poland and Finland, what kind of education is better?

  ●教育是个复杂的问题,反思美国教育的同时,也许也能反观一下我们自己。。。

  ●:无

  ●育儿,教育

  ●Rigor~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很重要。无论是社会、学校和家长都不应该低估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 can achieve higher-level thinker. 要做到这样,教育体系要制定更高要求的标准,提高老师入职门槛 老师,需要抛去steretype,对学生都一视同仁有更高的要求 家长,在invovle进入孩子的成长中,要更多的effort在learning上,而不仅仅是PTA或者啦啦对,例如自己努力成为更好的role model,为孩子读书,询问孩子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对孩子有更高期望,并且帮助他们有更好的mindset。

  ●对美国读者的意义更大,但有的思索和总结值得学习。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读后感(一):浅尝辄止的全球教育生态大观

  和那位 @kindle阅读者 一样,我也是一位 new father,也是冲着书名去看这本书的,也是在kindle上看的。

  结果,这是一本探讨美国教育制度问题和改革的书,让我想到了 The house of cards 有没有……几个案例,加上作者的一通分析,一本书就这么成(PIAN)了(QIAN)……居然还上了时代杂志2013推荐书目!

  几点所得,记录一下:

  - 孩子其实很坚强。 想想他们都能在中国的高考和韩国这样变态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大人不用太过担心打击到他们。要坚信有期望和努力就能成功。(记得看到过一个关于Tiger Mother 的研究,关键是要把你的孩子当作Tiger!)

  - 美国教育的失败(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就在过于呵护孩子自信,过度避免挫折失败,教师队伍培养的失败,学校重点的错位(对体育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教育本身)

  - 孩子要知道:meeting high expectations was mostly a matter of hard work

  - 提到的为父母之道就是多给孩子读书,培养孩子阅读的能力和对世界的好奇心。teenagers' aspirations at age fifteen could predict their futures

  用案例讲故事其实挺耽误功的。挺长的书实际内容太少。关键是,说了很多问题,但完全没有碰触实际的解决方案。把实质性的内容留给读者自性发挥。估计这本书里的案例可以作为各种不同政策的支持案例。

  不过可能这也是美国人写书的目的,有了知名度,更有料的内容要邀请作者去现场介绍和交流,这才是源源不断的收入之道啊!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读后感(二):当你不了解对方的时候还是不要跟风

  本年度阅读的一本比较特殊的原版书。这是一本反思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书。也是一本让我读得起了翻译冲动的书。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这本书已经有中译版了,不过现在看来好像又没有,知道的朋友不妨告诉我一下。如果真的没有,我准备2015年抽空译一下。虽说没有版权。

  一直以来,我们国内的家长界乃至教材界教育界,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上喜欢以美国为圭臬。这本书的作者Amanda从PISA考试的成绩出发,通过追寻PISA成绩背后的原因,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制度、教师选拔和教育方法、甚至是家庭教育进行了思考,同PISA成绩排名前列的国家,如芬兰、韩国、波兰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告诉我们一些事实。阅读过程中,我一次次掩卷,被作者列举的事实击倒,为国内的肓目推崇和跟风美国不禁一声叹息。

  ISA考试全称Programm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中译名“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评估主要分为3个领域: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评估循环核心,在每一个评核周期里,有2/3的时间会对其中一项领域进行深入评估,其他两项则进行综合评测。第一次PISA评估于2000年首次举办,此后每3年举行一次。

  奇异的是,中国上海已于2009年和2013年参加了两次PISA评估,而且两次皆在三个领域中取得第一。但是,本书没有对上海进行调研和分析,联系到现实社会中,当上海二度夺冠后,在国际上引起的质疑和争论,我能想到的是,这其中可能有些什么关系。这是另一件事了,在这短短的书评中就不提了。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读后感(三):关于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但发现太少

  书的标题很容易误导读者,让人以为这是本讲如何培养小孩的书。我倒是知道其内容才买的,不过也还是想通过了解不同教育体制的优劣而选择教育孩子的办法。但总的来说,此书对这个目的基本是全无帮助的。

  本书构思的起点就是美国初级教育体制的失败(光是这一点倒是值得国内很多盲目崇洋媚外的家长看看的)和其他国家的成功,然后就通过跟踪三个到外国进行交换的美国学生(分别是到芬兰、韩国和波兰),看他们的经历和所在国的教育体制,来讨论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是成功的。选择这三个国家是因为芬兰和韩国都在PISA测试中领先全球(其实更应该去上海看看),但教育体制完全不同;而波兰则是近些年来进步显著,而各方面条件明显不如美国,跟美国是个对比。

  书其实去年就看完了,因为不精彩,再加上忙,一直没空写,具体的内容大多都忘了。还记得的有以下几点。芬兰的成功在于对教育极大的政府投入,对老师进行严格的训练和挑选,当然也给他们极好的待遇,从而保证极高的教学质量。只有在这种条件下,再搞芬兰所著名的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而不搞考试的方法,才有可能成功,因为用不着考试了,老师可以给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又有足够强的能力,肯定能教好。这种办法在中国这样不富裕的大国,是完全没有可能的。而中国在教师培训方面所做的,已经是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出类拨萃的了。而美国则恰恰相反,中小学教师质量完全不把关。

  韩国虽然考试成绩好,但其实也是个失败,因为学生太苦。而且公立学校里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足以应对升学上的巨大竞争(学生白天上学时普遍睡觉),以至于大部分学生都需要上私立的课外补习学校,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形成巨大的负担,学生自杀率居高不下。在应试教育这一点上,韩国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跟芬兰是两个极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通过严格的训练,教育成效是显著的,起码在应试方面。

  关于波兰的已经完全忘了,好像无甚特别之处。

  本书是关于教育体制的,其大的结论是:教师质量要好,教学内容要严格,就这么简单。至于教学方法上,基本没说。起码没有证据表明所谓的西方式的‘快乐教育’有什么优势,尤其是当这造成教学的严格降低时。教育能变得快乐当然好,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与兴趣很重要(当然教学内容也有关系),但要学好一定要严格刻苦,没有捷径。

  此书忽略了重要的一块:家庭对教育成就的影响。但书中也介绍了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比如说,在儿童时期家长行为中对小孩在15岁时的阅读能力影响最显著的是——每天或基本上每天带孩子读书。学前的读书(讲故事)到15岁时能够造成孩子在阅读能力上一年甚至一年半的差距。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美国搞的那一套所谓‘self esteem’, 不让儿童过早进行有严格规划的学习、不加压力,而只管玩、只管表扬、可劲往天上夸的方法其实完全没有科学证据。相反,在美国的亚裔家庭没理这一套,照样给孩子从小加压力、很早开始正式的学习,结果不光是成绩好,而且小孩长大后对学习也更有兴趣,更能做到‘快乐学习’。

  而到孩子大了一点,家长能做的最重要的是经常跟孩子讨论复杂的话题,比如电影、书、新闻时事。还有一个我早就知道的发现就是,家里有没有书、家长平时是不是读书对小孩的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

  所以,说到底,教育就是要让孩子获得以后生活中需要的思维能力和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能力、个性品质,而这些能力只能通过严格的训练和长期培养获得。家长在十几年的生活中一直都是在言传身教。

  书中还有很多对美国教育体制的批评,有助于破除很多对美国教育体制的迷信。比如说,美国以重视体育著称,但其实美国学校里重视的是竞赛性的体育(校际的比赛),因此参与体育活动的其实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大多数学生其实更有可能是肥胖。而学校、家长、老师对这一小部分竞赛性体育的关注却严重影响了其他教学(比如有些老师只是为了当教练才做老师)。至于教学内容太简单、教师质量差、钱都花在硬件上头、家长帮倒忙等问题更是老生常谈。

  此书内容就200页,后头加了超过100页的附录,记录其他所做的一些无科学性的问卷调查的内容。

  《The Smartest Kids in the World》读后感(四):三位交换生的奇幻之旅

  由于自己刚当父亲不久,所以对于各种教育类的书籍都很感兴趣,加上这本书又冠着Smartest Kids这样的名字,更让我好奇,梦想着读完了是不是就可以让我培养出smarter的儿子了。读完之后才发现里面更多的是各种教育理念的对比和各种传统思路的颠覆,如果你仅仅需要一个很明确的行动指南的话,那就直接看我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

  对了这本书看上去挺厚,其实一半都可以不看,因为后半段全是各种数据来源和索引等,所以大家阅读起来也不用压力太大。一方面感叹老外的严谨,另一方面觉得这个买书钱是不是有点什么了。(让我联想到国内引进的Lean In 向前一步也是,后面的引用还全部翻译了,真是难为译者了)。

  作者一直想研究到底什么因素导致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异,是种族,文化,教育投入还是国内环境,这时候PISA的结果让作者有了新的研究方向。PISA简单的说是OECD搞的一个考试,旨在通过一种智能的测试来评价思考力和沟通力这些当今社会生存所需要的能力,这个考试不做介绍了,各国对于最后的成绩也是各执一词。作者只是从中选取了三个成绩很高的国家来去分析其中教育制度的不同。为了更加真实和接地气,他跟踪了三名美国的交换生,这三位要分别去芬兰,波兰和韩国学习一年,这本书就是基于这样的跟踪而来的。

  书里面的各种素材很多,我这里就挑一些比较印象比较深的供大家批判:

  芬兰

  芬兰的老师不是随便可以当的,难度堪比进去美国的MIT,必须都是Master Degree,学制是六年,在一年的讲课实习期间会有三位老师做你的导师,各种批评与自我批评:P 当然老师也是极为受尊敬的职业

  说说芬兰的大考,要持续三周,长达50个小时,其中两天的芬兰语部分考试是这样的,第一天六小时写多篇议论文,第二天六小时从14个题目中选一个写篇长篇的,列一个其中的题目供大家参考:为什么中东的和平实现这么难呢...对了,补充一句考试前是要监督通过浴室的哦,为了防止作弊....

  芬兰小朋友都是下课后自己回家,没有各种补习班,交换生Kim问同学为什么你们这么在乎学校呢,她的同学非常诧异的回答了下面这段话"How else will I graduate and go to university and get a good job"

  补充一点,芬兰的邻居挪威的PISA成绩要比芬兰差不少

  韩国

  刚到釜山的Eric第一天就被教室里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呼呼大睡而惊呆了,这样的教育怎么能让他们的PISA成绩遥遥领先呢。其实Hagwons 补习班才是韩国教育的主力军,补习班发展到了国家要立法禁止补习班超过11点,还有警察巡检,后来发展到了需要线人举报奖励这样措施来给孩子多一点的睡眠。

  对于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美国学生会说这次考试太不公平了,或者好吧,不是每个人的数学都很好,但是对于韩国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我没有足够努力,下次我要加倍努力。韩国TOP3大学是整个学生的梦想,所以和我们一样在高考期间采用了各种措施来保证考生的考试不受影响,但有一条我们好像没有,为了避免考生在听力考试阶段受到干扰,飞机是要禁止起飞降落的...

  韩国的辅导班已经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包括了各种Rock Star老师,上市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严格考评体系,竞争也十分激烈,真正的free market。

  当然这种文中称为pressure-cooker的模式也正在改变。

  波兰

  波兰能上榜想必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给世界证明了教育和投入,环境关系不大。

  波兰的教育腾飞来自其教育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一个225页的橘皮书发给所有学校:第一搞了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这个教学大纲不是事无巨细而是列出了基本目标,把具体细节留给了老师,同时要求其四分之一的老师回炉接受重新教育,第二搞全国统考,第三延长学制一年到16岁后才可以考取职业学校或者大学,这样不可避免的引起了在校生的增加,因此来了第四条就是增加学校的自主性,由学校自主选教材。不过后来这位教育部长辞职了,作者问其如果他能回去继续这项改革,他还想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他这么回答的“The teachers. Everything is based on the teachers. We need good teachers—well-prepared, well-chosen. I wouldn’t change anything else.”

  补充一点:波兰学生参加类似高考是会盛装出现的...

  开头提到这本书其实是教育制度对比,我这里没有列出美国教育制度的情况,大家有兴趣的还是亲自阅读下,也许会颠覆你对于教育的理解,举个例子吧:作者去参观一个美国的贵族学校,学校各种豪华各种现代化,有位家长问这个学校有什么缺点呢,介绍人员蒙了,想了想回答道,我们的数学可能比较弱,反过来家长们蒙了,介绍人员又补充一句,这里的球踢的不错,这时所有的家长欢欣鼓舞。

  对了,到这里你也许会有和我一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研究中国呢,我们可是最擅长考试的啊,下面这句是作者给的解释:

  “ I studied other places, too, places with sky-high scores like Shanghai, China, and Singapore. But I decided to focus most of all on developed democracies, countries where changes could not be made by fiat” 呵呵,仅复制,不评论。

  最后作者也在附录给了一个如何评判一个好学校的指南,虽然很好,但是对于中国这种不能给你很多选择的特殊国情下,我们只能做点我们力所能及的:PISA的成绩研究证明每天跟孩子一起阅读对于成为最棒的孩子是非常有用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