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金笺读后感精选
《洒金笺》是一本由梁凤仪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211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洒金笺》精选点评:
●这书实在是太惨烈了,但同时又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而方心如也无疑是我最难忘的一个女主角,方家三姐妹谁都不幸福,健如惜如算是罪有应得,而方心如真是不枉有那么多男人真心实意对待她,这是她应得的
●坚强的女性
●你怎么知道是缘定三生 说不定是债缠九世?
●印象极深刻的是改编后的电视剧。多年后因为静的推荐才读了原作。小时候的记忆定格在两个妹妹的疯狂。长大后看到的是在洒金笺上迟到的解释以及一个女人不容易的一生。
●人民文学14
●姐妹篇看过了便知道,有些人,生来就是讨债的。
●结尾让我很意外
●喜欢的小说
●这是王二最鄙视的女人写滴。。。
●女性奋斗史。从高墙里任人揉捏的软柿子,到最后独自挑大梁的从商传奇。文风难得一见的大气,落脚点却不免于俗套。一些为人处事的原则还是值得学习的。
《洒金笺》读后感(一):一个女人的奋斗,一部女人的传奇
这个叫方心如的女人让当时年仅花季的我下定决心这辈子不能依靠任何男人,要脚踏实地凭自己的能力吃饭。这种大无畏的女子就是一般的真汉子也会自叹不如,所以在续集《祼情恨》里的唐襄年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伸出援助之手,从一开始纯粹想粘小便宜到最后的心甘情愿却不计回报。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青春美貌永远只有一时的风光,只有人格魅力才会光耀一生。方心如无疑是幸运的,在《祼情恨》的结尾对一直守寡的她还有一个很好的交待,她的丈夫最爱的女人还是她。
《洒金笺》读后感(二):洒金笺
master推荐了两本书给我,一本《奇婚记》,惭愧,传说中的世界名著实在是如催眠般看不下去,反正master也说了,一切自愿,于是我就“自愿”放弃了,另一本是《洒金笺》,开始,master书名给错了,怎么查都没查到,以为太久远了,都没有再版了,后来名字更正后一看,才知道《洒金笺》和《裸情恨》合在一起才是个完整的故事,再看,才知道拍过电视剧的,因为我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说“分梨”,一个是说给孩子起名按照“琴棋书画,诗书歌赋”来,这两本书算得上是梁凤仪的经典了——想起大学的时候,大家挤在一间不大的教室里,坐在课桌上听梁凤仪谈笑风生,就像她小说的女主角一样,梁凤仪就是一个独立坚强而举手投足又富有魅力的女子——我当然明白master为什么推荐我看这本书:很多东西是靠自己争取的——这是其一,其二,我想还是我对结婚证书的困惑,让master想起那句“你是正式地明媒正娶到金家来的,身份异常珍贵……”——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持保留意见的,当然我并不是给不负责开脱,也不是欣赏现在年轻人的奇形怪状,正相反,我确实是希望大家都应该有担当——我知道自己最大的毛病就在于始终执迷不悟地相信人是靠自觉的
方心如嫁入广州上下九丝绸大王金家,看起来郎才女貌,姻缘美满,却不知,妹妹方健如看上姐夫金信辉,千方百计地诱惑,而金信辉终于没能保持他的忠诚,在他发生车祸身亡后,健如宣称肚子里的孩子就是姐夫信辉的,为了争取名分和财产,耍尽手段,心如年轻守寡,不但要独自抚养三个幼儿,还要为守住金家的家业殚精竭虑,同时,另一个妹妹方惜如爱上了信辉的弟弟金旭辉,为了这份痴情,与健如联手,和心如反目,馅大姐于不义,腹背受敌、举步维艰、精疲力尽的心如此时此刻唯有小叔子金耀辉能带给她安慰和支持,因果善恶终有报,作恶多端必自毙,当一切否极泰来,心如大彻大悟,健如可怜,因为她对信辉的痴情,而信辉并不爱她,惜如可怜,因为她对旭辉的痴情,而永远也修不成正果,甚至一错再错的她再也不能成为母亲,她们犯的错都是因为……爱,心如原谅了她所有的“敌人”,用她的胸襟包容了所有的困苦——这真真是部一个女人的血泪奋斗史
这书看得我并不舒服,除了勾心斗角,还是勾心斗角,想,倘若我处于心如的境地,早就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了,我永远选择出世,而她永远选择入世,又或者,她没得选,她必须面对,必须克服,必须披荆斩棘,出世于她是太奢侈的事情,又或者,就是因为那“无比珍贵”的身份,那“就算被踩在脚下依然耀目”的身份,让心如觉得她有责任有义务挑起重担,同时,她的两个妹妹穷其一生也没能获得得尊贵“身份”是她的王牌,无论什么,只要亮出来,“敌人”就自矮半截,再也没有底气……坦白说,我依然对这“身份”不以为然,毫无疑问,它是桎梏,是枷锁,是囚笼,即使可以在最后傲视群雄,那又如何?青春呢?爱情呢?美好呢?机会成本都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字里行间,除了落寞,还是落寞
梁凤仪分析男人分析得很有趣,我可以承认那都是对的,却不能接受,难道非得两眼不错得管着丈夫才能确保忠诚?难道非得忍气吞声才能维持婚姻?难道非得千依百顺才是相处之道?我看梁凤仪也只是写写罢了,我无法想象信任和平等竟然如此脆弱,看到《裸情恨》里还有这么一句:从来,有条件的男人都比有条件的女人更为上算……因为男人肯放女人在生命上的第一位者少,女人情愿为自己所爱的男人奉献一切者多——master说,男人在不想负责的时候会说,有没有结婚证书不重要;女人在相信男人是深爱自己并且这个男人是已婚的时候会说,有没有结婚证书不重要,一旦发现男人的爱开始减少,女人一定会吵着闹着要名分——如此看来,我的想法实在太理想化了,就算是桃花源,最后也只能是神话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像《洒金笺》这种把骨肉亲情赤裸地无情地颠覆的小说,最是令人压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看时,就有种愤恨的情绪浓得散不开,是个好故事,却不是我喜欢的,要我选择,我情愿去看《小妇人》,相亲相爱那多美好
《洒金笺》读后感(三):事情的脉络
刚出场时,女主是18岁,男主大概24 25 28也有可能,是留洋回来的。
大妹妹16岁,小妹妹13岁。
男主亲生弟弟12 13岁,书中自己写的1 2 13岁。
男主另一个非亲生弟弟20岁。
所以,这事情是男主找了一个比自己小7岁的中等人家的女子,颇有松下创业时就定下的思想风范。
大妹妹是看上了比自己大10岁的姐夫。
而小妹妹是看上了一个20岁的青年。
一个26岁的男人在一个16岁的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看来,那自然是挺震撼的。
一个20岁的男人在一个13岁的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看来,那自然也是挺震撼的。
然而,到了最后,我也不认为这是真爱。
尽管书中写的是真爱。
在我看来躁郁症发作都比这两个真爱像多少倍。
我也不认为女主对男主是真爱,作者自己在一系列书中反复说的,如果是真爱男人不让进家门就该不吭声的悄悄生下来。女主对男主做的事,就是很平静,所以护士离开了,护士离开后她就使劲摇晃着问,说,你到底有没有背叛我????????
把男主摇死了。
这是书中自己写的,完全没夸张。
书中还说女主在听到死讯时,第一担心的并不是死,而是那个还没暴露出来的秘密,就是大妹妹和姐夫私情的秘密,书中说,后来很多年后,知道了主要是自尊心过强。
你看,她自己说了,听到男主车祸昏迷危险期,担心的是那个秘密,因为自尊心过强。
松下说的对,只招中等人才,他们是一群没人关注的可怜鬼,能到这个公司会深感三生有幸,对公司文化那更是从思想上就没有能力有异议,被震撼了,你再提点一二,他们会竭尽全能为公司卖命,80分发挥出100分的能力来。他们也没多少能力跳槽。
你看看这家女主,女主大妹妹小妹妹,他们哪个不是这样?
这家人就好像没见过世面一样,大妹妹小妹妹当时年纪小,见过不多,思想更不成熟,根本不懂好多事情什么意思,就被男主家震撼,一下就在才十几岁就走上了不归路。
这家人,女主本来考上了大学,他妈没让她去上。想的女生读饱书有什么用,嫁得好才行。
大妹妹为了追求姐夫,16岁就跑到男主家费尽心思在姐夫上,跑到香港只念英文夜校,白天都在男主家在香港的产业做事。
小妹妹13岁就忙着金家人了。女主说她和男主亲生弟弟资质一样,甚至更好,如果不是因为遭入了这些事,她在学业上会取得比男主亲生弟弟更好的成绩。
然而读书资质好有什么用。大妹妹对她说不要再上学了,抓紧时间为金家生孩子,在没有丝毫名分的情况下为金家生孩子。
这家大概也就女主遇到金家晚,能心无旁骛的读到了高考。
大妹妹16岁就不怎么读了,根据时间算,也就18 19岁英文夜校都不念了。
小妹妹差不多就这年龄就彻底不上了。
而金家人呢,男主是长子嫡孙,旧社会就出国留学了。
男主非亲生弟弟呢,就算遇到了男主死了,共同的父亲死了,母亲在内地已经遇上xin zhognguo ,金家大陆产业都被收了,母亲在内地很艰难,男主家里一团槽,有大妹妹追求自己,等等情况下,仍然出国留学去了。
男主亲生弟弟呢,就算和女主纠葛,就算知道这里一团槽,也还是出国留学去了。
都是很多年。和这里基本没什么联系,心无旁骛的学习,成长。
那些什么事都没能挡住他们上学的脚步。
大妹妹小妹妹,从来都没有长大,和同龄男子相处,见识更大世面,见识不同男子的机会。她们一生,所见过的男子只有金家已经长大成人的两个男子而已。小孩子看见成年人,还是有钱人家的成年人,当然是震撼的。但,这就做爱,我就不赞同了。
《冰雪奇缘》里的妹妹还一下就和王子订婚了呢,好像真爱呢。其实呢,无非是和姐妹赌气,自己过的无聊,没见过男人,更不知道什么,什么都不知道,一个男人没见过,一个男人也没接触过而已。看见一个青年人长的还行,聊天还行,就觉得是爱了。其实你现在随便到网上都能看到有些人说话就像你要说的一样,让你点赞让你+1。那不叫心有灵犀,不过是天下很多人都有如此感觉,如此看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