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摘抄
《Conceptual Blockbusting》是一本由James L. Adams著作,Basic Books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95,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Conceptual Blockbusting》精选点评:
●代码大全:“很多程序员--或者说很多人--对在高层和低层思考之间的升降感感到困惑,从系统的一个视角转到另一个视角,从智力上来说是很费力的,但对于创建有效的设计方案而言却是极其重要的。如果你想要获得愉悦的、提高智力灵活性的练习,请阅读 Conceptual Blockbusting
●阐述了创造型思维的障碍,很有帮助。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跟编程应该没什么直接关系,主要说的是思维思考的过程,和局限性,和怎样打破这些局限性。
●《Code Complete》推荐第一本书,跳出思维的僵化。
●《编程珠玑》推荐到这本书,确实值得码农们一看
●读的中文版。精神上放松自己,促成酝酿过程,学会等待时机。
●quite a few good points here
●很长时间只读和编程有关的书, 导致看这本居然有些吃力; 当然也可能和译文有关. 前七章有许多关于创造性思维的实践, 最后一章则讲述了如何在集体环境中创新(其中包含了关于有道/搜狗为什么存在的道理).
●rcmed by McConnell
●开始明白中学教育为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了。因为所有的考试题目都有标准答案。学生的分析和判断思维加强了,但综合思维、发散思维却变弱了。面对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常常一筹莫展。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一):没找到原版, 译文也可一观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是从某IT行业书籍的推荐书目中找到这样一本老书的.
作为一个从事IT行业五年的熟练工来说, 难免会陷入一年经验用十年的老套剧情中. 本书提供了一些锻炼创造性思维方法(比如一心二用), 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公司喜欢搞小的创业团队(在集体环境中创新)的原因.
向技术控们推荐!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二):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程序员的主要问题与其说是技术问题 ,还不如说是心理问题 :他不能解决问题 ,是因为他企图解决错误的问题 。问题的最终解决 ,是通过打破他的概念壁垒 ,进而去解决一个较简单的问题而实现的 。 J a m e s L . A d a m s所著的 C o n c e p t u e l B l o c k b u s t i n g一书 (第 3版由 P e r s e u s出版社于 1 9 8 6年出版 )研究了这类跳跃 ,该书通常是触发创新性思维的理想选择 。虽然该书不是专为程序员而写的 ,其中的许多内容却特别适用于编程问题 。 A d a m s将概念壁垒定义为 “阻碍解题者正确理解问题或取得答案的心智壁垒 ” 。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三):如何打破思维屏障?先认识它!
You may start your journey towards being open-minded and innovative from reading this book,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74 and is now in its fourth edition. The book is about the processes by which one generates ideas and the mental blocks that impede them.
从读这本书开始,把你的思路打开!
For people who is interested in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who is seeking some “technical” guidance as how to overcome the blocks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I would like to highly recommend this book. And when you read it, try to practice your problem solving skills with the exercises and puzzles throughout the book, which help you realize your own types of blocks—you never learn yourself better if you keep reading other people`s stories!
这本书有很多小游戏、小练习,别光顾着一口气读下去,不时停下来,做一点小游戏、小练习,认识你自己的思维屏障。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四):感悟小结
五个部分
1、三种思维方式
分析思维(解数学应用题),判断思维(做判断题),综合思维(想一个问题的所有可能答案,发散思维)。中学教育常常只重视前两种,后一种却几乎被无视了,因为几乎所有的试题都有标准答案,只要猜到标准答案即可。但现实生活中、科学研究中怎么会有标准答案?缺乏创造性的人思考问题时更可能陷入前两种思维方法,而忽视了最后一种。
2、各种思维障碍
(1)感性障碍:先入为主的成见、过分限定问题范围、缺乏多角度观察的能力、信息饱和、过分依赖抽象思维而忽略其他感觉(单词联想)。
(2)感情障碍: 怕担风险、容不得混乱、宁肯做批评而不愿创新、不会放松自己的精神以”酝酿过程““等待时机”、缺乏挑战精神和情绪混乱、幻想和现实。
(3)文化障碍和环境障碍:文化禁忌和糟糕环境会扼杀潜意思中的许多思维的幼苗,过早地掐灭思维的火花,抑制创新。要想创新,就要降低对潜意识中各种思想苗头的过滤,给它们更多的生长、成熟的空间。设计师会十分珍视各种新的想法,即使它们开始时十分地不靠谱。营造好的环境对培养创造性十分重要。保持幽默感。
(4)智力障碍和表达障碍:正确的思维方法(文字方式、数学方式、视觉方式,《思维策略》)、获取正确的信息对理解非常重要。表达能力的欠缺也是一种思维障碍。
3、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
多种感觉的锻炼(绘图小本,苹果树,视觉想象实验)以提高对思维的控制力,质疑,发散思维的练习,思维辅助工具(列表, 清单,how to solve it),降低对无意识的限制,冥想,宽容的环境,健康的心理。
4、团队沟通
献策公关法,集体研究法 ,要点都是:避免过早对一些想法下定论,鼓励保护不成熟的点子。(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明白了为何我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好的团队合作者——太早地挑他人想法的刺)
内在动力和外部激励
官僚主义和”人际关系“运动
大组织内部的创造性需要持久的培育,决不能忽视,营造呵护宽容的创新环境。
5、其他资料
《如何解决问题》(how to solve it)
《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感(五):我的名字是黑
2006年9月4日的《新闻周刊》(Newsweek)上有一书评,评论Curtis R. Carson and William W. Wilmot的《创新》(Innovation)一书。这篇书评的开头很引入注目: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只有一个主意就江郎才尽,为什么有的企业拿出一种产品后坐吃山空,被人超越呢? 比如一度红火的宝丽来(Polaroid)公司。为什么另外一些人,如爱迪生,一辈子不断发明创造呢?为什么一些企业,如苹果公司,能不断推陈出新呢?书评作者的一句话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天才是99%汗水不假,现在我们有个系统的办法让你出汗了。(Genius is still 99% perspiration, but there are systematic ways to sweat.)
这是一本商业刊物,尽可以放胆说这种大话。人的大脑常被行为主义者比喻成黑匣子,我们未必知道里面发生着什么。行为主义者的看法,有点像《放牛班的春天》一开始的教学方法:行动-反馈(action, reaction)。我们通过外在的“刺激-结果-反馈”过程,将行为引导至我们理想的目标。至于孩子们脑子里发生着什么,他们不知道,也顾不上去管。而Innovation这本书的封面也是黑色的,人的思维过程确实比较玄乎,它不是透明的,它是黑色的。所以关于灵感,我们常看到的比喻是一只点亮的灯泡。灵感的产生如同世界的产生。“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纪》1:1-3)我们当然不能说“要有灵感。就有了灵感。”那么怎样才能在渊面黑暗的大脑里,点亮那象征着灵感的灯泡呢?
关于人的思维活动,哪怕只是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层面,尚有不知多少未知领域需要勘探,不要说创新能力这种灵光一现的事情了。然而完全不去钻进大脑这个黑匣子里去探看,也是一种鸵鸟政策。如果有办法改变我们的认知,真的让我们的思维出汗,那该是多美好的事啊。
斯坦福大学教授James L. Adams写有一本《思维清障》(Conceptual Blockbusting)的书,看起来颇有用处。他这本书是用“破”的办法来“立”,让我们经由破除“思维障碍”(blocks)的途径,让思维能力得到拓展。
思路的拓展,并不单纯是一个人坐在那里定格为思想者的问题。对工程师出身的Adams来说,思路的拓展为的是解决问题。大部分人解决问题,喜选择第一个出场的方案,未充分界定问题,充分拓展方案的多重可能,从而画出最具吸引力的解决问题路径。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有很多“障碍物”让我们的思路一再受到堵塞。例如认知的障碍(Perceptual blocks), 情感的障碍(Emotional Blocks), 文化和环境的障碍(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Blocks), 理智和表达障碍(Intellectual and Expressive Blocks). 书中有很多帮助我们排除障碍的练习,有些我们见过,比如训练思维流畅性和发散性的“砖头有多少用途”。另外一些是作者多年教学和顾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很新鲜,有趣,可以帮助我们去跨越思维的栏杆,成为思维上的刘翔。
比如本书有一章节提到思维的语言(language of thinking),亦即思维的载体是什么,是文字,图像,声音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大部分人的思维是“语言思维”(verbal thinking). 我们很少停下来反省自己用何种方式思考的。有时我们换一种“方式”,问题更好解决。没错,给你一个应用题,比如鸡兔同笼,你用文字方式(verbal)来推理,费一番周折也能解决,可是如果用数学方程式来解决,三下五除二很快就能解决。问题是人们总是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自以为是最理想的方法,或许是在走弯路。在这些“思维表达语言”当中,作者特别提到了“视觉思维”。处在读图时代,影像对思维的影响不言而喻。可是我们接收的影像多,不一定说明我们脑中处理影像的能力强。落到更实用的层面,假如你有一个小孩,你怎么培养他的视觉思维能力呢?作者说这有两个办法,一是你训练他思维的“清晰度”(clarity), 比如你让他去闭上眼睛去想(例子略有改变):
1.朋友的脸;
2.厨房;
3.一朵茶花;
4.一枚五分的硬币;
5.学校的大门;
6.第一个玩具
7.…
你让他去想这些物件或者人物的细节,想到的越多,就越有清晰性。
而视觉思维培养的第二个方法是训练“控制”能力(control),即你如何挪动你脑海中储存的形象,比如你能否清晰地想像:
1.一锅水的沸腾;
2.飞机起飞的过程;
3.一只奔跑的母牛慢慢幻化成歌手阿朵(巩俐也可);
4.一个你所认识的老人慢慢转为年轻人;
5.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撞上一只装满羽毛的枕头。
你或许问:那又怎样?做这些无聊的练习做什么?嘿。先别否定,自己给自己设置“情绪障碍”。试上几天再说,这不正是让大脑锻炼吗?
写思维的书就如同戏剧上的“戏中戏”,你也得看它本身有没有思维的份量。很多用一二三来教你如何思维的书,本身非常浅薄,可信度低。脑科学研究专家们又用神经科学里的黑话,将人一棍子打晕,没法接着去看。这本书我看是个中间产品。有份量,也不是太难读。夜深人静拿来一看,让自己的大脑被冲击冲击,偶尔还撞出点火花来,照亮“黑匣子”大脑,不亦快哉!
【《Conceptual Blockbustin】的相关文章
- 《rockrockrock》观后感100字
- Java 7 Concurrency Cookbook的读后感大全
- 《Assembly Language Step-By-Step, 3rd》经
-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读后
- 《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读后
- 《The Building Blocks of Life》影评10篇
- If you accept that change is the nature
- 《The Obesity Code: Unlocking the Secret
- 更多"《Conceptual Blockbusting》读后"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