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暂坐》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暂坐》读后感100字

2022-03-29 03:36: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暂坐》读后感100字

  《暂坐》是一本由贾平凹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暂坐》读后感(一):关于《暂坐》

  作者其实是写过不少城市题材的,《废都》《白夜》《高兴》等等。《暂坐》的文笔与布局还是有所承续的,虽然作者这次还是想有些不同的。

  《暂坐》的一些思想要素也是有所承续的,比如存活的观点、男女的观点、城乡的观点、生死鬼神的观点、衣食住行的观点以及权力与文学、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书画等等,除了在那几部城市题材的小说里有所表现,在《秦腔》《老生》《山本》这些历史、农村题材里,更是时隐时现而绵绵不断的,这正是作者一路走来的些许感悟。 如今作者年近七旬,在西安生活、写作、社会了近五十年时间,这些感和悟,历久弥深,故而有些暮气了。 一是的确如作者所言,小说写得很泼烦琐碎。但是生活在西安或关中这个环境和语境里的人,会越读越顺,如熟人絮叨,这里的名利与是非就是这个样子。作者已是尽最大努力在记录现实了。 二是作者对伊娃这个人物寄托过多,小说首尾两章的一起一收都是她。但是这个人物写得太假了,只是借了俄罗斯女子的名与身,而其人的满怀心思与一言一行,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学刚毕业的本地女生。这个人物的创作为何如此失真?不好多探究,只是想起了李敖先生的《虚拟的十七岁》。 三是作者刻画的一众人物中,印象深刻的还有小唐、小苏,俩人都描写得好;至于范伯生、王院长之流,写得很真实,西京城里乃至古往今来的社会里,太多这样的人。辛起,写得太真实,作者定是深入地接触过这类人,并对这个人物的感情很复杂,似乎与伊娃又近于“钗黛合一”的写法,因此想起近二十年前的颜铭,想起近三十年前的唐宛儿。高文来啊,是个生葫芦,还好。还有几位老人的刻画,寥寥几笔而极其出彩,比如羿光楼下的小区门房,“先生辛苦!”,一句胜过一万句,哈哈。 四是小说里有几处别人对羿光其人的评价,作者能写进来,而且写得很到位,真是不错。也许这就是作者耳顺多年来的收获之一。 五是这部小说仍是可改编为电视剧的,虽然限于现实可能,改出来也只是一个所谓都市生活剧的样子。但是,最适合饰演海若的,只有闫妮了。严念初的老姑不是说了吗,“银盆大脸、是个福相”,哈哈。

  《暂坐》读后感(二):万象在下,日子泼烦

  贾平凹2020年最新长篇小说《暂坐》,不等单行本出版,便迫不及待买来《当代》杂志先睹为快。 没有怪力乱神、没有荒诞,却第一次给我“超现实主义”的感觉。 老贾写的故事永远没有结尾,也算他的独特吧。 或者换种说法,他的小说不像别的,开端、发展、高潮、曲折、结尾。 故事性差,第一页和任意翻开一页,给人的感觉差不多。这也是他的作品难于改编成影视剧的原因所在。 在我看来,这是老贾的过人之处。按他理解,小说就是写生活,就是还原真实的柴米油盐。没有那么多演绎,没有戏剧化,没有起承转合(吊人胃口)。 翻开他的小说,就像打开谁家的窗户。 正在发生,即时感触。所闻所见只如斯。不会因为你的闯入而从头开始。你得顺着生活,而不是生活顺着你。 他自己比喻,燕子筑巢,万象在下。 抽身于鸟瞰视角,像房梁上的小燕子一样,睥睨众生。 小说,或者文学,讲究“意象”二字。心中有意,行之以象;或者:随手写象,不知何意,“意象”既出,行文乃止。 老贾更像后者。一个好的作家,铺陈景象,一定带着他的思考。但更重要的是,玉韫珠藏,不会轻易让我们透彻。他带给我们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自己的思考,缠绵悱恻、悠悠不绝。 说回小说本身。全篇21万字,不算大部头。线索也很明晰,一个茶庄,一群女人。 事情越来越糟糕,雾霾围城、闺蜜病逝、领导双规、茶庄爆炸……直到最后局外人视角的伊娃飞回圣彼得堡,彻底逃离。 雾霾和反腐,像是结伴而来。笼罩着人们出不来气,影响着多少行业没了生机。 老贾作为执笔人,从不居高临下指摘制度(或许和他身份有关),只是记录变化,事的变化,人的变化。眼看起高楼、宴宾客,眼看楼塌了。 也不掺杂个人情感,哭了笑了,没有代入感。正襟危坐,冷眼旁观。 可是,愈发看不懂。天空总有巨大的谜团。 写了一辈子书的老贾看不懂,我们这样的平凡蚁辈,更是困顿茫然。 村子街头,总有老头扎一块说话,他们说的也总是治国方略,或者对某某领导人的点评。 每每争得面红耳赤,好像治理国家就得听他的。 金圣叹说:居其邦,不窃议其大夫之得失,恶伤治也。 于我而言,却年岁越大,了解越多,越噤了声。 愈发理解看待事物要客观、辩证,看见不好,也能看见好。一家说了算容易权力集中,却也办事效率高。 高铁、珠港澳大桥,包括这次绝尘全世界的新冠病毒抗疫,无不彰显大国风范。 小说中提到反腐。刚好一朋友从事的工作和政府部门接触,听他讲借着公职吃回扣的事,手法之高,数额之大,令人咋舌。 郭德纲二大爷出国遇见加勒比海盗,要200万,二大爷说:给你300万,给我开一张500万的发票。海盗最后哭了:还是你们挣钱狠呐! 我也就咬着牙和朋友说:还是他们挣钱狠呐。 老贾上一部小说《山本》讲的是二三十年代的打打杀杀。他在后记中写:巨大的灾难,一场荒唐,秦岭什么也没改变,依然山高水长,苍苍莽莽,没改变的还有情感,无论在山头或河畔,即便是在石头缝里和牛粪堆上,爱的花朵仍然在开,不禁感慨万千。 雾霾、反腐、新冠病毒……生活中永远不乏动荡和灾难,人类却什么也没变。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爱的花朵在开,恶的果实也在结。 我们不会感念什么都不发生的平淡岁月,只会在火烧眉毛的时候垂头祷告,临时抱佛脚。 一场一场,来了穿红,走了挂绿,铁打的人间流水的生活。最后剩下的,还是鸡零狗碎,日子泼烦。

  《暂坐》读后感(三):留在废都的一群富婆,活在信仰与现实中的矛盾体

  

贾平凹在70岁前又出长篇小说了,这是他的第17部长篇小说,也或许是最后一部长篇,所以,不禁让我十分期待。读贾平凹的文字,总会给人一种落地的实在感,没有虚无漂浮之感,一切都那么真实,语言又是如此朴实与自然。

人们熟悉贾平凹当然是因为他的《废都》,从此贾平凹也被世人打上了标签,有人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有人骂他,有人诋毁他,但是,他的作品依然在文坛闪耀,并获奖无数,作家无需解释,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解释也多余,作家亦如平常人,有人爱,也有人厌,无关紧要,各人有各爱吧。

《暂坐》依然描写的是西安的故事,这座被贾平凹称为“废都”的城市,因为贾平凹说他在熟悉西安了,这座他生活了四十年的城市,有历史的印迹,也有时代发展的朝气。在这里能够看到一代接一代人的变化,也能看到根深蒂固的顽固与腐朽,当然还伴随着发展带来的必不可少的迷茫与寻找。

正如他在新书《暂坐》里刻画了一群西安都市女子群像一般,围绕着“暂坐”茶庄老板海若及她身边的一群姐妹的故事展开。海若是皈依居士,经营着一家高档茶庄,里面有这座城里最好的茶,来茶庄里买货的客人也是非富即贵,除了经商的,还有做官的,以及文化界的,你来我往便成了常客,也便成了朋友,一些会议指定用茶,星级酒店的茶叶,和商界送礼,“暂坐”茶庄也便成了他们的固定场所。

按理说,海若是信佛的,也带着众姐妹们一起信佛参禅,从外表穿戴和放生的行为,都影响着她们,包括茶庄里的店员也受到她的影响,看到街上有卖老鳖的,花1000买了来和众姐妹一起去湖里放生。海若也仗义,只要朋友有困难,她都是第一个出面帮忙的,从不吝啬她的情义,她是众姐妹中的大姐大,但是,像海若这样离了婚,又信佛的女人,应是看淡了世事,或是对人生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却又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她身于红尘,无论怎样也脱离不了俗世的一面,就摇摆于信仰与现实中矛盾着。

海若心善,可以为不相识的朋友脱离家暴,替她搬家,虽然结局是她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茶庄的消失就因这一祸事而起;她也可以成为患病姐妹中的领头人,带头照顾她的老小;她调解姐妹们之间的矛盾,她送每人一块玉,也会送她们一些自己喜欢的禅意礼品,但是,她也会在一朋友放高利贷收不回本金的时候出面找一帮社会上的混子去催收,全然不顾会造成怎样的后果,结果是朋友不但本金1000万没有收回,还被混子们讹去了35万的催收费,还担着日后被敲诈的风险。

海若的茶庄二楼装修成了一家禅室,这一层也是靠着关系便宜租到的,她还帮着官员们洗钱跑腿,抽回扣或是买金条,她的作家朋友羿光幅字画便卖出十万,找他写字的人也多是为办大事送礼的,羿光送给海若几幅字画,可有人要买羿光的字画时,海若做中间人,又将羿光送给她的三幅拿去27万卖给了那人。

这些事情都说明,海若既有信仰,同时作为商人与缺爱的女人,又无法去摆脱红尘俗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是这些的矛盾体。一方面想标榜自己多么高尚无私,纯洁正直,可另一方面在面对私利时,又不得不凡事为自己着想,无法做到真正的公正与无私。

因为,是人,只要与这个社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出离心,万丈红尘便是一个度劫场,生而为人,谁不是矛盾地活着,从生到死。

我们可以认为海若的一切表现,或许出自真心,也或许出自于多年来她的身份使然,习惯了大家以大姐的身份看待她,她是众姐妹的中心,是团队的灵魂人物,一切都是她在召集和拿主意,便会让自己产生一种错觉,她是万物的中心,她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她是无可替代的大姐大。她信佛,她有菩萨加持,她以为她参禅便能看透世间万事,看淡聚散离别,她好像身于其中却无法自知与自审,于是,便一直沉浸在对自我的强烈认同感下活着。

直到最终她的出事,她被涉事调查,茶庄也在此时发生爆炸,众姐妹分崩离析,渐渐地疏远并断了彼此的联系,海若或许方能大悟,原来这个世上,真的没有什么永恒牢不可破的关系,她也不什么别人非离不了的大人物,人们都在为着自己的私利奔波着,谁离了谁都照样好好地过着,有些因果一旦形成,是怎么也挽不回的。所有的言行皆能促成因果的循环。或许有一天,人们只能在搜寻记忆时想起海若这么一个人,仗义,一位母亲,曾经召集过姐妹们聚会的茶庄老板,仅此而已。

贾平凹写《暂坐》的灵感来源出自于他经常去的茶庄,他这样描述过:

茶庄卖着全城最好的茶,老板竟是一位女人,人长得漂亮,但从不施粉黛,装束和打扮也都很中性。我是从那时候,醒悟了雌雄同体性的人往往是人中之凤。她还有一大群的闺蜜,个个优游自尊,仪态高贵。 我曾经纳闷:为什么男的没有,女的则有闺蜜呢,而且她的闺蜜还那么多?后来我也是醒悟了,女的比男的有更多的心事,无论多么了不起的女的,她们都需要倾诉,闺蜜就是用来倾诉的。 那些闺蜜们隔三岔五的来到茶庄聚会,那是非常热闹和华丽的场面。这如一个模特在街上走,或许有人回头看,而十多个模特列队在街上走,那就满街注目。 她们是一个世界。——贾平凹《暂坐后记》

经常去这家茶庄品尝好茶的贾平凹在习惯了喝好茶以后,这家茶庄却搬走了,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当然这家茶庄也不叫“暂坐”,贾平凹为此书和茶庄取名叫“暂坐”,只是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暂坐,任何人与人,事与事,万物与万物之间都包含着聚散无常,只能是一场短暂的寄居而已。

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她们延伸出去的社会关系,包含了太多的现实道理,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看清一种人性,还有书中的作家羿光,更是带着贾平凹对文人的自嘲,没有《废都》里庄之蝶的风流,却依然无法真正出世,也是一个矛盾的人肉存在体。

《暂坐》里的每一个人物,她们身上所发生的每一个故事,我们都可以在自己的身边看到这方面的影子,故事里有我,有你,亦有他。贾平凹将他们混揉在一起,组成了这么一个浓缩的大千世界,茶庄便是这个人生修行的苦乐场,那么,在看这本书的读者,便是凝视这个道场的“上帝视角”,用冷眼旁观她们在这座围城里自导自演了一幅人生的画卷,从而让我们更清醒地自己身处于真正红尘的世事纷争。

或许,这便是看完此书的全部意义的所在,也是贾平凹用两年,改四稿,21万字,写完此书的价值所在。

  《暂坐》读后感(四):暂坐且喝茶 惟愿清风生 ——贾平凹新作《暂坐》阅读札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