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蓝色非粉红》经典观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蓝色非粉红》经典观后感有感

2021-01-14 23:15: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蓝色非粉红》经典观后感有感

  《蓝色非粉红》是一部由Miguel Ferrari执导,Guillermo García / Ignacio Montes / Hilda Abrahamz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蓝色非粉红》精选点评:

  ●恐同真的是比同还可怕的团体

  ●我觉得是五星级的,这部西班牙电影情节很丰满啊,片尾处“献给我的爸爸”凄美又惊喜!

  ●故事触及东西太多,显得略乱。最后心灵鸡汤还好没落俗套。

  ●导演有前途,只是这部编剧也有问题

  ●开片的单裤衩舞蹈就很吸引人。男主颜值很高。太高以致于不像是一个有15岁儿子的父亲。男二昏迷的时候男主给戴上的戒指,护士要取下时,昏迷的他却握紧拳头不让,哈哈好甜蜜。男主以前总养到枯死的盆栽也用心浇水。男主当爸的教育方式还是有点粗暴的,很直。难怪男二的颜值配不上男主,原来是安排住院和去死。电影的技巧性也能从第一次男二被打用现场音乐来做背景,第二次男二死亡也用现场音乐来做背景看出来,这样就有一个戏剧性的氛围。成熟的电影少不了适时的背景音乐。融合了恐同、父子、爱情、友情元素。标题不是很合适,因为儿子的戏份大概只占了4分之一。

  ●总体还算舒服的片子。。。为什么探戈这么多画面。。。很庆幸故事情节没有沦落为复仇片。。

  ●感觉一般。想认真说故事,但又不够用力。。或者力气用不够。开场的舞蹈不错,印象只有这个了。

  ●这三观正的...世界充满爱啊尼玛_(:з」∠)_ 年度励志233

  ●看介绍是12年的 可是前不久才在本地电影院上映 可以轻而易举叫得出名字的街景 屡屡吐槽的委内瑞拉口音 梅里达 委内瑞拉争取同性婚姻权利的先锋州府 其实 当地恐同没有电影描述的那么恐怖

  ●关于爱的电影,大半夜在床上看得枕头哭湿,各种直戳泪点,爱情平等,亲情面对,自我直视,世界认知,配乐大赞,多处出彩。第一次看委内瑞拉的电影,虽然还是较为老套的恐同为主线,但是亲情家庭线和友情线穿插的很不错,个人很喜欢。

  《蓝色非粉红》观后感(一):蓝是最粉的颜色

  一部来自西班牙和委内瑞拉的影片。一段围绕着同志父亲与阔别五年的儿子见面后发生的故事。影片将镜头对准在社会边缘化群体的身上,在讲述文化与观念的差异性的同时,更让人思考如何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自我的秉性,坚持让自己成为自己。如同影片中所说的:谁规定蓝色就代表男生粉色就代表女生?穿粉色鞋子的男生就应该受到歧视吗?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与自己有不同认知的人,也不应因为自己的不同而感到怯懦。

  《蓝色非粉红》观后感(二):包容

  有多少次我們曾對別人指指點點,

  就因為他們不同?

  想法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穿著不同,說話或者愛的方式不同。

  我們不友善對待他人,以為他們低人一等或不夠聰明。

  他們或者有著不同的膚色,

  我們嘲笑那些有著不同文化,不同風俗和信仰的人。

  我們以為有權利評判他人,就因為他們有著不同的觀點。

  我們網絡我們生活咋一個多元的社會,

  在這裡,人人都有一片天地,人人都應被傾聽。

  尤其是那些被錯誤對待的少數族群,他們在歧視中默默忍受。

  《蓝色非粉红》观后感(三):哦哦哦第一次写影评大家点赞咯

  说来颇为忏愧,最开始下载这部电影的初衷完全是因为委内瑞拉第一部同志电影这个噱头。虽说第一部同志电影并不代表第一部电影,但非常主观地,看到这个“第一”还是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另一部部同样顶着“第一”头衔的电影——米尔科·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

  显而易见地,跟《暴雨将至》相比,这部电影无论从导演功力,演员表演还是摄影都逊色很多。导演过于自信地想同时把过多地东西揉进这部电影,造成了很明显地观影不适感。恐同,父子,易装,同性,异性,家庭等过多地元素冗杂在一起,虽然样样都占一点,却没有一点真正讲深,讲透了。片中的父子设定虽然体现出了一些新意和导演(或者编剧?)的想法,但却处处透露着违和感。。。并且或许是因为不了解委内瑞拉国情,但像这部电影这样赤裸裸地贩卖恐同情节的同影难道不应该是10年前的产物了吗。。。

  絮絮叨叨了一堆不满,但其实这部电影还是能看的。。。片中配乐颇为应景,而且很能调动气氛和观者的情绪。还有那个被网友诸多诟病的结尾,在我看来其实挺不错的,抛开前面剧情的薄弱不谈,这样劫后余生(有点过?),皆大欢喜的结局还是很让人心情愉悦的。毕竟不能老是看《迷情站台》《断背山》抑或《蓝宇》《霸王别姬》这样的悲剧是吧。。。

  《蓝色非粉红》观后感(四):蓝色非粉红

  (需要资源私我)

  电影所涉及的题材颇广,同性、反同、变性、家暴、亲子等,从电影的时长占比来看,主要是亲子关系。

  其中反同片段就跳过不提,避免自己情绪收不住暴走。跟一些思想偏激的人渣生气,简直气的肺疼。

  迪亚哥的男朋友法布里奇奥是一名为婴儿接生的医生,给世界带来一个个崭新鲜活的生命。待人体贴温和,他希望迪亚哥与自己的关系更进一步,两人一起同居,但他没有一丝一毫强求迪亚哥的意思,而是一直默默等待迪亚哥,尊重迪亚哥的选择。

  而迪亚哥凡事担心谨慎,不敢轻易给法布里奇奥承诺。迪亚哥是一名摄影师,也是一位父亲。可他并不会照顾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连植物也养不活。法布里奇奥寄放在他家里的小松树,还需要法布里奇奥自己去浇水照顾。

  迪亚哥的儿子阿尔曼多过来与迪亚哥生活一段时间,迪亚哥不会照顾人的性格充分体现出来。迪亚哥曾担心自己会影响儿子阿尔曼多的性取向,认为孩子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更好,所以五年来不曾和阿尔曼多怎么联系。

  迪亚哥自己虽然是同性恋,但其实与普通家长一样,不希望儿子阿尔曼多也和自己一样是gay,饱受世人的冷眼,希望阿尔曼多生活得更轻松一些,不必担心周围人的威胁。迪亚哥特别在意母亲说的阿尔曼多与自己很像,担心儿子也是gay,特意拿一张男模和一张女模的照片让儿子选择。

  如今看着长大的孩子,五年未联系的两人,隔阂之深不言而喻。法布里奇奥安慰迪亚哥多与孩子交流。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案例一语点醒迪亚哥,觉察到儿子阿尔曼多不自信、自卑的倾向,喜欢放下刘海掩藏自己,与女孩子聊天借用电脑中男模的头像等。

  阿尔曼多的不自信很大程度上是对自身的否定所导致,只有看到自己的优点,提升自身的实力,内心才会自然而然感到踏实自信。阿尔曼多对自己喜欢的女孩谎称喜欢音乐会跳探戈,现实中不过是一个在电脑前敲敲键盘什么都不会的宅男。迪亚哥请蒂丽瑞奥教儿子探戈,以便儿子能名副其实地会跳探戈,能有勇气接受女孩跳舞的邀请。看着自己熟练的舞步,自信在阿尔曼多的心底油然而生。

  另外,蒂丽瑞奥可以说是电影中的传奇人物,不仅hold的住唱跳,还打得一手好枪法,成功吓退三个人渣。蒂丽瑞奥本来喜欢自己的好友,两人kiss时,对方说如果蒂丽瑞奥是女的就好了,于是蒂丽瑞奥离开了家乡做了变性手术,成为一名女舞蹈演员。若干年后,在梅里达遇见曾经喜欢的好友时,却发现对方已经有了男朋友,真是造化弄人。

  电影中有一幕狂戳我的泪点:法布里奇奥手上的戒指要被摘掉时,他突然握紧了手。

  《蓝色非粉红》观后感(五):并非只有蓝色和粉红,世界本应多彩

  

作为委内瑞拉的第一部LGBT题材电影,导演融入了许多性少数题材元素,同性爱情、跨性别、恐同暴力、家庭接纳,与此同时也将父子亲情、青春的懵懂爱情、家庭关系与责任等元素放了进来。可以看出导演想向大家展现的东西很多,也许是想让大家更完整地了解到性少数群体的生活。不过这么多的元素想要在两个小时的电影里一一道清显然不够,在叙事和剧情上这部电影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但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却基本贯穿了始终,从开头迪亚哥与法布里奇奥的约会,到最后蒂丽瑞奥主持的节目,“蓝色非粉红”,并非只有蓝色和粉红,世界本应多彩。社会不应只有刻板的二元印象,多元与包容,才是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蓝色非粉红?社会本应宽容和多元

有多少次我们曾对别人指指点点,只因为他们不同?想法不同,走路的方式不同,穿着不同,说话或者爱的方式不同,或者有着不同的肤色。我们没有友善对待他们,认为他们低人一等或不够聪明。我们嘲笑那些有着不同文化、风俗和信仰的人,因为他人有着不同的观点就以为有权评判他人。我们忘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的社会,在这里,人人都有一片天地,人人都应被倾听,尤其是那些被错误对待,在歧视中默默忍受的少数群体。

导演的镜头反映出了许多性少数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恐同暴力的威胁、家庭的不接纳、他人的异样目光……社会上的很多人仅仅因为不了解与无知,就对他人恶语相向,戴上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但他们又有什么错,难道只是因为爱的方式不同,只是因为他们选择做真实的自己吗?

我们习惯了刻板的二元男女印象,但这是否意味着社会就只是二元的呢?其实从古至今,社会都不曾只有二元性别以及仅有异性恋的存在,社会本应是多彩的,本应带着包容的眼光去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而不是用偏见和歧视。

相互理解才能化解矛盾

同性恋父亲迪亚哥与儿子阿尔曼之间关系的修复,是这部电影中涉及的主题之一。很难去评判父亲的出柜到底是好是坏,但既然事已至此,如何化解父子间的矛盾才更重要。迪亚哥在儿子生活中的长时间离开,让儿子以为他的父亲不在乎他了,而迪亚哥在找寻自己的道路摸索时,殊不知自己渐渐冷落了身边的儿子,两个人很长时间没有见过面。而这一次儿子的突然来访,发现父亲的身边多了许多自己不曾认识的人,自己感觉到被冷漠和生疏,矛盾也由此激发。

其实,这一切又并非难以化解,总有一个人要先开口,其实两个人都在心里挂念着对方,只不过这份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放进了内心深处。迪亚哥让蒂丽瑞奥帮忙教阿尔曼跳探戈,而阿尔曼得知父亲的男友法布里奇奥被打昏迷后,陪伴在父亲身边,想帮他分担这份痛苦,两个人的相互理解,最终促成了这段父子关系重归于好。一个人的路很难走,还好有个人陪在身边。

我就是我,那又怎样

在电影中,恐同暴力实在是太让人心碎和愤怒,但即使面对这样的威胁与伤害,面对社会的偏见与歧视,迪亚哥和他的朋友们依然会去欢笑地生活,依然选择做真实的自己。他们并没有畏惧歧视与暴力,因为他们没有错,做真实的自己没有错,爱没有错。我就是我,那又怎样,我要勇敢骄傲地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恐同不是罪?法律不应助长偏见和歧视

在评论区看到有人说“恐同不是罪”,这句话也着实让人寒心。人人生而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而不是怀着偏见与歧视。电影中恐同的情节不止一处,除了那几个令人深恶痛绝的暴力分子,还有表现在那些有着保守思想的父母。

看到这部电影里法布里奇奥的父母,我想到了《戴上手套擦泪》中本杰明的父母,在孩子不幸昏迷或离世后,这些父母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一再阻碍他们的爱人去见他们最后一面,更有甚者翻脸指责是他们“带坏”了自己的孩子。当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离你而去时,你却不能送他最后一程,这是不是太残忍了呢?除此以外,发生在校园里的恐同现象更是许多校园霸凌的诱因,难道你可以随意伤害和侮辱他人,只因为他们不同吗?

法律不应助长偏见、歧视与暴力,英国、瑞士、巴西等国已经明确把恐同和基于性别/性取向的歧视列为犯罪,我国法院也在一例跨性别者就业歧视案判决中说道“社会宽容乃法治之福”。

也许正是我们对很多新鲜事的包容,才奠定了文明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我们习惯于按照我们对于生物性别的认识去理解社会,但仍然会有一些人要按照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表达他们的性别身份,对于这种持续存在的社会表达,往往需要我们重新去审视和认识,这种重新审视和认识或许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但确实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包容,我们也确有必要逐渐转变我们的态度。因为只有我们容忍多元化的生存方式,才能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观念,才能为法治社会奠定宽容的文化基础,这或许就是有学者指出“社会宽容乃法治之福”的逻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