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危机感
绝望危机感
有多少人是没有危机感的,在危机没有发生之前,都是漫无目的随意活着,生活处处是美景,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担忧呢?直到兵临城下,才发现自己毫无抵御能力,只得任由世事去吞噬我们,然后活得苟延残喘。
为什么要有危机感?好端端的时候,担忧将来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未雨绸缪。荷包满满,顾着花前月下,欣赏良辰美景。可好端端的时候,谁会想到会发生什么呢!只会有酒足饭饱的满足感,哪里会有幸福时的担忧呢?
人生大致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月有阴晴圆缺,再大的财富也有可能颠覆,何况大多数我们只是小小优渥,或者平淡不足为奇。困顿的经济与凝固的思维彼此纠缠,更阻碍着我们预料未来,恶性循环,只会得到一个令自己瞠目结舌的结果。
人总是要吃了亏上了当才会受到教训,有所领悟。被骗了钱,才知道电话不能乱接、二维码不能乱扫,天上掉馅饼的投资不能轻信……生活中很多的坑我们没有接触过,因为一时的、自己意识不到的贪念才中了计,受了骗。然而,记住了这个教训,却又被其它事教训。这一切,其实源于我们对未来没有信念感,没有危机感。
信念感是支撑我们光明生活下去的精神意念,而危机感是对付未来可能发生挫折、考验的一种思维判断能力,它应当被当做一种技能被每个人学会。
官方解释:危机感,指认识到已经发生或者遇见到将要发生的问题或困难,并感到紧迫担心的一种忧患意识。
然而,人在初生、幼年、少年乃至青年时期,如果都是一帆风顺,处于优越的环境,任何事情都有人替其解决,或者从小被教养出优秀的处事能力,怎么会生出危机感来?大概是家道中落、在心仪对象身边有竞争对手才会自己生出这种意识吧。
或者从小就身处食不果腹、混乱不堪的环境,才会被动生出一些危机意识,并且夹杂着许多其它情绪,例如忧郁、恐惧、自卑等。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世世代代的教育着我们,我们学了,并不以为然,因为理论的和未经历过的,我们大概都不会轻信。是不是你的老师也苦口婆心的说过“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出了社会你们就知道后悔了!”当时大多数人神情鄙夷,并不相信。今天,一定许多人后悔,当初没听老师的话,没好好学习。
当然,这一部分也属于教育问题,这样婆说的教育方式极少人受用。实践才能出真知,倘若从小学开始,我们便经常进行社会实践,便不会读完大学才正式去社会实践,检验我们二十多年来的所学。
这又涉及到环境问题,什么样的环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环境对于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里勿用多讲,有些理想我们一生无法实现,有种阶层,我们从出生起就决定,无法跨越。
从怀揣着满腔热情,认为天地皆在脚下,认为拼搏总会逆转自己的命运,实现理想。到后来,只求温饱,平淡是福……究竟是真的喜欢平淡,还是个人对于社会的无力感?
当放弃追逐,转身拥抱自己曾经所摒弃的生活时,是有多么无奈、多么绝望,是看穿了生命的本质,还是独身一人太过狼狈?
原来理想,并非一腔热血就可以实现,除了成功的重要因素“坚持”之外,也太需要各种能力,其中“危机感”也是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你是否可以笑到最后。
危机感的生成、原由已经作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说是“绝望”,如果没有痛心彻扉的绝望,如何在绝望之中生出危机感来。
如果已知它的重要性,就可以在自小的教育中渗入这样一种理念及方式:身处优渥可以增加“挫折训练”增强个人韧性;学会“规划未来”不让自己永远在混沌迷茫中度日;“强大信念”危机也不过是一时,逆境更可以磨练个人心性……
但愿“危机感”这个词汇可以早早深入人心,和“口罩”一样,因为“新冠疫情”人人都懂得了它的珍贵;但愿识得危机感,人人都不再因危机陷入绝望;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