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族》读后感锦集
《将军族》是一本由陈映真著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的299图书,本书定价:15.30元,页数:200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将军族》精选点评:
●我们,和你们,就像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我们的世界,说它不是真的吧?可那些岁月,那些人……怎么叫人忘得了?说你们的世界是假的吧,可天天看见的,全是闹闹热热的生活。————越往后笔力越深厚。
●有类作家,是英雄。他/她们不是柔弱无骨,温顺驯良轻飘飘的。经历过血雨腥风,肉体痛苦简直不值一提。他/她们是作为常人无法企及的理想而存在的。为了不辜负。致:已熄灭的灯塔---陈映真先生。我这辈子也无法有如此坚定高尚的信仰。只想做些利己又利人的事罢了。所以,您才是,无论谁都敬仰的人。祝您的理想后继有人,不灭。
●我竟然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上读过!现在想想语文课真的很有意义!!
●从直接的敌对,渲染到极度的不适应感
●写小人物 在体制化社会里的挣扎 深刻入骨
●《将军族》很像白先勇,有部分如《我的弟弟康雄》读不太透彻,还有些反映现代的,描写台湾中产小资的小说,其实和今天蛮符合的。就是有几篇结尾戛然而止,不知其所以然。
●短篇是难写的。
●正好,下一辈子吧。那时我们都像婴儿那么干净。
●落在尘埃里的将军族
●在茫茫的装逼潮流中,我是否可以说我其实一直最爱这位共产主义老干部?
《将军族》读后感(一):将军的心思
题目有点随意,但陈映真的不单单是心思了得,小说的语言、叙述故事的模式、深刻的故事角色的刻画全都令我折服。
一开始就被《我的弟弟康雄》所诱惑住了,每个作家都有过刻画这样一艺术浪漫的青年,这篇小说同样也给予我了震撼。也不单单是因为一个这个在艺术的世界苦于挣扎的孩子,也为那个被洪大的世俗所淹没的姐姐而祈祷。我们孩提都是有过梦的人,只是有的人一直相信梦能成真,相信梦的终点就是最真实而美好的内心。但时间慢慢的侵蚀着,终于,我们不得不从梦里走出来,去面对这斑驳的现实,去面对这凌乱的纷扰。康雄走了,苦于无法走出负罪的阴影,苦于那失却的童贞。然而,我们难道不是也是无时无刻在生活中失去童贞,失去原有的信仰,被生活所奸淫吗?
《将军族》读后感(二):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飘呀飘~
他们从未表现出自己所遭受的苦难,可他们的苦难却强烈地冲撞着我们的心灵,他们来自于泥泞之中,可他们的灵魂却纯洁无瑕,他们如同海上的一条船,往前没有方向,往后没有归途,他们只能任由这条船在明亮的月夜里,在凉爽怡人的海风中,飘呀飘~他们在苦难之中平静从容地向坡堤那边走去,在他们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的那一刻,他们如同战死在沙场的将军一样走的那么威严悲壮。他们交握在身前的双手使得这悲凉之中增添了一丝的温暖,可也正是因为这一丝的温暖却又让这苍凉悲壮之感更加的浓厚,强烈,绵绵不断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扩散开来,久久地激荡着,盘旋着。 一个生长着的花季少女,一个枯萎着的流浪老者,两个瘦弱的身体彼此搀扶着慢慢从远处一步一步地走过来,我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他们。终于他们走到了我的身旁,他们俩很默契地看了一下彼此,随后向我轻轻地笑了笑,我看着他们也从嘴角里露出了一抹笑。然后,他们俩把彼此的胳膊搂的更紧了,在他们经过我的那一刻,我好想说些什么,可是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口。我缓缓地转过身来,目送着他们向海边一步一步地走去,他们的衣角在风中肆意的飘荡着,头顶上挂着的月亮这时更圆更亮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我看着他们消失在海边,只留下我呆呆地站在这沙滩上。
《将军族》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将军族》:作者陈映真通过《将军族》中一对小人物由陌生到相识再到相爱,最终因相爱而从容赴死的悲情故事,运用淳朴实在的台湾方言,为我们编织了一个泡沫般的梦想化爱情。从而揭示小人物面对当时充满黑暗与不公的现实史的悲惨生活处境和命运。文章既在对当时丑陋的社会表达不尽的抗议,也在赞美平凡小人物身上高贵的品行和纯洁真挚的情感。 在我看来,文章最大特点就是其语言较为平淡。面对女主几次被卖乃至挨打的悲惨局面,作者避开愤慨无比的言语而选择平铺直叙的对话进行表现,让文章悲情慢慢渗入人的内心。再者,小说通过“伊”等字表现了人物对话时的亲昵和软糯,让人不由得将这些字词在嘴边咀嚼。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份本就梦幻无比的爱情更加泡沫化和理想化,选择将两个相爱的小人物不选择结合而选择静静死去的殉情场面通过极其飘渺的文字展现出来,为本就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更富于理想色彩。 这篇文章注重运用现代西方意识流技巧,多次运用意识闪回将女主以前和现今状态进行多次叙述和对比,使原本平铺直叙的文字结构变得跌宕起伏。同时,为了使文章在悲情中体现温情,作者十分注重对环境气氛的营造。尤其在文章的结尾,作者选择将小人物的死亡气息和明媚的阳光相互交融,使悲情气氛在一片美丽却虚幻的爱情气氛中弥漫。
《将军族》读后感(四):晚一点我们天上见
故事的主人公一出场就顶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外号—三角脸。而“小瘦丫头”这个外号却让人感到无限同情。一路走来,苦难仿佛缚骨之蛆如影随形。爱,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苦难的意义是什么?让怯懦的人更怯懦,勇敢的人更勇敢?又或者它本就没有意义,而世间发生的一切,也只是为了让能够相爱的人早一点遇见?
家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在每个有月亮的晚上,让思念有所寄托么?被最信任的家人卖了,不比死好过一些吧。
烟的意义是什么?给那些早就被抛弃的人一点点鼓励么?“你在哭,你说你焚烧了自己。但你可曾想过,有谁不是烟雾缭绕?”
爱情的意义是什么?滚滚红尘,破败不堪的世间,一无是处的自己,自卑绝望到不相信自己也能被爱。但是别怕,还是有人最终找到彼此,被爱救赎。
他们死前的风景那么美,走廊宿舍戏院石桥,广阔的田野,还有自由的麻雀。久别重逢的瞬间,最终变成他们生命中最闪亮的光,和水一样明亮。
一对尸首,看来安详、滑稽,都另有一种滑稽的威严。别怕,我们要作永生永世的爱人,晚一点,我们天上见。
《将军族》读后感(五):关于题目《将军族》
乍一看文章的两个主人公的遭遇和身份跟将军并没有什么关系,那为何题目要定为将军一族呢?
二者在为死者送殡的乐队中相遇和重逢。文中提到小瘦丫头穿着“深蓝底子的制服,到处镶滚着金黄的花纹,戴着制帽”,还担任着指挥的任务。而小瘦丫头在把制帽给三角脸戴上之后又说,“你这样子真像是个将军呢!”,可以想见两人在乐队中为他人送殡演奏的时候的穿着衣饰就是模仿将军一般的穿着。两人最后的时候“吹起《王者进行曲》,在堤上踏着正步,挥舞着银色的指挥棒”,俨然就是两位将军的形象。
但这两个人的身份和遭遇跟将军却丝毫搭不上边。三角脸是一个退伍的国民党老兵,文中提到他其实是一个大陆人,在沦陷给日本的东北待过。可以想象国民党退回到台湾之后,三角脸从一个军人沦落到台湾的下层社会,拿到三万块的退伍金之后过着“几乎每天都在大卡车的颠簸中到处表演”的生活。小瘦丫头是台湾人,在父母为了生存将她卖到花莲后逃跑到了乐队去卖艺。将这两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比作将军,是因为他们的身上仍留有高贵的品质,拥有像将军一样高贵的尊严。三角脸在知道小瘦丫头的处境后,将他的退伍金全部留给了小丫头还债,一个年轻时狂嫖滥赌的单身汉愿意在遇到小丫头之后结束自己的生命,并跟小丫头约定来世像小婴儿一样干净跟小丫头相会。小丫头的家里把她当成一件商品一样卖掉之后,她坚持卖笑不卖身,坚守着自己的童贞,三角脸帮她还债之后她坚持要活着见到他来还恩。两人之间的感情超越了欲情,不惜牺牲生命来追求来世圣洁的感情。一个是退伍的老兵,一个是失身的女孩,但在他们的灵魂和死亡里,他们是将军一族,将军是对他们高贵尊严最好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