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纪实读后感1000字
《护城纪实》是一本由阮仪三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173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护城纪实》精选点评:
●古迹保护的艰辛 普及读物
●在亲眼见过阮先生之后,再读一遍,敬意更深一层
●为了这颗炽热的心
●在火车上读完了这本不足两百页的书,不得不说阮仪三老师真的是个十分执着的"倔"老头。也道出了作为规划工作者对"领导"的常常的气愤和无奈。比较后悔的是没有在实习之前把这本书读完,这回长三角之行还是miss了很多东西,有些可惜了。
●阮教授对历史古镇的保护热情和专业精神真是令人敬佩。联想自己在做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书中的一些感叹令人深有同感,很唏嘘。
●这是一个学者该有的品质
●喜欢阮老那种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个性,“肆无忌惮”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出来,如孩子一般率性耿直
●感想多于实际问题讨论,规划层面,政策层面反应较多,作为兴趣泛泛了解。
●阮老的激情值得赞叹,更能体会为啥扬帆老叫那帮人TANGUANWULI
●绝对的好书,感动,阮仪三教授可爱又伟大,现在这样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书中那些目光短浅,喜爱眼前利益的人,无奈。想到他如此高龄,可能世上又要少一位可爱的人了。今天花了这么长时间在赶图前看这本书,非常值
《护城纪实》读后感(一):肉食者鄙,一心政绩工程
肉食者鄙,不听专家意见,没有百姓决策,所谓一把手就拍板了,遵义老街也就没了。家乡人深感遗憾。文化名城不是摆样子的,一方面可以耐心修旧如旧,另一方面可以诚心改善民居和基础设施,本可以做得更好,却不做。果然肉食者鄙,该骂
《护城纪实》读后感(二):缘分
书是不错的,执着又直白。没有什么专业性内容,只当作一本记叙文,晃晃悠悠也就读完了。
本科快毕业的时候看的这本书。然后偷偷许了个愿,以后也要做”保护“。
两年以后,真的就坐在阮老师的中心里,做起”保护“来了。
巧的是,生活的两个地方——福州和嘉定,都在这本书里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这就是所谓缘分吧。
《护城纪实》读后感(三):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最近在看阮教授的这本书,里面列举了其对国内历史小镇古城等的保护历程。虽然作者表现出的“让你听我的保护规划方案,你不听,现在晚了”这些想法有些过于说教,甚至觉得其是位带着孩子气的可爱的教授,但他在当时那个保护意识单薄的年代的确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很多贡献。本书开始说到二战时期美军飞行员对德国科隆大教堂的保护,而免遭其成为废墟,又提到华沙人民齐心重建了维持原貌的古城,还有我国学者对奈良,东京的保护,能够为世界人民留下这么保护的文化遗产。于是我又想起小时候家附近有条老街道,房屋还是木制结构,老招牌,还有导演选此街拍民国时期电影。现在这条街早已不再是老街道,两旁随意盖的现代建筑完全毁掉了这条老街。真可惜,如果我早点出生学文化遗产保护,我就极力会保护它,并修缮,保护其文化底蕴并发展旅游经济。
说是这么说,但县长也许是个二百五,这些东西他们是不会明白的……
《护城纪实》读后感(四):1
所谓纪实,的确是纪实,对于阮老如何一步步纠正当时政府的观念,竭力保护古城的过程倒也描绘的丝丝入扣。可是无论是南浔还是周庄,还是寿县亦或是西塘安阳等古城,保护不仅仅是停留在保留的层面。对古的东西我们需要保护,但是保护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在这其中得以体现。老赵对阮老的老的都要保护的观念抱以保留的态度。老的不一定都有价值,但是不老的不代表不需要保护。正如我们现在在做的荷兰大使馆,民国36年建造,也历经2,3次改造,现状和最早的照片相比,有些出入,特别是屋脊部分。可是对于屋脊,我们是否真的需要恢复到最原初的状态呢?一者,最原始的照片我们只能看出不同,但是缺少细节。二者,现状也是一种记录,对于历史的回应。现在看起来是新的,可是对于后人来说这3,4十年其实几乎可以算作是同一时期。在没有充足的原始资料的前提下,盲目的恢复原装,实为草率。
我们现如今做的慈城项目,老赵的观念还是比较实用。让修复好的古城继续保持活力,而不是只供人们猎奇的,到了节假日出游的地方。若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不是当地的民俗风情感染我,只为了买纪念品,我是不愿意去跑小乡村的。看了浙江古建院做的民权路的恢复方案,对于只做表皮,换汤不换药的做法,是最为低级和没有价值的。老城有需要保护的,也有需要改进的,为适应人的生活,属于人们的公共空间往往在老城中比较少见,因为传统的城市也是到了宋朝才打破里坊制,有了商业街,公共空间。道路往往由高墙包围,若我们的恢复只是仅仅改变立面,做下表皮,那么人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而得到改善,而老城固有的疾病也不会得到治疗。
暂且到此,去如个厕。
《护城纪实》读后感(五):真的猛士
书不厚,花两个小时就翻完了。看完了感触颇多,赶紧乘热打铁写下来吧。
中国就是这么个神奇的地方,你可以用很多负面的词语来形容我们当下的环境,世风日下,利欲熏心。。。。不过再怎么黑暗,也有像阮仪三教授这样的斗士仅仅是出于对我们国家这大片美好河山和古城的热爱而默默在抗争的人存在。看完了之后你会发现,像他这样的人也不仅仅是他一个,而是一批,毕竟很多事情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更大的损失是对人精神层面的,而人的思想一旦形成之后,要改变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在阮仪三教授一次次护城的斗争中,每次都会遇到很多各方面的阻力,大到政府领导小到市井小民,在中国要做点事情就是这么不容易。要把设计做好,还要去说服各方面的领导,还要和那些无理取闹的小人去争辩,有时候还会有生命危险,阮教授真是令人佩服,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保护了那么多古城遗址。
那么再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吧。这个估计也没法一下子想清楚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心中对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一点都没有热爱,而仅仅是利益的驱动去做那些事情,也许这个问题是我没法回答的,人与人就是这样,你没有别人的生活经历你就无法很全面的去理解他的思维和行动。很多人说话做事的中心就是围绕利益的,利益真的那么重要吗?那些人当中也有的是衣食无忧,是不缺钱的。有人说:理想破灭了之后人就会非常在乎利益的得失,也许,那些人也仅仅是些理想破灭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