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行动代号:孙中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行动代号:孙中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1-01-16 03:16: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行动代号:孙中山》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行动代号:孙中山》是一部由易智言执导,詹怀云 / 魏汉鼎 / 石康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一):易導怎麼了

  萬萬沒想到竟拍得如此幼稚,就算是做足了前置作業讓對白盡可能貼近青少年口氣,但劇本實在單薄得比偷銅像更像鬧劇───理應荒唐告終不代表可以順勢敷衍吧,整體演員亦不怎麼入戲,顯得尷尬生硬。

  易導明明可以既清新又深刻地寫實諷刺,卻彷彿留了好幾手不願施展功力,奔跑時以為會像《寂寞芳心俱樂部》痛快淋漓,卻隨便帶過,無法投入也生動不起來,導致導演得獎時口口聲聲所謂的貧富差距命題聽起來都像題外話了。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二):《蓝色大门》是易智言无法迈过的一座大山

  看片名以为是个民国故事,却是台湾的青春片,晕。故事比较扯谈,不过现实是可能存在的,我中学时代就有几个同学是以小偷小摸出名的,他们偷电缆偷破烂甚至偷学生的单车倒卖,那个时代贫富还没那么悬殊,这个年代坏学生们可能直接去抢劫了。易智言最好的电影是《蓝色大门》,是他无法迈过的一座大山。男主詹怀云,颜值还行,未来会像王家卫预言的那样成为巨星吗?也许他是下一位张震,易智言可是发掘了陈柏霖和桂纶镁。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三):忍俊不禁的唏噓青春

  這電影名字,很難想像是一部青春電影吧;衝著戲名及易智言導演,就非常吸引!不同於多年前《藍色大門》的懵懂青澀、《危險心靈》的壓抑苦澀,這部青春電影符合了當代青年人在惡劣條件下的自強創新。

  這次行動是不被允許的舊物利用,有著對舊時代及政治的暗諷意味;這似乎不是導演的最終重點,可又是不可抹走的表達。而學生們為了一些看似基本的需求去偷孫中山銅像時,貧窮的重點就被帶出來了!可它又是一群心機不重、思想直接的學生,在不傷害其他人的競爭爭取。沒錯!這電影就是用輕巧可笑的方式講述當下的悲哀,滿滿的黑色幽默配著簡單奪目的美術。

  電影短短的,故事人物簡單,對白更是不斷的重復,是一致的獨特風格。電影院的觀眾都被樸實可笑的節奏,引得不停的發笑。在笑的同時,心底強烈想思考這部電影,對貧窮及大眾的暗諷與不公現象。在新意與傳達上,這部電影可說是十分成功。在輕巧的氛圍下,說了一個不沉重但有份量的故事,成功引起觀眾的深思,強烈推介!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四):戴上面具续写《宝岛一村续集》

  《行动代号 孙中山》观后感小记,开篇镜头语言全部反向运动,这种运动从时间上给我一个“很久很久以前”,给我传达一种“叛逆”,所以不要看是小清新画风,这电影一开始就告诉观众他绝对不是撸顺毛的。 的确,后面老狐狸就露出马脚咯。当美少女面具一出来我就知道,这个故事根本不是在说2014年的事情那么简单,而是在台湾九十年代长大的一代人。三民主义登陆台湾之后眷村的下一代,那么这本电影就是《宝岛一村》的续集,宝岛一村的孩子们啊爱陪美国兵跳舞的姐妹变成了跳广场舞的阿姨,街头到处打架的少年变成了酗酒打儿子的父亲,馄饨挑子的妇女变成编织塑料花养活一家人的阿嫲。孩子们都是大人的镜子,他们知道有些话不能被街上的人听到,路人就像路上的纠察,他们的父辈都是吃过亏的。他们的爸爸还是穷,爸爸的爸爸穷 儿子的儿子不想穷,他们有理想却迷茫,片尾的孙中山做在卡车后面一会儿向画右,一会儿向画左,而那些孩子们啊,将会跨过天桥,将来他们会在高处审视,正如他们知道了!知道了当下自己能做到的。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五):BBC英伦网去年专访易智言导演

  全文链接:

  http://www.bbc.com/ukchina/simp/entertainment/2015/05/150522_ent_iv_yizhiyan

  易智言:台湾贫富差距非常严重。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六):他们知道了!!!

  #此篇观后感是『台湾大众文化解读』校选课老师要求所写,在此声明(向sir)并非抄袭#

  《行动代号:孙中山》,片名神秘中带着肃穆,实际上影片讲述了一个荒诞而夸张的故事:一群学生因交不起班费或毕业旅行费而计划偷盗国父孙中山的铜像。事实上,从任何角度而言,此次行动是注定失败的。

  从风格上说,这部喜剧颇有日本喜剧的味道。它的叙事风格和转场方式以及镜头安排都令我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和《偷钥匙的方法》。令人惊喜的是,影片中,两派人马在同样装束下的『合作』行动确实将影片推向了戏剧冲突的最高潮。以及之后的阿左同小天在西门町的厮打、在街道中被警车追逐的长镜头都发人深省,更是为影片渲染上无力感、迷茫感。

  台湾所谓健全的素质教育、社会保障,实质上最后的压力都落在了人民的头上。影片中的『阿左』们空虚,但又有令人心疼的懂事,他们『攀比』,他们比谁家穷、比谁家惨、比谁家的『阿公』先失业……他们是那样的幼稚、单纯。事件败露后,生教组长在媒体前道歉,连声『他们知道(错)了!!!』,然而孩子们知道错了吗?他们只知道了如何跳土风舞、教人如何变美丽、知道了『儿子的儿子不能再穷毙了』……

  影片的最后,国父在卡车上巡游街头,观察着整个台湾。

  台湾人民知道了吗?他们知道了吗?他们知道了吗?

  2018.5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七):如果想说,还不如大声说出来的好

  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但是没想到真的是预告片好过内容。

  电影名称以及电影中的主要物品被设定为孙中山铜像本身,不用多说,大家都会主动去联想到与社会话题,与政治话题有关了。那么导演,就不必如此隐晦滴再去掩饰些什么了。

  早些年白色恐怖的时候,不是一样有《悲情城市》这样的电影出现吗?越是被压抑的,越应该被释放出来不是吗?

  换到现在这种相对言论自由的时代,竟然还如此遮遮掩掩的,我只能说导演失策了。我相信他本来想说的东西有很多,只是要么不知道要如何表达,要么不想表达。

  电影整体没有预想的好看。看评论,很多人把这个归结到演员的身上。确实,演员都太小了,而且应该是导演没有辅导好的原因。非职业演员有很多,为什么别的电影就不会突兀呢?连动物都可以在镜头前被训练的,更何况是几个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们都在青春期,正是对这个社会似懂非懂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是很容易调教的。

  电影的节奏过于拖沓了,而且这当中的戏剧冲突也太少了。单就是偷铜像的时候在学校里面扮僵尸那一段,我真心不知道导演要说什么……

  很无厘头的一场戏,白白浪费了张孝全的颜值。

  如果要轻松地讲一个青春片,那就轻松些,像那些年那样。

  如果要讲一个貌似深刻的故事,那就深刻些,像小毕的故事那样。

  这样似是而非,不知道导演到底要什么……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八):易智言在51届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获奖感言

  谢谢金马奖,第一次参加,得这么重要的奖。

  谢谢评审委员,喜欢行动代号孙中山的剧本。

  谢谢烈姐, 烈姐那时读到剧本,那时决定我们拍个电影吧。谢谢史总,你在哪里。

  谢谢我在做田野调查,八个月以来,愿意和我分享他们生命的那些青少年们。

  行动代号孙中山其实写的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题目,叫做台湾社会里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明显的视界,没有一个明显的标的物,可是它却深入一个社会的骨髓里面,如果没有这些小朋友经过这八个月的时间,愿意跟我大方的分享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生命,他们在社会里面遭遇到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写行动代号孙中山,因为我会以为,贫富差距在台湾社会里面只是一种假设。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可是,贫富差距却一天一天腐蚀着我们这个社会,对很多人而言,逐渐变成一个没有希望的地方。

  行动代号孙中山是送给这些小朋友的,没有这些小朋友,没有这个剧本。谢谢你们,希望台湾社会,再过五年十年,行动代号孙中山看起来是一个历史,是一个过去式的笑话。

  最后,这是我第一次在台湾得到电影的个人奖,我要谢谢我的父母,他们都不在了,可是我知道你们在看,我们你们会啰嗦我两句,批评我说衣服怎么穿那么紧,因为我又胖了。可是我知道你们在这里,我谢谢你们对我的挑剔,也谢谢你们对我挑剔之后对我的鼓励。

  我会继续写下去,台湾电影要加油。

  谢谢。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九):說個笑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其實本人自認自己對於「一部好片」的定義算滿寬鬆, 只要能夠讓我投入在電影劇情中,不要浮現出戲的感覺, 對我而言,基本上這部片就不會差勁到哪邊去。 然而《行動代號:孫中山》真的完全觸怒到我的底線。 觀看過程在我腦中一直出現「你們這些人到底在幹嘛?!」這句話, 這種情緒很類似前陣子看到某女偶像團體, 在舞台上荒腔走板唱著〈我和我的祖國〉一樣, 完全達不到基本水準的實力、根本無法見人的舞台效果, 為什麼這種低落素質的表演,可以通過大人們的驗收標準, 然後拿來在劇場舞台上演出、在電影院大螢幕上面播放, 你們這些人到底在幹嘛?! 如果MV導演拍出霸凌議題的蔡依林新歌MV,中山女高就要提告的話, 那麼我覺得華江高中也可以對《行動代號:孫中山》的劇組提告, 因為他們把穿著華江高中制服的這群男生們,拍得跟弱智白癡一樣, 會讓社會大眾誤以為讀華江高中的學生都是這種低能兒。 我說的一點都不誇張,電影裡的角色無論行為還是對話, 真‧的‧就‧是‧低‧能‧兒 台灣高中生會用這樣的模式說話嗎?! 對白語氣沒有情緒、台詞也不是我們生活中會使用的文字, 角色之間有許多不斷重複的一來一往魯小對話, 在現實日常生活中的高中生根本不可能這樣說話啊! 要怪素人年輕演員的演技貧乏嗎, 那請問在現場負責指導演出的大人在幹嘛? 這樣的演出呈現效果難道可以通過你們的標準嗎? 莫非導演故意要追求這種非寫實的電影效果, 但你知道「非寫實」不等於「演技爛」嗎? 電影終究是要拍給人們看的, 這部片無論是演員和劇情簡直讓人根本看不下去。 用最簡單的說法,《行動代號:孫中山》的故事背景設定, 是發生在高中校園裡, 但它裡面的角色行為和對白模式, 卻完全不屬於高中生,反而很像小學生。 我自己是不知道這樣的表現該怎麼讓觀眾融入劇情啦, 青澀不代表行為就像低能兒、懵懂也不代表講話面無表情, 任何一個讀過高中職的人都知道,校園裡的文化絕對不是這一回事! 請問當觀眾無法認同電影裡的角色塑造, 又怎麼有辦法讓情緒投入劇情之中呢? 令人出戲就是失敗!《行動代號:孫中山》更是失敗中的失敗! 讓一群大人從事青少年會做的行為,擺明自己是在惡搞,這是喜劇片; 讓一群兒童做大人才會做的事,也擺明自己是在惡搞,這是howhow影片; 讓一群青少年做兒童在做的事、講兒童才會講的語言, 卻又自以為如此拙劣的作品充滿寓意、認真在關心社會議題, 這就是《行動代號:孫中山》這部超級大爛片!

  《行动代号:孙中山》观后感(十):要撼動的是外表為國父的巨石

  藍色大門的導演易智言的新作,電影以輕鬆荒謬的方法表現,戲院裏笑聲不絕。一如導演的各部前作,畫面到處暗藏各種符號。

  表面上這是一部台式的青春片,好笑得讓人一直掉眼淚。實際上這電影沈重得讓人掉眼淚。也對,這就是新一代的青春,為再下一代去衝去偷的青春。

  兩位主角一位叫左邊的左,一位叫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天;大家齊心合力才能撼動的是外表為國父的巨石;孫中山手上拿著的書本封面刻著三民主義,但卻被丟棄在儲存室,是「沒有用的」;從儲存室被出櫃後,終點只是矗立在西門町,兩位主角就在他腳下打個口腫鼻青,彷彿訴說「革命尚未成功」。

  他們年輕、懷抱希望,所以勇往直前,所以不屈服於上上代阿嬤的穿膠花,也不畏懼於上代母親的遺棄父親的毒打,更不退縮於自身的貧窮。

  阿左說,我沒有要偷,我沒有要偷。這明明是被丟棄在儲藏室沒有人要的東西。這是偷嗎?還是拿?還是幫助世界?

  也許大家各懷心事、背景不盡相同,訴求也不一樣,但當他們的目標都是孫中山,那一刻大家管不了異,同心協力得讓人流淚。

  同學帶上同一個少女面具,觀眾再不能分辨他們誰是誰。不論你偏幫哪一方,你只會把他們視為同一個整體,沒有名字,沒有性別,沒有特點,每一個人都知道,齊心就事成。這是最純粹的社會主義。

  每一個革命的墜落也許皆相同,忽然想起來,你要繳班會費,我要繳畢旅費,大家道不同,不相容。看官也許恨得牙癢癢,既然繳了費還會有剩,大家一起平分豈不甚好?世事總是這樣的,覺得荒謬麼?這就是最現實的一點。

  小天說,我們不能窮斃了,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窮斃了。被關在教室寫悔過書,說知道錯了,對未來又有什麼幫助改變?

  我們不想自己兒子的兒子窮斃,又可以做什麼,又應該做什麼?

  --以下嚴重情節透露請慎服--

  故事以班長叫醒一群睡著的同學繳班會費揭開序幕。4個繳不出班會費的同學合謀把禮堂貯存室的孫中山銅像偷走變賣。計劃中途殺出程咬金:一個同樣很窮、同樣打算偷走孫中山銅像的同學。這時候,電影去到一半,我們才知道主謀A的名字「同學,我叫阿左,左邊的左。」

  兩幫人馬一邊為了班會費,一邊為了畢業旅行費,目標不一但終點一致。經過一輪小學雞式的勾心鬥角,畢竟還是需要兩幫同學齊心協力合作。可惜革命尚未成功,孫中山先生才不過站在西門町十字路口,兩方主謀再一次鬥個你死我活,警車聲響起。

  故事來到最後,主謀B才告訴大家「我叫小天,天空的天。」下一次,一定要合作。最後一鏡,青空下,8人的背影單手握拳舉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