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后的模样》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最后的模样》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1-02-03 03:21: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后的模样》经典观后感1000字

  《最后的模样》是一部由西恩·潘执导,查理兹·塞隆 / 哈维尔·巴登 / 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模样》精选点评:

  ●据说拍这部电影时,塞隆几乎就没有一条一次过的时候,潘叔不断喊NG不断折磨演员,无论怎么拍都无法达到他的要求。这大大打击了塞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两人不断在片场争吵,当时大家以为他们会在片场就分手。后来终于分了。戛纳首映0,2分对塞隆,又是一场无法避免灾难。

  ●我女神塞隆,那暴红的眼珠 啧啧 Brett Dennen-Ain't No Reason

  ●只看塞隆~~~

  ●这些素材可以剪成一部不错的人道主义纪录片,作为剧情片太缺乏戏剧性。Theron就是在展示自己多美,声线多性感,Adèle也很美但导演不展示。导演儿子跟老爹长太像。仅有的兴奋点是开场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结果他把我最喜欢的几个小节剪掉了。Hans Zimmer配乐一般。

  ●真的是需要对西恩潘和Javier Barden很多很多的爱才能看下去啊。我觉得就导演本身来说没有问题啊。无非就是嗑嗨了嘛,这特么什么奇怪的剧本,奇怪的剪辑,奇怪的节奏,奇怪的反应,奇怪的意识流啊。

  ●巴登尽力了,拉回两星。可是整体叙述模式并不能讨好观众,女主男次的平衡关系真的适得其反!

  ●音乐和画面很棒。剧情中国人难以理解,无暇顾及。在电影院看应该很不错。

  ●拍得真血腥

  ●0/100 一边是主角毫无意义的哀怨自怜,一边堆上难民各种悲惨的镜头刺激感官,看完只觉得Sean Pann完全不care自己电影里任何一个母题或人物,只想takes advantage of them;摄影一到特写就模糊焦点外的部分,把表演搞得一团糟;配乐和Theron的旁白一样做作至极,你要真心恨一个人,就推荐他看这部电影。

  ●少见的从题材、编剧、摄影、剪接、配乐全盘崩坏的作品,莫名其妙的爱情、莫名其妙的杀戮、莫名其妙的悲天悯人,煽情的即便白莲花看了也会羞愧。话说,等了这么久,谁想只惊鸿一瞥塞隆全裸的侧影?谁想看着她用脚趾夹铅笔?这片,真是戛纳的耻辱。

  《最后的模样》观后感(一):就像写作文,严重偏题,不知所云

  3.5,卡司很强大,然而导演你究竟想表达什么,难道这是一部“纯爱”电影,整场弥漫着僵硬、虚伪的人道主义。时不时能从塞隆的脸上看出WTF的os,为了给导演面子,毁了这么多好演员。———-西恩潘你个半吊子,2不能更多了!3.5是看上半部给的!尼玛这2分都给塞隆,你就是个负分!——— 导演,你知道观众多无力嘛,一分,不能更多,西恩潘独占-2分,诡异的剪辑,莫名的爱情,刻意的渲染,突如其来的崩溃……!塞隆的颜还是要舔的,演技也毋庸置疑,唯一的缺陷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口音,偶尔冒出来的英音让人凌乱出戏!此刻尤其想要重温安吉丽娜朱莉和克里夫欧文的超越边界!

  《最后的模样》观后感(二):翻译自The Upcoming电子杂志

  文:Joseph Owen

  评分:一星

  本届戛纳最大的灾难诞生啦,恭喜西恩·潘执导的《最后的模样》。这部电影就是张关于导演本人电影作品的讽刺画:荒唐可笑的爱情故事;让人没什么耐心的粗糙政治情节;让观众放声大笑的愚蠢台词;还有那就像联合国维和广告一样不明不白的白左人道主义宣言。这部电影惊人的烂。西恩·潘的野心和他的导演能力之间的差距这次上升到奇耻大辱的地步。对一部板着面孔说教的电影来说,它表现的太过一本正经以至于在无聊透顶方面十分成功。

  影片开始于闪回。查理兹·塞隆扮演的女主角(似乎无时无刻脸上都写着“天啊我为什么来拍这个”)是一个国际性援助机构的负责人,她正准备要在个一眼就能看出浪费纳税人金钱的颁奖礼上演讲。她开始回忆作为非洲医疗援助志愿者的时光,当时非洲的内战正如火如荼,还反思了她和贾维尔·巴登扮演的男主角的关系。他们的爱情故事就此成为了整部电影的轴心。该片试图呈现的其他主题,如战争等只能沦为他们凄美的爱情的幕后背景,顺便在必要时刻给这段罗曼史绊上一跤。

  讽刺的是,虽然这是一部关于黑人的电影,可是黑人角色在片中得到的台词数屈指可数。影片的高潮也处理得如此笨拙,只能让人感觉到尴尬,毫无共鸣可言。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男女之间必须要发生一些所谓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西恩·潘的确不负众望,但是这种冲突的表现除了让这对情侣动不动就用模糊不清的互相咆哮和滑稽的表演外也没有什么新鲜招式。片中的政治元素很幼稚,而爱情部分则真的很好笑。

  本片的槽点还有更多。两位本来让人期待的演员,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斯和让·雷诺,在片中被弱化得如同拙劣的泡泡般一戳即破。阿黛尔就好像走错了片场,而让·雷诺则废话连篇,酷爱传播各类人生哲理,比如“这不是战争,这是爱。”在放出此类台词后,西恩·潘会热衷于插入一个对手演员的特写镜头,竭尽全力地希望捕捉到他们目瞪口呆的惊吓表情来表现所谓台词的震撼力。这些演员在说什么?这些台词到底什么鬼?就连西恩·潘本人也不知道。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舍得放弃失焦镜头的使用,也许他是想让观众更切身体会到近视眼角色的视界吧!本片的失败自然也有编剧艾琳·迪格纳穆的功劳,她创作的剧本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聪明、想象力和自觉性,反而用枯燥和令人费解的画外音来折磨观众。这部电影还真是一滩糟粕,彻头彻尾的尴尬。

  《最后的模样》观后感(三):我喜欢的剧情片段之一

  

这部少说也刷了五遍七遍了,欲罢不能。危成主题的电影(感叹),我个人看懂就行。

有着金冥相位的恩叔用了很多角度来刻画他心中的女主(前女友)呀,从配乐到灯光角度都是金冥人的口味,我个人很喜欢这一部。甚至,他主要用灯光说话就很好了。

从苹果酒屋的法则开始,塞隆基本频繁的在演危成主题的电影,其次是友衰主题的电影。或者说,和恩叔分手后,都在“危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