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The Dharma Bums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摘抄

2020-12-31 03:2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摘抄

  《The Dharma Bums》是一本由Jack Kerouac著作,Penguin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14.00,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Dharma Bums》精选点评:

  ●比在路上好

  ●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

  ●2016. 书是献给唐朝隐士寒山子的 半自传 很喜欢 在kindle上读完了立刻去买了纸质。登山徒步露营搭车 读诗煮茶冥想参禅 超想加入!不过对佛教双修的解释实在是有点...misogynistic。喜欢他描写登山的部分 读他们去hiking的段落全程带入徒步AT的几天 怀念那些日子,而且后来Smith去的Desolation Peak就在华盛顿州的美加边境诶,坐在窗边读的时候总在想它是不是就是我常看到的那座山峰

  ●不上路也要读

  ●刚买入,台版,开始读

  ●我觉得一辈子都会是指引

  ●颜俊版

  ●即便到了今天,我也不能理解垮掉的一代,西方的性解放和文艺青年的流浪情节。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把禅宗的理念结合到了生活中,只是藏传佛教在我看来也陌生了。我一直觉得克制是一种美德,疯狂却有中二的嫌疑。这个低分打出来纯粹就是因为三观不和。也罢,处女座不应该读这种书,不就是给自个儿找堵吗?

  ●读Jack Kerouac的第二本,也是最喜欢的一本!那间小木屋,门前的那棵树,那一块地,很入迷。

  ●和On the Road太像了。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一):“独居寒山,自乐其志”

  寒山对于嬉皮士们的感召力最直接地来自其外貌行为,然后才是内在精神。嬉皮士们以长发赤足、奇装异服以示对社会的反抗,桦冠木屐、布裘破弊的寒山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就不足为怪了。从思想上说,寒山诗有两点契合了“垮掉的一代”内心深处的渴望,其一是其遗世独立的精神,寒山游离于一切社会成规与秩序之外,“独居寒山,自乐其志”,世俗的权威与力量不再能干扰和制约他,这对嬉皮士们特立独行、标榜自我的价值追求是一种刺激和鼓励。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二):关于译本

  看的第一遍是粱永安先生的版本,很遗憾没有看完,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老早的时候就听过的一本书,并且有着片段的记忆,但是,不是这个味儿。

  而后才知道,也许我彼时的片段记忆是来自于严峻的版本吧?其实现在心里也不是很笃定了。再后来,才知道,那是严峻译来送给朋友的,只有200本,所以,我几乎肯定是没戏了。

  真是遗憾,文楚安先生未能译出这部就仙去了。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三):佛的流浪

  比起那本让凯鲁雅克不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的《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这本书安静多了,在而不是那么冲动的上路了,而是带着佛的漂泊。在经历了对寒山拾得的内心领悟之后,那种梁山好汉的激荡的心气却更加迷人,可以说,凯鲁雅克新的流浪富有更多的魅力……

  我是在一年前看的这本牛逼哄哄的书的,那时候就有一个想法,就是达摩的力量到底有多大,现代人为何会想到什么是真正的避世,难道达摩可以让人彻底脱离体制吗,那么现代人有没有达摩抛弃王子地位的决心呢……

  我想不会吧,我们用开玩笑的话说吧,你现在去什么地方流浪呢……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四):EVER YOUTH EVER WEEPING

  Ray Smith的一切开始于1955年9月的一天正午,那列从洛杉矶驶出的火车,结束于1956年9月的荒凉峰,独自一人,做达摩的流浪。

  我的《达摩流浪者》开始于2007年7月的一个夏夜,在那个湖水蓝的房间,窗外夜虫清唱,结束于2008年10月的竞园,独自一人,面对一场欢宴前的手忙脚乱。

  Jack Kerouac的生活是一个又一个旅程组成的,谁又不是呢?66号公路的风驰电掣是垮掉一代的放荡不羁,一曲永不停歇的高歌,用Jack最喜欢的Jazz来说,一曲萨克斯,高亢的,尾音冲向云霄。达摩的流浪是东方的横笛,潺潺山溪与林间的风,一切都是虚空,只有山林夜空下的宁静,繁星会告诉你,禅修在玫瑰花丛。Jack好酒,热爱女孩,不是苦行者的生活,却像一个真正的居士,酒肉穿肠过,色即是空,一个人上路,追寻真理或自以为的真理,与梦想同在的颠簸流离。

  当你抛弃一切虚妄的追求,只是做减法的时候,生活是那么简单而充实,就像那个夜晚,在水边,繁星下,了望群山,渺小的你在天地间,所谓天地也不过是微粒、尘埃,一切都微不足道。

  总是矛盾的,生活总是在拔河,而你就是那根绳子,一会儿向左边的喧嚣、庸庸碌碌、为名利奔波,一会向右,田野、山林、不动的风、简单的一碗白饭,颗粒晶莹。在挣扎,却脱不开,绝对的自由虚无缥缈得像心底最深处的流云,似乎从来没有真实存在过,可是你还会相信,并为此激动不已。

  年轻,永远,热泪,永远,感动,永远,虚无,永远,自由,永远无法靠近却近在咫尺

  热血沸腾,一起上路,或者独自,饮了这杯酒,折一支柳,哪怕西出阳关,故人无迹,却总有桃花开放,绯红的云彩飘在远方⋯⋯

  《The Dharma Bums》读后感(五):看完达摩流浪者的此刻

  只有在这样的生命面前,才能体会到自己过的是何其一种贩夫走卒的生活, 所谓生命的价值绝不等于有多少的钱,住多好的房子,在多高级的都市里过着多他妈“上等人”的生活。看着达摩流浪者,我明白,这是一个已经过去的时代一群已经逝去的圣灵。 我不确定今天是否还有贾菲这样的人在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不能用现在这种偶尔逃离城市的普通背包爱好者来解释。 每种人生都有其价值, 我不好说谁比谁更高一等, 价值判断对佛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我也许一辈子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 如此让人叹服的伟大, 但我会把达摩流浪者当作生命的圣者, 在今后的生命中,他们能给我些光亮,给我些力量。 至少至少, 希望我也能找到自己的孤凉峰。

  抄下Kerouac在孤凉峰上最后的这段话, 向两位伟大的达摩流浪者致上我最高的敬意。

  忽然间,我仿佛看到那个邋遢得无法想象的中国流浪汉,就站在前面,就站在雾里,皱纹纵横的脸上透着无法言诠的幽默表情。那并不是真实生活中的贾菲,不是背着背包、学佛和在派对上纵酒狂欢的贾菲,而是比现实更真实的那个贾菲,我梦想中的贾菲。他站在那里,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对着喀斯喀特山脉的山谷放声大吼:“滚开吧,我心灵的窃贼!”我会来到这孤凉峰上,就是出于他的建议,而现在他虽然人在七千英里外的日本,应答着小木鱼的敲击声,却仿佛就站在孤凉峰这里,就站在一些结节老树的旁边,见证着我所做的一切(后来贾菲把他的小木鱼寄给了我妈妈,他会这样做,不为什幺,而只是为了想让我妈妈高兴,只因为她是我妈妈)。“贾菲,”我大声喊道,“虽然我不知道我们什幺时候会重聚或将来会有什幺发生在我们各自身上,但我绝对不会忘记孤凉峰的,我欠它的太多太多了。我会永永远远感谢你指引我到这个地方来,弄懂一切的道理。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两个月,而我要回到城市去的忧郁时刻又已经到了。愿主赐福给所有身在酒吧、滑稽剧和含沙的爱之中的人,赐福给那倒悬在虚空中的一切。不过,贾菲,我们知道,我们俩是永永远远不变的--永远的年轻,永远的热泪盈眶!”此时,罗斯湖在散开的雾中现身,倒映着玫瑰色的漫漶天光。“上帝,我爱你。”我抬头望着天空,说出造句肺腑之言。“主啊,我真的已经爱上你了。请你照顾好我们每一个,不管是用什幺样的方式。”

  不管是小孩还是无知的人,都应该受到相同的对待。

  贾菲每离开一处营地之前,都有跪下来做个小祷告的习惯,离开塞拉县时如此,离开马文县时如此,离开辛恩的小屋时也是如此。当我背着背包要走下山径时,因为想到这一点,觉得应该延续这个美好的传统,于是就转过身,跪在山径上说:“谢谢你,小屋。”然后又补充了一声:“呸!”我微微一笑,因为我知道,小屋和孤凉峰都会明白个中的含意。之后,我就转过身,走下山径,往世界回转回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