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国与将军》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国与将军》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9 21: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国与将军》的读后感10篇

  《大国与将军》是一本由[美]托马斯•E. 里克斯(Thomas E.Ricks)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一):只见个案,未见体系

  作者十分推崇”回到马歇尔”,但并没有告诉读者马歇尔军官选拔机制到底是如何运作的,书中能看到的只有马歇尔个人”慧眼识天才“和”不拘一格人才“的作用完全不见“体系”的踪影。同时,从几位二战将领的回忆录中,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马歇尔个人人脉体系的巨大作用。

  我个人是相信存在“马歇尔选拔体系”的,否则美军绝对无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培养与选拔出运作数百万军队和配套物资的军官队伍来。可惜作者并未能从丰富的档案资料中勾画出这个选拔体系的实际运作方式来。

  另外,作者对现行军官选拔体系的抨击,也是从个案出发,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支持他的论断。且不提数量庞大的校级军官,就连作者屡屡提及的准将阶层,也没有数据支撑。谁都清楚,校级军官的培养与选拔机制,才是核心,而不是区区几位战区司令。

  在此意义上,本书完全没有达成作者所设定的写作目标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二):美国的将军是怎样炼成的

  虽然从全球的范围上来看,现在总体处于和平时期,但那些惊心动魄战争场面、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依然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在影视作品中、文字作品中,他们的形象依然经常出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他们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军事实力,先进的武器和知名的将军是衡量一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指标。美国是世界上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将军也是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军事领袖。这本书讲的就是美国军事领袖是怎样炼成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托马斯•E.里克斯(Thomas E. Ricks),他是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他供职于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担任该报的资深军事记者,主要负责报导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他也是美国颇有影响的外交杂志——《外交政策》的特约编辑。他曾经两次获得普利策国内新闻报道奖。

  真正的将军当然是那些久经沙场的真正经受过战场考验的军人。纸上谈兵的将领是经不起真正的生死战场的考验的。这一点已经为无数的历史战争所证实。其实近几年来,美国鲜有知名的将军也跟近来美国将军缺少真正的战场的考验有很大的关系。美国历史上那些知名的军事将领多是指挥过千军万马,或者是经历过大规模作战。没过丰富的实战经验,想成为军事领袖是非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可能的。你看看美国的军事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美军名将辈出,如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等。马歇尔的知人善用和运筹帷幄,艾森豪威尔的卓越能力才华横溢,麦克阿瑟的霸气与勇气等,这些美国将军的鲜明的个性和超人的才能在这本书都有很好的描述。

  现在的美国军队已经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少将领仅仅因为表现逊色便被解职,而今天,美国军队已经丧失了这一传统。在这本书中,作者剖析了这个现象背后,指出了美国陆军高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指出了导致目前陆军困局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对美国陆军的领导层曾经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他对美国军事将领的刻画也是入木三分总的来说,这本书资料翔实,可读性极强,值得对美国军事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三):愿天下永远太平

  世界大战终究是个让人震撼的词语,时势造英雄,在众多战争中造就出一些风云人物,他们决定着世界的命运。当我们走近这些人物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人物的确是人类中的佼佼者,不过这些特立独行的佼佼者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他们是“怪胎”。

  对战争一向不喜欢,本以为如此厚的书,我也许只会翻翻罢了,但读起来却兴趣盎然。第二次世界大战,马歇尔调兵遣将,艾森豪威尔让盟军秩序井然。麦克阿瑟直捣日本本土,乔治巴顿让德军闻风丧胆……他们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因为他们的出色,让美国在短短5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了超级大国。

  整个二战期间,最让我震惊的是他们军队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随时测换军官,从马歇尔到艾森豪威尔再到麦克阿瑟,他们把军队中一些有学识有能力的军官掉到适合他的领导岗位。当然也换掉了一些无能懦弱之辈。这种灵活的人事调动,可以让一名有军事天分的小卒快速成长为军队中的领军人物。也可以让一名在部队中占据高位的无能者成为无名小卒。看似残酷做法,对战争却是极为有利的。

  如今我们的部队任命军官几乎就是终身制了,哪里还有撤换?这样的部队能不能胜任下一次的世界大战?从军官到士兵能否对战争沉着应对?终身制的军衔能不能让一些有血性的男儿真正发挥他应有的作用?已经走到高级军衔的军官是否还有危机感?尤其是居于和平环境下的部队,如何应对即将的第三次大战?不管能否发生,我们是否要有准备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轻视的一场战争,本以为结局肯定美国获胜,但中国却给美国以沉重一击,这引起了世界轰动。当时的历史条件,我们凭借人多,吃苦、耐劳……我们胜利了,是不是能够说明以后我们凭借如此条件还会获胜?朝鲜战争,让麦克阿瑟这样一位“战神”陨落。

  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会有一些军事天才脱颖而出,当然也有一些人因为错误的决定而从此陨殁。

  在了解这些英雄将军的同时,我们为他们的出色而叫好,我们为他们在战争中的表现而竖起大拇指,但我要说的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什么?尤其是对黎民百姓!希望在其它领域里多一些人才,希望战争永远不再发生,远天下永远太平!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四):见微识著 无欲则刚

  将军们总是抱持着上一场战争的经验去指挥下一场战争,揆之于两次世界大战,可知此论不虚。所以,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逢时,能够抢先意识自己的错误、并且迅速改正错误的那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此书的作者托马斯•E•里克斯看来,领导着美军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乔治•马歇尔将军,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衡量,都堪称是军人的典范。美军现代管理体系的形成、及其在二战时的卓越表现,皆是出于马歇尔将军的一人之力。

  然而,在随后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迄于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美军的表现却总是差强人意的。究其原因,并不是美军中缺乏聪颍敏锐的优秀军官,而是因为昏聩的高级将领们总是顽固地拒绝部下们的明智建议。大批大批的将军们暮气沉沉,迭遭败绩,却又总是可以官运亨通。作者认为,显然是二战之后的美军管理体系出现重大问题了。

  科林•鲍威尔将军,是他那个时代最为成功的美国军人。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军事业务出类拔萃,而是因为较之于军中同袍们,他更加谙熟于处世之道。鲍威尔回忆说:“只要我完成了那些愚蠢任务,上级们就不会来找我的麻烦,我就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然而,那些有才华的军官们总是认为,这些任务愚蠢或是无用,不愿执行。于是,就断送了他们的前程,从而无法达到可以施展才华的职位。“

  然而,待到伊拉克战争时,鲍威尔将军身居高位,执掌大权。早年时保证鲍威尔将军飞黄腾达的秘诀此时却妨碍他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一方面,他屈从于政客们的压力放弃了自己认为正确的战略。另一方面,对于前线指挥官的狭隘战术观念,鲍威尔虽然深感不满,却又无法予以纠正。

  遥想当年,马歇尔将军处于类似困境时,马歇尔敢于犯颜强谏,无所畏忌,从而赢得了总统的信赖。另外,对于不称职的前线将领们,马歇尔总是会冷酷无情地予以罢黜,换上能够完成任务的军人。

  在此书中,作者介绍了那么多的美军高级将领们,详细剖析他们的功过得失。唯独对于威斯特摩兰,作者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激烈态度。认为此君简直就是一无是处、素餐尸位而已。

  在越南时,有一次,威斯特摩兰对所有的指挥官们宣布:自己要向他们讲授战争的准则。从戎于二战的欧洲战场之后,自己总是随身携带着记录这些准则的卡片。但是,那些准则只不过是诸如:为士兵们提供热饭菜,传递他们的信件,及时检查他们的双脚……,这样的一些警句。西蒙斯准将评论说:“这些都是小分队队长演说时的陈词滥调。”

  看起来,那些被鲍威尔视为是不得不忍受的愚蠢事务,却被威斯特摩兰奉行为个人成功的圭臬至宝。

  作者特意指出,威斯特摩兰虽然标榜自己喜爱阅读军事历史,但根据知情人透露,此君根本不读书,也没有什么爱好。作者认为,只有勤于学习思考,并且不要仅限于军事专业,才能够使得军人们养成批判性思维,才能够在一场新战争中迅速领悟到正确的战略。

  威斯特摩兰的回忆录和他的公开演讲中,充满了谎言。这些谎言主要是掩饰自己在战争中的错误。所以,每逢有中下级军官对美军的战略战术提出批评意见时,当然会被威斯特摩兰视为是对自己个人事业的挑衅,必然要全力打压之。既断送了那些年轻人的前途,也断送了美军扭转战局的任何希望。

  那个时期,像威斯特摩兰这样的将军们,占满了美军的重要职位,美军在越南的失败,也就是无可避免的了。

  艾森豪威尔,无论其才能或是功绩,都是仅次于马歇尔的。艾克将军竞选总统的时候,适逢麦卡锡正在疯狂地诋毁马歇尔的声誉。出于竞选支持率的考虑,艾森豪威尔违心地选择保持沉默。既使是像艾克将军这样杰出的人物,尚不能完全淡泊名利之心,更遑论扰扰余子!

  而马歇尔在活着的时候,从来不肯做这样的事情。因为他的刚直廉洁,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无所趋避逢迎,所以才能够与总统先生保持着疏远的私人关系,从而避免了不适当政治因素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

  也许,这才是马歇尔将军留给美国军人们最大的精神遗产。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五):一本扎实的军事书籍

  说道将军,大家心目中都会树立起很多威风凛凛的将军形象。将军在人们的心中是铁血的,是坚强的。将军不只是一个军事学上的名词,不只是一个军衔,他还构建了人们的一种想象。而在一个国家的建立过程当中,将军总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国的十大元帅,十大大将,构建了人们对于卧马疆场的部队的想象。而对于国外的战争,对于美国军队,可能大部分人都还停留在美国二战巴顿,麦克阿瑟的辉煌战绩当中。而将军与国家这本书就提供了一个窗口来让读者了解国外最新的军事动态

  将军与国家这本书内容十分扎实,描述了美国自二战以来的军事历史。内容十分深刻,但是描述风格十分同属移动。读者不要以为这是一本读起来显得猎奇的书,这本书的内容虽然通俗,但是十分专业。对于美国的将军们,作者态度客观,并没有过度的吹捧,在其中让人了解到美国很多二战后的细节。美国作为一个十分重视军事力量和军事工业的国家,在部队的建设上十分严酷。举世闻名的西点军校就是案例。而书中的将军们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们的严谨和坚强。虽然现代化战争越来越不需要体力和蛮力,但是他们的意志力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也是将军能够在退伍后在其他领域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吧。

  作者对于美国的军队有着深刻的体会,从而会有爱之深责之切的感受。对于越南战争,作者扼腕叹息当时的时代美景和美军的战斗失误。而对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作者详尽的分析了军事在世纪转折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对于未来军事的趋势,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未来的战争会是什么形式呢?按照书中的阐述,恐怕将是更加的科技化和小规模化,未来富有个性魅力的将军会不会消失?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这本书内容十分扎实,对于真正的军事迷来说是一本好书。围绕着将领和部队的关系,作者有十分深刻的阐述,并且也是时代的一面透视镜。因此这本书阅读起来是十分有收益的。希望这本好书不会在大批的书籍中被埋没。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六):大国与将军

  这本书讲述了三十余位战时名将,谱写的一场伟大的战歌,这本书详尽的讲述了成就这一群横刀立马的将军的是何种原因,又是何种因素,五场战争,七十年,四十五万军魂,作者为我们谱写一场醉真实的大国崛起,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只属于三流水准的美军为何仅仅三年时间就走上了龙头老大的头把交椅,马歇尔又是如何运作,让美国成为军事大国,朝鲜战争,让原本不被外界承认的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力量,一战成名,轰动世界,李奇微临危受命,只是在三八线以南保存美国的颜面,越南战争,伊维斯特劳领导的美军被击溃,面上看似军事大国眼看就要行将就木,超级大国也站在悬崖边缘在那里独自彷徨,海湾战争德普伊主导美军只用42天时间,让美国奠定了霸主的地位,托马斯.E.克里斯回顾了过去种种,也从美军的价值观,战场的战术和国家战略,体制成败各个因素揭示着国家与将军这一紧密的关系,这本书详尽的描写着这一批真正经历着生死考验的铁血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率领过大集团作战,没有经历过鲜血,文人墨客的纸上谈兵,作者也指出效仿之才可以是一种天赋,也可以后天逐步锻造。作为军队中被选出的杰出人才,必须学会控制和协调各个兵种,并逐步转变为全能型战术人才。强调,不同性质的任务需要不同特点的将领领导。如果将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两名将领的军衔和地位田中以调换,二战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作者分析指出,作为将领,首先要在问题出现之前做出准确预测,未雨绸缪,并找到解决方法;其次要选择合适人员实施既定计划。只有具备这两种能力的人才能真正胜任将领职务。充其量只不过是隔靴搔痒,作者不仅仅在将军的角度描写,更多的是在人格上进行描写,例如“顾全局、识大体”的马歇尔最终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将才的艾森豪威尔充满戏剧性,升职最快,出身卑微,最早担任盟军最高统帅,诸如此类,将军是个神圣的陈伟,这本书呈现的就是一群能力卓越的军人,一帮运筹帷幄的勇者,用鲜血和汗水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钢铁长城,如果你想体会这种感觉,那么就来看吧。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七):形势与英雄

  形势与英雄

  评《大国与将军》

  我们经常会看到的是这样的言语或者场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英雄人物应运而生。我们的问题是:究竟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左右了时势?同样,看完这本《大国与将军》,我的问题是:究竟是大国造就了将军,还是将军成就了大国?

  美国自一战以后异军突起,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首位,综合国力方面亦超过英国,但在军事上确立的超级大国地位,应该是在二战以后。《大国与将军》一书说的是在美国二战以来的将军成长史,以马歇尔为首的军人,顺应了美国成长的形势,通过自身的努力,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成长,也为美国成为超级军事大国做了卓越的努力,真正实现了“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的良性态势。

  军人首先和战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职责是在战场中执行国家的意志(或者是从某个国家独立出来,或者是为了抵御某个国家的侵略,等等)、消灭敌人(在和平年代的朋友、同事)、保证国内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个远离政坛的地方,只有纯粹的军人才能赢得战争,政治上的利益平衡以及经济上的理性思考,在战场上并没有它自有的生命力。将军是军人们的领袖,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军人们打赢战争,并获得国家的尊严,以及国人的认同。

  美国将军的成长在书中有翔实的描述,他们站工作中的努力,有各种事例可以作证;他们军事思想的高远,通过历次战争得到了印证;他们所取得的军事成就,最终铸就了美国军事上的统治地位。当然,将军也是人,也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有个性,甚至是性格上的缺陷,在书中用一种客观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在军营中,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明显的性格特征,屡屡出现在众多将军身上,他们利用自己赫赫的战功,掩盖了自己个性上的不足,木桶理论在将军们的身上,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证明。

  将军的退出战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的军事意识和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战争需要。我们同时也在关注着军人们的命运,前一段时间曾经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的一位军人退役以后,因遭受到冷遇而持枪杀人。当战争打响,很多喜爱和平的人投笔从戎,并在战争中逐渐适应了戎马生涯;当战争结束,军人们退出战场的时候,他们应该怎样得到安置?如何防止他们在战场中训练出来的杀敌本领,用于对付自己生活中的邻居、朋友?如果将军他们顺应形势成长了自己,当形势改变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改变自己?

  2015-3-26

  文/乡村土狼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八):经典的领导力教材

  表面上看是本军事史,实际上是一本领导力教材,通过讲述从二战到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时的高级将领,包括成功和失败的,充分证明了“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简单总结下好的将领所必需的领导力模型:

  1、善于决策,就是要分辨重点,学会做正确的事。从二战到现在,因为培训模式的变迁,作者说现在的将领战术能力越来越强,但是战略决策能力越来越匮乏。不懂什么是正确的事,做了很多无用功或者价值不大的事。领导者先要明确做什么!

  2、找到合适人选,替代不合适人选,来执行决策。以二战为例,美军大量撤换不合格的将领,例如马歇尔就发现了艾森豪威尔,越级提拔,当然后者最终也证实了马歇尔没看走眼。和平时代,大量庸才充斥军队,会严重损伤军队的战斗力,必须迅速找到合适人选替代不合适人选。这点要求雷厉风行。

  3、学会协调,企业如今都讲究团队协作,何况军队。如今作战越来越强调联合作战,比如陆军和空军、海军陆战队合作,包括与后勤部门协作,与盟军协作,对将领的协调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包括与政界的合作。

  :有贵人相助,真的能平步青云,前提你的确有值得别人相助的潜力!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九):《大国与将军》:如果美国上将读了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学》

  如果是非军事迷,对于这样一本看上去很典型的军事传记类作品大概会敬而远之。但比起同类作品,美国记者托马斯•E•里克斯的这部曾在美国“超级畅销”的《大国与将军》,却要有趣许多。

  除了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里克斯还是名资深的畅销书作家,因而对于讨好读者,这名有美国军事记者中的“白头海雕”美誉的作者一定深谙其道。

  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以美国现代军事史上最伟大的30余位将军为对象,把美国人在沙场上的那些故事一一道来。所不同的是,里克斯一反美国人崇尚英雄主义的“立国之本”,把这些原本被看做英雄的将军当做常人去写,这便使得作品的亲和力大大增加,是普通读者也可以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其实只要是英雄,便一定会有被称为“阿喀琉斯之踵”的弱点存在的。只是往往由于人们的盲目崇拜,或者是“剧情需要”,这些弱点只能被淡化。从而人们更熟悉的是那个风光无限完美无瑕的英雄。但在里克斯的作品中,这些英雄实在是“令人沮丧的烂人”,尽管他们各有所长,一起缔造了辉煌。

  里克斯的作品里,第一位被讲述的将军是马歇尔上将(George Catlett Marshall)。很多时候人们对他在军事上的评价并不高,因为他基本上没有在战场上以将军的身份出现过。然而整个美国现代军事的奠基人却非他莫属。

  马歇尔于1939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帮助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出谋划策,坚持先攻纳粹德国再攻日本帝国,为美国在二战的胜利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里克斯的作品里,马歇尔更像是一个“老板”,他要为美国的军队在不同的战场上选择最合适的指挥者,他要为美国打赢每一场战争培养最合适的将军。

  而事实是,在马歇尔治下,他让艾克(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等人出尽了风头,也一手培养出了像威廉•辛普森这样马歇尔“实验室”的杰出作品,奠定了美军很多年以来的基础,可谓居功至伟。

  面对手上一票行行色色的“烂人”,显然是马歇尔的运筹帷幄,令他们的长处得以施展。在这里需要的不只是战略眼光,似乎更需要管理学的智慧——马歇尔或许研读过同乡德鲁克的管理学吧。这可能只是个玩笑,但在马歇尔的故事里,你真的可以看到美军作为一个企业在经营,并且盈利颇丰。

  或许任何传奇,都无法倚仗匹夫来缔造。

  《大国与将军》读后感(十):逝去的辉煌

  “能者居之”,这是我对于马歇尔及其率领和培养的美国军队精神的最好概括,而这里的“能者”就是《大国与将军》一书中提及的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巴顿、麦克阿瑟等一位位伟大的美国将军们。托马斯•E•里克斯的这本力作,不仅是一本让人了解将军经历的自传,也不只是一本浏览美国战争的故事,而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军事哲学书籍,它讲述了一位将军之所以为将军的特质,一场战争之所以胜败的决定性因素,也让人从二战后美国军队在历次战争中所遭遇的一系列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领导文化的转变中进行反思。

  通过文中的描述可以发现,无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诺曼底战役还是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正是一次次大刀阔斧的人事任免力挽了败局,并在才华横溢的新领袖率领下走向了胜利。碌碌无为的坐吃山空让位给了优胜劣汰中脱颖而出的新星,患得患失的酒囊饭袋让位给了知人善用运筹帷幄的灵活脑袋。马歇尔的最大成就,不是影响了某场战争的胜负,而是为美国军队创造出了灵活的人事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将领选择标准。

  然而,纯粹的军人毕竟难得,一个伟大的将军可以影响一批军官、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但人性中自私、贪婪、自我、野心的一面最终在“能者居之”的旗帜下偷偷膨胀。任人唯亲、眼高手低、傲慢自负、追名逐利、军政矛盾,这些凡人无法克制的缺点,在身居高位的将军身上,同样无法幸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军队在亚洲战场尝尽了苦果。与其说是败给了顽强的抵抗,不如说是自毁于内部的信仰。

  新时代的战争,在核武器以及军事力量不断强大的同时,军队的未来却如同始终笼罩着阴霾一般,迷茫而无所适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不仅仅是士兵们迷失在无止境的巷战中,高层指挥官也在“免职管理”成为过去式后陷入平庸无为的状态,新一代的将领们聆听着五角大楼不断变化的指示,心思却更多是挂念着白宫文官们的一举一动。在这种状态下指挥出来的战争,美国士兵成为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敌方俘虏和平民成为了重压和迷惘心态下扭曲的军人们施暴的对象。

  《大国与将军》,让我想起了旧时的谚语:“掉了一个钉子,就坏了一个马掌;坏了一个马掌,就毁了一匹战马;毁了一匹战马,输掉了一场战役;输掉了一场战役,毁灭了一个王国。”如今,这颗“钉子”,也许只是某个人的一念之转,也许却是整个美国的军队文化和体制。

  文/卢育涛 2013.11.2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