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树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树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1-14 00:34: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树下》经典读后感有感

  《树下》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2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下》精选点评:

  ●恩 忧伤的一本书 但是觉得最后一章有些突兀

  ●听说在树下坐上几万年 就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了

  ●读完《树下》感觉自己的心都被淋湿了,好心疼那个姑娘!

  ●结尾不好

  ●读到姨妈,总会联想到鬼怪里的那位姨妈,满脑子的代入感

  ●【18-10】北京 丹丹说我白天在床上躺一天,临睡装模作样看书。倒是确实能在夜晚一口气看完,安静的夜晚故事里明亮的哀愁溢出来,萦绕在我的周围,过完了女孩子七斗的大半生,年少的道路尽头骑手打马走过,河岸停泊处海鸟停歇在甲板,暴风雪过后的山脉寂静无声,最终麦地带给人归栖,漂泊的女人在麦浪里停泊。迟子建的笔从来不刻薄,连死亡都有那么一股温暖的热气,就像炉火照耀的白雪皑皑。迟子建笔下的年老女人永远有一种时间洗过的神秘与淡然,夜来隔窗听雨,岁月像画笔,细细涂抹,一层一层累积出油画的细节。反倒没想到的是我最喜欢的居然是她的处女作,我会比她残忍的。

  ●七斗的耳边始终漾着马蹄声,或远或近,或沉重或轻柔。嗒,嗒,嗒。她的命运亦如奔跑着的四轮红马,驮着记忆的伤痕朝向未知的境地。鄂伦春小伙与小白马也终消逝在残阳如血的暮色里。茫茫暗夜,何处是归程。

  ●很中规中矩的一本书,有迟子建的风格但是完全体现不出来迟子建的亮点。看起来很腻、很长、很乏味,丝毫没有《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灵气和《伪满洲国》的情怀。看到后面基本没仔细看了,总算翻完,长舒一口气。

  ●人的韧性是很强的。

  ●和早期大部分创作重复

  《树下》读后感(一):鸡蛋里挑骨头

  我无法形容自己对《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喜爱程度。最近在《树下》里面发现了一处好有喜感的文字:按七斗的想法,那就是从三九工区出发,一直向北走去……便是爱斯基摩人的居住地了……他们居住的雪房子附近常常有成群的企鹅……。可是企鹅和爱斯基摩人。。。呃@迟子建 老师你是故意的吗 嘿嘿~

  《树下》读后感(二):树下的七斗

  七斗在我心中是勇敢和坚韧的,她面对一个个亲人的离去已经麻木,知道只有隐忍和坚持才能活下去。她期待的马蹄声对她说他已经娶了别人了,七斗很失望。但她并不伤心,可能是遭遇了太多的坎坷,淡然的回应生活中的各种失望。不知道怎样叙说我的心情,生存和死亡时这样的简单..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哭天喊地。作者构造的坚强的女子,对世事悲剧看淡,却没有幸福...

  《树下》读后感(三):坚强的女孩

  《树下》是我好好读完的的第二本书,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主人公七斗在遭遇死亡的悲痛、被强暴的痛苦、感情的缺失、生活的残酷之后,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着她内心的痛苦。整部作品在生活苦难的表象下,潜藏着生命的热情。小说中女性人物颇多,却是各有千秋,各有生死。当作者以淳朴、沉静的语气为她们安排着前程时,她们却爆发出更加深沉的悲鸣。 她们很坚强,很值得我学习这种品质。

  《树下》读后感(四):浊酒的杂想

  借阅这本书是个意外!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快,读书时间太少,总是捧着个手机,我离开学校后就很少阅读了,有一天在市区一个广场看到一个自动借书的机器,在一个玻璃房子里有好多书,不要人工,自动操作,就可以借阅书籍,我心中悸动,办了一张借书卡,想着以后闲暇时不要再看着那一点点大的手机了,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不管什么样的书,让自己培养起阅读的习惯,然后再慢慢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说来好笑选择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作者并不了解,也没人听说起过这个书,就是因为这个书的大小刚好可以放在我日常背的包里,看起来不那么笨重,其次是因为喜欢这“树下”这两个字。在没有看《树下》时我在猜想他里面的内容各种各样的猜想,结果没猜对。

  我很喜欢作者的文字描述,读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让我想象到小说的场景!就连人物的样子,我自己也有能想出来,,我都能想象得出来,小说里人物会有什么样的小动作,一边看书一边脑子里同时就能出现电影画面。

  小说个人认为很简洁,不拖沓.我最喜欢的是“白卡鲁山下的木屋”这一节,不管是文字描写,还是故事情结,我都是喜欢这一节,可是最让我遗憾的也是这一节,就故事情节来讲,如果七斗能将一直的隐忍在这一节里也发挥到极致,就这样和村长结婚了,可能会很幸福,也许就没有后面的两节了,她嫁结村长和后来的老公,都是为了让自己安定下来,而且我觉得前者反而更能理解她,爱护他。她还能好好的教书,还好好好的...可能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读过说的女生有点文艺气息,有自己的傲!在没有受那么多磨难时,不向任何事低头!所有困苦七斗都在做无声的反抗,到最后没有力气再去承受时,也无所谓了,只要安定就好...作为读者读这本书时一直很压抑,因为主人翁的命数一直不好的样子,能死的都死了,只有在这一节中,我能找点希望...

  这本书,还是有读的价值,体会一下那个时代女性的故事!

  《树下》读后感(五):被压抑的七斗的一生

  如果让你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面来读七斗,你读出了什么?

  童年并未有过多着墨,初中时候温婉却孱弱的母亲在东山树上自缢,父亲狠狠心去大城里趴活就把七斗过继给了姨妈。喔,姨妈,这个在七斗成年后三番五次出现在她梦里的强壮又市侩的女人,成为了她的“铁丝猴妈妈”:在她要躲避刀把脸姨夫的侵犯时仅有的避风港,和姨妈在屋里做着针线活计,相对无言,却没有比这更安全的了。

  初潮之后贞洁被姨夫掠去,恐惧的中学生七斗只能尽力躲着那个阴郁的男人,但一次又一次,她只能蒙着头在被子里哭泣。终日如惊弓之鸟的小七斗只好给爸爸写信,希望爸爸能带他远走高飞,可一场大雪之后她盼来的只是一场车祸,被撞得稀烂卡车副驾上,爸爸的尸体不堪入目,旁边还放着带给她过年的大花布。四匹红马来了又去。

  小屋窗外的李子树花开了又谢。和姨妈姨夫生活在一起成为七斗仅有的选择。平淡的日子里她更像是和栾老太太惺惺相惜,听老太太忆起年轻时上海滩上自己的风华史,看着曝晒在阳光下的脂粉盒畅想南国的生活。栾老太甚至充当了妈妈的部分角色,教七斗梳头带花,出落成一名婀娜的女人。

  乡土生活,同住屋檐下的姨夫和栾水秀眉来眼去激起了朱大有的杀念。在一个平淡日子的中午,姨妈一家人惨死在朱大有的枪口之下,而七斗在门后目睹了这一切。一个都不能放过,慌乱之中逃亡的七斗翻过窗户,脖子上结结实实挨了一刀。事后医生说,好在辫子的韧性消抵了刀刃的一部分力。七斗活下来了,但成了孤儿七斗。

  她离开了惠集小镇去到了没人认识她的白卡鲁山,在山下的小木屋里教十几个孩子们读书。她为了避免另一个女孩重蹈她花季被侵犯的覆辙,决意嫁给米三样,一个丑陋却善良的男人。新婚那天七斗哭肿了眼睛,米三样说,你走吧,我们明天就离婚。黑暗的夜,他抱紧可怜的七斗,也拥抱了她的过往,不带邪念。

  被放逐的七斗又踏上了旅途,这次是在船上,飘荡在黑龙江,像极了她的一生。但最后由于作风问题她被赶下了船,剥夺了工作。

  斗转星移,最后一章落笔时七斗已为人母。家里多了个抑郁的新房客,“七斗知道房客来此作画的理由后却对他产生了一种蔑视,因为农民有了痛苦后唯一的排遣方式就是多干活,消耗掉自己身上的力气,使自己无力去痛苦。七斗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了,也许她现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凡事都从农民的立场去考虑。”

  最后,多米在她怀里死去。骑白马的鄂伦春人被熊舔死。日子还是要继续,在农场里那两棵大树的庇护下,不紧不慢地过着。

  喔,我太沉浸在剧情中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个早年父母双亡、青春期被性侵犯、又目睹了亲人被杀的隐忍又寡言的姑娘。生命中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成为她的树洞,作为她的支撑。或许她也没期望树洞,民俗的禁忌让她无法去诉说。而那支撑她把日子过下去的力量也着实让我惊叹。

  三天早晨在轮回的二号线里看完这个故事,就像盘坐在树下,听作者悲悯又淡然地娓娓道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