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100字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是一本由[古罗马] 西塞罗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精选点评:
●满满闪亮的智慧!
●很有帮助。
●随处可见行文之优美,洋溢着自然法万物之精神,理性光辉转淡而铺垫之词冗余,是可观古罗马与古希腊之变也。
●看了一半,论友谊那部分像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一样
●查理芒格推荐。论老年和论友谊部分收获较大,尤其是对于友谊的描述,提醒我人世间友情是多么地美好。
●是非有疑则莫为。论老年、论友谊两篇很精彩,论责任这篇可以当成一个父亲给儿子写的德行教育手册,里面讨论的案例使人更形象地了解到当时对善、对义的态度,如果能按照西塞罗指引的方向去生活,是非常高贵的。
●古罗马精英主义? 选读了《论友谊》。尽管象征着理性的骑象人永远无法也不该完全驾驭象征着感性、激情、欲望的大象,但骑象人还是应该在大象乖巧的时候学点东西,和大象更好地相处。
●伴随着肉体衰老精神日渐颓败被约束在越来越小的世界里 苏格拉底的论证骗了不少人 因为他们都没有备份
●《论老年》和《论友谊》写的还是好的。很多内容读起来对现代都有指导性。“智慧会是你老年的快乐”,“友谊只存在好人之间”。是其要论述的内容。《论责任》这一部分我没有读完,读不下去了。只是读了第一二部分。第一部分写的真好。总体而言,西塞罗写的还是不错的。语言读起来很是顺畅,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也算是对的起自己散文家的名声。只是,太多内容显得很罗嗦。确实啰嗦。大概是看轻读者了。还有,古人的智慧毕竟有限。
●理性能够制服欲望,感情冲动必须服从理性,在西塞罗看来,这是不移之论,在外部没有阴影,在内部没有什么东西能腐蚀它。这是乐观时代的乐观学说,以它的自信和光明感染着人;它是充满理想性质的,但对人性的判断是粗浅的,它的论证仰赖诸多大而化之的假设。十几个世纪后,自马基雅维利强调了“人们实际上怎样生活”和“人们应当怎样生活”之间的差距起,伦理学便踏上了寻找新的人性基础这一漫漫征途,理性被认为不再具有驯服欲望的能力。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一):西塞罗的论友谊,惊醒梦中人
剩下的文章还没读完,我却把论友谊读了三遍。我读的时候也做了摘录,真的学到了好多东西。其实,西塞罗最对也最影响我的观点就是最后一节的那个标题:美德是友谊的基础。的确,没有美德的友谊是很难进行的,换句话说,友谊是好人和好人之间的事情。文章中对友谊和人性的分析也十分深刻,择友和如何相处的方法都写得为人折服。不过,西塞罗说的是理想的友谊,现实生活中要找到如此美好的人可谓难求。于是,不得不思考其真实可行性。若遇到此等朋友,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了吧。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二):交友指南
交友指南( ͡° ͜ʖ ͡°)✧: 一、择友需谨慎。若觉得日后要恨他,不如不爱 二、品格需纯洁无瑕。美德不可抛(友谊只能存在于好人之间 )。忠诚。坚定、稳健、忠贞不渝、直爽、友善、富有同情心、温厚、宽容谦和 三、和朋友平等相处。 四、善意有度,过犹不及。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分寸的善意而妨碍了朋友的大事 五、宜疏远,不宜翻船 六、慢热比自来熟要好 PS西塞罗说的“好人”是指这样一些人: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无疑是高尚、清白、公正和慷慨的;他们不贪婪、不淫荡、不粗暴;他们有勇气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 . .̫ . `)不过他的友谊和我们普通人的友谊到底不一样。我觉得,尽管说是指南,我们可以借鉴此提高自身美德,而没必要对号入座,如此要求朋友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三):如清流一般。
西塞罗论老年,他的观点很正很美德。 老年因为身体不如青年口腹之欲,床第之欢也减少了但不应看成是缺点恰恰以为欲望的减少,而成为一个更加理性稳重之人更加接近“自然”或说是神性。 老年之后也更加理解死亡的意义,或则说是看通了死亡。西塞罗认为死亡并不是一种泯灭消散,而是代表一种过渡升华的状态。肉体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灵魂回归纯洁。 老年应该是愉悦的,不过需要青年时养成好习惯。 西塞罗论友谊,他说友谊中美德是第一位的且是主次关系必须先拥有美德才能收获友谊,这种友谊是纯洁的具有神性自然的。物质的获得总归会有后来者拿走,但是友谊只存在于你任何人拿不走。友谊是纯洁的,不能带有目的性否则就无法产生。 友谊是全人类公认对所有人有益的东西,友谊可以带来愉悦,财富,健康,祝福,成长等等。 西塞罗论责任,看完后不经感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文明如今好像是如传说般人人都知晓可就是难以再见到。西塞罗提倡的一直是我们从小到大视为正确的东西,人应该讲诚信守约,道德不应该被眼前的利益所裹挟,带有善的利才是真正的利与善有冲突的利都是假大空,不符合道德的。 我们大部分人,如果回到那个年代凯撒也改叫耶稣了。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四):友谊只存在于好人之间
《论老年》,借老加图之口反驳了四个观点:老人不再能工作,身体衰弱,不再能享受快感,老人即将面对死亡。别的论证都很寻常,说到欲望衰竭,认为是好事,思想终于能不受干扰地工作了。这显然是斯多亚派的观点。《论友谊》认为友谊的基础是共有的美德,因此好人之间才会产生友谊,这样的友谊一旦产生就不会消亡。朋友是另一个自己,不应该跟着朋友做坏事,也不该阻碍朋友做好事。最有意思的是引用了多培恩克勒的“敌友宇宙论”。处处提及做事应该顺从“自然”,显然跟他的“自然法”观念有关,也让人想起道法家的“顺化”。西塞罗的文风逻辑清楚,说理透彻,读来令人愉快。
读西塞罗《论义务》,今天总共读了100页,第一卷论什么是善,提出四条标准:发现真理、社会责任、高尚精神和谨慎节制,然后分述之,第二卷论什么是利益。书是他晚年写的,凯撒已死而专制仍旧,处处流露出他对共和体制的怀念。有意思的是共和国公民只有经过宣誓之后才能成为士兵,获得对敌作战的权力。军团解散之后就不能再对敌人拿起武器。P116论“国家是社会中各种亲爱关系的总和”。
今天读完了《论责任》,第二卷“利”其实根本对物质利益不屑一顾,而是分个人和国家两个层次谈了什么是利益,结论还是公正和美德才是最大的利益。这样一来,第三卷“利和义的冲突”当然也就说不上什么冲突了,因为他否定亚里士多德认为小善也是善的观点,认为斯多亚主义的普遍善才是善,要以一个为国尽忠的好公民为标准严格自我要求,这就是最大利益。举了不少例子来谈“义利之辨”,就是这么任性。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读后感(五):.
西塞罗是学拉丁文必读的作家,西塞罗的论游戏是有历史背景的,他说的不是个人的友谊,而是社会的政治的,是道德的。西方世界第一个哲学角度谈友谊的人亚里士多德。罗马帝国时期西塞罗是罗马受教育孩童的必读,后来被埋没了一千年,文艺复兴时候被人文学者彼特拉克重新发掘,所以原来也有一个说法说文艺复兴是西塞罗的复兴。西塞罗是被安东尼杀害,因为安东尼和凯撒一样想做独裁者,西塞罗经常批判他。西塞罗写论友谊的时候是他极度忧伤的时候,他的太太离开他,女儿也不顺利,所以他想起他的好朋友,他每天给好朋友写信,他的书里有一个观点,认为哲学家都不怕死,好朋友死了也不应该伤心过度,因为这是为自己伤心,因为自己失去了一些东西。真正的友谊是他走了,自己还能感受到他,在自己经历了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去想他会怎么办,他在指引自己。这时候才是真的友谊,所以论友谊到最后引发了生气的思考。
论责任,在天主教鼎盛时期,他们非常推崇这本书,认为完全符合基督教价值观。后来文艺复兴时代或者莎士比亚年代,简直就是欧洲道德哲学巅峰。作者认为一件事是不是义务先看道德是否高尚,然后看他有什么好处,最后是道德和利益冲突时候,所以文艺复兴年代欧洲人说品味,还包括一个人的判断力。西塞罗认为道德高尚有四种,一是孜孜不倦追求真理,二努力维持社会秩序,三内心力量非常强大,四日常有节制有品。从这里看出来希腊人和罗马的不同,希腊是哲学,罗马是法律。这部书在现在有些唱高调,但却是满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