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14 15:20: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的读后感大全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是一本由斯·茨威格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50元,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精选点评:

  ●茨威格写人实在是太棒,这样一个无耻混蛋老年临死时的情景很触我。很丰满的一个政治家形象。

  ●杨早推荐,特别好。要买就买这个译本。

  ●哈哈哈~我看过最棒的人物传记~没有之一。文学好的人写传记才好看,尤其写这种大时代的人物,历史上一个个名字活脱脱的就从细节里看真楚了~总觉得茨威格传记写得比小说还好!

  ●被当今权术家奉为标杆的富歇,也是一个温存的好父亲、好丈夫,人性的矛盾也让历史更富有斑斓的色彩~~

  ●实实在在的野心家。

  ●低调是所有特工的必备特质,古今中外的间谍王莫不如此。

  ●人生的借鉴

  ●有没有人说过你翻译的很烂啊侯先生?!茨威格仍是我心中的伟大近代欧洲历史专家。

  ●不了解富歇的还好,知道这段历史再看,就觉得辞藻堆砌的有点过了

  ●近乎情绪化的人物传记,很精彩,只是富歇的人生在茨维格手里有些被过分演绎了。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读后感(一):看後很失望

  看後很失望。

  幸好第八章後稍好,如作者評價主角對建立新秩序的那種高超的政治才能(P.184-5)

  惟一例外的是當作者寫富歇妻好逝世對他的影響那一節(P.148),能讓讀者從側面了解主角的另一面,而這一面,在滿篇貶抑的對比下,反倒讓人覺得特別真實。

  此外,把主角和塔列朗對比以展示兩人異同那樣的寫法也令人喜讀,可惜仍欠深度。

  幸好除了主角,尚有其他人物,如從側面了解拿破崙;最後的片段其實應是書裡面各式各樣人物,如拿破崙對主角的評論,又如馬拉丁的評論(P.168-9),以及序言裡引述的巴爾扎克對富歇的評論:這些評論比作者一面倒的貶抑有說服力多了。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读后感(三):只有现实主义者才能在革命的洗礼中幸存

  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以来,我们看够了太多的革命,看够了太多的屠杀,所有的理想最终都变成了“动物庄园”里的荒诞。于是到了1968年,巴黎街头的群众运动不过标志着革命理想的最后一丝灿烂,随后开始的是全球范围的革命退潮。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除了作为历史的反省材料外,我看不出所谓的革命还有什么积极意义。

  “革命是个大熔炉”,是的,这是一个吃人的大熔炉,一旦被卷进革命的狂飙中,不管你愿不愿意,死和活便成了身外之物。米拉波死了,丹东死了,圣鞠斯特死了,罗伯斯庇尔也死了,可富歇却活了下来,还在其后飞黄腾达,你可以不耻其行为,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生存术。而那些理想主义者在自相残杀中死光了之后,下面就该轮到了现实主义者来收拾残局了。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读后感(四):一个政治冷血动物

  富歇出身一个南特的海员和商人的家庭。瘦高个,体质弱,神经质,贫血,相貌难看。由于体质弱,晕船而不能从事当时很艰苦的海上贸易。所以他没有走祖辈的道路,但是很可能父辈的血液遗传给了他商人的精明势利,水手的对于风向和潮汐洞察和把握能力,他知道任何时候不要逆风而行,只有见风使舵才保症顺利平安。难看的相貌,虚弱的体质让他自卑和经常存在不安全感,这些又让内敛情感并保持警惕,以及对安全感和力量的贪婪追求。

  由于低调和沉稳人们在很久以后才发现了这个人身份矛盾的不可思议,没有原则和立场,只是很识时务的追随潮流和多数派,见证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整个法国风云激荡历史时代,也是他让历史过度的更加快速和顺滑-他不是英雄,也创造和改变不了时势,但是却是时势的催化剂,他的阴谋做出的努力无疑顺应和推动了形势发展变化,反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抵抗和牺牲。

  他只做跟跑者或许他看到了一个个叱咤风云的领跑者被不断变化的历史遗弃,被新的形势的后浪无情的吞噬,而他的低调和无理想无原则反而做了棵长青树。

  他又是一个干练的特派员,残酷的刽子手,出色的情报工作者,高效能的警察部长,狡猾的总督,因为他能出色的完成形形色色的每一个任务而不辱使命,作为一个官员他是能干的,从这一点上他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可是却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投机者-出于追求自己的安全和权势,却始终没有自我的个格和抱负,这决定了他是一个善于投机钻营,趋炎附势的奴才。

  他还是一个忠诚的丈夫和慈父,对家庭和家庭之外的事情始终严谨理性。

  如果做个投机商人,或许富歇是很成功的,可是政治是有派系、阵营和道路之别的。所以唯利是图的富歇难脱两面派、变节者的恶名。

  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来说,历史上这种政治奴才不胜枚举。这种水平的权谋实在是司空见惯的小儿科了。

  茨威格善于入微的心理描写和人物剖析把握,笔触也精致细腻,刻画人物写写传记很对口,专业性没的说。这本书还是很有阅读快感的。

  可能是我不习惯,总觉得《富歇》有些罗罗嗦嗦,总是见到每件事情之后出现雷同的感叹,还有对人物称呼的来回变幻,也有些不舒服,一种肉麻的感觉。

  《约瑟夫·富歇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读后感(五):应该说是:一个阴谋家的肖像

  多年前读《尼克松回忆录》,对法国著名政治家塔列朗的一句名言印象至深:人长舌头是为了表达思想;政治家长舌头是为了掩藏思想。

  这位走路一瘸一拐,却在拿破仑的法国乃至世界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我常在电影中遇见,尤其《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一片,如果说拿破仑是当仁不让的主角,那塔列朗就是旁边相得益彰的重要配角,可还有一个人物,在我还是小孩子,懵里懵懂看电影里那些政治角逐、战场厮杀时就埋下疑问。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保皇党叛乱分子在英国的支持下派出刺客暗杀拿破仑,行动失败后未来欧洲的霸主大怒,紧急召见内阁亲信,彻查原凶。拿破仑象往常一样慷慨激昂大发雷霆之后开始分派任务,轮到一位个子瘦小、面无表情的人,他说:“富歇,虽然你已被免职,但你还是全法国消息最灵通的人!”当时我很不明白:一个没有职务的人,为什么还是全法国消息最灵通的人,连拿破仑都得向他要情报?

  由此可见,当时的我,对法国革命史一知半解;对富歇这个几起几落,其重要性不亚于塔列朗的著名政客一无所知。可也不全怪我,历史人物之所以青史留名不外乎几个因素:重大的事件、重要的著作、流传的名言或俏皮话。而富歇恰恰是重大事件的幕后推手,重要著作中语焉不详的空白处,历史洪流中的沉默者。他把自己的身影删除得那样干净,把所有的秘密都带进了棺材。他是月亮的背面,生前藏在暗处窃窃私语,死后埋在地下默默无闻,永远成谜。

  这样从不贪恋历史聚光灯的辉煌,视权力外部标志若粪土的人物,随着时光的流逝,免不了被埋没的命运。可总有几双鹰隼的眼睛,善于透过事变的表层,洞烛世态人情的真相。他们一个启发一个,从巴尔扎克的论述到路易·马德仑的传记再到茨威格的传记小说,一个深藏于历史尘埃中的神秘人物,其基本轮廓被勾勒出来了。但你无法为他增添色彩,无法在细节上孜孜以求,因为他的一生极复杂又极简练,他的性格极矛盾又极隐晦。他最大的性格就是无性格,泥鳅一样滑不溜手。伟大的对手忌讳他又不得不依重他,卑下的敌人畏惧他又不得不巴结他,高尚的心灵被他蒙蔽但也只有他才能共鸣,低劣的人品以为找到了同类其实仅被他无情地利用罢了。

  他是海员和商人的儿子,一生精于在政治的海洋扬帆在阴谋的驾驭中得利;他曾是教会学校的老师,又是笃信共产、敢跟法国最强大的两股势力——私有财产和教会——决一雌雄的急先锋;他差点成为罗伯斯庇尔的亲妹夫,又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变成后者最胆大妄为的敌人;他一生最大的荣耀和打击都拜拿破仑所赐,他是塔列朗的棋逢对手,是拿破仑的心腹大患;他是路易十六死亡判决书的签字人之一,又是路易十八赢回王位这场买卖的主要交易人。

  这样诡谲阴郁的一生,难道还激发不起我们探究的兴趣吗?读完一整本《约瑟夫·富歇:一个政治家的肖像》,我探究的结果,是对一个特殊生命的起点及终点格外感兴趣。

  虽说性格即命运,可性格、尤其强烈而固执的性格打哪儿来?它们是怎样在天赋的秉性中逐渐驱逐吞噬联合占有,从而在不同人身上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我们称之为个性的东西?在幽微的时光隧道中,一定有那么几个决定性的时刻,使“本我”成为“真我”。而富歇一生跌宕、潮起潮落,开端却有着十年的静寂光阴,仿佛入蛰,在离群索居的教会学校度过。这十年修道院走廊的朦胧昏暗,富歇没有一天虚抛浪掷,他在某个超然的时空中修练出一身沉默的本领,钢铁般的意志,斯巴达式的自律能力,掌握了洞察人类心理的高度技巧,成了揣摩真相的行家。

  这真象个武侠小说的开头啊,每个横空出世、笑傲江湖高手的背后,都有一座深山、一个洞穴、一间与世隔绝的小屋。富歇有幸在世界上最适合藏身的地方学会藏身本领,从此以后,他无往不利,哪怕几番在政治搏斗中落马放逐,也不过是重返内心的洞穴疗伤休憩,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茨威格写道:“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大权术家——塔列朗、西哀耶斯和富歇,全都出身于教会学校,全都是在讲台上抛头露面以前很久便已成为观察精细入微的心理学家,这或许不是偶然。”

  塔列朗和富歇,会在全书的华彩篇章用他们势均力敌的智斗表现出他们天赋中相似又迥异的才华。而西哀耶斯,书中只特别提到过他一次,仅仅一次,却充分说明一个高超的权谋家所必须具备的生存本能:西哀耶斯在整个大革命的恐怖年代死不开口,稳坐国民公会的席位。这其间,丹东死了,马拉死了,罗伯斯庇尔死了,富歇从权势的最高处跌回污垢的泥潭底层,无踪无影。人们问西哀耶斯这几年他都干了些什么,他回答道:“我活来着”。

  综观这位乱世的幸存者在政治旋涡中与风暴搏斗的过程,常让我想起几种动物,它们是:一贯两面三刀、半鸟半兽的蝙蝠;编织关系、情报、流言的网,兢兢业业的蜘蛛;无时无刻不在窥视、打探,机敏狡诈的小臭虫。

  没错,躲在暗处的艺术,富歇终生信守。他在世俗享乐面前心如止水,却在两面的游戏中欲罢不能,两面游戏的绝顶魅力和剧烈危险,是他心底最大的魔鬼。他只承认一个党,那便是力量较为强大的党。这样的人天生该做叛徒,没有人在背叛自己的“信仰”方面比富歇来得更轻易、更彻底、更恬不知耻。但必须有个前提:看清时势,否则精瘦苍白的富歇宁愿在钢丝绳上待着,既站在各党各派的一边,又站在各党各派的对立面。最了解他的拿破仑在圣赫拿岛上回忆到富歇时,由衷地说:“我只知道一个真正十足的叛徒,那就是富歇。”

  我这才明白《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所言不需,无论富歇在不在职,他始终是全法国消息最灵通的人,几番撤斥又几番官复的警务部长一职,富歇早用他的天才甚至可说是妖术织就一张笼罩法国方方面面的天罗地网,庙宇高堂、穷街陋巷,无数他的眼线在监视。这架高速运转的情报机器听命于富歇而不是国家,可想而知拿破仑有多震怒!从第一次见面就结成的主仆关系从未水乳交融、推心置腹。猜疑和提防伴随宫廷中每一场言不由衷地赞扬、一吐为快的谩骂,使他们不得不成为剑拔弩张的对手。

  是谁说过的:伟大的敌人而不是伟大的朋友,成就你的伟大。富歇显然遇强则强,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天赋异秉。和塔列朗玩猫与狗的游戏还不够,还添上拿破仑这头雄狮。拿破仑使许多人失去了平衡,富歇也是其中之一。那些鸡零狗碎的情报汇集,阴谋的促成或粉碎,在世界性的赌局面前全都黯然失色,稀薄得象水一样的血液重新感觉到奔涌的冲动。可以说,拿破仑成功击中了富歇的阿喀琉斯之踵。

  茨威格的解释是:“现在,他已经没有主子可以让他背叛,无可奈何,他只好背叛他自己,背叛他的历史。”

  但我感动于这个把灵魂一早出卖给政治,一生只追随着时势而非思想的行尸走肉,晚年在失去一切之后,与人和神的全面和解。死前几天,他吩咐儿子打开他的书桌,把一切文稿(包括拿破仑暴跳如雷要讨回的秘密文件)取出来,尽数投入熊熊火焰。这是善良姗姗来迟的流露还是魔鬼嘴边挂着的最后一丝狞笑?是终于放下了此岸的肮脏还是习惯了秘密的陪伴,哪怕去向清白的彼岸?不管怎么说,他临死前销毁了一切可能败坏别人名誉,能够替他向他的敌人寻仇的材料。他清除掉和“富歇”这个名字有关的一切细节,从此隐没于历史的深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