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性的人》是一本由(日本)大江健三郎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页数:3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性的人》精选点评:
●无聊才使人如此孤独
●赎罪的泪水 还有杀人的乐队
●男权
●严肃地走钢丝,渴望写就暴风骤雨之诗的流氓诗人,从中看到了金阁寺中柏木的身影,不与现实和解,只抱着执念走着自己的路,却排除了个人主义,无奈与悲剧,只是希望获得幻影时代最真切的存在。说什么故事从流氓诗人出场才活起来,都是狗屁,没有铺陈就直接高潮那叫早泄,事实上性的人结构很稳很让人放心,话说蜜子是个自我矛盾纠结的滑稽角色...虽然小说很有趣,但我不得不承认表达方式很变态...
●西西弗斯少年。同性恋就像一种特殊的新的黑人一样,遭受迫害。
●买这本书也是在几年前,图新鲜,没仔细看,居然是获奖作品。omg,康熙来了里面康永经常嘲笑徐熙娣不知大江健三郎为何人,原来我早在多年前就邂逅过这位大师啊!哇咔咔
●泡沫经济.....
●读到一半,度过前半部那近似魔幻的叙述后,也就是在遇到暴露狂男孩之后,整个故事忽然变得钝重和疼起来,非常疼,在去兰州的长途汽车上,如果不是旁边坐的藏民身上散发的酥油味让我勉强有点现实感,恐怕当场就会发作。他和三岛的心是一样的,面临存在的感觉是一样的,但是大江不宽恕,他用性为载体,以一个赴死的自读的猥亵的诗人,被拯救然后再被纯粹的毁灭为导火,引向主人公L最后的那个自我恶的极致高潮。大江真的不招人喜欢,那是彻底的断绝,不带希望的在黑暗里,不留余地的剖开对比,但是,真好。
●不喜欢。不多说了。
●自身的存在需要性来证明么?
《性的人》读后感(一):日本也有人
日本人也有人性,大江写的二战之后的日本年轻人,都像被阉割过的一样,虽然能勃起数小时,却没有快感,可能,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吧。(如果嫌我太天真,别拿板砖砸我)
除了在性中找寻自己,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认识自我。
《性的人》读后感(二):抗拒
故事在一个压抑的环境下开始……
其实也没什么故事,直到后半段L遇到那个暴露狂男孩后的转变,整个故事才真正活起来。不是鲜活的活,是或多或少有了思考的余地,也算是有了灵魂。不过本质上,还是让人狂躁和压抑的东西。
同类的影视甚至动漫我很容易接受,可大江同志的东西总是有点抗拒。
《性的人》读后感(三):没啥感觉的图书
看作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想读的关键词。
然,翻开图书,开始的那篇《性的人》还不错,短小精干,之后的长篇《我们的时代》竟没有阅读的愿望。翻开几次都没有读完。还是放弃吧。
自然谈不上啥感受,谈性的图书,按理读者应该有很大的阅读欲,可自己跳着读都没读完。可能对性的描写得太唯美了,反而吸引不了读者阅读的愿望。
《性的人》读后感(四):绝望中期待相拥
永远记住这样一个场景
当J骚扰地铁内的女孩,那女孩噙着泪忽然分开了双腿
当J再一次等待这个女孩,他只想和她静静呆在一起。
因为他们是一样的人。
然而女孩再也没有出现
对她来说,J只是一个骚扰者,像这个社会一样,扮演着龌龊的角色。
而在这无助的绝望中,不如就分开双腿,以一种病态的方式享受这个病态的社会
就像J一样,在地铁内掏出阴茎来和这个世界摩擦,不论美丑。
——他们是一种人,理应互相拥抱互相温暖。
但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不幸的是
寻求温暖绝对不是大江健三郎的主题
而且永远也不会是
《性的人》读后感(五):《虚无》
大江健三郎的小说读得不多,但是这本给我的印象很深。在小说的领域里,性是永恒的话题和探讨对象。它单纯而复杂,专情而善变。它是一切爱的基础和体现。在小说的世界里,大江健三郎构造出来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性,他给读者描绘出的性是苦闷的、是插入而无法捅破的窗户纸。日本青年和都市生活的软绵绵的气息,在小说里弥漫四散。似乎所有的人都在期待死亡和毁灭。生活是一成不变的,它没有变好也没有变坏,变化的只是人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也是一成不变的,它唯一变化的只是重建和崩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