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学通论》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经学通论》读后感1000字

2021-01-11 03:19: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学通论》读后感1000字

  《经学通论》是一本由皮锡瑞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学通论》精选点评:

  ●皮锡瑞又一经典。

  ●《詩經》、《三禮》部份。

  ●皮偶像的實力遠不止於此

  ●总算在回家前读完了= =

  ●补记

  ●补标,筚路蓝缕

  ●我的经学入门书

  ●言简意赅,值得反复读。

  ●家父书柜上的陈年老货

  ●「周礼」在周时初未举行,亦难行于后世。自王莽、苏绰、王安石试行不验,后人引以为戒。……然安石尝云:“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周官」之法不可行于后世,马端临《文献通考》言之最晰。锡瑞案:马氏谓「周礼」可行于封建,不可行于郡县,以壤地既广、长吏数易之故,最为通论。今壤地之广过于南宋,长吏数易亦甚于南宋。彼时守吏犹必三岁而更,今且一岁而数易矣,使与百姓交涉,能至纤至悉乎?

  《经学通论》读后感(一):很下工夫的书,校点一过

  于2007年初,将此书的诗经部分,校点一过。

  爱惜书,是把书放大复印的。不然原书字太小。

  虽然文章已有句读,但引号、书名号还没有。

  太长工力了。

  如果文字学或文献的,自己练校点,那就是力荐了。

  很好的书。而且基本都是经学的常识,虽然宗今文,但各种意见介绍很明白。

  《经学通论》读后感(二):容易读的一本书

  当很多同学抱怨国学难学的时候,当同学抱怨文言文难读的时候。我就向他们推荐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和这本书。这本书基本上都是针对主要的儒家文献的基础的问题谈作者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尤其给我们启示和帮助的,是作者对相关资料的引用和整理。所以,看这这本书,就基本知道了历代大家对相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观点。可以说是省时省力。

  《经学通论》读后感(三):驳皮氏《诗经通论》“《毛传》不可信者之二”

  此书《诗经》三十八论,大抵推赞三家而抵毛,而所论辨自亦难令人信服。

  如皮氏以《汉志》“自谓子夏所传”一语,而言班不信毛,于毛有微词,言《汉志》亦非全用《七略》。

  悉《汉志》原文为:“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

  按班氏一语道破三家之弊,三家相较,与不得已,鲁乃最为近。而于毛仅言“自谓子夏所传”。何其曰“自谓”?考上下文之语境,盖平实之论。源流难稽,故阙疑也。且愚亦疑此“自谓”与句末“未得立”相对照,因其仅为“自谓”,未得公认,故“未得立”(班固这样写,就给王室和毛诗派都找了个台阶——因为未得公认,所以王室可以不立;而河间献王相信毛渊源有自,所以好之)。总之难从“自谓”二字见有讥刺之意。况其时师法之不同,尚且互相攻伐,今古之不同,更当势无两立。毛尚能自谓子夏所传,三家却都无可谓!焉见班氏于毛有微词乎!以余所见,此正《汉志》用《七略》之例也。皮氏取“鲁最为近”之断语与“自谓”之断词相较,何其鄙哉!

  《经学通论》读后感(四):重点节录

  易经: 黄氏此说,但取王弼注与程传之说理者,而尤推策程传,汉之焦京,宋之陈邵,皆所不取,说甚平允,焦京之易,出阴阳家之占验,虽应在事后,非学易之大义,陈邵之易,出道家之修炼,虽数近巧合,非作易之本旨,故虽自成一家之学,而于圣人之易,实是别传而非正传,俞琰曰,先天图虽易道之绪余,亦君子养生之切务,又曰,丹家之说,非出于易,不过依仿而託之者,初非易之本义,因作易外别传以明之,俞氏深于丹家,明言陈邵之图,为易外别传,乃彼道家自认不讳,吾儒家犹据以说易,斯可谓大惑矣。 近儒说易,惟焦循张惠言最善,其成书稍后,四库未收,故提要亦未及称许,实皆学易者所宜急治,焦氏说易,独辟畦町,以虞氏之旁通,兼荀氏之升降,意在采汉儒之长而去其短,易通释六通四辟皆有据,依易图略复演之为图,而于孟氏之卦气,京氏之纳甲,郑氏之爻辰,皆駮正之,以示后学,易章句简明切当,亦与虞氏为近,学者先玩章句,再考之通释图略,则于易有从入之经,无望洋之欢矣,张氏著周易虞氏义,复有虞氏消息虞氏易礼易事言易候,笃守家法,用功至深,汉学颛门,存此一线,治颛门者,当治张氏之书,以窥汉易之旨,若欲先明义理,当观王注而折衷于程传,亦不失为易之正传。 尚书: 伏生大传 史记 白虎通 惟焦循禹贡郑注释,成蓉镜禹贡班义述,专明古义,治禹贡者当先观之。 实亦由治公羊春秋,渐通诗书易礼之今文义也。 三礼: 凌氏礼经释例 读仪礼有三法,一曰分节,二曰释例,三曰绘图,得此三法,则不复苦其难,分节可先观张尔岐吴延华之书,释例凌廷堪最详,绘图张惠言最密 江永《礼书纲目》 治经者当先看礼记注疏,礼记中先看王制法疏,注疏中纠缠周礼者,可姑置之,但以今文家说解经,则经义了然矣,王制一书,体大物博,非汉博士所能作,必出孔门无疑,近人俞樾说王制者,孔氏之遗书,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 春秋: 春秋有大义,有微言,大义在诛乱臣贼子,微言在为后王立法,惟公羊兼传大义微言,穀梁不传微言,但传大义,左氏并不传义,特以记事详赡,有可以证春秋之义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