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读后感锦集
《智齿》是一本由郑渊洁著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智齿》精选点评:
●有的话小人儿说是童言无忌 , 可我们已经长大了,成人童话 是挺荒谬的
●从这部开始不喜欢郑渊洁的
●感觉像是郑渊洁在暗示自己是天才。。。
●小学时看的 非常精彩
●童年记忆,剧情精彩
●补标
●小学读的,我能说我看的是杂志么~!现在还记得
●有点科幻味道,很奇妙的构思!
●初中时候看的,当时还定童话大王。但这真的不是童话好么。。
●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啊!不过呢,作为成人荒诞小说,字里行间透漏的说教语气总觉得不太好。
《智齿》读后感(一):一部百科全书
A.童话正名书
.口腔医学入门读物
C.编辑出版二三事
D.官场现形记
E.揭秘火葬场&军事名词扫盲&写作思辨法&教育启示录&社会百态画卷
《智齿》读后感(二):别随意的定位成人小说
其实还是一部童话,从写作风格和写作内容上来看,和郑原来的童话大王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就算是作为写给成人看的童话,智商还需再高一些。不然,还是放在童话大王里比较合适,毕竟,我长大之后也是看童话大王的。
《智齿》读后感(三):总有些书两天就要读完
总有些书两天就要读完
老实说老郑的童话我没有看过,至少印象中没有。忘记说,我是81的。
我是从一份IT数码类杂志中得知这位大人物。看过照片和介绍,对其人有好感。
在书店遇到这本书并买下,完全是因为老郑和高情商的梁功辰一家三口。只是那位小女孩的情商和思想成熟度让人生疑。不过也印证我对此书的感觉:小朋友像大人,大人退化成小朋友。
:封面设计得非常烂。
《智齿》读后感(四):一部很一般的小说
才知道郑渊洁是这个小时候钟爱的动画片《舒克与贝塔》的作者,是一个童话大王,细查了之后发现郑先生还是个慈善家,实在是失敬失敬,前几天在家里看到了一本《舒克与贝塔》的漫画书还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满满的回忆,满满的喜爱。
《智齿》是一本早就听说过的小说,最近才有幸看到,却没有那么喜爱。因为是荒诞小说,小说里多少有不符合常理的地方,这很正常。但是,小说中儿童文学作家的影子太重了,整个小说中有大量的对话,占据了绝大对数的篇幅,这是漫画的写作方式,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小说中,对话是一个表达方式,但是一般不会成为主要的方式,更不会成为唯一的方式;理论也过于浅显,应该给儿童讲故事要直接了当的告诉小读者道理,不能拐弯抹角,不能太过艰涩,用这样的方式来给成人讲道理就显得有些略肤浅;在小说中,有太多的怨气,这是对社会乱现象的控诉,但是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把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变成了一种咒怨,像是把在现实社会不敢说,或者说了也不用的话很突兀的一股脑的都写在作品中,这种直来直去的方式让人接受起来很难受。
虽然郑先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作家,但是小说的弊病还是很明显的,读的过程中明显感到一些网络小说的影子,十分的不安,并没有逐字逐句的读这部小说,而是不同以往的选择了略读,很快读完了这部小说,之后也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应该算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了吧。
再伟大的作品也是有缺陷的,再伟大的作家也是有短板的。如果这部小说不是郑先生的作品会不会有这样的知名度呢,就像先生在小说中提到,作家不应该靠协会、媒体等出名,而是要通过小说本身来获得赞誉,而小说也不应该靠作家的名气和炒作来出名,要靠小说的质量,一部优秀的小说必须拥有足够打动人心的力量,我在这部小说中没有看到,也没有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除了两点:一、我真的有智齿,而且没有拔;二、儿童小说家也有写言情甚至色情小说的天赋。
《智齿》读后感(五):中年未过叛逆期的郑渊洁
这本书最早连载刊登在十几年前的《童话大王》杂志上,同时连载的还有《病菌集中营》、《生化保姆》、《白客》,伴随着我小学三年级、四年级的日子。当年对我的震撼是巨大的,竟然有这样的小说。连载这几篇小说之前,一直刊登的都是皮皮鲁和鲁西西。 那时候,杂志的插图都是郑渊洁自己画的,都是在页码的地方画一个拙劣的小人,一般都是书里面的人物,插上几句有意思的话,那时候感觉看这个最有意思。
后来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声明,大意是由于这些小说超出了“童话”的范畴,让一些家长认为不适合小孩阅读,就联名把这本杂志给告了。其实这本杂志就基本是一个人在维持,就是作者郑渊洁。郑渊洁内心很不爽,但还是把那些故事下架了,正在连载的那部《白客》也被腰斩了。这个杂志就继续刊登郑渊洁很久之前写的适宜儿童阅读的《老灰狼罗克》。但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订阅过《童话大王》了。后来,我又从新闻上得知郑渊洁决定把他创作的十三部成人荒诞小说永远封存,放弃出版,又立遗嘱说自己的后代等他死一百年之后才能出版。据说是效仿马克·吐温。当时我觉得很吃惊,很敬佩,现在想想,这真的是郑渊洁装的一个世纪大逼啊。
这本书这两天我又看了一遍,情节设计确实不错,里面讽刺社会现实的语言确实力透纸背,令人深思。但语言逻辑上确实暴露了他不屑于看任何人的作品和以小学四年级毕业为荣造成的致命缺陷。写童话他是及格的,但这个“成人荒诞小说”,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还是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先说说这个从不看别人作品的噱头,郑渊洁认为最好的作家不看任何人的作品,要通过自己悟才能得来真知。也不能接受正统的教育,“那是把人的思想从头绑到脚,再发一个毕业证。”诚然,现在的教育是悲哀的泯灭思想的教育,是修剪草坪式的“齐头并进”教育,但全盘推翻却又太左了吧。从郑渊洁的教育实验品儿子郑亚旗吃老爹的老本“皮皮鲁工作室”就能看出来,也没看出来多高明啊。推倒一面墙永远比建起来一面墙简单的多、快的多。如果下一面墙的建设蓝本都没有想好一点点,稀里糊涂就推倒了一面漏风的墙,发现一场更大的飓风立刻就吹了过来,而新的围墙又遥遥无期。形容的就是郑渊洁这样的“左派”。
关于应不应该多读书,我在童年看过郑渊洁的书之后就有一场思想争论。那些人乱七八糟的思想会不会污染我的想法呢?思维多了,我会不会疯?等等。后来发现还是多读点书好。三毛曾经在《撒哈拉的故事》里面说: 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里,在精神里。而郑渊洁在这本《智齿》里主角为了找灵感,才买了近代那些作家的书找灵感,后来发现是智齿的作用后说:把书都卖废纸!再用消毒液把书待过的地方消消毒。这是其中一个例子,很多作品中郑渊洁都透着对阅读其他作者作品视为是自己的一种侮辱。如此狂妄!呵呵。很多年前,郑渊洁的叛逆远远超过韩寒。他属于记忆中叛逆界元老级人物,引领了许多对社会反思的思潮。但是有些观点偏颇,有些故事情节不合理,比如梁功成的女儿梁新才10岁,说出来的话根本不像是一个小学生说出来的。但是也许有人会说,童话嘛,何必当真。也许正是童真,让郑渊洁执着地说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让人时时刻刻想起这个可爱的中年人,还有他与丑陋斗争的话,哪怕是漏洞百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