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1000字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是一本由[法]法比安·奥利卡尔著作,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一):时间总会挤出来的
今天读了法国作家法比安·奥利卡尔的时间管理入门图书《让你时间多一倍》。真的很佩服那些时间管理达人,里面的一些方法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就比如设置自动邮件,收到一封邮件,就得立即去回复,不然对让对方觉得不尊重自己,但是回了邮件自己原本的工作状态又被打乱,但是居然还有自动回复这个方法,太令我感到意外了,虽然我现在基本上用不到电子邮件,用的都是微信,QQ,微信不知道有没有自动回复,但是QQ有这个功能,我也可以去实践下,让那些经常联系你的人会很快习惯这种工作模式,不然每次只发个在吗,就让我好尴尬啊,我到底要不要回呢。
其实本书最大的特点鲁迅先生也早已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一挤,总会挤出来的。这本书也有类似的观点,那就是——时间管理要走心!遵从你内心的真实意愿去管理你的时间,而非用意志力。通过善用其他类型的时间来增加给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不要忘记我们定下的善用时间的小规矩——严格区分不同类型的时间。只要愿意去分分类,挤一挤,拼一拼,总是有更多时间的。所以赶紧一起来挖掘你的时间,让你的时间多一倍!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二):善待自己,善用时间
关于时间我们总说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关于时间我们总说莫蹉跎。可是如今我们轻而易举地可以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社交软件或者一些游戏APP上。不知不觉,时间就溜走了。还记得《匆匆》里说“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所以我们常常发现“确乎是渐渐空虚了。”我们经常喊没时间经常被各种最后截止日期强压着,我们该如何真正地掌控时间呢?这本书《让你的时间多一倍》给出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行文非常幽默,书中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分析讲解那些更好使用时间的方法,让人读了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悄悄跟你分享一个秘密。书角的页数设计数字是钟表数字显示的形象,非常符合这本书的内容。书中还有一些图表、插图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想法,这样一来让这本书显得不那么呆板。
作者从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更好地掌控时间,让时间做到为我所用。首先讲要彻底改变时间观念,详细介绍了时间的五个类型和时间的运用法则。同时为了防止我们浪费无谓的时间,还指出了生活过滤原则和艾森豪威尔矩阵。我们可以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事务,保持自己的节奏,而不被一些外在事物牵着走。
如何简单地建立自己的时间规划体系呢?最简单的就是列清单,第二步则是精简过滤。精简过滤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规划时间,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个备忘录。作者还介绍了时间管理的选择技巧,即不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清楚deadline。
书中说了许多掌控时间的方法,那么如何高效地保持使用这些方法呢?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避免超负荷工作啊同时处理几件事啊如何管理懈怠的情绪啊等等。作者叙事的口吻非常谦和,没有居高临下的感觉。让人读了感觉原来作者曾经和我们一样,而不是让读者去仰望他。
如何避免拖延症,如何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如何快速从容出门,这些在书中也可以找到答案。作者甚至还讲解了家居整理对时间的影响。我试着在刷碗的时候听听力,果然有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许我们经常会立flag,但往往被现实打脸。不妨我们可以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去试试,相信会用较短的时间有所收获。书中有许多非常有智慧的话语值得我们反复阅读。如果我们动力消失了,不妨翻出来看看,相信我们又会元气满满地继续前进。
这也是一个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终生学习。因为掌握的东西越多,分析思考的能力越强。让我们每天多放下手机,拿起书来阅读,假以时日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愿我们都能在有限的时日里活出精彩的生活!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三):如何做个既“懒惰”又高产的人
读了这么多时间管理办法,每种管理办法好像都要深吸一口气靠着高度的自律才能坚持下去。如果告诉你,有一种既“懒惰”又高产的办法,你愿不愿意试试呢?这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作者分享的时间管理办法强调建立自己的实践哲学,这种方法是“一种自己有各种缺点和懒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使用的方法”。我们常说,喜欢的事情不需要坚持,时间管理也一样,从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持久。作者在后记里说: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做一个既“懒惰”又高产的人。这也是我的人生态度:不是苦行僧一样地拼命努力,而是找到舒服的方式高效工作愉快生活。
本书分为“彻底改变你的时间观念”、“掌控时间的重要基石”、“发现和挖掘你的时间”三部分。作者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给人启发,道出时间管理的方法。
【一比零好得多。】
当我们有一件重要但是棘手的事情待办时,很容易产生逃避情绪进而开始拖延。作者举了个例子,小时候长水痘需要擦药,每次他都找各种借口拖延时间。但是等待的滋味其实更加煎熬。当我们在拖延时,内心却焦虑,实际上既没有逃避这份困难,反而延长了痛苦的时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喜欢书中的这句话:一比零好得多。与其担忧如何完成,何时完成,不如从十分钟二十分钟做起,一点一点摸索解决。
不要沉迷于虚假的忙碌带来的成就感。回复邮件、帮忙查找资料、接电话……很多时候我们的时间都被这些无意义的事情捆绑了。而且处理完这些琐事,内心还会涌现出莫名的充实感。可实际上,这些事情并不能带来什么收获,不过是一种很忙的假象罢了。
记住这两句话:不想做的事情就算做15分钟,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好。不要连续两天不管这个任务。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一直努力一定有回报。】
人生是一场长跑,需要的是长久的努力。抛开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努力。多多尝试,拓宽领域,所有的知识都是联通的。或许今天不经意读到的一句话,在你未来的人生中可能会发挥大作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古人的大智慧,如今依旧受用。
【用视觉形象化提前模拟,提高做事效率。】
"用视觉形象化提前模拟,可以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早上起来的一个小时内不碰电子产品,用视觉形象法把今天的任务快速想一遍。" 尽管我无法像作者所说,做到在起床后一小时不碰电子设备,但是视觉形象化的确也是我从小到大,大考前面试前常用的妙招。有点像模拟考,在脑袋里过了一遍,实战时的确会从容许多。以后除了在重要考试前使用,也要试着融入每一天的行动计划。
但以前我常常选择在睡前进行模拟,模拟得顺利便会睡得踏实。模拟得不顺利,就会影响睡着质量。作者建议的是在通勤时间或其他碎片化的空闲时间进行。
【给自己一个“想法盒子”,用来在疲惫或无聊时复元!】
这个想法既有创意又浪漫。把想做的事情写在标签上,放进小盒子里。找一个空闲的时间,从盒子里抽出一些"想法",当成给自己的奖励,把一直想做又没去做的事情做完。
【不要随波逐流,你要决定河的流向。】
不做可有可无的人,不做被别人安排的人。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方向,就难免被别人打断。"我们不需要随时回应别人,千万不要掉进这个陷阱了。" 希望自己能目标明确,步伐坚定,自己决定河的流向。
时间管理的本义不是痛苦地压榨自己,一起做个高产又“懒惰”的人吧!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四):为每一段时间,赋予多一倍意义
最近过得咋样?
听很多人说: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
前者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旧的一天,后者是没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
白天的事做不完就等到晚上做,结束白天的事情之后,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才刚开始,晚睡的结果又导致第二天起床困难。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即使没有什么安排,只安安静静地宅着,也特别高兴,因为终于有自己能自由掌控的时间。
这就是拖延症患者的日常。
刷个朋友圈,同事8小时后的生活丰富精彩,读书、刷剧、健身、手工……
自己迷迷糊糊瞎忙一整天,感觉没干成什么事,第二天却差点打卡迟到。
自己每天24小时也没啥时间闲着啊,难道那些时间达人有48小时吗?
答案就是“时间管理”。
拖延症的危害是双重的,它不仅会让人因为截止时间的即将到来而感到压力,而且如果到最后没能在期限内完成任务的话,还会一次又一次让人备受挫折,但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如果没有找到对症的策略做好时间管理,再悔恨的毒誓也会变成一句空话。
如何管理时间,让自己也能像时间达人一样,拥有活出每天“48小时效果”的能力呢?
法国的心理学家、脑力魔术师、畅销书作家法——比安·奥利卡尔,曾经也是一个拖延症晚期患者,但如今他通过时间管理,在三年里制作发布了700多个视频,创办了一家公司,开发了一款游戏,出版了三本图书,创办一本杂志,到四个国家举办了500多场演出,还有100多场的签收会,几十场讲座。
他的著作《让你的时间多一倍》,就是阐述如何用一种轻松的方法进行时间管理。
跟别的靠打鸡血、灌毒鸡汤,很难长久坚持的办法相比,这个时间管理方法的好处是它是人性化的,从改变自己的潜意识着手,养成井井有条的时间管理习惯。
首先,需要了解真正的自己,找到实行时间管理对自己生命的意义,把这个意义作为潜意识中时间管理的逆鳞;
其次,优化自己的时间观念,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感知力;
然后,把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按不同类型的划分时间模块,比如赚钱时间、提升时间、放松时间、必要花费时间等等;
接下来,建立起自己的时间规划,坚持按照规划的优先等级来处理待办事项。
最后,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通过学习别人的时间规划,把自己从主观上抽离出来,以更加客观的方式去审视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衡量时间、精力的投入和产出,重新对自己的时间规划进行整理和优化。
实行时间管理,时间的总数不会增加,每天还是24小时。但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摆脱不知时间如何流逝的懵懵懂懂,为每一段时间赋予意义,让有意义的时间多一倍。
希望每个人,都能把生活的节奏掌控在自己手上,不做拖延症的奴隶。
共勉!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五):时间多一倍,可能吗?
在写这一篇关于《让你的时间多一倍》的书评过程中,我断断续续地看书,断断续续地写作,最后草就这么一篇“急就章”,可见这本书根本没有好好看,所以这篇书评看不看无所谓。
新浪读书,是一个年轻的平台,甄选精品图书,捕捉国内外文化图书第一资讯,打造的是集阅读、写作、评书、购书的一站式服务。说实在,新郎知道,“新浪读书”鲜为人知,我也是朋友介绍读这本《让你的时间多一倍》才知道有这么个品牌策划平台。可能跟后浪、理想国、甲骨文等一样吧,只是这里透露着不一样的气质。
01 书和作者的那些事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很适合“斜杠青年”,如果你想用有限的生命做更多的事情,获取更多认可而不是所谓的社会头衔,你必须付出大量的劳动,脑力和体力都要,那么就来的那句常言: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的作者是个法国人,法比安·奥利卡尔,心理学家、脑力魔术师,他本人就是一个高产出、高效率、快速蹿红的高效时间管理者,他还是近景魔术大赛的冠军。
法比安·奥利卡尔是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的人,他喜欢探知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他不仅记忆力超群,更是在年仅8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魔术,随后又对心理学、心灵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制作发布700多个视频,500多场演出,一百多场签售会,Facebook粉丝超过百万(别拿Facebook粉丝与微博、抖音粉丝比)。
02 书,为什么是好
到底时间如何能够多一倍?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36个大大小小关于创造时间、规划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读者完全可以择其一二,深度而刻意的学习和实践,必然会从中受益。
看完《让你的时间多一倍》,有很多令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择其一二与大家分享,主要是几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美国的第43任总统艾森豪威尔,据说可以达到每天48个小时的水平。发明了“艾森豪威尔矩阵”,他根据重要和紧急,以及不重要和不紧急,采用四象限法将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类,先完成重要和紧急的,然后是不重要和不紧急的,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省掉或者由他人代劳,这样就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书中图表二是“好基友”会瓜分我的时间。有些亲朋好友,没有什么互惠互利的时候,真的就不要交往了吗?这是不是有点残酷,但是当他们确实让你时间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你就可以果断说“不”。我的妈妈总是告诫我,什么事情先接下来,帮人家想想,不行再回复。她就是这么让很多人占用着自己的时间的,没有时间出游,没有时间打扮,没有时间享受。
我一直回避书中很露骨的表达,作者将这种关系称之为“寄生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三观不同,不必依恋。我有时候想,最好的朋友,一定是没有什么大恩大德的存在,不用跟他说话的时候还要顾及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跟不需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藐视他的生活状态。如果你觉得已经是负担,确实造成时间的占用,你的生命质量因此而下降而不是“加密”,那就“断舍离”,彼此都节约时间。
03 扩展阅读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的写作过程更是作者时间管理方法的实践典范,仅用60天完成写作,平均每天写1667个单词,法语单词可是很难达到这个数字的,基本相当于汉字每天五千的输出量。
翻开书,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下图做一个小测试,我一侧,基本不及格。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卷首测试多说两句,法比安从事专门写作比较晚,他的第一本书前两年才出,题为《大脑知道答案》,主要以魔术师的身份授独家大脑智商潜能游戏,热卖法国、西班牙、德国、俄国,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德语、俄语、中文等多种语言。2018年初,《大脑知道答案》在法国的销量就已超过了8万本(别拿如此有含金量的销量与某些流量作品的销量比)。
我还真从孔网上找到了《大脑知道答案》,买来一读,看来书评未完待续……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六):拖延症、畏难情绪?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实两个秘诀可以解决
拖延症人人有份。古今中外很多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名人,其实都有拖延症。
作家海明威是个拖稿天王,1948年,有杂志社请海明威写专刊,稿费一万五,美金。
海明威什么人,大玩家呀。可以说玩才是他的正业,写小说那是副业。
海明威不仅会玩,还擅长搞关系,拉着编辑一起钓鱼、打猎……
一番操作下来,一字未写就提前预支了稿费。
半年后编辑催稿,海明威说,专刊不是我的专长呀,这么着,我给你写两篇小说。不过小说价格更高哈。
于是稿费涨到了二万五。
一晃两年过去了,小说?影子都没。海明威向编辑卖惨,说自己腿摔断了。
又继续拖,直到1950年,小说《过河入林》终于完成。
海明威又开始作妖,声称这是自己写得最好的小说,坐地涨价,要把稿费涨到八万五。
最后杂志社给了多少稿费呢?五万五!
这事儿说明什么呢?说明人家海明威牛啊,拖稿拖了三年,稿费还能翻几倍!
当然啦,普通写作者是做不到的,敢拖稿?分分钟被编辑拉黑。
其实,几乎每个人都在与拖延症作斗争,所以,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法国心理学家,高效时间管理者,畅销书作者法比安·奥利卡尔年轻的时候也深受拖延症困扰。
上学那会,法比安总是上课前最后一分钟还在赶作业。直到17岁,法比安像是脑袋被人敲了一棒,猛然醒悟:再拖延下去,这辈子就完了呀!
于是法比安发奋图强,开公司、玩魔术、做节目、在YouTuBe上日更视频……
一顿操作下来,法比安成为了一个高效时间管理者。
于是就有一今天我们能读到的这本书《让你的时间多一倍》。
这本书里说了什么呢?当然就是时间管理喽。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有没有我们能掌控的时间?能掌控的那些时间要如何规划才能让生活更高效。
其实法比安在书里提讲到两个概念,我认为对克服拖延症、克服畏难情绪很有用。
所以特别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听好了哈,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
一是“一也比零强”,二是“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一直努力一定有回报”。
其实,只要记住这两句话,随时把这两句话记在心上,并且执行起来,真的是想不优秀都难啊。
这两句话也简单,一也比零强嘛,就是随时提醒自己,该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啥也不要顾虑,做就是了,做了总比没做好。
可能很多人本性是喜欢逃避的吧,怕麻烦。而且做事情的时候也总是瞻前顾后,总有畏难情绪。
一件事儿还没做呢,他们就开始担心能不能成?万一遇到困难可咋办?
嗨,咋不想想万一梦想实现了呢?
所以呢,梦想是一定要有的,梦中情人、梦中情房都是值得我们努力去追求的。
哪怕只读一本书,也比不读书好呀。
哪怕只省下10元,也比不节约好不是?
哪怕跑步5分钟,我也可以说自己锻炼啦。
当然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必须要告诉你们的是:
喜欢一个人,就大着胆子去表白,怕啥呢?
哪怕被拒绝,也比没有表白过要好呀!说不定对方正等着你示爱呢。
……
所以,“一也比零强”。把这句话写下来,贴在自己的办公桌旁,房间墙上,随时给自己洗脑就对啦。
法比安呢,恰好从朋友那得到了“一也比零强”这话,所以在2016年到来之即,突然就冒出一个念头,想要挑战下自己:拍视频,玩YouTuBe。
一玩儿,就玩大了。
2016年,法比安上传了366个视频,粉丝达到25万,视频播放超过千万。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靠的就是他在书里提到的第二个概念:
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一直努力一定有回报。
嗨,这话多简单呀,其实就是俩字:坚持。
作者法比安正是想着一也比零强,所以在2016年的时候甩开膀子行动了。
每天在YouTuBe上更新一个心灵魔术的视频。
心灵魔术是啥?其实就是读心术。
夸下了海口就要去做不是,法比安当时摄影机不会用,后期剪辑也玩不转,在镜头面前也抹不开。
每回法比安想打退堂鼓的时候,都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一直努力一定有回报。
一天天就这么坚持下来了,最终获得了成功。
其实想想,这两句话真的很简单呀。
不就是行动、行动、行动,坚持、坚持、坚持嘛!
荀子他老人家早就在《劝学篇》里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就是这个意思。
一也比零强、一直努力一定有回报!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读后感(七):一也比零强,让时间更高效
“我为什么总是完不成计划?”
“已经定下了每天早起的目标,可是为什么到了第二天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遇到类似这样的困惑,制订了早起的计划,可总是在关掉闹钟以后继续呼呼大睡起来,永远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 如果你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推荐你看这本书《让你的时间多一倍》,在这本书里作者抱着一颗诚恳的心,和读者分享36个大大小小关于创造时间、规划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受益,并且生活得更自信、更快乐、更幸福。 《让你的时间多一倍》作者是法国心理学家法比安·奥利卡尔,由2017年首届央视CGTN法语大赛全球总冠军张碧思翻译,受到畅销书作者、秋叶PPT创始人秋叶,目标管理专家易仁永澄和米来未来创始人邢子凯联袂推荐。
一、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各种角色,比如职员、儿子(女儿)、父亲(母亲)等等,这些角色要求我们都要花费时间做一些事情,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将这些时间分类,来更好地规划我们的时间?在《让你的时间多一倍》这本书里,作者把时间划分为五大类,来让我们充分认知我们的时间。 第一类是工作时间,即我们为了挣钱或者获得经济上的回报而用掉的时间;第二类是私人时间,是那些能够让我们产生快乐且不能带来其他好处的活动所花费的时间;第三类是给自己的时间,是能够让我们在身体上或者精神上获得提升的活动时间;第四类是必要花费时间,那些必须完成而且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的活动时间,就是必要花费时间;最后一类是浪费的时间,一个既没有明确目的,又不必要,还不能带来明确主观感受的活动时间属于浪费的时间或非时间。 由此来看,尽可能地减少浪费的时间,才能控制我们拥有的时间,而越希望我们的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要增加我们“给自己的时间”。 “时间都去哪了?”当我们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从这几类时间进行划分,就比较清楚地看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在哪里,而浪费掉的无用时间到底去了哪里。只有对自己的时间分配习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改变旧习惯,重建良好的新习惯,更好地提高效率。 二、选择永远大于努力,别让决定浪费你的时间。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我们还可能会面临选择的困境。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作者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法帮助我们理智做出选择,又可以让自己保持自主和自由,照顾到我们的主观感受。 1.有效利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和事实表格来做出合理选择。 利用“艾森豪威尔矩阵”区分重要和紧急,以及不重要和不紧急的事情。采用四象限法将事情按轻重缓急分类,先完成重要和紧急的,然后是不重要和不紧急的,尤其是最后一类,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省掉或者由他人代劳,这样就可以帮助我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当遇到许多不同的选择同时出现时,利用“事实表格”法,将不同选择按照优势和劣势列表,采用趋利避害的原则,得出选择结果,帮助我们降低选择成本。 2.不要等到完全准备好才开始,现在就去做。 我的朋友小A制订了一个完美的计划,但他却迟迟不敢开始,因为他想等到做好100%的准备以后再开始,你知道的,结果就没有开始了。 所以不要等到做好完全的准备以后再开始,做到10%就可以开始了。先把初稿完成,再逐渐去完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一也比零强”,只要去做,就比不开始要好得多。 3.分解任务,量化目标,把困难降到最低。 一个计划需要的投入越多,实施起来就越是不容易。一方面,它的启动难度会很大;另一方面,在整个的落实过程中要完成大量工作并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不让自己压力太大,我们可以把计划进行分解,然后在每天的日常安排中划一段时间给它,这样就不会感到额外的心理负担。把困难降到最低,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控制外部因素,找回我们的时间。 在工作中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领导突然告诉你有件事情让你做,但这并不是你的主要工作。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他人”真的会一点一点蚕食掉我们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1.学会说“不”,跟寄生关系说再见。 有一些人跟我们曾经是朋友,但现在我们的人生观已经不同了,精神上他们不能带来任何有益的帮助,一起聊天也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在他们身上我们没有回报,只有付出,这样的关系已经不再对等。这个时候就要果断说“不”,切断和这些人的关系。 毕竟有句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三观不同,已经不再适合做朋友,就舍弃这段关系吧,我们也需要有个新的开始。 2.“我”才是真正的借口,也只有“我”才能掌控自己的时间。 我们要明白,外部因素再多,掌控时间的关键因素还在于我们自己。时间是无限的,我们可以让它停止,让它加速,让它受我们的控制,甚至是把它掰成两半儿来用,关键是看我们自己的选择。掌握时间的技巧,其实就在我们的手中,所以“我”才是真正的借口。 从自我主观因素着手,用“我”的力量尽可能地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才能掌控自己的时间。 四、学会善待自己,让时间变得更高效。 不要有过多的焦虑和负罪感,我们是为了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有趣,所以要善待自己,让时间更高效。 1.尝试多阶段睡眠和混合型睡眠。 多阶段睡眠是一种科学地减少睡眠时间的技巧,通过把我们的睡眠时间分成好几段,使我们在产生同等睡眠效果的情况下,缩短使用时间。使用多阶段睡眠以后,可能我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就可以由之前的8小时减为3个小时,能大大缩短我们在必要花费上的时间。 与多阶段睡眠相类似又不太走极端的方式是混合型睡眠,也可以帮助我们在不影响睡眠效果的前提下,缩短睡眠时间,节约时间成本。 2.学会整理,让效率翻倍。 首先,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越常用的东西,就放在离我们近、顺手、好拿好放的地方。 其次,分类处理杂物,不要让我们的生活空间或者工作空间里堆满一些没用的东西。 第三,不要拘泥于常规。每件物品都有它应该在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是我们能方便使用它的地方。 把每天要用的东西放在我们的手边,容易拿到的地方,能帮我们很好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建立自己的团队,提高时间效率。 首先,建立自己的团队,可以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和同伴们相处感到舒服。其次,让团队监督自己,可以让自己的行动更有动力。第三,只有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各种关系,才是提高时间效率的保证和前提,所以建立自己的团队很重要。 我们可以跟家人、朋友,或者工作和生活中密切接触的人组建团队,要知道,一个团队的力量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有着共同目标的团队通常会产生比较高的能量,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不要随波逐流……你要决定河的流向。”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同时时间又是无限的,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既“懒惰”又高产的人。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认真花费属于我们的时间时,就可以做到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