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楼学短经典读后感有感
《念楼学短》是一本由钟叔河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念楼学短》精选点评:
●首先这本书不适合小孩子读,评论点有些社会化,政治化。选的篇幅,有好有坏,毕竟是很难选的。
●青灯如豆似儿时
●吐槽王还是悠着点的……老爷爷真厉害!
●我真恨不得大家都看
●选文不错,作者的评论就相当相当一般了。
●原书绝版,从网上买的影印版,越读越有趣。某些瞬间似乎与古人对坐。
●以后和孩子一起再读一遍。
●适合睡前阅读,短小精悍,又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一些事。比如,孔子说过“臣事君以忠”,但这是以“君使臣以礼”为条件的,但是统治者当然更喜欢“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啦。 正德皇帝的“朕在东宫,先生为傅。朕登大宝,先生为辅。朕今渡江,闻先生讣。”,文采卓然啊,历史上的正德皇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最后以金圣叹的临终遗言结尾,唏嘘不已。
●已读10%,感觉每篇古文都太短了,不过瘾啊!去年出了新版本,建议直接入手新版的。
●在哪看到的咧。今日网上预览下,不太看得进去评论
《念楼学短》读后感(一):文言红宝书,文化百科书
此书在手,古文不愁。这本书所选的短篇精炼,意趣精彩,锺老译得也很精妙。就我本人而言,读完这两本后,其他文言文书籍阅读起来就渐入佳境了。
本书除了助人增长古文阅读能力,也让人在传统文化的浩瀚海洋中采贝拾英,满满地汲取古人优秀的思想和乐趣。
唯一有点刺的是,锺老的“念楼曰“针砭时弊,含沙射影,暗黑吐槽,更显得作者是个有内涵而不简单的老头。
《念楼学短》读后感(二):选文很好,评论一般
古文摘抄和评论的集子,开始看时很失望,因为开头的那些选文早都看过,评论也不高明,几乎就是白话翻译加一点牢骚。牢骚还都是旧牢骚,左不过反右文革那些事,看多了也觉得这老头太絮叨小气。看到游记和明清小品部分才觉得好,因为选文新鲜有趣,作者的阅历也出来了,比如王渔洋的诗话,祁彪佳的水明廊,傅山的大白话。就算没有评论,选文的水准也足体现作者的水准。我渐生惭愧,看的书还是太少啊!
看完后才翻看序言后记,原来写这些,最初只是为了给孙辈学习用,难怪开始那么浅近。最后作者说,孙辈都上了大学,没有一个学文,口气有点无奈。为什么没有学文呢?他没说。不过,却有了这本书。读书之余,想一个老人对孩子的关爱,觉得很温暖。
. 书很厚,但字不多,看起来很快。右页是竖排的简体字原文,左页是白话注解和评论。这样排版有点浪费,竖排原文又不是影印刻本,只是简体字而已,有必要占一页么?
《念楼学短》读后感(三):当古文与现代语言相遇
《念楼学短》的每一篇都包含了三个部分,即“学其短”、“念楼读”和“念楼曰”。“学其短”是古人的短文和必要的注释,“念楼读”是作者对这篇古文的读法,“念楼曰”则是作者的读后小感。
有人总觉得古人所云晦涩难懂,说的都是一些所谓的“大道理”,但是中华文化是千古人民智慧的结晶,有很多道理也还是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学习的。里面均由作者收录的各朝各代、不同类别的名篇贯穿起来,里面还包含了作者的点滴感悟,让读者在感受古代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从作者的角度,以现代人的思维去理解古代文学的思想,当古文的正式与现代语言的幽默也会相互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当你的人生感到迷茫时,翻读一下这本充满智慧的名著,体会一下古代的哲学思想,感受作者的独特见解,或许能让你豁然开朗,领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切魅力。
有时候,静下心来,捧一本好书,品一杯清茶,清风徐来,感受一下文学的魅力,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念楼学短》读后感(四):「好书推荐」这本杨绛倾力推荐的古文入门读物,才是每个孙辈都应当学习的经典
你好呀 今天要推荐给大家的书是 我国著名的老出版家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 这是一本写给孙辈的包罗万象妙趣横生的古文选集
念楼,廿楼也,因钟叔河先生的居所“户户外貌咸同” 他便在门口挂了块竹牌,上题“念楼”以示区别 而《念楼学短》里的文章,大半都是搬到念楼之后所撰 所以曰《念楼集》 而学短,就是学其短,学着把文章写的短的意思 汉字的撰写难度加上刀刻甲骨、漆书竹简的书写方式使得古人在书写上相当克制 故古文最简约,少废话 这是多少代文人呕心沥血创造得来的, 虽然白话文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简约之美也不该轻易丢弃 正如契诃夫所言“写作的技巧,就是删除一切多余字句的技巧” 而本书正是钟叔河先生积年抄得的 宝藏短篇古文合集 字数以不超过百字为标准 短则短矣,熠熠生辉。
杨绛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 “《念楼学短》合集,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语好,读了能增长学识,读来又趣味无穷。不信,只需试读一篇两篇,就知此言不虚。” 选集题材横跨多个领域, 四书五经、笔记小说、序文提拔、文论诗话、杂记笔谈、名人酬唱等 选集内容更是涵盖了 饮食起居、服饰礼仪、知行教育、传统节日、两性关系、生死大义等 可谓包罗万象涵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丰富和庞杂的宝库 每篇古文旁钟叔河先生还注上了自己所思所感多为兴之所起读来颇为有趣 手捧着这本书, 就像捧着一本字字精心抄写的摘抄小本本 里面的字字箴言都是这个人内心深处最宝藏的秘密 越读越深慨古文的简短精悍之美 适合择一清晨站在阳台上随便翻一两页 伴着微风背诵一两篇 一整天都口有余香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 盐盐的分享小筑
《念楼学短》读后感(五):书犹如此……
钟叔河先生是编辑大家,一辈子对文字孜孜以求。从十几年前开始,一来有感于世人作文越来越冗长乏味,二来也是为课孙——对小孙子进行一些文字启蒙,孜孜不倦地抄起古书。当然是有选择地抄,选择的标准,是一个“短”字,短到一律不过百字。然后配以今译,再由此出发,言简意赅地抒发些自己的见识。流年似水一晃而过,后来汇集成册,有了一本《 念楼学短 》。那天逛书店,花花绿绿的书堆中一眼看到,素面而精致的形式、勤恳而踏实的内容,是典型的一个编辑对书籍穷其一生的热爱与追求。我也是编辑出身,当即被它打动了心。
书内的短文上自《 论语 》,下至郑燮,大多以前读过。《 论语 》、《 庄子 》不必说了,即如《 世说 》或者明清笔记里的一些精彩段落,也曾经耳濡目染甚至击节赞叹,所以读来像是多年不见的亲友大聚会,多少往事被唤醒,大欣喜里有回忆的欷歔和淡淡的哀愁。
这样的书,可以随时拿起,任意翻开一页念下去,就像《 世说 》里记载的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冬夜一觉睡醒,酌酒。窗外大雪,四望皎然,想起故人,连夜乘小船前往造访。经宿方至,到得门前,却又离开了,所谓乘兴而来,尽兴而返。
这样的书,可以把你从乱心的生活纷扰中抽出,换片刻宁静,就像明朝末年的叶绍袁所描绘的那样——夜中偶起,白月挂天,频风隐树,四顾无声,遥村吠犬,渔棹泼剌,萤火乱飞,极夜景之幽趣。
这样的书,可以帮你重新体会读书写字的乐趣,就像苏东坡说过的 ——明窗几净,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生一乐事。
当然,如果你正在人生奋斗途中一路狂奔,这样的书也容易把你读老,老到像傅青主——老人家甚是不待动,没写两三行字,眼皮就开始发黏,快睁不开了。倒是哪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听《 飞龙闹勾栏 》什么的,还多少有些兴趣,可以打发时光。
一本小小的文选,能从任意一个角度去读,去体会,换回的,还是那个话,是欣喜,是回忆的欷歔和淡淡的哀愁。
对,哀愁,哀愁说来就来。
年末最后一天,晴朗的天空下,我枯坐陋室翻开此书,直念到夜幕覆满整个城市,忽然想起长眠多年的父亲。想起父亲像许多老人一样,也做过“课孙”这样的事,在他虚弱的晚年,曾经学习胡适当年抄写“每日一诗”,为他的外孙抄下厚厚一摞唐诗宋词。生字逐一注音,旁边不时还有返老还童风格的图画( 父亲下放二十年里,教过中学的美术课 )。想起父亲临终前,站在病房窗户边,望着楼下一群儿童嬉闹快活,他说:想小外孙了,想回家,看他在院子里踢球。这是他留在人世间最后的话。
父亲和钟叔河一样,也做了半辈子编辑,现在是我,又和文字打上了专业交道,所以才会来读《 念楼学短 》这样的书,才会读出些哀愁,才会写这样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