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9 04:38: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把栏杆拍遍的读后感大全

  《把栏杆拍遍》是一本由梁衡著作,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栏杆拍遍》精选点评:

  ●【一个球像另一个球滚去 啊!这伟大的万有引力!】读对我来说文采华丽政治正确鲜有创新的散文集有感

  ●散文启蒙

  ●其实是很怀念的时光

  ●高中老师推荐

  ●辛弃疾,瞿秋白,李清照,解读很无语。

  ●高中时期认认真真读完的一本书,每一个人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题目从辛弃疾的词中来,如今读起来的确被弦断有谁听更豪迈一些。

  ●对词句的雕琢很精准,有的角度蛮吸引人。

  ●高考

  ●中学读

  ●强哥最爱啊。都不用说了,高考要写所谓有历史厚重感的文章,这本必读啊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一):文字之工

  读梁衡的文章觉得不费力,这也许就是他文字吸引我的地方。他的文字少了现在许多散文那种故弄玄虚的味道,读来很提精气神。不再是那种第一遍读觉得云里雾里,被迷惑以为是文采好,细想开去只是在玩文字游戏。梁衡的文章多了些理趣,文字多了些“工”的意蕴。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二):推荐给高中生

  虽然我不喜欢梁衡的散文,总觉得他的散文无论是写人还是论事,其实都是在写他自己。但不得不承认,梁衡的散文非常漂亮,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读一篇梁衡的散文,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篇文章的中心思心思是什么,而这篇文章的魅力就在于中心思想的表达过程。梁衡老先生的文学功底真让人佩服。这本书非常适合中学生阅读和学习。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三):适合比较功利的高中生

  我是个比较爱看书的人,但是……看到推荐语……有种抵触的心理……抱着打发时间的心理去看了看,觉的还是可以的,知识面不算很广,但知识量还是很大的。 从功利的角度来讲,不管好不好看,喜不喜欢,都去读一读,尤其是高中生……毕竟可以作为议论文的“论据大全”来用。看个两三遍,不愁你写文章没例子举了。 就个人观点,文章的语言颇有气势,学一学他对词的运用还是不错的,文章的思路也蛮清楚,但总觉得整本书太过的公式化。如果是对文学,人文不感兴趣的同学看,基本上就是折磨;对于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确实是本可以仔细读读的书。

  看了短评,说文章里的某些历史信息有错误,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才初二,也没有太多关注。如果是要当做“论据大全”来用的话,最好去看一看短评里面指出的几处错误的地方,自己看的时候也留心一下。毕竟批卷老师也不是吃素的……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四):读梁衡

  我读的第一篇梁衡的散文是《跨越百年的美丽》。那个时候,我对梁衡的印象不过是文笔流畅,语言精巧,颇有沉稳厚实的风范,它是居里夫人的一圈光环,附加的,它亦是一块加工得精美绝伦的石印,但缺乏神韵。

  不过梁衡的散文看得多了,比如现在,看了他这本《把栏杆拍遍》之后,体会就也不一样了。就像序文说的,他具有“工”之美,并有“一年一篇”的虔诚,不仅表面上如此,内质上也是一样。字词、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可见这整整一本书都是经梁衡的汗水智慧浇灌了的。我们可以想象,梁衡的散文合起来就是一座大花园,这里的花让人看了第一眼就知道出自一位深谙园艺之道的资深园丁之手。而且,这位园丁必定是手执铁锄,踏踏实实地把一粒粒种子拨撒进泥土。这些花经他的汗水浇灌生长得格外动人,美丽的倩影更让人久久伫立。

  “师生推荐的N个理由“提到了思想。的确,梁衡的每一篇散文都有富含哲理的思想。这种融哲理于文的文式如今广泛地流传与校园间,这里面,梁衡起的引导传播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这一块是梁衡散文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之一。

  还有一点值得推崇:梁衡是一位记者,视野广,心境也高。所以读梁衡的散文,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深深体会到了那隐在骨子里的大气。

  读梁衡的散文之后,我心里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我忍不住想起了自己作文时的情形,只求飘逸和神感,忽视了本应该有的东西。我以后,应该试着像梁衡一样作文,一样看待感受生活。

  梁衡是读不尽的,不过现在就此打住吧。

  《把栏杆拍遍》读后感(五):梁衡散文赏析

  梁衡的散文,着眼处多在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对词句的雕琢细致是梁衡散文的一大亮点,梁衡的散文总体说来文化内涵多于思想内涵,不管是形式还是思想都十分的正统。

  有关历史人物的文章,梁衡大多选取了历史上的功臣良将。例如《武侯祠》中的诸葛亮,《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以及《觅渡》里的瞿秋白。梁衡在描写历史人物时,很注重文化与事件相结合。例如《把栏杆拍遍》这篇文章中,作者用辛弃疾的词勾连起了辛弃疾的一生,从他沙场生擒叛徒,再到他南归,再到他被朝廷-排挤,辛弃疾始终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国家朝廷始终放不下。作者说,辛弃疾的词是用刀剑写就的,刀剑写就的词句自然力透纸背,而一个满腔爱国情怀的诗人便跃然纸上了。文章不但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而且能从情感上打动读者。最后,作者又点明了辛弃疾这样人物的出现,是由于大环境激烈的矛盾冲突造成的。这样,以辛弃疾一个人就可以反应一类人的特征,文章自然得到了升华。值得注意的是,文章的语言也是梁衡式的工整,例如:(辛弃疾)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整段话语调激昂,让人不由得为辛弃疾的精神所感染。

  梁衡也对社会现象极为关注,比如他的游记《九华山悟佛》以及《到处都伸出乞讨的手》《在美国说钱》,都是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反思。对于印度的随地乞讨的人,以及佛家圣地的商业化,都有着很多描写,这些都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匮乏以及理想信念的缺失的警告。一般反思社会现象的作品都注重于对整体的观察,但梁衡在《到处都伸出乞讨的手》一文中,先是描写了几个乞讨者,而后视角落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她那对小黑眼珠中还透出几分稚气,但脸上的神情分明已很老练”一句,实在是点睛之笔,尚且幼小的心灵已经遭到侵蚀,如何不让人痛心,文章便引导我们重视这些乞讨者,对乞讨者的态度也不再是鄙夷与排斥。

  接下来简要谈一下我个人认为的梁衡散文的不足之处。第一是过于“工”,梁衡的文章非常注重结构的安排,但有时候未免拘于形式,比如在描写历史人物的文章中,大多文章都是用卒章显志的手法凸显主题,未免有些雷同。另外,对一些现象的思考还是不够深入,以《到处都伸出乞讨的手》一文举例,作者描写了乞讨中的人性及尊严,但对于乞讨者的产生原因以及是什么迫使他们抛弃尊严所谈不多,换言之,即对现象的本质还有待深入。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梁衡的散文更注重于文化内涵而非理性思考,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余秋雨的文章更加深刻。

  总体来说,梁衡的散文文风很朴实,取材也比较广泛,属于正统型的作家。如今某些作家,卖弄文字,兜售心灵鸡汤。梁衡的文风这当今是很可贵的,读梁衡的文章,就如同是上了一堂文化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