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哲”学》读后感1000字
《玩物“哲”学》是一本由张信哲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玩物“哲”学》精选点评:
●可能专业角度来说,并不是高水准的书,但书中阿哲的娓娓道来,那种生活中持久安然的执着和美好的平常心,都浮现于字与行之间
●初中时在贝塔斯曼用几乎是原价的价格买下的。。。。。只因作者是某人。。。。。。好多有爱的图哇~~~嗷
●Dear Jeff~
●我居然是在学校图书馆读到的。。。感谢高大上的大一对图书馆的再造之恩。
●收藏的快乐不在于拥有,在于寻觅、探索、交流的过程。
●阿哲的钢笔素描和建筑写生竟然那么好那么好!!
●随和温柔又有品
●图片很精美
●让人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那些所谓藏品,而是作者从前画的那些老建筑立面图,透过泛黄的活页纸,仿佛看见当年那个安静的中学生,对着照片一笔一划认真描摹的样子。
●东西愈久靡新,人愈老愈珍贵……
《玩物“哲”学》读后感(一):老张的文笔
喜欢老张很多年,多到自己都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了。从念小学的懵懂,到初中时期的亢奋,至今,我已经结婚了。曾经以为自己会跟老张一样,相信爱情,但是没勇气屡屡实践,但是送给我这本书的,恰巧就是我媳妇。
身为一个男哲迷,有段时期我很纠结。别问为什么,男哲迷都懂的。现在想想,刚出这本书的时候,由于大连比较落后,一直没能如愿。当时还是女友的媳妇拜托她哥在上海买的书,然后邮寄回来,很感动,除了感动没别的了。
跟我媳妇从认识到结婚至今已经7个年头,也痒过,但是我们都忍住了。我忍的尤为厉害。我始终觉得我能找到一个原本不喜欢阿哲,但因为我的原因盲目的喜欢上阿哲的媳妇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体现在老张的字里行间。
按老张的意思说:东西还是老的好。
《玩物“哲”学》读后感(二):选哲
作为一个七年的专业哲迷,这本书是非买不可了。遗憾的是,刚出版时由于网银中余额不足,错过了拥有签名本和大海报的机会。
后来买《下一个永远》精装CD的同时买了它,对我而言。收藏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文本的形式。即使张信哲出版了一本白纸,我想我也会买的。
现在的年龄超脱了狂热追星的阶段,留下的只是习惯。所以每一张专辑必买,每一首歌一定要听。毕竟年少轻狂的日子只有在某些旋律中才能勾起回忆。
这是哲的第一本书,如果1995年的《宽容》写真集不算的话。所以做哲迷的,有钱的话就买下,将来不会后悔的。还记得从前中学时代呕心沥血节省10元钱买正版卡带的样子。很美好很遥远。
《玩物“哲”学》读后感(三):"哲"学
买这本书完全是因为他的作者。
从10几岁到现在20几岁,竟然喜欢一个男人喜欢了这么久,真难得。
说实话,我真是对古玩没有什么研究,第一次象形的看到阿哲的收藏品是在“康熙来了张信哲特辑”里面,阿哲给小S和康永展示他收藏的古物--印象最深刻的是NO.1阿哲拿来他的上上一辈穿过的小鞋子当场展示,把小S吓了一大跳。NO.2小S要穿阿哲拿来的宝贝宫廷服装时,阿哲心疼地看着自己的宝贝,只能苦笑着点点头。
这一次阿哲把自己多年的收藏经历和收藏精品,我想,最大的效用就是能让哲的铁丝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他多年的收藏生活。
2000年以来,阿哲平均一年都不发一张新唱片,这一本书的出现,也算是对歌声空白的象形补充了。
至于书的内容,确实让我长了点小见识(阿哲出的书当然要逐字逐句好好看了)。书里的相片也值得一收。
总之,买就一个字。
PS,去网站买,还不到半价。
《玩物“哲”学》读后感(四):遗失的美好
看完阿哲的《玩物“哲”学》。很喜欢阿哲对古董收藏的那份执着和那种平常心。正如我非常欣赏林语堂笔下的姚思安对待古董的那种心态一样:那些珍贵的古董,谁都不是其真正的主人。
收藏古董--在我看来,真是门大学问,一个好的收藏家,博古通今是必须的,投入大精力的同时也得投入不小的财力,于是,古董收藏这件事,于我这个暂时还贫困着的俗人来说,真是高贵而神秘。看完阿哲的《玩物“哲”学》后,却越发觉得,阿哲的乐趣,重在“收藏”而不在古董。从垃圾堆寻宝、到描画居住附近的环境中的建筑,到当下小有规模的收藏,全程中,看到了许多关于“收藏”的乐趣,就连“收藏”过程中被骗的种种经历,都被阿哲视为是一种经验和学习,而不被定义为钱被骗或吃亏。
阿哲的收藏,像小品。我说不出,会做出这个比喻的门道来,只是很直接地,就这么认为了。他还收藏一些老相片、旧出版物、明信片等等。这让我突然想起了,我曾经,也收过这样的东西:贺年卡、明信片、和朋友的往来信件甚至包括中学上课时,和同学互相递来递去的小纸条,另外,曾经有好几个年头,醉心于书签的收集,以致于看到任何款式的书签都要掏钱买下。这一切,竟随着年岁的增长被抛忘在了脑后,直到现下,又记了起来。
只是,在外打混的这近十年里,家里搬迁了几次,想着,那些信件和贺年卡,估计是随着那一抽屉的日记一起遗失了,能期望被找着的,估计就只有不再成套的书签和零散的几本集邮册子了。改天回家了,定要翻天复地地找上一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