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精选

2020-06-23 23:00: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精选

  《王蒙孔孟老庄》是一本由王蒙著作天地出版社 出品方:天喜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一):诸子百是中国文化自重要组成

  中庸之道,无为而治,面对丰富物质紧凑生活节奏,到哪里去寻找安宁?诸子百家思想也许可以给你答案

  进年来出现国学热并不是偶然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追求,在生活中很多的问题现象方法都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智慧中找到依据,所以国学不可不读。期待王老师的解读,跟随王老师一起做一个智慧的中国人!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二):对于儒道的另一种解释

  王蒙,曾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意大利蒙德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文化奖等多种奖项,并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王蒙的作品数量数不胜数,如今84岁高龄依然保持着创作热情,作品的精度更是维持水准线之上,这部《王蒙讲孔孟老庄》更是王蒙在耄耋之年对于儒家道家和自身多年的阅世经验结合所得一家之解,既能对初读王蒙的读者给予一定的启发探讨了解作者自身的处世态度与生活哲学,又能对以前了解过王蒙的读者开拓广阔视野与灌注更深哲学思想,去了解去探讨关于孔孟老庄这几位儒家与道家的代表人物的思想,通过作者的旁征博引我们能更好地将儒家与道家的传统思想代入到时的背景环境中去,并取其精华将其千年不灭之精神合理运用到当今社会为人处世当中去,这或许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期望吧。

  与其他传统地讲孔孟老庄的方法不同,王蒙没有采用平铺直叙手法讲述儒与道,没有像以前的参照原文释义书籍来讲,而是打算通过单独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并通过一些基本的解析,在根据当时的语境和现代的社会进行对比选择,最后达到苏轼为我所用境界,我认为这才是王蒙最终想要在本书表达含义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自然绕不开儒和道两家,在当今物语横流的时代,许多人都丢掉了传统文化的根,而在乎文化历史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是急切需要一本通俗易懂的传统解读儒道思想的书籍存在,《王蒙讲孔孟老庄》正是这样一种存在。

  在书的最后,王蒙提出了“儒道互补,三教合一,万善同归”的思想,意图阐释儒、释、道三家的精神思想在现今社会都是三者不可缺一的,一个人若先要单独拎出一种思想来作为自己一身行为准则实在是太难做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不同的思想来辅佐自己,只有三教合一,理解三教的思想观念与精神所在,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藏于其中的中国智慧,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通晓为人处世的规律,精进自身无论在官场还是在职场的工作进度,是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三):多读经典,多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在上学时,学过孔孟老庄的文章,可长大后,好像没有什么人专门去看孔孟老庄了,那些古人的哲学思想难道真的不实用吗? 人民艺术家、文化部原部长王蒙一直苦心专研孔孟老庄之道,他写了一本《王蒙讲孔孟老庄》的书,解读儒道互补的中国智慧,获取安身立命的精神良方,在他看来,学习孔孟之道很有必要,我们要与先贤为友,做一个有智慧的中国人。 王蒙讲孔孟老庄,“要的就是老王的那点灵气,那点经历,那点沉浮,那点切骨的感受与独有的体会,那点言之有理、思之成精的新发现。” 在王蒙看来,读《论语》,我们能通晓为人处世的规律,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成就谦和儒雅的自己。 读《孟子》,我们能在繁杂世事中,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和底线,辨清利益要害。 读《道德经》,我们能洞见世间万物最根本的道与理,了解宏大的世界观,提高人生格局。 读《庄子》,我们齐物思辨,心斋坐忘,自在快乐,找到精神的寄托。 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仁爱,孟子的浩然之气、义利观,老子的道、无为而治,庄子的齐物论、养生观、心斋与坐忘,都值得被现代人学习。 在王蒙看来,生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是中国人价值观、处事原则和思维方式的文化源头,至今仍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说过,千万不要小看古人,我们的祖先很聪明,他们看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分寸。 古人不但能处理好他人的关系,更重视学习,充实自己,增长自己的本领,提高自己的境界,时刻在意自己的表现,智慧、人缘、成败,所有这些都体现在传统文化经典里。 我们需要静下心来,阅读经典,学习古人的做人、修身与处世,比如,看论语,知道“不迁怒,不贰过”,不管遇到什么糟心事情,都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看《孟子》,知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要求自己做事有底线,有原则,做一个正气的人。 看《老子》,明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都能保持平和心态,活得从容。 多读经典,多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多体会古人的智慧,你会变得更聪明,更清醒,也更深刻。 愿你能够读懂经典,与先贤为友,以孔孟精进工作,以老庄安顿身心,以传统文化滋养人格。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四):品传统文化悟人生哲理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子百家迭出,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脱颖而出的孔孟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时至今日,对中国的文化形态、民族精神、中国人的人格修养影响至深。孔子学院也开到了国外,获得国外的积极评价。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在大学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孔子学院为人类文明图谱贡献了绚丽的华夏元素。天地出版社发行的《王蒙讲孔孟老庄》为我们学习先贤把握当下指明了方向。王蒙以自己的感受和体悟,详细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中孔子的修己以安人,孟子的存心以养性,老子的尊道而贵德,庄子的反朴以归真,列子的知命安时。今天,重温儒家经典,就是更好的感悟圣贤思想,塑造完美人格。 《王蒙讲孔孟老庄》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论语》如坐春风篇、《孟子》浩然之气篇、《道德经》道法自然篇、《庄子》其乐无穷篇、《列子》老故事的极致篇以及儒学拾遗篇。读《论语》,通晓为人处世规律,看淡生活的跌宕起伏,成就谦和儒雅的自己。读《孟子》,在繁杂世事中,不忘初心,守住原则和底线,辨清利义要害。读《道德经》,洞见世间万物最根本的道与理,了解宏大的世界观,提高人生格局。读《庄子》,齐物思辨,心斋坐忘,自在快乐,找到精神的寄托。读《列子》,黄老之幽隐,极致的思考,在议论和寓言中学会批判思维。读宋明理学心学,澄清概念误区,建构强大的内心和自我认知。作者王蒙通过抽丝剥茧,去粗取精,古今贯通,将充满哲思的儒道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经验,将自己的处世哲学与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先贤的大智慧融为一体。生动阐释了孔子的君子观、中庸思想、仁爱与德政,学习观;孟子的浩然之气、性善论、义利观,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学习观;老子的道和无为而治,包括治国之道和做人之道;庄子的齐物思辨和养生观。 作者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有《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青春万岁》《这边风景》等。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 可以说,生根于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已成为中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处事原则的文化源头,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待人接物、为人处世。跟随王蒙读懂经典,与先贤为友,以孔孟精进工作,以老庄安顿身心,以传统文化滋养人格,深刻从容应对现实世界,活出自在与精彩。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五):精进工作 安顿身心

  最近阅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的书籍,这本书和现在流行的小说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一本讲述传统文化的书籍,书的名字叫做 《王蒙讲孔孟老庄》 ,只是看到书名其实就能够看出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籍,讲述什么样的内容了。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传统文化大家,每一个都是宗师代表人物,能够学习到这些对于我们都很有帮助。

  《王蒙讲孔孟老庄》 的作者是 王蒙,作者是河北南皮人,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也是一名学者、还是文化部原部长、以及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作者出版了多部作品,这些作品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同时这些作品也获得了一些奖项,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地区出版发行。

  众所周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学者,各自有着不同的建树, 在本书中,作者讲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根据自己的认识,理解,把几位大家给讲活了,这样的作品才是最为有用处的作品,才是最符合人们需要的作品。

  作者对于古代的伟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再加上自己的生活阅历,理解,思考,所以才能够写出如此深刻的作品。其实这几位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作者利用了他们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最大 作用,通过一个个事例告诉读者该如何工作,学习,安顿生活。本书通过几个章节来讲述,每个章节都有着自己的观点,通过为人处世来讲述在工作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开展,辩清利益所在,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工作,同时人也要有自己的个性,也要提高自己的格局,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当然生活也是必须的,也要安顿好自己的身心,这样才能长久。

  原则是必要的,没有原则的人是什么也作不了的,作者就是因时因地制宜,这样才是最真实有效的,不焦虑,不生气,也是作者想要告诉大家的原理,怎样才能够作到这些,作者都会详细的讲述,让你有拨云见日的感觉。确实一本好书,可以让你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习到最为重要的东西,本书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王蒙讲孔孟老庄》是一本非常精彩的 传统文化作品,作者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独特的见解,具体结合古代的文学大家来给大家解读,这样的作品更加具有立体性,更加真实生动,在学习起来也是事半功倍,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很喜欢。

  《王蒙讲孔孟老庄》读后感(六):很老很老的老道理,帮我们面对不测的未来

  五谷杂粮养人,先秦大智慧养精气神

  先秦是中国思想、中国品格、中国气派的精神源头,作为中国人,应该常常回到先秦经典中去反刍反刍,浸润浸润,吸收精神养料,补充精神钙质。

  《王蒙讲孔孟老庄》这本书甚好,一个大礼包奉上先秦五子的厚德高风:孔子的温柔敦厚、孟子的浩然正气、老子的妙道玄思、庄子的蝶梦逍遥、列子的奇幻风神,对于只求领略无须深究的普罗大众,正是一份情意殷殷的精神厚馈。

  不过,对于经受了新文化百多年洗礼之后的当下中国人,先秦经典已经成为难以消受的粗粮,不仅不易消化,简直难以下咽。以讲故事为拿手戏的王蒙老先生,体贴地将这五位先秦大德讲得如友如邻,平易近人,正像将粗粮精心拣选后细细地磨出来,打成可口的豆浆,还放了糖。这对想得到古老智慧的养料又有古文消化不良恐惧症的读者来说,真是善莫大焉的福音。

  眼瞅着世界要变,不得不防

  众多重磅人物预言,新冠疫情将对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究竟世界将变得怎样,眼下谁也不敢断言。有人说可怕的大规模战争也许会在不期然中暴发,有人说经济可能会比以往的大萧条还要大萧条,也有人说世界范围的大失业、大饥荒可能正在悄然逼近我们……总之,未来似乎大大的不妙。

  老话说:“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三灾八难。”你可以自己在心里码算一下,或问问长辈,在你的家族里,四代之内,有顺顺当当走过一辈子的吗?我在自己的家族里盘点过,似乎就只有我们这一辈人很少经历流年不利的岁月,至今算是大体享受着太平。庆幸之余也不免时有惶恐,莫非这新冠之疫真的要破坏我们这一辈的一世太平?

  世界要变了,我们怎么办?如果不是有好爸爸能一手遮天,在大洋彼岸有多处房产,在瑞士银行有巨额存单,那么,除了苦练应变抗灾的内功进行自我升级,咱们这些一穷二白的人还能有别的办法吗?

  接通先秦气脉,放大精神格局

  内功怎么练?有人说,你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成就。那么,书中有一节《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格局》,算是王蒙老先生提供给您的参考答案吧。

  其实,如果愿意多花点力气,不妨咀嚼咀嚼孔孟老庄的哲言慧语,虽然不太容易彻底理解,多少也能得到一点类似古人直接“通神”的超凡体验。

  孔子给我们的提示是“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孟子给我们的提示是“勇”: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老子给我们的提示是“守”:

  知其雄,守其雌……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复归于朴。(《老子》二十八章)

  庄子给我们的提示是“定”: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内篇·逍遥游》)

  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文明未曾中断的唯一幸运儿,也许,中国这份幸运靠的就是这些很老很老的老道理、大智慧。那么,我们真该好好学学这些智者的经典,即便不能直接学习,也要看看王蒙老先生这本通俗有趣的书。

  零基础零压力阅读,像听老邻居话家常

  王蒙老先生素来说话风趣,不摆架子,本书便最好地体现了老先生这个特点。因为是从喜马拉雅音频课整理成书,所以此书比王蒙以往任何一本书都更直接地体现了他的谈话风格:亲切,随性,深入浅出,贴近生活,具有极强的个人色彩,融入了他从八十多年坎坷人生中所得到的不凡阅历和丰富经验。比如说到《论语》中关于小人的话题时,作者的思维马上切换到作者自身的经验世界,让人浑然不觉他是在讲古人:

  “小人”这个词到现在还活着,大家还使用着,而且有的地方还挺可笑的。过春节的时候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关于吃饺子有一些说法很可笑,水平也不算太高, 但是很好玩。比如剁馅,大家认为这是剁小人,因为人们往往把自己周围的一些自己所不喜欢的人(这个人确实做了一些对不起、坑害自己的事),说成是小人,并且拼命地在那剁,说这叫剁小人。更可笑的是,馅剁完了,皮儿也擀好了,饺子给捏上了,就说这叫捏小人嘴,因为小人是最喜欢造谣生事的,最喜欢给别人捣乱的,最喜欢让别人倒霉的,干脆把他们的嘴捏上得了,所以“小人”这个词现在也很流行。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的家乡还有一个说法非常好玩,说是宁肯得罪十个君子,也不要得罪一个小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因为小人往往用一些很低级的事情来坏你的事,造谣生事,无中生有,挑拨离间,你要是为一点小事得罪了一个小人,这小人一辈子就跟你纠缠不休,没完没了。

  看,语言这么平白如话,尽管作者是在讲古代哲学和古人的智慧,读来却不仅让人感觉作者就是一位邻家老翁,而且他讲出来的古代大哲也就像是住在我们左邻右舍的熟人,与我们没有半点生分之感和距离感,那么自然亲切。这样的理解通透,这样的世俗情趣,这种在古与今之间、圣贤与我们之间、哲理与日常生活之间出入自由的境界,在其他的书中是很难找得出第二例来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