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精选

2021-02-03 01:51: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精选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是一本由汪曾祺 / 王蒙 / 韩少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一):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今天重读了汪老的《受戒》,就在本书第二篇。我一直很佩服他。作为文学大家,他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后独一无二的风格和腔调;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算是吃了很多常人吃不了的苦。3岁丧母;19岁得了一场恶性疟疾,差点死掉;26岁找不到工作,落魄街头;38岁被错划成右派,下放近4年。后来他振作起来,说:“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他吃了生活那么多苦,却仍然对生活报以期望。

曾经我觉得人活一世不过须臾。期待、幸福、美好这些东西在生活中都太少了,即使有,也是转瞬而逝,过于难得。可是当我重新静下来,读汪曾祺,读《受戒》,读这本书,我才发现那些期待、幸福和美好其实需要自己不断追求。人生百年,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顺便一提,人间珍贵,人间值得这个主题不错,推荐大家买来看。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二):那时珍贵,此时尤甚

  打卡,《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十二篇短篇小说,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多为1980年前后发表的故事,所以大多有文革背景,感兴趣的可以借此了解一二。有些读来很有惊喜感——原来这些追求爱情平等、号召女性平权的意识在那么早的年代就开始提倡了呀!不免也有些遗憾,那些美好的期许,现如今也并没有得到很圆满的实现……个中滋味,还需细细品读 1.《怒目金刚》通过与原村书记的几年恩怨纠缠,刻画了一个十足认理儿的老村头儿的倔强形象。主人公吴玉和念过几年私塾而被尊称为知书达礼的“吴先生”,在被军队出身养成了随口骂人的坏习惯的村书记不分青红皂白的惯性骂娘后,较真儿即使自己做的有问题也不该连累母亲挨骂的“理儿”,令村书记无言以对。他以为自己的理儿理应得到村书记的登门道歉,却不想人家从未上心此事,为此耿耿于怀至死,直到老村书记得知此心结后不远千里来表歉意才闭眼离去。认理儿的人也讲究以理服人,纠葛的几年时间,村书记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在最落寞的时期,是吴出手拉他一把让他感受到人间尚有情谊;在他重获风光后吴却躲得远远的继续等待他的悔不当初。吴的信条贯彻始终——自己的过错不应连累无辜家人,犯了错就要道歉改正。 2.《内奸》,算是合集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写文革最深入的一篇,看的人蛰心的疼痛 3.《雨,沙沙沙》,描写适龄女生向往恋爱而又不知如何去爱、怎样才是爱的矛盾心情 4.《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几段小小说,揭示了盲目生活的乡村里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局面:被送出,被打骂,被拿金钱衡量……像一个被拿来履行约定的物件一样,毫无人权可言。唯有如题的一篇,埋在孤坟的寡妇,被醉酒的老汉惦记着、思念着,显现着微弱的存在感。 5.《头像》,用一个得志的画家的眼睛,看那个一心沉浸于自己的雕塑艺术造诣、无心平凡生活更无心名誉的貌似不得志却得心自在的老友的生活,于艰难困苦中独守匠心,令人肃然起敬 6.《受戒》、《风筝飘带》、《丹凤眼》、《喜鹊登枝》写了年轻男女的朦胧爱情逐步显现的过程,带我们重新体验窗户纸捅破过程中的各种情愫 7.《爱是不能忘记的》、《鞋》则写明在面对被捆绑“伴侣”的违心情景下,一个人仍应追寻内心的真诚面对,努力挣脱各种外在的束缚,因为爱是自发的,珍贵的。不是别人的一腔热血,就能换取的。勉强也不应是对别人一腔热血的回馈,两厢情愿的爱,才值得, 8.《逃跑》,探讨另一种尊严和选择权——在接受别人的指定捐款后,受捐赠人是否可选择如何使用这部分捐款?主人公老宋看门职业生涯中,凭借自己的擅长为人处世,赢得了全团的好评。在腿坏需要手术却没钱治疗的档口儿,热心的伙伴出头为其募捐善款用于治疗腿疾,他接受钱款后不辞而别令伙伴蒙受了众人的指责。伙伴追寻下得知,原来老宋是在衡量了自己的生活后,选择用这部分善款截肢、余款用于开小卖部改善一家老小的生活质量了。老宋因为辜负了众人的好意而逃跑,然而他的使用方式,确实令他的幸福最大化了。以伙伴为代表的捐款方,内心的怨怼逐渐消融。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唯有试图理解、尊重他人的选择,才能把好的出发点最终落在现实中吧!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三):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不如活在当下才最可贵

  

前两天又看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看完后又是满满的郁闷之感,那种无奈又无力的感觉,扑面而来。幸而,手头还有这本书《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这本书一共收录了十二个故事,来自汪曾祺、王安忆等当代著名作家的作品。善恶、伦理、生死、真实、孤独、至美……包含了我们一生中都会体验的人生经历,当我们的人生剪影浓缩在这十二个故事中,也许最终会化成一句感叹: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在这十二个故事中,汪曾祺的《受戒》带着纯粹美好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

明子和英子结缘于半个莲蓬,英子问明子叫什么名字,然后说我们两个是邻居,接着就将手里的半个莲蓬分给了明子。

英子知道明子要去受戒,心疼到不行。

“好好的头皮伤烧八个洞,那不疼死啦?”

然而,当英子知道受了戒的和尚可以不给钱吃斋的时候,英子自告奋勇要送明子去受戒。说变就变,但却带着纯真。

远远的,看着英子划着小船去接明子,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副画面:

一个头上顶着八个戒的小和尚,歪着脑袋,和一旁划船的小姑娘正说着什么。说到高兴处,两个人相视一笑。两个小小的人儿,

很多人都说,校园里的爱情特别纯粹,一旦自己走向了社会,再想要找到那些纯粹的、不含杂质的感情,真的很难。

如果说汪曾祺的故事,是两小无猜的纯粹,那么王安忆的故事则是一场对爱情的苦情追逐之旅。

《雨,沙沙沙》的主人公雯雯,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就好像是现实生活中无助的我们。

雯雯因为逃避一场安排的相亲,碰上了一场大雨。在冒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小伙子,雯雯才不至于在大雨中找不到回家的路。似乎一切对于雯雯来说,都是一场场意外,命运的走向从来不在她的掌握之中。

后来,那个小伙子成了雯雯人生中的他,两个人相知相爱,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美好。然而,插队分配的意外到来,将雯雯原本的人生计划全部打乱。

雯雯一个人背井离乡,她心中还在默默想着两个人可能的将来,但对方却早已放弃了她。全家人都在忙着给她找新对象,雯雯却执着于心里面的那个他。哪怕她知道,他永远都不会再出现在自己的生命中。

当我们为了雯雯这个傻姑娘叹气的时候,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凭着一股傻劲,在这个世界上打拼呢?

生而为人,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也像雯雯一样,有很多的无奈,很多的不得已。我们在这个人世间体验喜怒哀乐,在这里拥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这样的人生,不也就够了么?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四):活在这珍贵人世间

  《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是《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大庆而出版的。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收集了汪曾祺、王蒙、铁凝等12位作家的12篇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的背景都是发生在上个世纪比较动荡的年代,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爱国热情,小人物的执着,还有那个年代不同的婚姻爱情故事等。 描述小人物的执着的短篇小说有《怒目金刚》《头像》。 看完整本书之后,给我印象最深刻还是本书的第一篇小说《怒目金刚》,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吴玉和,一个读了几年书有点学识的人物,村子里的人称为“吴老师”。故事的起因,是玉和开会时迟到,被暴脾气的邱天宝骂了一顿。如果只是骂玉和,故事就没有后续了,但是书记骂了他的娘。如果是一般人的话,这事忍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发生玉河身上就没那么简单了。玉和的执拗就是,你可以骂我,但是不可以骂他娘亲,因为迟到的事情是自己的问题,与他人何干,所以他想要书记给他娘道歉。书记调任,他派儿子去“诅咒”他,仅仅是“诅咒”本人,不可以去“诅咒”与书记相关的人,这也是他的执着。书记帮助村民建房而砍掉路边的树而被叛入狱时,玉和全然没之前的态度,反而经常去看他。书记平反升迁之后,书记想让玉和去城里,却再三拒绝,只因他这时想要的只是他的一句道歉。玉和的儿子被烧伤需要大额的费用,然也拒绝了邱天宝的支助,自己卖血赚钱还债,这也是他的执着。后来玉和坠落山崖而死,死的时候仍然全身紧绷,要紧牙关,活生生一个怒不可遏上阵打架的模样,这就像是佛庙门前的怒目金刚。等到邱天宝来到他身前,给他娘道歉才欣然闭目。而这一句道歉却等待了十多年! 《头像》的主人公则是对艺术的执着,不为生计,只为追求民族传统艺术,探索新的境界。 《内奸》这个故事的时间前后长达四十年之久,一个女同志和他的两个孩子,杨伪县长,土匪头子,日本鬼子的特务,美国教会医院的医生,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徒子灰孙,一位清清白白,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及不干不净,好吹好炫的商人,等等。而本篇小说则以这个不干不净,好吹好炫的商人为主线来描述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国家的和平,贡献出了一份自己的力量,由于篇幅的原因,本篇并没有详细描写出当时人们生存的艰辛以及其中的各种付出。 当然,有一定阅历的人们定能想象出当时的画面如何。 其他的9篇短篇小说则是描述的不同人们的婚姻爱情故事。 在这9篇的爱情故事中,《爱是不能忘记的》《风筝飘带》更能产生共鸣。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珊珊的母亲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结也罢。她的母亲爱着一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相互爱着却不能在一起。但是依然会默默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却选择不打扰对方。母亲爱得很深沉,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把所有对那个人的爱都诉诸于笔记本上,把那个笔记本当做爱人一样。母亲的爱情故事,对现在的人们而言,依然有着启发意义,那就是,即使等不到也不要稀里糊涂的结婚,好好享受独身的生活,等待那个合适的人出现。 人是不是一开始是刷盘子的就一辈子是刷盘子的呢?是否可以同是去学习其他的技能呢?《风筝的飘带》就是这样一个相互激励的爱情故事,文中多次提到的风筝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梦想! 每一则故事都有它想表达的东西,每一个读者心目中也有不同的想法。如果想进一步的了解那个年代的人们给现在的人们的启示话,这也是一本不错的文学作品!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五):《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书评

  

雾里悟理

书中收录了《北京文学》上个世纪的多篇佳作,我最喜欢其中的两篇。

第一篇是青年女作家王安忆的《雨,沙沙沙》,风格独特,立意新颖,是一片难得的短篇小说。作品中,作者没有特意构建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而是从青年女工雯雯的心理世界着手,描绘她的心路历程。在一个灯光雨丝交相辉映的夜晚,雯雯在搭乘最后一班公共汽车回家。由于恍惚“脱班”了,只能顶着雨天,徒步走上七站路的回家之行。路上,这个充满幻想的姑娘思绪翻飞,想到了曾经的青春年华,曾经快乐的初恋,那真好似“透明的画,有了色赛;无声的歌,有了旋律”。然而,在那个十年内乱的过程中,爱情,就被一个户口问题,实实在在的砸了个粉碎,心中那如梦的未来只剩下了一片荒漠。

而今,她在这样一个雨夜,错过了末班骑车,正需要帮助,慌乱地呼喊着“等等”的时候,一个骑自行车赶路的陌生男子出现在她的面前。他顶风冒雨,一无所求地把她送到家门口。这个男生也和她一样下过乡、插过队,对生活有过失落和怨言。但他从劳动中,从一群帮助过他的村童、村姑身上,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部分,从而获得了追求美好事物的新年。这位智趣高洁的青年的一言一行,不仅使雯雯对他的戒备悄然冰释,而且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恋。这一场雨把她在十年的生活中失去的信念重新召唤回来。她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按照自己的理想去生活,要去寻求那种比“白云红帆”更美好的爱情。她觉得那简直是至高无尚的没,无边无际的美,又是不可缺少的美。最终,她向着“前边那天蓝色的世界”,“微笑着走进去了”。

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和勇气去追寻自己那份发自内心的喜爱,结婚是因为我爱她,而不是我需要结婚了。

第二篇是刘庆邦的《鞋》,短文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姑娘守明对一个男子默默的爱恋,以鞋为纽带传递她的深情与期盼,但故事以男子怀着内疚之心归还给她俩定情之物鞋而结束。守明是质朴纯情的,作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她对爱情的那种憧憬喝向往,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爱情冲动。她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晶莹剔透、洁白无暇,感情世界无必真挚。鞋子就是她感情的载体,聚焦着她对那个人几近全部的爱。

作者用大段的文字讲述做鞋的缘由,做鞋的意义,做鞋的难度,作为一个远离那个风俗并无切身感受的读者初看守明做鞋时那近乎苛刻的态度,仍不免觉得有些过分,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守明对爱情的炙热以及她对爱情全身心的投入,让我深深地动容,深切地体会到她为何会做出那貌似怪异的举止。对她而言,爱是自己生命的全部,是她一生憧憬之中最重要最美好的那部分,对“那个人”的爱便是这份爱的寄托。

张爱玲说,“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我们不难推知:守明对她心中那个男人的爱更多的是渴望被爱,守明的羞涩实际上更包蕴着对被爱的渴盼。爱即是被爱,没了被爱,爱怎么能称其为爱呢?守明对爱的期盼就像做了一场美丽幸福的梦,天亮了,梦醒了,一切都随着太阳的升起而缓缓落下,只留下无限甜美的记忆与无比的惆怅在心间。

全书共12个故事,12种人生。他们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摇摆,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踟蹰。他们就是我们,来这人间一趟,渴望被温柔对待。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六):生而为人,我很感激——《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书评

  读完了北京文学70周年纪念的短篇小说卷《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我由衷地感慨道: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本书由12个短篇故事集结而成。每个故事都对人性和社会有不同角度的映照,各具特色。 第一个故事,韩少功笔下的“怒目金刚”,探讨的是善与恶的关系。邱书记是一个很能干的书记,但是有一点不好,大大咧咧,嘴上经常挂着骂人的话。这也不全是他的错,几十年的苦日子让他习惯了这些骂人的话语。但是,邱书记在一次集中会议上无意地问候了主人公玉和的母亲。这让玉和很愤怒,当场摔桌子走人。 邱书记有些后悔,希望得到玉和的理解,但是那时候玉和正在气头上,哪里听得进去。后来,玉和气消了,希望请邱书记到家里坐坐吃顿饭,然后把这个坎过了。没想到,邱书记调到外县去了,玉和准备了很久的饭局就这样被意外冲淡,这让他很愤怒。玉和交代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跟这个书记把这个坎过了。孩子去外县找,才知道邱书记由于乱砍树木被拘留了,这让玉和有些窃喜,你也有今天。但是玉和本来带着报怨的心情去找书记,书记看到老熟人来了很感激,好酒好菜招待,最终玉和没能开口解决这个坎。 后来,书记升迁了,寄给玉和一张一万元的支票。刚好玉和孩子住院治疗,急需钱。但是玉和撕毁了支票,说我就算卖血都不要书记的钱。玉和真的去卖血了。孩子治疗成功,回家。但是玉和在干农活的时候坠崖,死了。 在葬礼上,玉和的尸体怒目圆睁,不愿闭眼。最终,邱书记急忙赶来,道歉,这时候一道雷劈了下来,玉和终于闭上了眼睛。这就是故事的标题“怒目金刚”的含义。 这个故事里,没有人是完全的恶人,也没有彻底的善人。书记最初问候玉和父母应该是小小的恶行,在得知玉和生气后书记多次试图挽回关系,也算善了。玉和让自己的孩子去报复书记,算是恶行了,但是书记却善意的接待了玉和,也算善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善和恶是孪生的,紧密相关。 另一个喜欢的故事是讲懵懂情思和恋爱自由的——王安忆先生的“雨,沙沙沙” 雯雯的妈妈为雯雯介绍了一个男生,但是雯雯不认为父母介绍对象这种行为是正确的——“爱情不是这样的”这是雯雯的原话。她曾对爱情充满了多少美丽的幻想啊,以至于认为这种有人介绍而来的恋爱很滑稽。被介绍的那位男生叹了口气,挖苦雯雯期待天边飘来白云,而白马王子乘白云而来迎娶雯雯。雯雯不为所动。 在一个阴雨天,雯雯在等最后一班公交车,在车到站的时候,雨滴滴在了雯雯脸上,这让她停下了上车的脚步。公交车司机看到雯雯犹豫了一下上车,吐槽道“发痴!”,开着车走了。 错过了最后一班公交车,雯雯很无奈,她试图追上车,“等等!”她喊道,车停了下来,不过停下来的不是公交车而是一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的是个带着与雨披的男青年。 “我不是在叫你。”雯雯叹了口气。 “没事,坐我的车也可以。你住哪,我带你。”男青年回答道。雯雯意识到随便乘异性的车是不对的,但是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走了,没车回家了。 于是,雯雯小心翼翼的坐上了自行车的后座。 一路上,雨滴模糊了雯雯的双眼。灯火交错间,她仿佛看见了自己的白马王子就在前座上。 “如果你下次再错过了车,也可以喊等等,一定会有人载你回家。”男青年回答道。 又是一个下雨天,雯雯喊着等等,但是没人等他,没有自行车停下来载她。 也许,那只是一场梦吧。之前那个父母介绍的男青年笑了笑,告诉雯雯那只是一个偶然。父母介绍的对象才靠谱,偶然遇到的不靠谱。 但是,那真的,是恋爱自由。雯雯这么想着,回到了现实。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这本书中,不同的作者用不同的笔风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主题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人瞥见人间的美好。是啊,生而为人,何其有幸。让我们在本书中重拾对人生的最本初的爱和珍惜。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七):人生百味,苦里面透着甜,甜里面泛着酸

  

翻腾在这人世,请你不要问我的来处,我也不要在意你的去处。冥冥之中,你我都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无力改变一点现实中的什么,也无力在现实中留下些什么,就像风来过,有些气味飘来,但马上又无痕了,无需追踪,也无法追踪。

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尽量张开自己的鼻翼尽情地呼吸,享受着这带着气味的空气――带着生的气息的空气。浮浮沉沉的人世,真真假假的情绪,弯弯曲曲的心事,点亮人世一盏盏心灯,偶尔滑过,而后又寂灭。

穿着影子在宇宙里行走,这是我们唯一一次有了自己的形象,通过母体的诞生,在这宇宙中以显性的方式存在。站在光明里,我有我名字,我有我情绪,因此,也我有了我表演。

上戏!为了这一刻,我已久等,或许绵长几个世纪,或许已煎熬数亿年。风萧萧的吹过,是旷如黑夜的广大,在某个灯火的明灭之处,便是人间百态的上演。我,只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正如你,也只不过是做了某人的陪衬,一生就此倏忽一过。

12篇小说,12个故事,讲述的是人们的故事,他们在人类历史的记载中,都不会有姓也不会有名,甚至找不到一点他们曾活过的证据,但他们确乎活过,带着自己的血泪,带着曾经的欢愉。受戒的小和尚在芦苇花里苟合,较真的老农人死了也放不下故人一句随意的怒骂,天真的少女在自己的梦里无望地等待,痴恋的雕刻者期望人们发现他作品的价值,最忠厚的老人为了钱逃跑……种种的种种,似乎无可奈何又事出有因。试问,谁,又不是在这滚滚滚红尘苦苦挣扎?

如果没有,又何必来这人世走一遭呢?来,必定是有所希冀有所求,渴望在这人世得到圆满。因为唯有这人世,是一个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为了梦,所以我们不得不追逐,不得不挣扎。这个梦,不知是在宇宙的旷空里积攒了多少个亿年,才凝聚成了这一个小小的心愿,以致拼命要来人世寻找一个答案。

来人世,无非是为了历劫,历我们的心结,那是靠千年亿年积攒才得来的一点点心愿。但《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我再也不能;任性,是我的禀性,但,我却再也不能。

汪曾祺,铁凝,似乎一个个都离我们远去了,韩少功,刘庆邦,似乎还活在我们的世界,但他们,终究像一个传闻,只活在片片蚂蚁般的文字中。而我,偶然地与这串串蚂蚁相遇,就算是与他们打过招呼了,再也不用介绍彼此,就这样深知。

爱在最好的年华,落红却是最悲惨的记忆,点点墨迹映开,那是一朵朵水中的莲花,芬芳在每一张书页中。所有的文字落在我眼中,那是一个个悄无声息的名字,却倔强在我的脑海中。

生无所谓生,死无所谓死,这珍贵的人间,我活亦不活,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区别。然,在这珍贵的人间,活过,就是好。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八):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

  

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活着,这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怒目金刚&逃跑

执着。对于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我们会坚持到何种程度?

身为乡中知书达理、吃酒席入上座的人,玉和因迟到被行伍出身的邱书记邱天保带上妈字大骂。骂人可以,带上妈可不行。玉和一直等着邱天保的一句道歉,苦等不到后才得知他已去其他地方上任,因而大病一场。之后,邱天保栽了跟头,后又被提拔。玉和在邱失意时送去温暖,却又在儿子需要手术钱时拒绝邱的资助而去卖血。最后,玉和失足摔死后仍大睁双眼,直到邱在葬礼上道歉他才欣然闭上。

玉和为了一句道歉,气的生病、还派儿子去咒骂,这是与自己过不去,是小心眼;但他对自己的底线又是执着的,他嘱咐儿子咒骂时别牵连他父母家人,甚至在邱落魄时送去关怀,自己受困在儿子亟需资金时又拒绝邱的雪中送炭,特别是最后魔幻现实主义的结尾,邱赔完礼后玉和牙关松弛,欣然闭目,眼角挂上了一滴泪。玉和对于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是至死捍卫的,不受利益左右。

玉和身上伯夷叔齐拒食周粟的精神是高贵的,那么同样是面对子女的困难,另一位主人公老宋在得到一大笔捐款之后,却没有如约进行手术,而是携款逃跑,那他就轻贱了吗?

老宋经人介绍来到剧团工作,负责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他的分内工作做的一丝不苟,搬白菜、架毛线、抗煤气罐......分外工作也是事事有求必应。随着年岁的增长,老宋的腿出了毛病,他积攒的好人缘让全团所有人都献了爱心,凑足了一万五的巨额手术款。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好人最后却财迷心窍,卷款跑路了,成了一个“伤害了团里所有同志的感情”的骗子。当然这样一个人是成不了主人公的,老宋卷款跑路背后的原因,是他用自己的腿来为外孙谋一个好的未来,他没有做手术而是直接把腿给锯了。

老宋是为了利益而不要底线和原则?相反,他的底线就是亲人。为了让亲人过上好生活,他舍弃了他的腿,也舍弃他的面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同时他也背负上了承重的心理压力(当负责捐款的好友老夏找到老宋时,他羞愧难当,落荒而逃),而且一背就要背一辈子。

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

追求。饮食男女,人之大欲。

看标题本以为是爱情文艺小清新,没想到是特别接地气的农村文学。在温家窑(一个位于塞北的农村),食欲、性欲,这两种人类最基础的本能,却是当地人们最大的追求。吃饱还能将将就就凑合,但是娶老婆就是难上加难。偷人、朋锅(共妻)、乱伦,这是光棍们的性欲和贫困两者矛盾下无法调和的结果。

愣二突然又发疯了,愣二妈支走了孩子他爸,想办法满足了愣二无处发泄的性欲,愣二就好了。为了攒钱给愣二娶媳妇,现在的愣二不仅没有女人,连莜面窝窝都吃不上,但是什么时候才能攒上两千块?难怪楞二要发疯。

锅扣大爷是温家窑中每日都喝得起酒的人,常常喝醉了唱着两句调调:白天我想你墙头上爬,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然后去到坟地的大青石上睡觉。这一次,人们又把锅扣大爷从野坟地抬回来了,这次锅扣只吐出一句话就再没醒来过。他说:“把我埋进三寡妇的坟。”三寡妇生前安慰了老光棍锅扣的生活,锅扣死后他要和她埋在一块。这样,就不会黑夜想你没办法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苦苦红尘同时也是珍贵的人生经历,努力活着,努力感知生活,才是不枉此行。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九):生而为人,我很感激

  

最近,我也在一本一本啃着好书,有好书陪伴的日子就觉得内心非常充盈,很是满足。如果是专业类型,需要记录知识点的书籍,我会专门每天抽出半小时到1个小时的时间集中阅读。如果是小说或者散文,那就会成为我的枕边书。睡前用10分钟时间读一篇故事,睡觉都觉得踏实。

这一周我的枕边书是集中了很多名家作品的故事集《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这本书里有12个故事,故事里的感情温柔中带着苦涩,也甜也酸。读这些故事,有时也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每一个故事的感情描写细腻到好像自己身临其境,心也被牵动着。是啊,我们来这人世间,日子过得虽不同,但同样都渴望被温柔对待。

这本书里有两个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描述了初恋时的青涩、试探和悸动,另一个则叙述了一段想得却不可得的爱情故事。

《丹凤眼》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青年男女可爱有趣的爱情故事,在读故事过程中不由得也会被带入进去,想起自己10年前的样子,每一个小心思小情愫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矿区小伙子辛小亮非常骄傲,不把姑娘们放在眼里,也根本不担心自己的职业原因找不到女朋友。与他相反的是,矿区其他小伙子因为职业辛苦又危险,都想法设法避免提及职业,为的就是赶紧找个可人儿的对象成婚。

但因为他的桀骜不驯,以及有点玩世不恭的性格,被他取名外号“吊眼儿”的姑娘孟蓓却对他一见倾心。乔奶奶中间搭桥说和两个人,没想到辛小亮完全不上心,拒绝跟孟蓓姑娘恋爱。作为食堂员工的姑娘为了“打击报复”小伙子,每次食堂盛饭都要故意刁难小亮,搞的小亮完全没了脾气。久而久之,反而对姑娘慢慢上了心思,一天要去打4次饭,就为了多见一眼“吊眼儿”姑娘。明明也喜欢姑娘,小亮因为犟脾气就是不承认。最后,在乔奶奶和小亮朋友的助攻下,两个人终于走到了一起,相约一起看电影。

面对心仪的姑娘,小亮终于承认“吊眼儿”起的不对,应该是好看的“丹凤眼”。就这么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全程我带着姨母笑看完。平凡爱情的细节点滴真的是太甜了,作者陈建功对主人公内心的刻画也是细腻到位。

第二个故事《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个心酸且深沉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探讨了爱情和婚姻,在主人公珊珊纠结于自己是否要嫁给眼下的求婚者时,想到了自己母亲对她说的话:“如果吃不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看你就是独身生活下去,也比稀里糊涂嫁出去要好得多”。这句话要是在当时,看起来是不近情理的。但是如果放在这个时代,那么这句话其实充满了对女儿的理解,以及包含对以往生活里的经验总结。

珊珊的母亲坦言,她与珊珊的父亲并不相爱。自己爱的人出于道义和责任娶了别人,而自己爱的人也爱着自己。结果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终其一生也没能走在一起,甚至连手都没有拉过。但就是这样,也并不阻止两个人一直相爱着。两个人只是努力的“偶遇‘对方,说几句话,同行走几步路。这个爱着母亲的男人被称作钟雨同志。

钟雨同志送了母亲一套契诃夫小说选集,母亲一直将其看待为爱情的信物,小心保存。甚至临终也嘱托女儿要把小说选集跟她一并火化。母亲的爱情,虽然镂骨铭心虽然痛苦,但她致死感到幸福,因为她真正爱过。

珊珊最终也决定要等着那呼唤自己的人,不要再次发生这种婚姻和爱情分离的事情。一人独身生活也并不可怕。

这只是这本书中的两个故事,其他的10个一样的细腻感人。我们再接受现世生活的洗礼后,不断起伏、蒸腾、沉淀,终而汇成一句感叹: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我很感激。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读后感(十):品味名家经典 感悟别样人生

  

你还记得去年庆祝建国7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场景么?恢宏激昂的阅兵式号角骤然响起,激昂澎湃的分列式进行曲汇成震天撼地的交响。方阵如山,气贯长虹;铁流滚滚,大地震撼;军乐声声,战旗猎猎。那一刻,无数中华儿女无比自豪!那一刻,无数海内外友人称赞不已!

70年的光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义重大,而对于一本杂志而言更显弥足珍贵。《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9月10日,是一份刊登包括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诗歌和文化评论等多种优秀作品的好看的综合性文学杂志。第一任主编为老舍先生,汪曾祺老师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然、刘恒都曾担任过正、副主编。70年里,它与当代中国风雨同舟,共同成长,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2020年9月正值《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大庆之际,编辑部推出名家经典作品集,包括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徒步人海》《人间逍遥客》《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两部散文集《浮生自在》《此生须尽兴》,一部报告文学作品集《破浪》,收集了余华、贾平凹、王安忆、毕飞宇、迟子建、刘震云、毕淑敏、史铁生、汪曾祺、王蒙等当代名家之作。

而这本短篇小说集《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共收录12篇名家作品,作者包括一位京派代表作家(汪曾祺)、三位茅盾文学将得主(王蒙、张洁、王安忆)、三位鲁迅文学奖得主(韩少功、铁凝、刘庆邦)、两位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得主(陈建功、方之)等,所选小说均为他们的短篇代表作,也是当代文学的明珠。

韩少功老师的《怒目金刚》,汪曾祺老师的《受戒》,王蒙老师的《风筝飘带》,王安忆老师的《雨,沙沙沙》,陈建功老师的《丹凤眼》……12个故事,12种人生。内容涉及善恶、伦理、生死、真实、孤独、至美……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一个个人性鲜明,他们中有人在公道与私德中坚持原则艰难行进;有人在雨中痴心等待自己另一半的到来;还有人执着于自己的工艺创作;更有人用自己的生命坚守着善良本分的信念……他们在失望与希望之间摇摆,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徘徊,在存在与虚无之间踟蹰。

这些作品大多数都发布于1980年前后,算算时间应该属于我们父辈或是祖辈的时代。尽管看上去离我们有些遥远,可是从故事中人物的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在那个年代下,人们在人生观、婚姻观、价值观等等方面的态度和认识。例如,《怒目金刚》中的玉和用半生时间最终等来了当年村书记的一句“对不起”;《丹凤眼》中煤矿工人辛小亮和食堂女工孟蓓之间的啼笑因缘;《内奸》中田老板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饱受的酸甜苦辣……在一段段欢笑与泪水中,我们看到了善良与美好,等待与希望。

如今,这些作家当中有的已经溘然而逝,有的还在创作的道路上继续耕耘,可是从他们留下来的一篇篇经典作品中,我们依然能够体味到老师们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在做人做事上的己见,而这些文化遗产的瑰宝也必将传承下去。

时代在发展,文学在进步,《北京文学》正在用开阔的眼睛看世界,用博大的胸怀写北京,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充分展现着新时代北京文学的气韵与神魂。而我们也将随着时代主旋律一起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