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暗黑扫描仪》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100字

2022-03-29 03:36: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100字

  《暗黑扫描仪》是一本由[美] 菲利普·K·迪克著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页数:3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一):【雨枫试读】血泪写成漂浮在现实与幻觉之间的警示录-读《暗黑扫描仪》有感

  

美国科幻作家菲利普·K·迪克于1977年写的《A Scanner Darkly》对我来说一直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可惜一直没机会看到原著。这次终于能有幸得见该书的简体中文译本《暗黑扫描仪》,真是三生有幸,感谢译者于娟娟的辛勤劳动,感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鼎力支持。 《A Scanner Darkly》之前有台版中译本《心机扫描》、《遮蔽的眼睛》,2006年被华纳翻拍成剧情动画电影《黑暗扫描仪》(又名《盲区行者》),但是都不如直接看这个新版来得效果好。这本书其实是迪克写得最不像科幻小说的一本书,因为读起来的感觉太写实了,有点像是作者的另类自传,好多就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就像作者在后记中说的“至于我自己,我不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我就是这部小说。”最后列上的那一长串名单让我感伤不已,我能感觉作者在写书的过程中是多么难过,那么多熟悉的朋友都离去了,作者自己也永久性胰脏损伤,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类做了各种糟糕的决定,大自然给了我们最严厉的惩罚,不要因为贪图短暂的欢乐,一定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本书的开篇就写了弗雷克的朋友杰瑞的病态,难得的是作者以一种完全正常的写法来写这种状态,杰瑞整天都站在那里想把头发里的虫子抖出来,不停地沐浴,看哪里都是乌压压一片,到处是虫子,他要时时刻刻防止把虫子吃进嘴里,但是虫子太多了,有些还是进了他的嘴里甚至进了他的肺部,于是他时时刻刻都感觉自己在被虫子噬咬。弗雷克来看杰瑞要陪着杰瑞一起抓虫子。这就是迪克笔下的异世界。全书就是迪克用血和泪写成一部漂浮在现实与幻觉之间的警示录。 书中有一首诗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就像尘埃中爬行的蠕虫,生活在尘埃中,吞食尘埃。直到被路人的脚碾碎。”是不是像极了在尘世中不断挣扎的芸芸众生?尝尽“生、老、病、死、 爱别离、求不得。”在短暂的生命中,如何活得有质量等种种人生的大问题都在此刻涌上心头引人思考,让我们从琐碎中抽身,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做一点实际的工作,也许能给未来增添一抹亮色,为人类文明贡献一点微薄之力。这本超级经典,爱迪克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二):【雨枫试读】 噩梦世界 错误人生

  

这个阴沉沉的噩梦世界,我们在一片阴霾中漂浮不定。

这就是美国科幻小说《暗黑扫描仪》,讲述了未来发生的一个关于警察侦查毒品的故事。

小说的作者就是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K·迪克,他是美国科幻小说界最著名的元老之一,被誉为“科幻作家中的科幻作家”。由其名设立的“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 ”自1982年起颁发,旨在奖励首次在美国出版的优秀科幻简装书籍,是科幻小说界的重要奖项之一。而这位科幻大师的作品屡次被搬上银幕,成为好莱坞各大影片公司的制胜法宝。

也许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可是《银翼杀手》《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这些深受大众欢迎的好莱坞大片就是改编自他的文学作品。而这部《暗黑扫描仪》也于2006年7月被搬上了荧屏。

故事中的主人公弗莱德是一名卧底警探,为了能抓住幕后黑手,他常年混迹在众多毒瘾患者之中。耳濡目染间,他也不知不觉地吸食了毒品,并且毒瘾愈发严重。慢慢地他分不清楚现实与虚幻的区别。面对毒品与真相,我们的主人公究竟会走向何方?

不得不说,单从故事情节的视角而言,这本书带来的阅读体验并不算很好。书中种种乱象的讲述,让我无法分清这到底是现实世界发生的故事还是脑海中生成的幻觉,唯一可以判断的是,一个个人物都深陷毒品的世界之中,无法自拔。可是,这部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这个阴沉沉噩梦世界的讲述。

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对毒品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可是在国外,法律却并不一致,而作者自己本身就有这样切身的经历。正如后记中写到的那样,我不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我就是这部小说。

所以我们从书中看到的各种吸食毒品后的反应,形象而真实,恐怖而生动。吸食后长时间的一动不动,令伙伴为之担心害怕,急忙打电话报警求助。可紧接而来的是他的突然苏醒,躺在地上伸展手脚,痉挛着呼出一口气。他开始颤抖,然后把堵住喉咙的东西呕吐出来,他在地上剧烈地扭动,睁开了眼睛,眼神一片茫然。

瘾君子都是这样,他们一直都直挺挺的,然后突然坐起来,就像一台机器从A位置转到B位置。

虽然作者一直都说这本书只是要告诉我们后果是什么。滥用药物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决定,就像决定站在一辆飞速行驶的汽车前面。可是看完之后,我们不难会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书的最后那一长串因吸毒而死亡或身体受到永久性伤害的朋友名单,就足以说明了一切。

前不久网上一则宝莱坞男星因为自杀而牵出贩毒“案中案”的新闻,更是令世人为之震惊。外边光鲜夺目的宝莱坞电影业背地里却是有着种种不为人知的曲折离奇和光怪陆离。而将目光转向国内,一个个公众人物吸食毒品的新闻报道更是屡见不鲜。“沉默比它的喧嚣更加振聋发聩”。新闻中的最后一句相信足以为世人所警醒。

那些不幸的小人物的生活,应该有人介入。或者至少让他们悲哀的一生留下痕迹。痕迹,如果可能的话,留下永久的记录,从而让他们能被人们记住。以后到了更好的时代,人们才会明白。相信这才是作者创作的用意所在吧。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三):菲利普·K·迪克的暗黑幻想!

  

如果你问科幻迷们有什么经典作品可以分享的,那他一定会告诉你是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不管是被改变了电影的《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冒名顶替》…

还是被奉为“圣经”的《银翼杀手》,都是被科幻迷们反反复复提起的经典作品,几近被科幻迷们翻烂了。

但电影的改编总会改了许多原著小说中的特色,会被改得面目全非,所以相对于影片来说,我更加喜欢去看看原著本身,因为只有原著,你才可以在书中看到菲利普·K·迪克的所有想象。

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之所以这么新奇有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对世界有着极其独特和敏锐的洞察,生前穷困潦倒,作品屡遭拒绝,死后才逐渐被世人理解和赏识。

科幻迷们都这这么评价他:他不是艺术界的梵高,但他是科幻界的“梵高”,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幻作家。

他性格古怪,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一个疯子,你很难想象为什么他的脑子里会有那么奇幻的想法和创意,但你不可否认就是这些想法,让他得意成为伟大的科幻作家。

通常说来他是一个吸D者、妄想狂、精神错乱者,但实际上很多人更愿意说他是一个宇宙英雄、卧底警探、宗教先知,这取决你眼里对于真实的定义。

为什么?因为这些都因为是《暗黑扫描仪》这本小说。

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在某个未来时段,D品泛滥,尽管监控已经遍布全世界,可还是有人被D品危害,警方为了能够遏止这种危害,就找到了警方卧底探员弗莱德,去查探关于D-Substance这种新型毒品的案件。

弗莱德常年混迹在毒瘾患者中,希望通过各种毒品交易顺藤摸瓜抓出背后的大毒枭。

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弗莱德不小心染上了D瘾,且愈发严重,毒品开始损害他的大脑认知系统。他慢慢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他就在这样不祥的幻觉间,经历了离奇的车祸、难解的谜题,也随着身边涌出越来越多的怪事,他的危险也在步步紧逼,那朵神秘的蓝花,好像让他走向了深渊:原本该是无懈可击的企业和戒毒所,居然也是最大的毒品种植者和流通渠道,官僚机构则通过无孔不入的监视,隐瞒和谎言压迫公民的神经,夹在其间的一代青年人则只能在吸毒带来的极乐(euphonia)和无休无止的荒谬工作这两个极端间被撕裂。

可以说这是一部反乌托邦世界的作品,作品本书不是专注于科幻,它更多关注的是关于D品的问题已经多的身材、消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所以这部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现实主义反乌托邦作品。

以寻找、清理不存在的蚜虫开始,一层表意显示的是吸毒者自我产生的幻觉,另一层意义指向“毒品”这个隐藏在普遍定义之外的吞噬我们人性的生活本身。就连弗莱德因为毒品分裂出来“监视”自己的人格,也颇具警示意义。

故事在一片悲凉的气氛中结束,没了本能也没了直觉,有的只是鞋子里的那朵毒品花,承载着人类所有的希望。

小说相对电影来说,更加精彩,因为小说里的世界,是你和作者菲利普·K·迪克之间最紧密的世界,你可以根据菲利普·K·迪克给的世界,尽情的去想象那个科幻、光怪陆离的世界,并从那个世界,得到你想要所有科幻体验,科幻迷真的不容错过。

  《暗黑扫描仪》读后感(四):【雨枫试读】菲利普·迪克的电子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