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召唤》读后感100字
《自然的召唤》是一本由[英]理查德·琼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00元,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然的召唤》读后感(一):“酱酱的颜色,敲钟般地响,猜猜是什么?
开篇就引人入胜,饶有兴趣的读完了全书。翻译的出神入化,可以将排泄物讲的如此有趣,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的“台下十年功”可见一斑!
生态环境好比一个互联所有鲜活之物的复杂网络,非一般手段可衡量。我们的研究达不到无所不包、无处不漏、无时不察的程度,但通过着眼世界的局部,观察其中的个体如何相互依存,我们也能得到一些领悟。至少,这可以让我们对这个星球上生物之多样、物事之庞杂的现实产生敬畏之心。一摊粪便虽量少体微,孤形单影,但通过观察那些粪甲、粪蝇及其他来来回回的对粪便加以循环再利用的动物,我们便至少开始从局部领悟那个整体世界。
《自然的召唤》读后感(二):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
没想到我2020年度阅读的最后一本书竟与粪便有关,当我与这个字眼对上线之后,好像突然之间相关的信息就多了起来,泰国一只便秘的大象,印度牛粪与新冠疫情的诡异关联,就连童年的粪坑居然都在昨日的办公室闲聊中被突然提及。
起初想阅读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每一个词拆解出来都极具吸引力。当如此肤浅的我拿到实体书后又被它的颜值所俘获,它的内、外封设计都非常漂亮,颜色搭配与排版也很舒服,就连我排斥的轻型纸在这本书的运用中也感觉柔软和轻盈了。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的作者是英国昆虫学家理查德.琼斯,在书中的作者序里讲到他10岁时在家中娱乐室里被一只赤足蜉金龟轻扣窗玻璃后将其制成标本的那段回忆,让我莫名有些感触,人生好像就是由无数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让人走到了今天。
本书主体分为十三章,从粪便如何产生及其类别到粪便的利用价值和对自然所产生的影响,最后甚至会耐心的教你如何识别与分辩不同种类的粪便以及与粪便为伍相息相关的粪虫们。虽然我个人对最后两章最为感兴趣,但还是决定从书的第一章开启阅读。
要先了解粪为何物,就要先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作者用通俗易懂又略显幽默的语言浅析并解答了这个问题,粪便的不同与物种消化系统的差异及食物相关,讲述过程没有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堆砌,也没有不对等的信息传递方式,开篇短短几页的文字,就让我感受到文字传达的内容严谨又不失趣味,基本上没有阅读科普读物时的阻尼感。
比如在书的第9页作者写道“人类粪便的含水量有一个区间范围,低可至约50%,高可达90%以上,若转换成‘通畅度’,就是在从‘千呼万唤’始不通的便秘,到‘山崩地裂’一般腹泻之间的情形”。作者将冰冷的数值用形象的比喻来具像化的表达方式,于我这种对数字、重量、尺寸无概念的人来说极为友好,而且本书不仅语言生动、有趣,它还会附图让读者加以观察,尤其是粪便种类与粪虫区分的部分体现的更为直观。
认识了粪便及其产生过程,接下来作者会带你进一步了解粪便乃至粪虫对自然及环境的影响,而人类与其它生物又是如何处理和利用粪便的过程,这部分的内容占了整本书最多的篇幅。
可能说起利用,我最多会想起浇粪的园子,藏蒙烧火的粪饼以及推粪球的蜣螂,但在本书中,作者会丰富更多事例让读者了解粪便更广泛的用途,甚至是这看似不洁之物在历史、文化中有过的影响,其中不乏作者本人的经验和解读。我在读到198页作者列出的一堆粪大致可经历几个时期时,感觉一本正经又有趣的瞬间想到之前看过的尸体24小时会经历什么,有种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最后两章的内容,作者详列并附图了各种粪便及粪虫的种类与形态,原来蜣螂就有很多种,雌、雄虫也是不同,看多了竟错觉可爱。更多生物名称也可详见书后“生物名索引”,其中有很多我闻所未闻的名字,如果感兴趣,可依此在网上查询更为具体详尽的信息。
最后总的来说,我个人很喜欢这本《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阅读愉快!
疯猴勿杀20201230 大连 大雪
昨天12月29日中午开始下雪,到此刻12月30日11:06一直未停,越下越大,外面天与地已是一片白茫茫
��W*G�Z
《自然的召唤》读后感(三):我很臭,但我很“温柔”
导语
可能光是看标题大家就能大致猜出开心爸爸今天要说什么了。
是的,开心爸爸要说的就是关于排泄,以及关于粪便的那些事。
其实作为一个育儿领域的创作者,开心爸爸之前也是对宝宝的粪便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的。很多时候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他们不会说话不会表达,有什么不舒服只会用哭啼来表达。
而作为爸爸妈妈呢,面对着哭啼不已的宝宝,自然会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的。所以他们更应该掌握一些实用的经验,以便在宝宝难受的时候,准确的找到原因,更快的帮助宝宝舒服起来的。
而根据宝宝的大便来判断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比如对于母乳宝宝来说,正常的大便应该是黄色或者金黄色,形状各异但材质是比较柔软就像是橡皮泥一般,有味道但不是成年人的臭味。当然也会因为消化不是很好,带有一些奶瓣或者带点绿色,这都是正常的。
比如对于奶粉宝宝来说,正常的大便颜色就偏向于淡黄色或者棕色,质地也比较硬一些,已经有了基本的形状,味道的话也会有一些臭味。
很多时候通过宝宝大便的形状次数味道颜色等标准,就能大致判断出宝宝是不是有消化不良,是不是有发育不好等情况,可以说是判断宝宝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事实上,粪便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污秽,根据粪便的形成原理,它们和我们的食物可以算得上是同宗同族了。掌握粪便的各种硬核知识,让它们能够“变废为宝”,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而在这本《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就是一本让我们正视粪便,深入了解粪便,改变我们固有观念的书。虽然说是一本大部头的书籍,内容也是偏向于社科一些,但读起来却一点都不枯燥,反而有种发现宝藏的感觉。
作者的写作方式本身就是轻巧举重若轻的,而翻译呢更是结合实际通俗易懂,实际读书的感觉一点都不生涩,甚至开心爸爸都忘记了自己对粪便的厌恶感,一直坚持着读完了全书。
在作者看来,粪便其实是很“有用”的。
有颜色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我们的粪便都是黄褐色的。
当然会有朋友们反驳,谁说的,我就见过黑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简直就可以集齐七种彩虹的颜色了。那么,到底异常颜色的粪便背后代表着什么呢?
其实,粪便的主要颜色是胆红素决定的。
胆红素通俗来讲是我们身体的代谢废物,胆红素通过肝脏再进入到小肠,最终变成粪胆原,与粪便混在一起,对粪便起到了“染色”的作用。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正常的粪便主要颜色,其实就是由胆红素(橙黄)的颜色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褐色。
至于有些朋友们说的,有红色绿色黑色什么的粪便,这其实和我们吃什么有着很大的关系。最简单的吃火龙果多了,拉出来的粪便就有很大可能是红色的,甚至都有可能是鲜红色;吃动物的血液多了,拉出来的大便就有可能是黑色的,这其实是动物血液中铁离子中和氧化后的颜色;绿色呢有可能是您吃别的东西吃多了,之前开心有一次吃火车上买的蓝莓李果吃多了,拉出来尿出来的都成了绿色。
所以,有颜色的粪便绝大部分是由食物决定,但也可能是身体上的问题。
红色的粪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了;黑色的粪便可能是消化道有问题,起不到应该起的作用等等。
所以,光是从粪便的颜色,就能看出很多硬核知识来,而且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有味道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粪便的味道。
这一点很多人都有点百思不得其解,粪便是我们吃东西消化后剩下来的,按理说我们吃的都是挺香的食物啊,为什么消化吸收后就直接变成这么臭了呢?
答案是微生物。
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或者说是细菌一般有100万亿个,甚至更多。其中就有很多细菌,能够与进入到大肠内部的食物残渣代谢废物等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营养物质,当然它们也能从中吸取到一定的营养,供自己生存。
这个结合的过程,又被称为发酵,顺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代谢废物。
这一点在《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第一章绪言中也有所提及,我们吃进去的食物通过胃形成了食糜,而食糜通过小肠和大肠的过程中就会伴随有气体的产生。
最著名的是两种味道,分别是硫化氢以及甲烷。
硫化氢呢,就是我们经常闻到的臭鸡蛋的味道,属实谈不上好闻,甚至可以称得上令人作呕;甲烷呢,就是简简单单的可燃性气体了,我们常说的燃气灶用天然气什么的,都有甲烷的影子存在。
正是这些气体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我们闻到的关于粪便的味道。
虽然说粪便的气味很难闻,但更难闻的气味背后隐含着身体上的问题,可能是上厕所次数太少导致的,可能是吃的东西中脂肪太多了,可能是消化系统不行消化不良导致的等等。
所以,粪便的味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身体健康与否的“晴雨表”。
有价值
最后就是粪便的价值了。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都有点不屑一顾,粪便有什么价值啊,还不是手一按按钮哗的一声就冲走了的结局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如果应用得当,粪便照样是我们可利用的资源。
在《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一书第三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关于粪便的利用方式。
比如用作燃料啊,这点其实在动物的粪便身上利用概率会更高一些,干了的牛粪可以点火做燃料,干了的狼烟可以产生浓浓黑烟传递信息;
比如用作养料啊,人类的粪便就可以用作一些蔬菜的养料,而且相比较化学肥料而言更加环保以及更加健康一些;猪的粪便也可以继续利用给鸡等动物二次利用等等。
比如用作食用啊,我们常说的猫屎咖啡,其实就是带上了一些猫屎味道的咖啡豆,还不是被很多人追捧并且抢购?
实际上关于粪便的利用我们仅仅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还有很大的部分等待我们去发掘,无论是从节约资源还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都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并且重视起来的方向。
最后
写了这么多,开心爸爸忽然发现自己有点跑题了。
毕竟在《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这本书中,关于人类粪便的知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者更多的说的是动物界的粪便,以及与粪便相关的一些昆虫。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动物界对于粪便这种生态资源的抢夺,根据粪便衍生出来的粪虫群落,根据生物链出现的以粪为食的动物,深入探究粪虫们在粪土之间的生活侧影,以及各种各样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粪虫种类等等。
给读者勾勒出了一副生动的场面:粪便刚一落地马上就有很多动物闻臭而来,对着那一堆粪便开始工作,开始争夺。更让开心爸爸感兴趣的是,作者还煞有介事的做出了一部粪学字典,给了这个不上大雅之堂的事物一个光明正大的科学背景,读起来真的是收获满满,甚至能够忽略掉粪便给我们带来的不适感。
但是转念一想,虽然说相较于我们对自己粪便的厌恶感觉,动物的粪便以及动物对粪便的处理,有更切近于人情的研究角度。但研究相关动物粪便的本质上,不还是为了把研究结果迁移到人类粪便,然后从粪便出发,科普一些更加严谨的科学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粪便还真的很“温柔”啊!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自然的召唤》读后感(四):圣甲虫,拯救者,银河引领者:一本味道之书道尽粪便与蜣螂的秘密
1、一本充满味道的书
10月中旬,是印度一年一度传统的排灯节。印度“全国牛类委员会”的一项计划震惊了多数人。
印度计划在排灯节期间生产3.3亿盏牛粪排灯,用以对抗中国小商品在印度的市场份额,并计划将牛粪灯销售到全球。
说起来印度可是对牛粪情有独钟的国家了,除了牛粪灯以外,他们还生产有牛粪新能源汽车,还有环保抗菌杀毒的牛粪涂料,以及驱蚊护目的牛粪电灯。当然最厉害的是他们计划中的牛粪芯片,这也属于全球首创独一份的产品了。
粪便,听起来比较让人心理不适,但是粪便在自然生态的循环与平衡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就连昆虫学家法布尔也曾经深入地观察过蜣螂这种生物,并将之写进了《昆虫记》。在这本书中,第一篇就是关于蜣螂的,法布尔称之为“清道夫”。
其他研究粪便和食粪甲虫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就像是《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中提到的,如果你下了公交,看到一位成年壮汉,在一堆小狗便便周围蹲下,小心翼翼地用试管取试样,一定不要惊奇,那是科学家在研究某种罕见的食粪甲虫。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这本书的作者是理查德·琼斯,他是英国昆虫学家,BBC野生动物频道专家,出版过许多关于昆虫的著作。在这本极有味道的书中,琼斯用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粪便在自然生态中的作用,人类对粪便的处理方式演变,人类以及自然动物对粪便的利用,食粪昆虫们对粪便的情有独钟,以及粪便鉴别指南,粪虫的“惯犯相册”等等,让人在忍俊不禁的同时,能够忽略心中的不适,将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完。
2、从粪便中看人类文明的进步
其实从粪便的处理方式上,能够看出时代的进步与文明的发展。
上古时代,地广人稀,人类对于粪便的处理方式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靠各种昆虫就能够实现清理,并远离污染源。
到了游牧民族,经常转移放牧场地,对于粪便并不用刻意的去处理,大自然就能打理得很好,等过年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发现水草反而更茂盛了。
农耕时代,粪便的处理就成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人们通过掩埋,或者是倒入河流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中提到,无论是倒入河湖,还是倾倒入大海,本质上是对粪便的一种稀释化无害处理,当数量较少时作用明显,如果数量太多,自然界无法及时处理,那就会出大问题的。
到了古罗马时代,人们出人意料地发挥了极强的聪明才智,公共卫生处理系统极为发达,排水沟、公共厕所、下水管网,都处于一种很发达的状态,古罗马的卫生条件极为出色。
但是进入到欧洲中世纪,政局的混乱,战争的频发,人口的增多,城邦的密集,让卫生条件反而变得很差。在描写中世界的许多作品中,都提到城堡中污水横流,人畜粪便满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更有甚者,建在高处的城堡,有一角是专门为厕所留的位置,如厕完之后粪便就顺着城堡的墙留下来。听着就画面感极强。
进入19世纪,伦敦等欧洲大城市人口破百万,但是市政公共卫生处理系统并没有跟上,人们还是随意的释放污水与粪便,整个泰晤士河上漂的全是污水。就像上文说得,自然稀释的条件已经不能满足粪便处理的需求,导致了伦敦居民们险些被“臭死”。有一本书叫做《大恶臭》,描写的就是1848年伦敦的这一公共事件。通过伦敦大恶臭,也迅速地促进了“泰晤士河净化法案”,也算是不幸中的一件幸事吧。
在高等生物人类的世界中,可以靠着公共卫生系统来处理粪便,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粪便如何处理呢?这时候《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一书的重量级主角就出场了,也是作者情有独钟的一种昆虫——“粪甲”。
3、各国历史文化中的屎壳郎
从科学分类上来说,“粪甲”是一类昆虫,指的是金龟科,粪金龟科,蜉金龟科的任一种昆虫,大约有9000~10000种,远比我们想象的品种要多。
从俗名上来说,一般对这类吃粪便的昆虫有一种爱称——“屎壳郎”。对于这种昆虫,人们一般是敬而远之的,对它们的感官远远谈不上好,更不会像《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作者理查德·琼斯那样欣赏了。
可是在各国的历史上,蜣螂(屎壳郎)这种生物可是很有排面的。有着大量的传说。
在古埃及人看来,甲壳虫是神圣的。一方面,古埃及人认为甲壳虫是单性繁殖,与造物主一样,因此成为造物主的化身;另一方面,屎壳郎推着圆圆的粪球,也成为了太阳神驱动太阳的一个象征,包括太阳神“海普瑞”形象都是甲虫的脑袋;第三点,古埃及视死亡为重生,甲壳虫在死亡之物中生存,与重生是同一含义,“屎壳郎”在古埃及被视为“圣甲虫”也就不奇怪了。在著名的图坦卡门木乃伊的胸前,就有一个三只圣甲虫的胸饰。在著名的《古墓丽影》中,劳拉在法老的墓中得到也有圣甲虫宝物。
在东方的释迦摩尼,也曾经在讲法中,用“屎壳郎”对弟子们说法。在释迦摩尼看来,当一个追求佛法大道的人对名利等身外之物执迷不悟时,在佛的眼中,他们就像是“屎壳郎”追求这极脏的粪便而不自知。可以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泰国的民间故事也有关于“屎壳郎”的故事。说的是两个和尚生前约定,重生后幸福的一方要去帮助痛苦的另一方。心情舒畅的和尚转世成为了神仙,而心情郁闷的和尚转世成为了“屎壳郎”。神仙化身为仙鹤,想去超度“屎壳郎”,而“屎壳郎”不愿意放弃不劳而获,无痛无饿的生活,最终神仙只能怅然而去。细品真是回味无穷。
中国壮族的民间传说中,开天辟地时期天地之间距离非常近,人类的粪便熏得神仙也受不了了。于是派能够上天入地的“屎壳郎”去传旨人间。可是屎壳郎记错了,将三日一餐,传成了一日三餐,粪便越来越多。后来神仙就惩罚屎壳郎去吃粪便,减少粪便的数量,于是天地之间的距离变远,神仙再也不受粪便之臭的痛苦了。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却都有着“粪甲”(屎壳郎)的传说,看来先人们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本地屎壳郎挑食,外来屎壳郎拯救澳大利亚草原
除了在历史中传说,屎壳郎在现实中还真的曾经拯救过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
话说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牛羊的粪便在草原上随处都是。全国共有奶牛2800万头,一天大约要产生3亿个粪堆。每个粪堆在一周之内约可繁殖和养活3000只苍蝇。这个数字远远超过全国1900万人口的数目,澳大利亚人头疼不已。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环境的恶化,寄生虫的肆虐,让澳大利亚已经达到了绝望的地步。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中记载到,匈牙利生物学家博尔奈米绍博士来到澳大利亚进行考察,发现本地的生态原因是缺少能够大量掘入粪中或者将粪埋入地下的蜣螂(屎壳郎)。
其实澳大利亚也有本地的屎壳郎,但是澳大利亚本土的350种屎壳郎不愿意接近牛粪,它们倾向于选择比牛粪更硬的袋鼠粪,这迫使科学家们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国外。
1967年,在澳大利亚最先释放了两种甲虫,分别是“中华阎甲”和“牧阎甲”,为了避免生态侵蚀和物种侵略,释放的不是成虫而是消毒之后的虫卵。
随着虫卵的孵化,人们喜闻乐见地发现草原上屎壳郎飞舞,寻找牛粪,然后把牛粪切开,将粪便堆成一个个圆球,滚向远方,雄的在前面拉,雌的在后面推,忙得不亦乐乎。它们其实这是为孩子们储存食物,不过也间接地为拯救澳洲草原立下了大功。
随后科学家们再接再厉,从1968年到1984年间,一共有43中约173万只蜣螂(屎壳郎)被释放到澳大利亚的数千个草场,最后成功定居澳洲的屎壳郎一共是23个品种。
说是屎壳郎拯救了澳大利亚,一点都不夸张。
5 、臭臭的便便,香香的美食
便便这么臭,如果说它还能跟美食联系起来,你相信吗?
《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中提到,其实动物的消化能力并不强,很多情况下,食物在动物的肠子中消化率只有30左右,有些动物的消化率只有5%,相当于是食物只是在消化道中走了一遍。
有一种著名的咖啡,叫做“猫屎咖啡”,其来源就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椰子狸粪便中的咖啡豆。18-19世纪,咖啡豆的种植引入苏门答腊和爪哇地区,由于咖啡豆的经济价值巨大,殖民者严禁当地种植户采摘咖啡。偶然情况下,当地人发现椰子狸的粪便中有未消化的咖啡豆,晾干磨粉之后,味道比自然采摘的咖啡豆还要醇香,于是“猫屎咖啡”的名气不胫而走,每千克猫屎咖啡的售价能达到900美金。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黑象牙”咖啡,其灵感或许也是来自于猫屎咖啡。也就是在大象的代谢物中挑选未消化的咖啡豆,进行精加工或者是酿制啤酒,也是风靡一时,所得到的钱用于大象的保护事业,倒也算是用得其所。
在中国西南传统中,还有一种叫做虫茶或者是沙茶的饮品,其原材料就是用某些昆虫吃完叶子之后的排泄物晾干而成的。这些昆虫包括鳞翅目夜蛾科、螟蛾科、天蛾科等等。据说可以治疗脾胃不适,消化不良等。
在中医的理论中,家蚕的干燥粪便被称之为“蚕沙”,是一种中药,有祛风、活血定痛的功效。而用蚕沙填充的枕头,也是明目清肝的非常好的日常用品。
就连年初时候被大肆声讨的蝙蝠,其粪便在中医中被称为“夜明砂”,起到清肝明目;散瘀消积的作用。不过光吃这些药还好说,一旦知道药从哪里来的,恐怕心情就不那么美好了。
6、身在屎堆,心向星辰:神奇的屎壳郎动物仿生学
屎壳郎不但能处理人类粪便,其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独特的生活习惯,也成为了人类仿生学的研究对象。
屎壳郎常年在粪堆中爬,在土地中钻,但是身体还能一直保持金灿灿或者是荧光闪闪,其耐磨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在仿生学科中,人们就研究屎壳郎外壳的耐磨特性,用以改善金属表面的结构,通过点状、条状和网格状的非光滑仿生表面,来改善、强化零部件的表面,提高各种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屎壳郎在很硬的土地中也能顺畅往来,防粘土,防阻拦,这也为需要钻探的场合提供了灵感,有科学家通过仿生设计冲击挤密钻头,既能够实现快速钻探,又能减少钻头的磨损,一举多得。
蜣螂的外壳非常漂亮,又极为坚固,这种特性为复合材料的研制也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参考。通过研究蜣螂的外壳形态,微观结构,综合其纳米力学特性,设计符合生物学特性的轻型高强度耐磨复合材料,对工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启发。
另外,科学家们还惊奇地发现,屎壳郎可以通过银河来定位。在非洲的夜晚,在轻柔的月光下,屎壳郎会在月光及银河的指引下,滚着粪球沿直线前进,非常神奇。这也是第一个被发现具有该类能力的昆虫。如果能将它的这种能力应用在小型化高精度导航研究中,相信可以让科技的发展提升一个台阶了。
小小的屎壳郎,大大的超能力。
7、来自自然与粪便的召唤
除此以外,《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中还介绍了“粪便鉴别指南”、“粪虫惯犯指南”,对于不同动物粪便的图谱、食粪虫的家族图谱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读起来十分的上头。
如果想充分探索自然的秘密,了解粪便的秘密,揭露屎壳郎的秘密,那就来看这本充满味道的《自然的召唤:粪便的秘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