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事件读后感1000字
《眼镜蛇事件》是一本由理查德·普莱斯顿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页数:357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眼镜蛇事件》精选点评:
●图书馆借的
●老么难看了 破书 哼
●狂爱的一本悬疑推理!神秘的生化病毒威胁,狡猾的逃犯,紧绷的神经!
●有点恐怖
●小时候在图书馆借来看的书,当时吓坏了
●看过。
●非常优秀的小说,作者的医学、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知识太丰富,绝不是一般的惊悚小说作者能比的,这才是真正的专家级作家。阅读这本书,身临其境,绝对是一本好书。
●死法恐怖哟~
●虽然有点厚但很轻的书 这个尺寸的书 拿在手里很喜欢 情节一般 买它是4年前的事了 另购<高危地带>和<零点时刻> 真是一个比一个难看
●看得过瘾
《眼镜蛇事件》读后感(一):味如嚼蜡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知道原来自己民族的文字居然可以组合得让人完全丧失阅读的欲望,幸好这本书的两位翻译让我见识到了这一点……唔,很感谢他们让我长了见识。
全书让人不忍卒读,不过透过拙劣的翻译,还是可以看出原作者的一点畅销书写作功底:注重情节、注重细节,如果配上一个稍稍说得过去的翻译,再配上某个图书营销大师的运作,这本书可以掀起新一轮的不逊于《达芬奇密码》的轰动效应——当然啦,其实我也知道,原书写的再滥、翻译翻得再滥,只要营销搞好,一样可以卖得很火。谁让今天的人们没时间细细品书,只能跟随着广告走呢?
可惜我受不了这样的书,更受不了这样的翻译。我为我从图书馆借这本书而忏悔。
明天还掉。
《眼镜蛇事件》读后感(二):读过忘不掉的,就是好书。
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发人深省,能启发人的心智。但是,起码有这样一种书,能够在你关注情节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吸收了不少的科普知识,这就是科普作者引以为傲的地方所在。
有的时候,何必那么矫情的去苛求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必须是“救世圣言”呢?
偶尔放松心情,将自己扔进作者设置的一个又一个”生化陷阱“中,去重温一下儿时既爱又怕的“英雄梦”又何尝不可呢?
呵呵,好吧,我承认:“我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眼镜蛇事件》读后感(三):COBRA!sisi- -- - --
趁着泡方便面的功夫写点感想。
除了一本看到半截实在看不下去的小说《白宫刺客》之外,算是把重庆出版社惊悚系列看齐全了,居然都是托国图得福。。。
此作者本着纪实风格对细节稍加虚构的处理,让人读完不免心有余悸,现实生活中未必不会发生这类事件,而他造成的后果可能是全人类的灭亡。也不错,起码防毒的人也不能独活。
之前看过他的一本同题材的小说,是根据埃博拉病毒为原型。记得书中有些电子显微镜下,成棍状,一端向上翘起像个尾巴的病毒图片,每次翻到第一时间手捏在页边,马上翻过。。。但好奇心旺盛,我还是端详了一下,记忆深刻。这本书也有让我手不能触及的地方,应该是编辑干的吧,每一章标题的背景图都是一个蛇头,蛇啊||~~~,还好它整页是深色的从侧面可清晰辨别,能让我顺利翻阅。
(面条汤被我喝啦~~~)
这一次是继埃博拉之后更为令人恐怖的人造病毒,是一种武器而不是自然的偶然巧合。它集所有对人体有害的功能于一身,具有无限繁殖,无界传播,无药可医,无可限量的诸多特性。历史上也早有先例,并不罕见。但是根据当今世界对核武器的强烈抵制情况来看,很多国家必会尝试生物武器这条不归之路。这是对人性的考验,不过能想到设计细菌,让他想电脑程序一样按部就班的逐渐摧毁人体器官,这人性已经坏了。
感谢作者又让我扩充了对生物界医学界的知识,对病毒爆发的描写实在骇人,没想到人居然还有那样的状态||||||同时,又再一次对我赞成的人性本恶论进行了生动具体的佐证。
嗯,面吃完了,还有没提到的么~~
对于此书或者此类书籍的翻译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文章本身就是透过文字来表达叙述的,异国文章当然还是看要看原版,但是即使看了原版又不是原人未必就能理解透彻,所以还是要看看译本。作为译文我觉得应该是那种精深互译的语言大家之作才有可读性,那也可以算是他的另一部创作了。翻译的过程就是损伤性的,而对于这类出版社的作品又何必计较。记得有一本小说,当时看的我真想摔了指着骂,但最后还是看完了,故事还是不错的,期间本能迫使我把简单一些的对话设想其情节倒翻成英文,就当自助式学习外语了,还挺寓教于乐的哈~~
再次享受了阅读的快乐,但还是不够啊!
《眼镜蛇事件》读后感(四):也没那么差
看完了书,来豆瓣一瞧,呵呵,骂声一片,总之大家就是一个意见:性价比太低、翻译太差、术语太多,细节太多……
不过我觉得还行,可能是因为本身就是学这个专业的,天天打交道的也就是疾病、药物、病毒、细菌这些东西。作为一本通俗小说,作者确实看到了生物武器带给人类的巨大隐患并将之表达了出来,这部小说情节的构思上还是不错的。其实,个人认为,这部小说写的就像是一部好莱坞的电影,也许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记得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获得者Joshua Lederberg说过一句话“对人类在这个星球的继续统治构成最大而唯一威胁的,是病毒”。可见病毒,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都将是人类最大的敌人,甚至有可能是人类社会和文明的终结者。
简单的结构、迅速的繁殖、多种途径的感染方式让病毒这种结构无比简单,简单到不具备完整生命功能的单位,让人类几乎束手无策。中世纪“黑死病”席卷欧洲,将差不多欧洲一半人口送到天堂,整个欧洲死气沉沉;八十年代发现了HIV,这种导致人体免疫缺陷的病毒至今无法医治;03年的SRAS和之后的禽流感,又让人类大大恐惧了一回。如果说上面这些似乎还是很遥远的话,按么国内最大的传染病——乙肝,其病毒HBV依然没有对策。到目前为止,我们唯一消灭的一种病毒,就是天花。
而事实上,早已有报道,说天花病毒的变种已经在实验室被研制发现。所以这本书描写的故事并非耸人听闻,并非天方夜谭。生物武器,由于其优异的杀伤性能,低廉的制备成本以及广泛的研究技术,成为众多国家和组织研究的热点。在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核武器的研发成本高、技术复杂、原料来源稀缺,而且其投放、应用受到诸多限制;化学武器诸如沙林、光气等,虽然生产工艺成熟、制备简单,但是杀伤规模小,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很可能无法达到希望的效果。而生物武器,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武器,技术简单、原料来源易得、仪器设备不复杂,投放隐蔽、杀伤范围广泛,具有众多的优点。
也因此,各个大国研制生物武器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再加之近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特别是基因工程的巨大突破,使病毒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这对于人类治疗病毒性疾病如AIDS、SARS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人类自身带来了强烈的风险。像03年之后又发生了SARS病例,就是从中国CDC的实验室感染的;而前苏联发生的炭疽泄露事件也是如此。可见,从事正常的研究活动都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那么,作为生物武器的研制研究带来的风险会有多么巨大。
小说给我们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随着前苏联的解体,许多之前被政府高度重视保密的项目、计划和研究单位突然陷入无人管理的混乱状态。再加之经济危机,许多在研的或已经完成的项目被人窃取和泄露。其中一部分被各个大国所获取,但是,必然也有一部分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获得。世界上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钱有地位,于是就产生了控制世界的梦想,就好像007系列里的那群恐怖分子,就好比X档案里的那些精英。而一旦这些生物武器被使用或者泄露,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而且,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世界越来越小,人口的流动性明显增强。感染的人口数量和分布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因此,作者才会有如此深深的担忧。此外,即使我们控制了一时的疫情,但是病毒终究被研究、开发、释放,就像小说最后的老鼠,依然携带着病毒,成为了一个永远的传染源。
所以,看完了书,很有些感慨,人类的灭亡,不是因为自然,而在于人类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