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摘抄

2020-12-15 00:4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摘抄

  《月薪三千的你》是一本由燕子坞主人著作,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一):月薪三千的你,路在何方?

  

前段时间,和刚刚大学毕业的表妹聊天。言语间,她透漏出很多不甘心。作为一名普通的二本毕业生,她在求职中屡屡碰壁。有几家向她抛来橄榄枝的企业,给出的薪资令她十分失望,大多都是3000元左右。她又失望又不甘心,不甘心只拿3000元的工资。我劝她说,职业生涯需要一个起点,不妨找一家企业先去试试,积累一些经验。不甘心只拿3000元的工资是一件好事,人可以拿一阵子3000元的工资,但不能一辈子拿3000元的工资。

人生就像一场游戏,不断地升级打怪兽。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技巧是必不可少的。燕子坞主人的新书《月薪三千的你:从能力提升到能力变现》给出了年轻人成长的路径。这本书中有很多人的亲身经历,从这些事例中,我们能够明白年轻人实现自我突破需要掌握的能力。

一、月薪3000的你,该懂的说话技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高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

职场是讲究情商的地方,我们要把握人性,说出来的话要让别人爱听,避免“祸从口出”。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有一个外号叫做“一扇老橡木做的门”。意思是他定听不进去任何批评的声音。只要有人提出批评的意见,都毫不例外的被挡在了门外。

然而唯独有一个人的话,威尔逊能听进去。此人就是他的智囊团之一,爱德华.豪森斯,人称“豪斯上校”。豪斯上校很善于捕捉总统的心理。他发现威尔逊总统,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而且非常抵触别人在公共场合提出相反的意见。因此每当有不同的意见时,他都不会在公共场合提出,而是私下去总统的办公室进行沟通。随后总统都能够采纳他的意见并做出改变。

职场新人懂得沟通技巧,可以帮助职场新人更好地完成任务,实现突围。

二、月薪3000的你,该怎样做事

月薪3000的你,该以怎样的态度做事呢?是破罐子破摔么?反正你就给了我3000块,就好分内的事就行了,其他的都不关我的事。

你需要明白:你必须在拿3000工资是,先体现出8000的价值,老板才愿意买单。

还是穷小子的洛克菲勒,非常仰慕大公司。他认为大公司是成就自己人生的重要阶梯。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到一流的公司去,要成为一流的职员。因为一流的公司,会给人一流的历练,塑造一流的能力,让人得到一流的见识,还会让他得到一笔丰厚的薪金--那是开创他未来事业的资本。

但是在他求职的过程中也吃了很多苦头。被一家银行拒绝了,被一家铁路公司拒绝了……在炎炎的夏日里,每天8:00出门,迎接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一连几个星期,接连失败。直到1855年9月26日,他被亨特.特尔公司雇用。他一直把9月26日作为自己的“重生日”来庆祝。

这份工作无疑是他事业开始的转折点。他在这里蛰伏充电,等待展翅翱翔的那一天。

三年后,洛克菲勒带着超人的能力和自信,离开了亨特.特奥尔公司。他和格拉卡先生合伙创办了格拉卡-洛克菲勒公司,开创了为自己工作的历史。

大部分人都需要有一个人生的蛰伏期。想要走向人生巅峰,除了那颗不甘的心,更多地是需要脚踏实地。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二):撬起世界最佳的支点是你自己丨写给月薪三千的你

  

文丨十里荷塘

今年的疫情像一面残酷的照妖镜,把我们惧怕的某些生存中艰难的点放大,让人在人生多艰的感慨中忽然就看到了自己的不安全来自于哪里。

朋友小苏说刚入职的时候,觉得老板看不起自己,那我们还不在乎他呢!就给我们那么点儿工资,吃不饱,饿不死,他指望什么要求我们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然后就理直气壮地放任自己一路那么疯玩下去。可是忽然有一天,公司的业务上出了点岔子,一个和小苏同期入职的妹子,在那个紧要时刻胸有成竹地顶上了那个“缺口”,不仅没有造成损失,还给整个业务汇报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风采。一下子将那张岌岌可危的大单留住了,公司老板兴奋之余,除了给妹子奖励了带薪休假,单子的提成,还给妹子的工资从2800一路开到了6000块钱,说只要干得好还有升职的可能,小苏的心都颤了。

下来后他跟我们算了一下,这个妹子这次的临危不惧带来的是将近6万块钱的收入,和工资的翻番。小苏说,这下子他算是知道了,不是老板不给他们高薪,是在你没有拿出你值得那份高薪的能力之前,老板不会轻易给你开出高薪,毕竟,在我们的大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了。

从那次开始,小苏开始发愤图强,和以前相比简直算得上是脱胎换骨。当然事实上,他的公司老板也不是傻子,很快小苏的业务能力也显露出来,没过多久就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那待遇还用想吗?

所以,如果你现在还是发愁为什么你的薪金只是区区的三千块钱,那么你应该反思的只怕还有为什么你的业务能力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关键的工作场合能够“技压群雄”?

反正,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老板,你会不会给你这样的员工开出匪夷所思的高薪呢?

人生就是这样吧,总会有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人不断地精进,你不可能永远在同一个位置停留。人总是要进步的。

《月薪三千的你:从能力提升到能力变现》也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在书中也为我们解析了为什么有的人的薪金总是跟不上他的欲望,但是他在这一时刻最需要的就是和前文中的小苏一样,在能力提升方面有个质的飞跃才可能实现能力变现。

有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努力,可是获得的却不值得,那么你要反思一下你是不是只是貌似很努力?毕竟实质上的进展是骗不了别人的,有没有在业内的行家里手面前不太可能藏得住。有句比较刻薄的话是“怀才”就像怀孕,是不可能永远不能被发现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比了解世界更重要的是了解你自己,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在你的人生清单里一定会有顺序的。如果你认为你的待遇比不上你的能力的投入,那么你需要在众人面前的精彩亮相,你要为此寻找机会并将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实力展现在众人面前。

现在是自媒体创作风行的时代,为什么李子柒、李佳琦和薇娅脱颖而出?在他们蝶变之前也有一段难忘的艰苦岁月,扛过去了你就是胜者为王,抗不过去的话你就要自甘平庸。这是成年人都懂得的道理,没有什么捷径和玄机。

作者燕子坞主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做月薪八千的事》,引起了各界争议,这也算是切中了社会的痛点。实际上这篇获得广大认同的文章的主题只有一个就是停止对生活的抱怨,找到自我变现的切实方法。这也是后来作者写作这本书《月薪三千的你》的初衷。

没有人可以什么都不付出就能收获到不可思议的成功,所以,月薪三千的你,加油吧,给自己一个努力进步的机会,终有一天,你会感谢那个默默无声努力拼搏的自己!

(全文完)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三):《月薪三千的你》:为什么你的努力不值一文?

  

每个人在职场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月薪过万。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月薪过万,仿佛就是一个标准,评判你过得好不好的标准。那么,谁最想月薪过万呢?我想,就是那个月薪三千的你吧。

很多人仿佛有这么一种错觉:你给了我3000块,那么我只需要做3000块的活就好。可是,老板不是傻子。他只看你的“价值”。而这种信息差和不对等,也造就了一个现象:年轻人频繁跳槽,企业家老是找不到人。

01、为什么月薪三千的你喜欢说“不”

曾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事,一个人的爱争辩指数和他的月薪大抵是有点关系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拿三千以下的月薪,要比月薪涨到8000的时候,爱跟别人因为鸡毛蒜皮的事不停的争辩。

我跟朋友说:当你收入越高,眼中值得争辩的问题的段位也越高,争辩的方法也是越科学的,自然无谓的争辩也就少了。可是朋友并不赞同,反而说:应该是你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辩上,才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经营自己的事业。

其实,在那些无谓的“战争”中,你定义的胜利并不是对错,而是出一口恶气。我们争辩的不是某一些事情,而是借着这些事情,发泄我们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辛苦,以及工资的低廉。

02、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职场中,有这么一种错觉:我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努力似乎并没有被看到。其实这很正常。在老板看来,你的努力其实毫无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工作以后还把“努力”当成免死金牌的人,都是混入职场的“学生党”,或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很多人在职场上会不由自主的代进一种错觉:只要你努力了,犯错了并不要紧。小时候,当考试没考好,但因为努力了,所以会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安慰。可到了职场,努力并不是“免死牌”。

试想,你可以不努力吗?肯定不行。努力,本就是每个职场人站在起跑线的基本配置。如果一个整天喊着“我已经很努力”的人,在职场上,并不会得到重用。

不仅如此,我们的工资也不是按“努力”来计算的。

大多数公司的工资构成大抵是:底薪+绩效。而绩效则是由人物的数量和质量构成的,也就是说你做了多少和你做了多好,与你努力了多少并没有半点必然的联系。

努力,在职场中,说他重要并不是特别重要。说不重要,但也不一定。可是站在老板的角度上看,如果一个人并没有业绩,也没有贡献。那么,即使他天天007,迟早也会下岗。

最后,空喊着努力的人其实只是不会时间管理。

如果有甲乙两个人,甲每天加班到半夜十二点,家人父母什么都不要,一心只在工作上,但任务还是完不成。而乙每天上班喝咖啡看杂志,准时下班,但交代的任务都完成了。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更喜欢谁呢?

毫不怀疑,大家肯定选乙。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部日剧《我要准时下班》,女主角结衣在一个加班环境浓厚的国家中,一反常态。每天准时下班,到点就走。可是,很奇怪的是,她的任务完成的都是特别好。而且还升到了项目负责人。

所以,努力和工作完成成正比吗?不是的。我们喊着努力,其实只是为我们没有能力找的一个荒谬的借口。更多成功人士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擅长管理和使用时间。

如同东山结衣,上班的时候,认认真真的上班,甚至连厕所都来不及去,只为了准时下班。这是她的追求。

所以,年轻人,要给你一个忠告:职场,不看重努力,只看重业绩和结果。

  《月薪三千的你》读后感(四):874万大学生就业难,偏有人月薪20万:想要一飞冲天,就从现在做起

  

金秋9月,又有一批大学生毕业,转型为“职场新鲜人”。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874万应届毕业生,既没有喧闹的毕业仪式,也没有酣畅淋漓的同学聚会,突如其来的变故和应聘无门的压力,让他们荣获“史上最难毕业生”的称号。

而另一方面,做自媒体、当主播、开网店等父母眼中“不务正业”的职业,被教育部7月一则通知,纳入就业渠道,开拓了就业的新思路。

一方面是有需要企业的虚位以待,另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下学生的无法就业,为什么就业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是这么微妙?

答案其实很简单:在父母和老师羽翼下,悠闲过四年的大部分大学生,还沿袭着传统社会中的人生剧本,以为世界还是过去的模样。

更令人扎心的是,那些在大学里看似不着调的同学,却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胜出了。

有新闻报道,南京有一位学生刚毕业,就月入20万。因为她正式将干了1年多的直播事业“转正”,成为了一名网络主播。

虽然这份工作远没有他人想的那样光鲜亮丽,但是依靠自己努力,不伸手向父母拿钱,让她感觉无比骄傲。

豆瓣人气作者,燕子坞主人在新书《月薪三千的你:从能力提升到能力变现》就这样总结:

“一边是志得意满中的你的人生赢家,一边是泱泱大众中的你,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心碎的差距?……最大的差距只在于‘选择’。” “一个选择的得失看似无关紧要,却以‘后台积分’的方式,不断运算这你的人生结果。”

早晨起来,是选择翻身继续睡回笼觉?还是一个挺身下床,为吃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

午饭后,是自己一个人沉下来,静静读一本好书?还是和别人吐沫横飞地聊八卦,侃大山?

回家后,是锻炼后就在10点关灯入睡,为第二天养足精神?还是熬夜刷剧打游戏,第二天起床昏昏沉沉?

……

你现在每一个不起眼的选择,都造就了未来的自己。

和一般作者相比,燕子坞主人的个人经历,也颇为传奇:

他是福建互联网龙头企业市场负责人,利用业余时间写作,成了豆瓣人气作者。专栏“月薪三千的你”长居豆瓣职场类专栏榜首,为很多处在迷茫的年轻人,指明了发展方向,作品也被《福建日报》《青年文摘》《读者》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

燕子坞主人从自己的个人成长的经验出发,用42篇案例,总结了个体精进的要点,文笔幽默风趣、直指要害。

《月薪三千的你》虽然乍一看是职场图书,但是我真诚建议每一位大学生,都读一读。因为大学校园,其实就像一个“小社会”,可以帮助你提前演练可能遇到的困境和挫折,并且及时修正。

书中一共六部分内容,我会结合在高校工作的经验,分享其中两部分内容,剩下的四个部分:如何自处、有效努力、如何与人相处和“早些出发”,也一定要自己读一读,绝对不会后悔。

从现在开始,经营自己的品牌

也许你看到这个题目,会感觉诧异:

疯了吧,我也不是网红大V,也不是商家企业,上大学是读书,经营什么品牌?

但是不要忘记一点,现在好多内部招聘,都是通过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推荐。让自己成为别人眼中“靠谱的人”,被看见的概率肯定大大增加。

有的人,甚至在微博上和公司高管互动,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被对方青眼有加。

想一想自己最希望给别人传达出什么样的形象,可以参考如下内容:

“我们最希望在别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外乎三种;对某些领域很有研究(才华),为人做事很可靠(人品),有成熟的社交圈子(人脉)。”

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这样太累了啊,年轻人就要活得中二潇洒!有啥好装的呀?

请注意,我这里不是让你装,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人设和品牌。你爱好摄影,就可以在朋友圈分享图片;你爱好阅读,就可以在朋友圈转发自己的文章。

当然,干货和休闲内容的比例,可以按照7:3的分布来做,或者直接朋友圈分组,对某人可见。

总是迷茫,那是因为你对自己不够狠

很多大学生最常见的状态,就是迷茫与纠结:

你刚上大学,专业是父母选的,根本提不起劲去学习;

你明明立下新学期要好好学期的FLAG,但是总没办法坚持,总忍不住下课开电脑、上课玩手机;

你和同学总说不上几句话,你看不上他们,他们也看不上你,想改变又没有技巧。

……

承认吧,其实你就是没那么想改变而已!

专业不喜欢?那就考到年级前15%,按照学校政策申请转专业;

没办法转专业?那就修第二学位和专业,为人生提供多一种选择;

没办法专心学习?那就拔网线、退微信、做番茄时间……

日本时间设计师荒河菜美分享过一个例子:

有位重度沉迷网络的女生,到了不上网一分钟都难受的地步。 后来终于把心一横,用剪刀把电脑的电源线剪了,瞬间就治愈了。

荒河菜美说,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欲望,但真正获得成长的人,懂得去除妨碍成长的东西。

这就是人间真相:只要你想改变,方法总比问题多!

最可怕的是,你一边哀叹自己做不到,一边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就谁也拯救不了你了!

写在最后:

英特尔前CEO葛洛夫有句名言,当我不知道答案时,我总是选择更艰难、更痛苦的道路。

对很多人来说,大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选择。但是没办法人人都能顺心如愿。没有达到理想的分数,只能将就上一个不入流的学校,任谁都没办法对未来充满希望。

这些人,恰恰忘了人生最关键的秘密:

认知决定行为,行为改变命运。

想要接尽那道光,守株待兔是没有用的,只有不停地走,坚韧地做。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