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巨匠与杰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巨匠与杰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06 02:01: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巨匠与杰作的读后感大全

  《巨匠与杰作》是一本由[英] W.S.毛姆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一):既非巨匠,也非杰作

  

名为巨匠与杰作,似乎重点是他者的行事及作品,可惜毛姆通篇论及,只有他自己。那便当题目在讲他自己罢,可在此篇并非杰作,毛姆于其中也未能一展巨匠之气度和情操,倒处处显出倨傲和刻薄。

如何定位此篇呢?毛姆自觉其为传记和文艺评论之综合。可若妄图以这样‘’浅薄‘’的篇幅,想兼而并有传记之真实细微、文评之大开大盍,且妄求‘’深刻‘’,即使你是毛姆,观者且付之一笑耳。

或因篇幅所限,此篇于传记文学和文艺评论下,皆有失毛姆的水准。 作为传记文学,它重于揣测和臆想,而非事实呈现。由此对传主的评价,显得不甚客观,而始终陷于自说自话的藩篱。且热衷于八卦野史,如此的内容呈现,未免偏颇。 作为文艺评论。好吧,对一些传主的作品,甚至只字未提,或扯些水的汤的。

出于内容,谈谈其翻译。通篇只觉拗口晦涩,有失风流潇洒,或者再减一星?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二):大师的解读

  

小时候喜欢看国产小说是因为没见识过外国的那些大作家的作品,后来看了那些外国名著之后就发现脱离不开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可以说享誉世界,我也是通过这本书认识他的,这本《巨匠与杰作》是毛姆的读书随笔,对于读书,毫无疑问是无限益处的,尤其是对于作家来说,他们看书的角度比普通读者要深。就像我是搞电影的,我看电影看的是其中的剪辑与剧情的连贯性等专业问题,如此鉴定一部电影或一本书的好坏。

读书是能改变人的,我一直相信这一点,因为一个人在写一本书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来源于生活与自己对于事物的想象,当阅读的时候我们总是能看到一些能够产生共鸣的语句,从而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在。但是现在并不是所有书都有阅读价值的,像那些言情和鸡汤励志文,我是从来都不看的,因为实在学不到东西,只能起到打发时间的作用,然而真正有事可做的人怎么会去打发时间呢。

好的书是不应该枯燥的,读书也是为了充实自己,不是为了读而读,一定要先认清这点。如今学校里的应试教育是最害人的,学习本应该是快乐的,却总有孩子抗拒学习,这只能怪教育手段有问题。人们喜欢看那些语言优美的文章,却往往忽略其内涵,就像郭敬明的文章,毋庸置疑他的文笔看起来就是那么有画面感,但是说到内涵几乎什么也学不到。

毛姆在本书中讨论了怎样读书才会有乐趣,这是我们读一本书的动力前提,如果看不下去一本书,它的内容再好也是没用的。看一书也是有技巧的,最怕的就是死读书,读书和做事一样要活。真正会看书的人是带着目的读的,就像我如今一样,我都是挑对自己有用的片段读,用有限的时间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我很喜欢毛姆的读书方式,他对于每本书的解析都是独具特色的,他能够告诉我什么书是该读的,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方法,教会我以后该怎样去读书。

读一本好书,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这无异于改变一个人。如果读者真正看进去了一本书,说明他和作者产生了思维上的共鸣,在看书时他用的就是作者的思考方式。这本书本身就是这样的例子,我们所有人都应该重视读书的重要性。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三):何谓读书

  

何谓读书?一般不外乎两种,泛读与精读。泛读,顾名思义,是指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也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从分级阅读入手,再进阶到章节书。要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大量的积累。精读,指深入细致地研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

而毛姆的读书却并是我们日常所见。在《巨匠与杰作》一书中,我们看到这位成功的英国作家为我们讲述了一种不一样的读书。

《巨匠与杰作》中,涉及到了十部小说,这些小说是在1945年,毛姆毛应美国《红书》杂志邀约开列的一张书单,列举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虽然我们可能并不认为这些小说有多么的优秀,但是,这些小说却是文学史上重要地位的存在。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研究作者在其作品当中所阐述的意义以及中心思想,或是作品中每个人物的灵魂特点,或是作品中的辞藻绚丽或是另辟蹊径的叙事方式,或是细腻独特的描写手法,也有涉及研究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但很少有人能够洞察作者本身。毛姆在此本书中的评论方式很简单,即“知人论世”:一个作者有什么样的性格,他的心境,他的生活。真正的洞悉作者的生活,丰富经验去真正体会所评论的作家,所说的生活,看看这些文学巨作背后的意义。

一个作品也许描写细腻,也许意义深刻,但是其作者并不是无可诟病。也许这些巨匠们有着世人无法言说的淫邪之念,譬如艾米莉勃朗特通过塑造希斯克利夫来满则自身长期受制的情欲,让自己的性欲在作品中得到满足。也许他们在道德上有着种种缺憾或是劣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赌成性。这些巨匠们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世人眼球之中的道德典范,文学界的高大上,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着复杂而真实的人性,只是在作品中显示出了自己的魅力与优势。后世的我们无法评判巨匠们生活的对与错,更多的只是看到其背后的故事,感受他们文字的魅力,以及支撑文字所构建的基础。

毛姆的文学随笔,并不简简单单的是一场读书笔记,而是生活的“小八卦”,沉溺在文学世界中,感受文字间小乐趣,诱使我们重新阅读文学经典。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四):阅读指南

《月亮与六便士》享誉全世界,上大学时也曾为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至今还记得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一切,尽管经历了很多困难,但他依然坚持,我敬佩他的勇气。《巨匠与杰作》将展示这位作家的读书笔记,读书理念,以及为我们阅读带来指引的方向。

作者W.S.毛姆,英国小说家等,最名著的三部代表作,《月亮与六便士》、《人性的枷锁》和《刀锋》。《巨匠与杰作》主要是描述了毛姆对于读书这件事的看法,以及分析名家名著,用他的经验推荐书籍给不同的人群阅读。在写作风格上,他主要是以自己的主观视角审视阅读,审视作品,理解哲学,推荐书籍;把法国、英国、美国作品的精髓输出给读者。

在内容上,书中分为四个部分,体现四个方面,一是关于作者自己的读书,他热爱哲学,喜欢侦探小说,虽然也会吐槽,但依然阅读;二是在他的书单中,他为读者推荐,读一些经典,不要随意读一些“烂书”。三是对于阅读、关于好作品的见解。在《关于读书》这部分中,笔者说读书是享受的一件事,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很多人都在寻找为何读书,读书的目的、意义,但其实读书只是为了自己的精神服务,它不会给你带来物质上的优越感,反而读书还会失去更多的花销,进入书的世界,在我看来也属于一种避世的方式,读书可以让人获得安宁,寂静,只是属于自己的世界,没有烦恼,同时看到书里故事又是一种体验。四是,对于名著的品鉴,不难发现,作者选择的书籍都是大师的作品,而且多年来经久不衰,他用自己的理解指导我们如何更好的阅读其他作品。

在众多品读的著作中,我更爱司汤达的《红与黑》,毛姆也为这部作品添加了对司汤达个人的元素,让我更加理解《红与黑》。司汤达的成长环境和经历都涉及着政治、战争,他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军人的身份还是为他带来了荣耀,他追求爱情,但因为相貌也使得他并不容易,没有真爱,有的只是欲望,而《红与黑》的故事也来自于当时一个实例案件。主人公于连的原型其实是建立在司汤达本人的基础上,内心的阴谋算计也是源于他的欲望,通过于连表达出他想占有的东西,但终究还是被杀,毛姆所说结局是不符合于连本人性格的,司汤达缺少一点想象力,按照实事案件的结局结束了。对于这一看法我也很支持,因为当我阅读时,也觉得结局很潦草,不像于连的性格,费尽心机却没有退路,终有遗憾。

《巨匠与杰作》作为毛姆的读书随笔,让我看到了一位大师怎么来读书,这样品鉴作品。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五):今年双十一入手,读完啦!

  

今年双十一的时候,和《伍尔夫读书随笔》一起购入,当然先看毛姆。

每次拿起来读,都感到愉悦!毛姆的小说目前只读过《月亮与六便士》,但他的关于书的随笔,则是第二本。虽然内容和之前读过的《阅读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多有重复,但通过不同译者,以及不同编排,觉得是再次重温,依然喜欢他这种轻松、调侃,但又植入很多自己独特理解和观点的品书风格。比如,最后一页的这一段——

“小说家写小说不是为了说什么道理,而是通过感觉、想象,营造一个小说世界,因而他不会是客观而公正的。小说家无论是选择题材、设置场景,还是塑造人物,全都受制于他的偏见。他的作品里所呈现的是他的经历、他的直觉、他的情感、他的个性和他的本能。”(320页)

全书分四个章节,译者刘文荣教授在前言中说,本书主要选自毛姆的四部散文集,即《书与人》《观点》《十大长篇及其作者》和《总结》。(这四本书名倒有点直白)

书的内容,我打五星,但排版的字太小,小小吐槽。看了毛姆的推荐,2021,我想读一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了。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六):大师谈读书

  毛姆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一生著述颇丰,不论是小说还是戏剧,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作为一名作家,广泛的阅读是他的一项必备的技能。因此,在读书这件小事上,对于毛姆的看法,我是极为有兴趣的。著名翻译家刘文荣最近整理了毛姆一生中关于读书的那些随笔类文章,编成一册小集子名为《毛姆读书随笔 巨匠与杰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一读。 在读书的小圈子中,实际上存在着一条鄙视链的,但是不论怎么排序,热衷于小说阅读的那一类基本上都属于鄙视链的最末端,以至于当有人问起你最喜欢读什么的时候,小说也有了自己的不能承受之痛。那么对于小说,毛姆又有着怎么样的看法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毛姆对于读书的态度是明确的,读书应该是一件享受,这不应该成为一件功利性的东西,比如为了考出一个好成绩,为了获得更好地晋升而去读书。这样心理下的读书是不会让我们获得享受的。毛姆关于读书的这种观点,简直是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是的,读书为什么一定要有功利性呢,我只是单纯的喜欢读书这件事,喜欢读书所带给自己的欢愉不可以吗?如是,如是! 关于小说,毛姆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对于毛姆来说,小说并不全是开卷有益的,会有好的小说,自然也会有不好的小说。在本书第一章的第四节中,毛姆便告诉了我们他心目中好小说应该具有哪些特点。作为喜好小说阅读的人不妨将毛姆的标准与自己的对照一下,看看大师在这个问题与你我是不是能够产生共鸣,看看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小说究竟又哪些值得一读。首先好的小说应该能引起广泛的兴趣,具有普遍性,对所有人都有感染力。实事求是的说,毛姆的这个观点我想足以把我们曾经读过的小说的大部分扫进不好的那一堆里去了。由于每一个人的阅读兴趣爱好不同,非得要在这里面找出一个类似于万金油效果的故事出来,好像有着极大的难度。抛开毛姆的这一个观点,我们看他关于小说人物的判断,他认为小说人物应该是有个性的,这又说道了我的心里去了。虽然故事中的人物,从出身修养到经历,都是作者的虚构,但是作者所创造的这个人物说话行事应该与 他最初的人物设定相符合,你是什么人就得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更不能够所有人物都用一个腔调说话。就像是笔者前一段时间读到的某部小说一样,在那个故事中,所有人物在开口之前都会来上几句中国的古诗词,不分场合,也不管自己面对的是什么人,或者自己是什么人。因此那个故事也被读者们戏称为诗词大会。这可以说谁一个极为失败的人物塑造的典型案例、千篇一律的风格是真的没有人喜欢的,只有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赢得读者的喜爱。最后毛姆指出,好的小说应该是引人入胜的,这又是所有读者都认同的地方了,在毛姆看来,这是一部小说称之为好小说的最基本的东西,是好小说的根基。想想也确实如此,如果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又怎么会在故事中引起读者的共鸣,乃至更多地思考呢? 看大师谈论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他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那些困惑,就比如一部好的小说值得一读的小说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七):名人的读书大法

  名人的读书大法 看别人的书,当然是为了获取那个人所经历、所掌握的经验和知识。或者,他转述的你所不知道的别人的经验和知识。总之,人们阅读是为了什么呢?第一点,肯定是为了求知,获取关于世界的某方面的所需。第二点,也许是娱乐,比如看小说、故事一类。书分很多种,文学、历史、社会科学、哲学、宗教等等,太多了。你选择什么书来读,当然应该有目的性,否则无的放矢,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这是错误的,但是不极端。即认为读书必须带有目的性,而不是根本没有目的性。我们可以这样考虑,有些人读书,带有专业性质,比如那些科技医疗书,这显而易见,带着问题寻找答案。而如果是读闲书,随便翻翻,看看悬疑侦破和有趣的故事书,这应该怎么说呢?这也许就是在打发时间,解解闷,并不能总结出什么意义来的。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恰恰是有着重要意义的。这种意义是提高人的人文素养,这是不能立即展现的,但是未来它一定会表现出来。 阅读让人的精神和思想不断得到丰盈和温润,如同人们每天都在盘摸的玉石。这种盘摸,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出现效果的,必须持之以恒,长时间做去,渐渐地玉石出现了澄明、通透,出现了美。人读书也是一样,平平常常地不管你拿到什么书来读,或者找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天长日久,你就会得到书里面的营养精华,让你整个人都变得与众不同、甚至脱胎换骨。当然,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首先你得大量读书,而不是只读一本两本。 读书有什么方法没有?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有,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总结出方法来的,这不稀奇。说没有,就是自由而读,凡是你见到的,你乐意读的,你自然就可以读了。这不用什么方法,全看你自己的选择。我们看名人的读书方法,大抵也是如此。比如毛姆,这位被称为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他以摆弄文字为职业,想必一定有特殊的感悟体会,但是他最深切的心得,就是拿过书来,把它读完而已。 坚持读下去,把你手边的书,没有读过的书,你感兴趣的书,都读完。假使你有时间这样做,那么就不要犹豫,书真的会让你变得与众不同。比如,你会写出很不一样的文章,不会人云亦云,因为你见多识广,你用俯瞰的角度去看问题;还有,你会评论别人的书的高下,从技术领域判断,从自我内心的解读,还有独特的发掘和领悟:你们达到了精神的高度契合。这都是难能可贵的,也是让人刮目相看的。 除去这些,读书会让你的整个世界精彩起来。当你有了足够了悟,你看破了某些虚假,进而会达到某些真实。这是宗教性的体验,让你对世界和人生都会产生新的衡量与评价,你的三观也许会发生变化,当然大多数是向着好的方向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又会想起著名人物,他们确实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引领和示范,这是他们的最普通的价值体现了。看看毛姆吧,因为读书他表现出了什么啊?!肯定不会是枯燥的经验,他表现出了真实的自我,一个读书人的精神世界。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八):毛姆的读书随笔:看大师如何读书

  我相信不是一个专业的学习文学的人,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有一点陌生,但是等我说出几本书的书名之后,我相信你就不会对他陌生了。他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 是不是在看到《月亮和六便士》的时候,你就觉得非常的熟悉了。你还记得那熟悉的内容吗?——《月亮与六便士》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 为什么有一段时间这本书在网络上会那么热络呢?——《月亮与六便士》这部作品表现了天才、个性与物质文明以及现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间的矛盾,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 今天咱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一看毛姆这一位大作家。今天咱们所选择的角度是关于读书的这个角度。其实,我相信大家在读书方面还是存在许多的疑惑的,比如说咱们怎样才能去读好一本书,这是困惑很多人的一个问题。 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将这些内容加以整理,翻译出来,将其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是和读者谈读书,取名为“关于读书”;第2部分是为读者推荐好书,取名为“书与你”看;第3部分是谈他自己怎样读书,取名为“书与我”;第4部分“名家与名著”,显而易见,是对名家与名著的介绍与评价。这四个部分,基本上涵盖了毛姆写下的所有关于读书的文字。 在为什么读书这一部分,毛姆的看法很明确,他认为读书就是为了享受。当然,这是指业余时间的读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读闲书”。不过,这样的读书除了首先要有乐趣,其次还应该在个人修养方面有所获益。在这一部分,我是非常赞同作者的,有些书可能有获益,但是写的枯燥成本读起来毫无乐趣,这些书也不是好书,除非不得已,没必要去阅读。还有一些书,总体上有乐趣也会获益,但有些部分写得啰嗦冗长,对于这一部分只要一目十行地溜一遍就可以了,或者干脆跳过去不多。 因此,作者在这本书里面,他就为读者开列了一份推荐好书的书单。这就是本书第2部分的书与你。在这份书单当中,绝大多数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因为他认为经典作品经历了时间考验,曾被无数情人读过,一定有其可读性,今人没有理由不读。 我觉得在今天你在选择自己阅读书目有困惑的时候,你就可以买参照这本书上面所提供的书单进行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量。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九):读书家毛姆

于中国读者而言,对于英国作家毛姆,大家是不陌生的。因为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被大量的中国读者所熟悉,像《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等等,在中国是必读的名著,收到过广大读者的推崇和喜爱。毛姆在书中所弘扬的对人性的关注和对社会的关心,以及对西方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上流社会的荒理无度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的深刻洞悉,能够让人更好的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他给了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的“一双眼睛”。

不过,在毛姆的整个文学创作中,他对于读书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生的追求和思考,留下了很多关于读书的随笔和散文,毫不夸张的说,毛姆也是一位杰出的读书家。《巨匠与杰作:毛姆读书随笔》就是一本关于毛姆读书心得的文集。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关于读书”,主题是毛姆和读者谈读书。第二部分“书与你”,主题是为读者推荐好书。第三部分“书与我”,主题是毛姆自己如何读书。第四部分“名家与名著”,主题是对名家与名著的介绍及评论。可以说,本书的内容很全面,既能够看到毛姆是怎样读书的、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感想或者收获以及读书对他创作的影响等等,也能够从中学习读书的方法。我想,对于这样一本与读书有关的书,读者是会欣然喜爱的。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毛姆的看法很明确,他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文学就是一种艺术。而艺术,是为人提供娱乐的。”“小说家的本职不是指导读者,而是娱乐读者。”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由而随性的毛姆,他在如何读书、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等方面,均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只有读起来自始至终让人觉得趣味盎然有很有教育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为此,他一边大量的阅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另一方面也在不断的创作思考中,形成了自己关于关于读书的理解。

毛姆的读书随笔,虽然内容严肃,但却是用他所习惯的闲谈笔调来写的。从这一点来看,风格与他的小说不同,因为他的小说所写的都是深刻。读过毛姆的《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刀锋》等等小说,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平凡人物的人生故事和命运,讲述了人性和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读着读着,我们就会发现作者的深刻的思想和毫不掩饰的情绪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那透过纸面和文字的深邃。

我们通过阅读这本关于读书的书,看到了毛姆这为伟大作家的读书历程和一位伟大的读书家在读书方面的独特早已,让人受益匪浅。我们可以从毛姆的读书随笔中,学习他的读书经验,找到我们读书的方法。

  《巨匠与杰作》读后感(十):读书是一种享受,你不能觉得读它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说: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如果你看了我的推荐就去读我推荐的书而读不下去的话,那就把它放下。既然它不能使你觉得读它是一种享受,那它对你就毫无用处。 这段话,摘自毛姆的《巨匠与杰作》。 看到毛姆的这段“关于读书”的见解,我有一种莫名的窃喜感。 毛姆说,除了不得不读的书之外,我们在读书时大可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去读。为自己读书,从书中吸收自己能吸收的东西;凡是自己无法吸收的,就是与自己无关的。 这样的读书见解为许多读者解了惑。 有时候,我们会为读什么书而纠结。我们想要读那本公认的经典作品,可是又被另一本书的名字吸引;我们想要阅读更多的西方文学名著,又想了解新锐作家的作品;我们听说通俗文学没有深度,就开始质疑自己的阅读是否在做无用功。 了解了毛姆关于读书的见解之后,对于读书又有了更加坚定的自我认识。 的确没有一本书是一劳永逸的,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内涵。情感故事里感悟亲情爱情、奋斗故事中汲取力量、哲学引人深思、宗教指导信仰。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纳托尔·法朗士的《文学生涯》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国王,他决心做一位英明的君主,于是将国内的贤士召集起来,命他们去收集全世界的智识慧言,并编纂成册供他阅读。 贤士们领命而去。30年后,这些贤士牵着一队骆驼回来,骆驼背上载着5000本书。贤士们对国王说,这些书收录了历代圣哲的所有智慧。 国王忙于国事,认为5000本书太多,没有时间阅读,就命贤士们将这些书籍精选。 15年后,贤士们回来了。这一次,骆驼背上只有500本书。 然而,国王认为500本书也太多了。于是,贤士们再一次精选。 15年后,贤士们带回来了15本书。 这时候,国王老了,读15本书的精力也没有了。 国王要求贤士们将人类智慧的精华集结成一本书,并说这是他最迫切需要的。 5年后,贤士们带着一本书回来了。国王奄奄一息,贤士们也都到了垂暮之年,这一本集天下精华的智慧之书,没有一个人来得及读了。 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去读,享受阅读的过程,不要被他人的思想左右。在不同的书籍中汲取不同的营养,在不同的作家思想海洋里遨游,最终,将会有一本独属于自己的智慧书在我们脑海中形成。我们不必将它刊印成册,它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特别定制”,珍贵、独一无二。 1945年,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应《红书》杂志的请求,列举了他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说,并给出了详细的推荐理由,这些文章集结成《巨匠与杰作(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 在这本书中,毛姆对十部名著作品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手法等进行了全面的解读。 有些人说,读这本《巨匠与杰作》更像是读大师们的八卦人生。细想之下,好像是这么回事。 比如毛姆在“歌德与《少年维特之烦恼》”一文中写道:这本书是歌德一段恋情的产物。 在一次舞会上,歌德偶尔遇到一个名叫夏洛特·布芙的少女,歌德对她一见倾心。不过,夏洛特已经和一位年轻人订了婚。 这位年轻人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我每次做完事去见我的未婚妻,歌德博士总是在她那儿。很明显,他是爱上了她。他是个哲学博士,又是我的好友,但他每次看见我到了我未婚妻那儿就马上显得很不高兴。我是他的好友,但我真的不愿意看到他单独和我未婚妻在一起,还对她大献殷勤。 这是《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最初构想。 读一部作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创作构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接近作者的真实思想。毛姆的这本《巨匠与杰作》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桥梁作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