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1000字

2021-02-06 02:37: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1000字

  《王蒙讲孔孟老庄》是一本由王蒙著作,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天喜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一):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

  中庸之道,无为而治,面对丰富的物质,紧凑的生活节奏,到哪里去寻找内心的安宁?诸子百家思想也许可以给你答案!

  进年来出现的国学热并不是偶然,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追求,在生活中很多的问题,现象,方法都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找到依据,所以国学不可不读。期待王老师的解读,跟随王老师一起做一个智慧的中国人!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二):《王蒙讲孔孟老庄》:与先贤为友,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国人!

  孔孟老庄思想,经历数千年的时光洗礼,在岁月更替中没有就此沉溺,而是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后变得日益精炼,给予当今社会人士更多处世为人的智慧,可见其深奥内涵,曾经以往,以我的人生阅历对孔孟老庄里的智慧感触不是很深,待到经历了世俗人情以后,才深刻明白处世的态度:不焦虑,不生气,有格局,能成事,是《王蒙讲孔孟老庄》一书的精髓,在解读儒道互补的中国智慧中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更在喜马拉雅音频的解读下,我深刻体会到古人的才华横溢,与先贤为友,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加卓越,生活状态变得更加通透明白,精神状态也能愈加鲜明豁达。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三):取精华 去糟粕

  现在已经是2020年了,科学技术已经高度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每日工作娱乐,网上生活占据了人们几乎全部的时间。而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之下,仍有一小部分人专注研究孔孟老庄这些传统思想,很多人不太理解这样的行为,觉得这些传统文化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生活了,早被时代抛弃了。但事实并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这样,这些人类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他们看待外物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在当今社会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借鉴意义。 在此社会背景之下,诞生了很多书籍帮助大家学习孔孟老庄的智慧, 《王蒙讲孔孟老庄》一书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之一。拿当今社会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人来说,孔子的观点是“不迁怒,不贰过”。这两句话说的真实太巧妙了,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做过的错事不去错第二遍,人无完人,但能够控制和反思自己的情绪和自己行为的人,就算的上是一个“好人”。同样的问题,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言外之意就是,一个拥有自己行为处事方针切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即可称为一个好人。老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于生活中的所有事物,无论好坏,从背后的角度来说,都有其不明显的另一面,因此我们无论何时都不应沉浸在一时的好坏之中。至于庄子,”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友其真“,不因人工而毁灭自然,不因世故去毁灭性命,不因贪得而身殉名利,遵守天道而不离失,如此种种,这和我们当今时代的所倡导的不正是相一致嘛。孔孟老庄,以及所有的我们叫的上来或者叫不上来的人,他们都曾努力探索,总结经验,他们的智慧能流传下来,就注定有着他们的道理。 因此,我们不难明白,这些历经数千年仍能被我们口口相传的古人,是有着多么了不起的智慧,我想大家也能看得出来,现如今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很多措施的依据都是这些先贤的思想,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基因里也早已带上祖先的印记,还是那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传统、经典中学习到适合现在的东西,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更加优秀。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四):对于儒道的另一种解释

  王蒙,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文化奖等多种奖项,并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的作品数量数不胜数,如今84岁高龄依然保持着创作热情,作品的精度更是维持在水准线之上,这部《王蒙讲孔孟老庄》更是王蒙在耄耋之年对于儒家与道家和自身多年的阅世经验相结合所得的一家之解,既能对初读王蒙的读者给予一定的启发与探讨,了解作者自身的处世态度与生活哲学,又能对以前了解过王蒙的读者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与灌注更深哲学思想,去了解去探讨关于孔孟老庄这几位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的思想,通过作者的旁征博引,我们能更好地将儒家与道家的传统思想代入到当时的背景环境中去,并取其精华将其千年不灭之精神合理地运用到当今社会的为人处世当中去,这或许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期望吧。

  与其他传统地讲孔孟老庄的方法不同,王蒙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来讲述儒与道,没有像以前的参照原文释义的书籍来讲,而是打算通过单独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并通过一些基本的解析,在根据当时的语境和现代的社会进行对比和选择,最后达到苏轼的为我所用的境界,我认为这才是王蒙最终想要在本书表达的含义。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自然绕不开儒和道两家,在当今物语横流的时代,许多人都丢掉了传统文化的根,而在乎文化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是急切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传统解读儒道思想的书籍存在,《王蒙讲孔孟老庄》正是这样一种存在。

  在书的最后,王蒙提出了“儒道互补,三教合一,万善同归”的思想,意图阐释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思想在现今社会都是三者不可缺一的,一个人若先要单独拎出一种思想来作为自己一身的行为准则实在是太难做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思想来辅佐自己,只有三教合一,理解三教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藏于其中的中国智慧,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通晓为人处世的规律,精进自身无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的工作进度,是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五):以孔孟精进工作 以老庄安顿身心

  

一年一度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而高考作文历来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点,虽然不同地区试卷不同,但是今年的高考作文中文言文和历史知识的考核绝对占有一席之地,然而作为学生,文言文可能也是每一个学生不可言说的痛。而提起孔孟老庄虽被人们敬重为圣人高踞于神坛之上,而他们的著作经典真的让人没有勇气读完。

这本王蒙解读孔孟老庄就是一本将经典讲给普通人听的书。上学时老师就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深入浅出,经典之所以被奉为经典是因为他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息息相关,被我们付诸实践,其实孔孟老庄著作中中所讲述的就是这样日常很浅显的道理,被归纳总结后的提升。只是因为我们的仰视才把经典束之高阁,王蒙的这本书以一位普通人的视角引领我们走进经典,接触经典。书中用最通俗幽默的语言将几位圣人娓娓道来,甚至带有几分调侃,用这样一种方式讲给学生听,想必做他的学生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啊,作者在书中说不是你不爱读经典,而是你没有找到读经典的正确打开方式。确实很多人了解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经典都是通过电视剧,有人说是因为资源匮乏没有机会看书,其实不是,10个人拿到《红楼梦》,9个人读不到结局,对于名著我们真的需要一位引导者,就像去旅游时需要一位导游是一样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并没有真么高的鉴赏能力,面对一只肥美的大闸蟹,我们不知道从哪下手,不是我们不喜欢,不是我们不爱,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王蒙解读孔孟老庄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经典大门,引领我们追随圣人的脚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述给我们的道理,将深刻化为身边的点滴,使我们更近距离的接触到经典,用最平实的感触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历久弥新,书中像讲故事一样,使得圣人好像邻家大爷平易近人,一点都不会枯燥无味,好像是一位老师在你身边讲述,让人感到特别津津有味,读到停不下来,时尚用语,网络热词非常符合年轻人的心里,让更多叛逆的孩子更容易接受,让他们觉得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确实比网络小说更精彩更有内涵,给孩子更正面的传统教育,不仅仅是提升语文水平阅读水平,而是为孩子注入更多能量,更多好品质。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六):大家讲大家之言

  

感谢豆瓣的活动,能有幸阅读《王蒙讲孔孟老庄》并撰写书评。自己在拿到书后第一时间开始阅读,因为时间仓促,家长自己这方面的积累不足,书评还很浅薄,希望能与大家多多交流。

本书是由人民艺术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所著,主要内容为详细讲解《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列子》以及各书的主角: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列子的精神、智慧以及背后值得去学习思考的内容。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本书,就是大家讲大家之言。作者王蒙是大家,现在是中国作协名誉主席,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论语》等更不必说,是圣贤之书。对于像我一样相关知识储备浅薄,想通过一本书学习孔孟老庄的,那么这本书是很好的选择。

对于《论语》,本书说“如沐春风”。通过介绍《论语》与孔子、孔子说德、君子和小人、君子的中庸之道、孔子仁与礼的主张、孔子对学习的主张,介绍《论语》的道理。在阅读这些时,有一种时空交错之感,两千多年前的人们,好像有很多与当今的人一样的困扰疑问。“哪个学生最好学?”是颜回,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有学问的人不会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等等等等。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当今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相比于古人更多的靠单人、手工、小范围所做的事情,现在我们是集体、机械自动化、线上线下大范围。我们可以在电脑上写出全世界都可以看到的文章,我们可以在一天之内北京广州走个来回……但是,指导这些行为的思想,现代人并不一定更优于古代人。我们应从本书中学到孔孟老庄的智慧,指导我们在这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去做出更伟大的成就。

但也有一点,学习古人思想时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一点在书中也明确的写出了,比如孔子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尊卑的思想等。书中举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君子实际上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因为他们每天说太多的话,做太多的事,因此做不到言必信行必果,然而现在大家已经过滤掉这一层含义,因此人民群众是有过滤掉糟粕的智慧的。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七):多读经典,多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在上学时,学过孔孟老庄的文章,可长大后,好像没有什么人专门去看孔孟老庄了,那些古人的哲学思想难道真的不实用吗? 人民艺术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一直苦心专研孔孟老庄之道,他写了一本《王蒙讲孔孟老庄》的书,解读儒道互补的中国智慧,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在他看来,学习孔孟之道很有必要,我们要与先贤为友,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国人。 王蒙讲孔孟老庄,“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那点经历,那点沉浮,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有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 在王蒙看来,读《论语》,我们能通晓为人处世的规律,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成就谦和儒雅的自己。 读《孟子》,我们能在繁杂世事中,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和底线,辨清利益要害。 读《道德经》,我们能洞见世间万物最根本的道与理,了解宏大的世界观,提高人生格局。 读《庄子》,我们齐物思辨,心斋坐忘,自在快乐,找到精神的寄托。 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仁爱,孟子的浩然之气、义利观,老子的道、无为而治,庄子的齐物论、养生观、心斋与坐忘,都值得被现代人学习。 在王蒙看来,生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是中国人价值观、处事原则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源头,至今仍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说过,千万不要小看古人,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分寸。 古人不但能处理好他人的关系,更重视学习,充实自己,增长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境界,时刻在意自己的表现,智慧、人缘、成败,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传统文化经典里。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学习古人的做人、修身与处世,比如,看论语,知道“不迁怒,不贰过”,不管遇到什么糟心事情,都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看《孟子》,知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要求自己做事有底线,有原则,做一个正气的人。 看《老子》,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能保持平和心态,活得从容。 多读经典,多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体会古人的智慧,你会变得更聪明,更清醒,也更深刻。 愿你能够读懂经典,与先贤为友,以孔孟精进工作,以老庄安顿身心,以传统文化滋养人格。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八):品传统文化悟人生哲理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子百家迭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脱颖而出的孔孟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对中国的文化形态、民族精神、中国人的人格修养影响至深。孔子学院也开到了国外,获得国外的积极评价。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天地出版社发行的《王蒙讲孔孟老庄》为我们学习先贤把握当下指明了方向。王蒙以自己的感受和体悟,详细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孟子的存心以养性,老子的尊道而贵德,庄子的反朴以归真,列子的知命安时。今天,重温儒家经典,就是更好的感悟圣贤思想,塑造完美人格。 《王蒙讲孔孟老庄》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论语》如坐春风篇、《孟子》浩然之气篇、《道德经》道法自然篇、《庄子》其乐无穷篇、《列子》老故事的极致篇以及儒学拾遗篇。读《论语》,通晓为人处世规律,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成就谦和儒雅的自己。读《孟子》,在繁杂世事中,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和底线,辨清利义要害。读《道德经》,洞见世间万物最根本的道与理,了解宏大的世界观,提高人生格局。读《庄子》,齐物思辨,心斋坐忘,自在快乐,找到精神的寄托。读《列子》,黄老之幽隐,极致的思考,在议论和寓言中学会批判思维。读宋明理学心学,澄清概念误区,建构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认知。作者王蒙通过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古今贯通,将充满哲思的儒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经验,将自己的处世哲学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贤的大智慧融为一体。生动阐释了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仁爱与德政,学习观;孟子的浩然之气、性善论、义利观,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观;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治,包括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庄子的齐物思辨和养生观。 作者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这边风景》等。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可以说,生根于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已成为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的文化源头,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跟随王蒙读懂经典,与先贤为友,以孔孟精进工作,以老庄安顿身心,以传统文化滋养人格,深刻从容应对现实世界,活出自在与精彩。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九):精进工作 安顿身心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这本书和现在流行的小说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一本讲述传统文化的书籍,书的名字叫做 《王蒙讲孔孟老庄》 ,只是看到书名其实就能够看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讲述什么样的内容了。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文化大家,每一个都是宗师代表人物,能够学习到这些对于我们都很有帮助。

  《王蒙讲孔孟老庄》 的作者是 王蒙,作者是河北南皮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名学者、还是文化部原部长、以及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者出版了多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同时这些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地区出版发行。

  众所周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建树,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把几位大家给讲活了,这样的作品才是最为有用处的作品,才是最符合人们需要的作品。

  作者对于古代的伟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再加上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思考,所以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其实这几位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作者利用了他们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最大 作用,通过一个个事例告诉读者该如何工作,学习,安顿生活。本书通过几个章节来讲述,每个章节都有着自己的观点,通过为人处世来讲述在工作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开展,辩清利益所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工作,同时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也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当然生活也是必须的,也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这样才能长久。

  原则是必要的,没有原则的人是什么也作不了的,作者就是因时因地制宜,这样才是最真实有效的,不焦虑,不生气,也是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原理,怎样才能够作到这些,作者都会详细的讲述,让你有拨云见日的感觉。确实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最为重要的东西,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王蒙讲孔孟老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 传统文化作品,作者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独特的见解,具体结合古代的文学大家来给大家解读,这样的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性,更加真实生动,在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十):扎根现实的理想主义

  

扎根现实的理想主义 从我个人浅薄的观点出发,一直认为孔孟儒道就是踏踏实实的理想主义。浅读王蒙老师这本通俗易懂的著作,又将我个人粗鄙的常识得到了一个不那么一样的提升。归结到底,理想主义没什么不好,何况是具有普世价值,经得起锤炼,可以经世致用的大智慧。 《论语》虽然也是历经2500年前的著作,但在今天的中国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传统,一种文化的积淀,或者说已经变成是民族深处的灵魂。在老百姓中,不管有没有读过这本书都在受他书中的思想,见解和价值观的影响。比如中国人特别看重道德人品,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上都会拿道德,作为评价标准。对当代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就我个人而言,在初中时就深信,“言必行,行必果”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要努力兑现,做的每件事都要争取做出结果。生而为人,才知世道艰辛不易,可做人的品格不能抛弃,你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为了自己那份追求和信念为自己活。不然就如人间失格主角的命运,堕落着走向毁灭,身体和灵魂都找不到归宿,现世的苦难兴衰都暗含了孔子的大智慧。 孔子与曾参的对话就显现出近乎平民近乎智者的超然和不凡。“暮春者,春服既成……” 就显示出孔子,并不是一个只有学识的固化学者,而是一个从容且对生活本身,保留真挚热爱的,会享受生活的圣人。这种享受和金钱物质无关和地位权力无关,有着天生的朴素和高雅,有着对万物的认同与喜爱,也同样可以接受千秋万代的爱戴。

经过王蒙老师的讲解,许多以前读来很难理解的篇章都有了很深的领悟。例如,知者不惑就是要有大智慧,从更大的格局上能够对万事万物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是非看法。不复杂化,不刻意,就是在你自身的格局,智慧及三观的基础上把事情看得通透,把好人坏人分得清楚。只要思路清晰,格局正确。你对世界上抛出来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简单清楚,明白地做出反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